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统一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统一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刘里燊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是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4.教育的本质属性: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教育的继承性、教育的长期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民族性。
6.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7.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说(美、孟禄)——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8.古代中国的教育
“四书五经”、八股文
9.古代印度的教育——形成寺院学府特色
10.古代埃及的教育——以吏为师、以僧为师
11.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12.20世纪后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以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定义
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3.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家,代表作有《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
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
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也
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教育性教学”
杜威——儿童中心论、活动中心论、经验中心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探究教学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
第二节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
内发论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规律和成熟机制是怎样的。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定义
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2.教育目的的意与作用
意义——是评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4.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等
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等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美)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5.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
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7.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节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4年的“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1.教师的概念
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在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研究者角色
3.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学科专业知识
第二节学生
学生的特点
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是发展中的人。
第三节师生关系
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2.“儿童中心论”的代表——卢梭和杜威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外活动;通过校外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第五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1.概念
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知识和学生
3.课程的类型
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划分,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5.课程理论流派:结构课程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