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魏晋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钟繇的书法成就 • 形成自己的特有的新体——楷书。 其楷书用笔结字尚有隶书之意,平 画宽结。在行书方面,钟繇亦有创 造,以瘦劲运之,不同于时人。
其他重要书法家
由文献记载知道,吴国的书家多 以篆书、隶书见长,唯有擅长章 草的皇象见称后世。章草是东汉 中后期流行的书体。据说,传世 的章草《急就篇》为皇象所写。 由此看来,吴国的主流书风沿袭 东汉的风尚。
• 《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缘起
•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春三月,年逾五 十的王羲之邀请浙东一带的名士,携自 己的儿子和下属官员,到山阴县的兰亭 聚会,众人依曲水而坐,作流觞之戏, 饮酒赋诗,而后王羲之写下了《兰亭序 》。这是一篇文章的草稿,据说,王羲 之当时用的是鼠须笔、蚕茧纸。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 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 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 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 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 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 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法的 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子中,艺 术因子空前活跃。
• 1.楷书 •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 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 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逐渐 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楷 是楷模、法式的意思,所谓楷书, 就是标准字体。楷书虽蜕化于隶书, 但与汉隶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1, 从总体上看,隶书多呈平扁,楷书 多呈长方。
• 紧接王羲之,东晋书法又一座高峰 出现,就是王献之。人们并称为 “二王”。 •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羲 之第七子,官中书令,又称“王大 令”。献之七岁学书,幼学于父, 然而献之天资超迈,不为其父所囿, 敢于创新。其代表作为《中秋帖》、 《十二月帖》
• 王献之书法特点 • 1、王献之行草书情驰神纵,超逸优游, 被视为“书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 打破传统束缚,突出人生情感。 • 2、在继承其父的基础上,更显个人风 格,其用笔劲挺,体势瘦长而外展, 气扬峭拔,作品充满气势。 • 他的书法是王羲之书风的延伸和发展。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 2.行书 • 行书是伴随着楷书的流行而产 生的一种字体,它介于楷书和 草书之间,是楷书的直接快写 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 没有楷书那样端正。
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 1、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 • 2、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自觉的阶段。 • 3、魏晋的玄学清淡对书法发展产生重 要影响。 • 4、魏晋时期道教对书法有很大的影响。 • 5、在魏晋时代文人流派书法变革中, 书法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是书 法进入自觉时代后的必然产物。
三国、西晋时期的墨迹
• 1、东吴的简牍 • 1981年湖北鄂城出土的《鄂城史 绰幕木牍》,字体在隶书的基础上 楷化。 • 《吴应墓刺简牍》为行书
• 2、魏晋楼兰残纸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 斯文赫定在楼兰地区发现了 汉晋木简和文书,其中的残 纸文书称为楼兰残纸。
3、西晋的《平复帖》,被董其昌 称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 存此数行为希代宝。”一般称其为
《贺捷表》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 钟繇六十八 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 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 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 》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 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 祖。”钟繇的书法,是较可靠的传 世文人书中最早的作品。
• 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他在 书法上进行新的探索,在用笔、结 子字上赋予了新的审美趣味,他的 书法总体给人质朴质感,后世常以 “天然”和“茂密”形容钟繇的书 法。
二、索的章草书
• 索靖(239年 — 303年),字幼 安,敦煌人。今有《急就草》、 《月仪帖》、《七月帖》。《草 书状》是早期的重要书论。
《 月 仪 帖 》
第三节 东晋“二王”书法
• 在偏安江南的东晋,草、行、楷 书终于占据上风,掩压了古体的 篆、隶书。书坛的代表人物是 “二王”父子,他们的今体书法, 将汉魏之际洛阳的新书风发展到 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书法由此进 入一个新的时代。 • “今体”是泛称,指东晋书家所 写的草书、行书、楷书的新妍体
东晋书法
•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 琊临沂(今山东)人,又称“王右 军”。他出生于这样一个仕宦世家。 七岁开始学书,拜师于卫夫人(卫 铄,晋女书法家,擅长隶、正、行 三体。)学书于李斯、蔡邕。其楷 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
• 其中,“天下第一行书”指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指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书易于辨 认,又独具体态、灵活多变,是实 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 因此,从产生至今,一直盛行不衰。 “书圣”王羲之就以行书著名于世。 行书的特点是多圆少方,多露锋少 藏锋。
东晋的墓志和刻石
• 墓志是由东汉埋入墓圹的刻石文字转化而来。较 有代表性的墓志有: • 《谢鲲墓志》,此志全文为隶书,在体势上变扁 为方,笔画中的波挑不明显,减弱了“隶”势而 增加了“楷”态。 • 《王兴之夫妇墓志》,隶不隶,楷不楷,可视为 隶楷美术字,结体尚有拙趣。 • 《张镇夫妇墓志》,其属于由隶向楷过渡的书体, 笔画无起落粗细变化,刻写简单直露。 • 比较著名的刻石有《爨宝子碑》,楷隶相参,点 画中的收笔如隶书的波挑,方折锋利的点画棱角, 明显是刻手的发挥,此碑整齐中有错落,奇巧而 显异态。
皇象
• 皇象,生卒年月不详。字休明, 东吴书法家,广陵江都(今江苏 扬州)人。曾官侍中、青州刺史。 传为皇象二体(章草、楷书)所 书的《急就草》,字体规整,功 力深厚。
( 二 ) 皇 象 急 就 章
吴人“名片”上的书法
古人用的“名刺”,相当于现在 的“名片”。20世纪出土的吴国 书迹中,见到一些这样的“名 刺”,为墨书木简,宽约三公分, 长度在二十五公分左右(约当时 的一尺),上面写着持有者的身 份、姓名、问候语、籍贯、表字 等。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
• 王羲之一生的书法成就主要为新体,在钟繇、张之 “旧体”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一步,为楷书、行书 和今草的成熟做出了贡献。 • 在楷书中,王羲之在对钟繇楷书的基础上进行变革, 将其结体易扁为方,横画改平势为斜势,即所谓斜 画紧结。 • 在草书中,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字形趋横势,转折多用翻笔,中锋、侧峰并 用,质朴与妍美并存。 • 在行书中,王羲之的行书对后人影响最大,长短、 大小、俯仰、开合、方圆等变化在行书中得到充分 的发挥。
章草至今草的过渡期作品。
二、三国、西晋时期的主要书家
• 钟繇(151-230),字元常,世称 钟太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与张芝并称“钟张”。他能写多种 书体,而以隶、楷最为精妙。他的 楷书笔法遒媚,结体朴茂,气息高 古,被后世奉为“楷书之祖”。代 表作品有《贺捷表》、《荐季直表》 等。
《 贺 捷 表 》
西晋书法
• 西晋书法传承曹魏的书风,并且 发扬光大了新体的草、行、楷书, 从而为东晋书法的变革奠定了基 础,所以,魏晋时期的书法当以 西晋时代为转折期。当时的著名 书家是卫瓘与索靖,两人都擅长 草书,又在尚书省共事,时有 “一台二妙”之称。
一、卫瓘的“草稿”
• 卫瓘( 220 年 — 291年),字伯玉, 卫氏是著名的儒学世家,也是书法 世家。汉魏之际,其父卫觊以古文、 鸟篆、隶草知名于世,与钟繇齐名。 • 卫瓘的草书,据说“采张芝法,取 觊法参之,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 书也。”(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
• 2、楷书的基本点画形态比隶书 丰富,用笔变化多。楷书比隶书 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点画, 而且每种基本点画的个性特征都 比隶书鲜明。它依赖毛笔的弹性、 锋芒和书家多种用笔方法,形成 各自迥然不同、风格各异的字体。
• 因此,楷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使用 频率最高、学书者最多、最能体现 方块汉字特点、最为实用的书体。 从魏晋至今,楷书一直保持着它的 正统地位。到了唐朝,楷书发展到 它的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以楷 著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书法家也 最多。其中最杰出的有“初唐四 家”、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 合称唐楷六大家(后面再讲)。他 们都是自成一家,各有创新。

东晋是我国书法史上的极盛时期,楷书、行书、草书 都同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成为规范后世的楷模。 东晋书法的繁荣,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字体的的自身演 变与书写工具的改进,是东晋书法繁荣的基础,魏晋 以前,只有篆书、隶书、章草等书体臻于成熟,这几 种书体变化较少,所以难有更大发展,而易于寄托、 抒发个人情感的楷书、行书、今草尚未成熟,经过魏 以及西晋书法家的努力,这几种书体逐渐成熟,到了 东晋,崇尚自然,寻求情感寄托的书法家们将它们作 为个人情感的宣泄方式,并将它们推向书法艺术的高 峰。魏晋时期,笔墨纸砚的制作更加完善,日趋精良, 种类繁多,这也为东晋书法家充分发挥艺术才能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在思想方面,随着儒家思想的衰退, 老庄哲学和佛学乘时而起,老庄思想突破了儒家正统 思想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也为东晋书 法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爨 宝 子 碑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行、
草、楷已趋向成熟。
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 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钟繇为
代表,第二阶段以王羲之为代表,第
三阶段以王献之为代表。
• 在魏晋时代,书法理论得到 了很大发展,流传至今的有 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 索靖的《草书状》,它们对 书体的起源、美学特征等作 了形象的阐述,对于后世书 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奠定了中国古代书论的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