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王羲之的魏晋风骨与书法境界
人们大都知道王羲之“坦 腹 东 床 ” 的 故 事, 以 及王羲之儿子王徽之( 子猷) “雪夜访戴 ” 的趣 谈 。 其实, 唐人房玄龄主编《晋书 》 中的《王羲之传 》 和 , 记载了王羲之更多的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 语 》 逸闻趣事, 活生生地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 颇能显 形成王羲之的完整 出他的个性特征 和 高 雅 人 格, 《世说新语 》 的人生图卷, 中值得引用申说:
二十岁时, 当朝太尉郗鉴求选佳婿于王导, 王 导请来人去东厢看诸位子弟, 只见大家温文尔雅, 正襟 危 坐, 唯 有 王 羲 之 毫 无 拘 束, 东 床 坦 腹 独 食, : “时 太 尉 对来人置 若 罔 闻。 《晋 书 · 王 羲 之 传》 郗 鉴 使 门 生 求 女 婿 于 导, 导 令 就 东 厢 遍 观 子 弟。 门生归, 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 然闻信至, 咸自矜 独若不闻 。 鉴曰: 正此 持 。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 ” — — —郗 佳婿邪! 访 之, 乃 羲 之 也, 遂 以 女 妻 之。 , 说“这 正 是 我 要 选 的 好 女 婿 ” 于 鉴慧眼识真 才,
王 羲 之 ( 约 303 —361 ) , 字 逸 少, 出身于仕宦 世家, 原籍琅琊临沂( 山东) , 后迁居会稽 山 阴 ( 今 浙江绍兴) 。 王氏家 族 本 是 西 晋 时 山 东 琅 琊 临 沂 在西晋王室覆灭后, 琅琊王司马睿在山东 的大族, 王氏拥戴下过江称帝, 建立东晋政权 。 祖父王正, 官尚 书 郎, 父 亲 王 旷, 官 淮 南 太 守, 从伯父王敦为 王导为司徒, 皆权势很大而兼擅书法 。 王羲 将军 、 之幼 时 不 善 言 辞, 但 勤 于 书 法, 临 池 学 书, 池水尽 黑 。 他通过功力 深 厚 的 书 法 走 上 人 生 之 路, 并成 。 为名垂万世的“书圣 ”
基于魏晋风骨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神韵研究
基于魏晋风骨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神韵研究作者:高昂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22期摘要:本文将紧紧围绕着魏晋风骨及王羲之书法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阐述王羲之书法之中蕴含着的重要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
首先论述魏晋风骨的基本内容,并基于魏晋风骨分析王羲之作品的主要神韵及重要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了解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内容、形式在神与形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魏晋风骨王羲之书法神韵研究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21-02王羲之作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具有典型的魏晋风度,其为人性格耿直,不拘于礼法之中主张超凡绝俗、为人自然的人生态度。
王羲之觉醒、深刻的思想境界能够使其更加深刻的感受人生及艺术,因此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及风貌。
王羲之处于中国政治最为混乱的魏晋时期,被社会的大环境及老庄思想的影响,在书法创作中审美已经逐渐由古朴自然转向个性洒脱。
一、魏晋风骨基本概述(一)基本内容魏晋风骨又称为建安风骨,是指建安诗人在继承《诗经》以及汉乐府中优秀的文学手法及思想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文学领域之中主要是指诗歌创作中描写汉代末期动乱分裂的社会现状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借助诗歌抒发自身的豪情壮志及建业之心。
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汉乐府一脉相承,但随着不断的发展逐渐摆脱了汉乐府浮躁奢华的创作特点,主张自然天成、个性自由的风格。
(二)主要特点魏晋风骨最为主要的特点是清关基调较为慷慨和悲凉,语言的使用中精简、刚烈,并且具有自然、流畅和个性化的特点。
受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创作风格的影响,在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创作中也呈现出刚健、自由、洒脱的特点,这种文情并茂、结构紧密的文学美,是后世文人所积极推崇的魏晋风骨。
(三)重要影响魏晋风骨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及价值,尤其在唐代时期社会之中积极提倡“魏晋风骨”。
著名诗作大家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便极为接近魏晋时期,并且在思想主旨之中与玄老之学相似。
意居形外,以窥晋风——王羲之书法《旦夕帖》赏析
意居形外,以窥晋风——王羲之书法《旦夕帖》赏析文◎赵磊导读魏晋时期的玄学,使当时的士人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晋人的书法,便是士人追求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艺术体现。
魏晋书法,意居形外,书家将自己的才情、学养、品味等方面的东西,表达于其书法作品之中,虽然蕴含于笔墨线条之内,亦超越形体,显露于外。
晋人书法,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最能表达晋人书法韵味的,当属魏晋书家的信札尺牍。
因信札尺牍多为亲友之间的互动,所以其书随情所至,笔墨之间平和而又自然,因情赋势,任意挥洒,少了几分拘束,更能体现书家的功底及才情。
此《旦夕帖》,于其他文献之中,亦有《都邑帖》帖之称,此帖运笔流畅自然,章法有致,极具晋韵,虽为刻帖,亦是魏晋佳作。
《旦夕帖》以草书记之,偶有行体,比如“州将桓”等字,此帖字势绵密,字形大小错落,有着王氏书风典型的特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文末附《旦夕帖》释文)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一此版本收录于《淳化阁帖·肃府本》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二此版本收录于《淳化阁帖·关中本》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三此版本收录于《宝晋斋法帖》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四此版本收录于《刘园集帖》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五此版本收录于《十七帖·安思远本》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六此版本收录于《郁冈斋墨妙法帖》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七此版本收录于《宝贤堂集古法帖》中(日本国立图书馆版):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八此版本收录于《十七帖·三井本》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九此版本收录于《宝贤堂集古法帖》中(哈佛大学版):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十此版本收录于《玉烟堂法帖》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十一此版本收录于《十七帖·上野本》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十二此版本收录于《邻苏园法帖》中:王羲之书法《旦夕帖》版本十三此版本收录于《十七帖·上海图书馆版》中:【释文】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
魏晋时代语境下的王羲之新体书法
熟。
一
雍容 、 温 柔敦厚 的风格 意境 , 把古典 美学 中的中和之美推 向了和谐统一之境 。
3 . 体现 了骨气之力
新纪元。世人 常引用《 洛神赋》 中的“ 翩如 惊鸿 , 婉若 游龙 , 荣 曜秋菊 , 华茂 春松” 赞 美王 羲之 的新体 书法之美 。王羲 之新体 书 法具 有 丰 富的文 化 内涵 , 包 括 用 笔特 征、 审美理想 、 人格 追求 等, 它 因时而变、 技合 于道 、 去质 增华 , 在 艺术风格 上呈现
完成 的情 况下 , 东 晋世家 大族 掀起 了“ 改
庭 在《 书谱》 中写 道 : “ 右 军 之书 , 末年 多
妙, 当缘 思虑 通审 , 志 气和平 , 不激 不厉 , 而风规 自远。 ” 王羲之通 过营造 一种平 和
体” 运动 , 特别 以王 羲之为代表 。他 一改 汉魏书法 的厚重风格 , 取之 以俊 逸妍美的 风格特点 , 奠定 了魏晋时期“ 尚韵” 的书法 风 尚, 使 具有新体 特征的楷 、 草、 行书在魏
中完成天然的契合; 将 自身 融入 宇宙意识
表现 出 了一种极具观 赏性的美。 在美 学意象方面 , 王羲之新体 书法一
改旧体 厚重质朴 的特征, 推 出俊逸妍美 的
是被保 留下来 , 对于新体 的形成起 了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儒家 的中庸之道表现在 书法
之 中, 形成 了不激不 厉、 风规 自远的书 法 风貌 。道教 思想在魏晋 时期影响甚广 , 道
[ 2 ] 杜萌若. 书 法技 法讲 坛 : 王 羲 之 行 书技 法 5 O 例. 安徽 美 术 出版社 , 2 0 1 0 .
魏晋风度的书法体征阅读答案
魏晋风度的书法体征阅读答案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
“魏晋风度”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而载入史册。
就书法而言,正如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一样,魏晋时期的书法也从实用目的性逐渐转化为审美目的性阶段,因而也成了书学自觉的时期。
汉代的书法可以说是各种书体臻于完备,其基本格调是以实用做出发点,章法规整,追求整齐典雅,用笔严谨,其中所包蕴的苍茫混沌的自然美,成了后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东汉时期书家们渴求从草书的墨迹中获得精神快感,认识到了书法可以体现人的品格与风节,并得到魏晋士人的继承和弘扬。
魏晋士人面对社会,作出了“全身远害”的政治性退避,从而把精力投注到书法艺术上来,从对书法的爱恋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
在许多文人士子的笔下,书法已不再是信手随意的书写,而提升到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文化的境界。
与汉代书法比较而言,一种真正抒情的“纯”书法成熟了。
“魏晋风度”在书法上的体现,王羲之是毫无疑问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在前人无数功绩的基石之上,加以融会、贯通和改进,使纯粹出于自然发展的书法,走进玄远精致的神韵境界。
其作品的神韵有二:一是表现多变的技法之美;一是表露种种人格之美。
从技法上讲,王羲之书法已变汉代质朴书风而为妍美流变的新体。
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可以说是对王羲之及其这个时代书法作品基本特征的准确地概括。
从表露人格之美上,王羲之行草书的外在形态率真朴实,章法气韵流畅自然,而内在却涌动着欲罢不能的动荡感,恰好表现了魏晋名士表面风流潇洒,内心却充满哀怨不平的心理和情绪。
“神韵”还体现在书法理论上。
这一时期书法理论著述相继问世,内容广泛且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作有:索靖的《草书势》、卫恒的《四体书势》、卫铄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说十二章》等。
探其肇端,卫夫人和王羲之的书论来源于东汉蔡邕,蔡邕对书法艺术的本质认识包括三个层面,即“神”、“势”、“形”,三者通过创作主体的努力,是能够协调起来并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的。
浅析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浅析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摘要】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析了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在介绍了魏晋风度和王羲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在深入探讨了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影响,以及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魏晋时代文化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启发和王羲之书法艺术与魏晋风度的结合。
在总结了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并展望了魏晋风度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魏晋风度如何影响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并且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魏晋风度, 王羲之, 书法艺术, 影响, 文化启发, 结合, 深远影响, 当代启示.1. 引言1.1 介绍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时代背景特殊,社会风气开放,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文化繁荣。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动荡、文化变革,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时期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风貌。
魏晋风度以其文学思想的开放性、文化激进性和审美品质的升华而为后人所称道。
在魏晋风度中,文人雅士们强调个性表现和情感奔放,推崇自我意识和人文关怀,对传统礼教有所超越与革新。
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心灵与情感的抒发,善于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和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
1.2 介绍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曼倩,一字通泉,晋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书和草书方面,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以豪放潇洒、神骨飘逸见长,传世作品如《快雪时晴帖》、《兰亭序》等被后人奉为经典,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受到当时魏晋风度的影响。
魏晋风度追求自然与率真,注重个性与情感的表达,这与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密切相关。
魏晋风度成就一代书风
魏晋风度成就一代书风第一篇:魏晋风度成就一代书风魏晋风度成就一代书风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背景,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魏晋风度。
这些独领风骚的魏晋士人,以他们的特有的况味,为后人所敬仰和研究。
就书法而言,没有“魏晋风度”,便没有名垂千秋的钟、王的书法成就。
我们知道,所谓魏晋风度,它是魏晋士人自由精神的释放,个性与灵感的喷发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魏晋风度中,最主要的是人作为主体意识的凸现。
所谓对自然的鉴赏,“老庄告退,山水方滋”,其实就是摆脱前人的困缚,直接到大自然之中,获得内心世界精神层面的满足。
而作为人精神世界的外延——书法艺术,也必将在不自觉之中,蕴带此种意识,使书法不再只是“犹可记文”的记事字形,或字形优美的方法,而是上升到一种只属于书法家自身表情达意的艺术表现形式。
正因为魏晋士人的“风度”,才出现魏晋时期书家辈出的局面,书体不再被传统汉隶所禁锢,而逐渐从实用流便发展到表现书家的个性情感,从传统的篆隶迅速演变出真、行、草书,形成众体兼备、同登书坛舞台的局面。
在众书家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到东晋王羲之的出现,魏晋书法真正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魏晋书风的成因,还在于此时书家在书法理论上的突破。
魏晋开始,对“书”进行文化艺术意义上的欣赏与品评,渐在士人间形成风气,且对书的论述文章也每每有见,虽然其主要内容围绕着“体象”和书法品评展开,但其深层核心乃是将“书”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生命行为,富涵着作为文化人对这种惟己拥有的生命形式的精神感受。
下面摘录几段关于“书”的解说:操笔傲墨,抵压锋芒。
彪焕磥硌,形体抑扬。
……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长波郁拂,微势飘渺。
工巧难传,善之者少。
应心隐手,必由意晓。
——西晋·成公绥《隶书体》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蒪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睹物象以致思,非言辞之所宣。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字势》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
魏晋风度与书法:韵高千古,是这样的时代成就了王羲之
魏晋风度与书法:韵高千古,是这样的时代成就了王羲之魏明帝曹叡修过一座宫殿,名为凌云阁,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一座很高的宫殿,史书记载凌云阁有二十五丈高,按照三国时期的尺度换算,相当于现代的二十层楼左右,在那时确实挺高的。
但是宫殿造好后才发现,匾额还没题字就被工匠给钉上去了,这可如何是好?只能把人拉到空中去写了,那时公认的书法高手是魏国大臣韦诞,他是题写匾额的专家,这牌匾本来就是要他题写的,所以他是责无旁贷。
于是年近花甲的韦诞踩着云梯,战战兢兢爬到空中去题写匾额,等他写完被放下来之后,大家全都惊呆了,与字无关,与人有关,上去的时候,韦诞的头发胡须还是黑的,下来时,已经全都花白了……韦诞大概是严重恐高,也是难为他爬那么高还要写出一手好字,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韦诞回家后便写了一篇《家令》告诫儿孙:“子子孙孙都不准学什么书法了!”这条家规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琴棋书画不是古代名士的必修么,怎能因为一次恐高的经历就不让子孙学书呢?其实,和画家一样,书法家在早期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带着“匠人”的命运,直到东晋后,士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人们的心灵十分自由,书法艺术才真正得以发扬光大。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正是从汉末魏晋开始独立,并且达到辉煌成就的。
王羲之《姨母帖》在古朴隶意之中,又透出真性情的流动辽宁省博物馆藏在魏晋之际,书法从萌芽觉醒走向古典成熟境界的过渡阶段中,有两位书法家是关键人物。
一位是曹魏时代的钟繇。
钟繇是曹魏重臣,位列三公,他的楷书最受赞赏,张怀瓘《书断》称他: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而另一位则是西晋时期的陆机。
现存最早的法书墨迹便是陆机的《平复帖》,陆机,字士衡,是三国孙吴大将陆逊的后代,官至“太子洗马、著作郎”等,他很有才华,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宋徽宗主编的《宣和书谱》说:“机能章草,以才长见掩耳。
”文才的名声太高,以致很多人忽视了他的书法。
陆机的手札墨迹《平复帖》是他曾给友人的信札,书体介乎章草与今草之间,写得流美便雅,颇有韵致,它是反映隶草向今草渐变过渡的一件典型作品。
浅谈魏晋时期“天师道”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2014.10魏晋时期,玄学兴盛,上层社会的文人雅士无不争相谈玄论道,是否精通玄学成为当时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
随着玄学的兴起,其影响逐渐衍扩至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
此时,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与书法艺术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到东汉末年,道教汲取道家思想,产生了“天师道”,并在魏晋时期发展壮大。
王羲之作为魏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天师道”的影响。
一.笃信“天师道”———王氏家族的“家世遗传”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人对于巫术、鬼神的信仰。
《尚书·尧典》上记载:“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鬼。
”《礼记·祭法》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
”到了秦汉时期,巫术和神仙方术与道教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的神学思想系统,并一跃于儒、佛并列,老子也顺理成章的成为道教的教主和尊神。
东汉时期道家转化为道教的速度明显加剧,汉初的黄老之学此时演变成对老子的崇拜,而《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的出现便宣告了道教的诞生。
东汉末年的张鲁在汉中地区传播的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发展出数十万众的教徒。
三国时期道教的势力急剧膨胀,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将表传》记载:时有道士琅琊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客者禁呵不能止。
这一记载充分说明当时道教的社会影响之大。
所以,三国时期在这一带广泛传播以致深入统治阶层就不足为奇了。
而到了西晋时期,道教确实已经深入了上层阶级,如西晋宣帝司马懿,陶弘景在浅谈魏晋时期“天师道”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张解解内容摘要:“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从魏晋琅琊王氏家族崇奉“天师道”的“家世遗传”和王羲之书法书、道合一的艺术追求可以看出,王羲之自然秀美、不露雕饰的书法风格,与其信奉“天师道”有很大的关系。
论王羲之书风与魏晋风骨
论王羲之书风与魏晋风骨用自己的心灵去创作书法作品。
士族阶层个体利益促进个体人格独立发展。
通过书法的载体表现出来的哲学思想。
不是他的技法笔法不可超越,而在于后世精神的底蕴和基底坍塌了。
标签:魏晋风度;晋人尚韵;个性张扬;文化底蕴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因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王羲之在少年时代,随家南迁建康,后迁居山阴。
王氏家族在东晋时代名声显赫,父亲王旷与其伯父王导倡议晋室南迁,都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功勋之一。
当时的社会上就有“王司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王”家的社会地位在东晋非同凡响、举足轻重。
羲之少从叔父、姨母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兼善隶、草、正、行各体。
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摆脱了汉魏笔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少年时代的王羲之就已声名远播,作为一个性情中人,中年又不屑于官场。
《晋书·列传第五十》:“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这段记载中无论是羲之“皆不就”官,还是“我卒当以乐死”的感叹;无论是东床坦腹,还是因姥烹一鹅而“叹惜弥日”,都在向我们说明羲之常于流露感情,都充分反映了其本人内心世界的狂傲。
张扬的“魏晋风度”可见一斑,王羲之也是一个极有个性之人。
大量的亲情杂帖的流传,足以说明羲之是把自己的心灵灌输于书法的创作。
王羲之所生活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會动荡时期,战乱频繁。
人们当时的物质生活可能较为贫乏,但是精神世界上是自由的。
当代著名学者肖云儒先生说过:“魏晋由于社会动荡,统治力量薄弱……但人的心灵自由……这就出现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人的自觉。
”于是魏晋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百花齐放。
而这时的魏晋玄学应运而生,魏晋玄学是社会动荡的产物,是从儒学失落的间隙中发展兴盛起来的新的哲学思想。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7篇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7篇第1篇示例:王羲之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法上的精湛,更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丰富的作品中。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成离不开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历史时代背景、家族传承、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历史时代背景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羲之生活在东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儒家文化盛行,文人雅士多有文学艺术修养,书法成为文人雅士展示自身才华的一种重要方式。
王羲之正是在这个崇尚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家族传承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之一。
王羲之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父王戎是晋代大将军、书法大家,家族传承了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王羲之从小就受到了家族书法传统的熏陶,培养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基础,使他在书法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社会环境也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东晋时期社会文化繁荣,书法成为文人雅士炫耀才华的重要方式,各种书法风格纷呈,传统与创新交融。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王羲之得以接触到各种书法作品,汲取各种文化精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奠定了自己在书法史上的不朽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成离不开历史时代背景、家族传承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了王羲之这位伟大书法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受到世界各地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追捧,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
第2篇示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形成受到了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塑造,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因素。
魏晋风度与书法艺术浅谈
魏晋风度与书法艺术浅谈内容摘要:魏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受其影响,各种文学艺术获得很大的发展,而书法艺术在此时期也开始自觉。
由于文人士族的大量参与,促使书法正式的走向审美艺术之路,即开始了真正自觉地体现主体的生命意识,个性风度,气质品格。
因而也真正独立成为一门艺术。
当时魏晋风度作为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体现,成为了当时的一种审美理想。
由于受魏晋风度这种风气的盛行,更给当时书法艺术根植了新鲜肥沃的土壤,使其获得更为繁荣的发展。
关键词:魏晋风度书法士族自觉影响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不同的时代,都有着自己各自不同的特点,“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清代尚质,各领风骚,又打上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为书道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魏晋时期是中国社会政治非常混乱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在文化艺术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魏晋士人由于受到政治上的失意与压迫,加之受老庄玄风的影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思想上极度活跃。
这种不入时俗、强调个性、追求自然、反对束缚的魏晋风度,成为当时的独特文化现象。
一门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尚也就必不可少。
因此这时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都极其辉煌。
而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书法艺术,也因此迎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历史性高峰。
一、魏晋时期的社会状况与“魏晋风度”宗白华先生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高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2】P183确实,汉末,中国历史进入了兵荒马乱的年代。
权力更替频繁、社会秩序解体,南北分裂,生灵涂炭,社会始终在紧张、恐惧、压抑的气氛中进行。
再加之残酷的门阀斗争,一大批士族文人卷入其中不可脱身而被送上了断台头,长期的战乱离愁,轻易的生离死别,人生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压抑的恐怖,让士族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浅析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浅析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魏晋是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动乱年代,军阀纷争、王朝更迭,使得思想在这一时期异常活跃,兴起了提倡黄老、杂糅道释的玄学,出现一大批热衷于谈玄论道、游逸山林且无心仕宦的玄学家,他们大都出身高门大姓、享誉盛名。
早期如何晏、王弼、竹林七贤等,他们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这种洒脱的心态影响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他们也成为这一时期士人争相效仿的对象。
正因为玄学的盛行,那些或高居庙堂、或散居朝野的士大夫们,都向往自然、崇尚自然。
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抒发了向往自由崇尚自然的情感。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形成了特有的魏晋风度,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政治影响魏晋政权更迭频繁,皇帝靠世家大族维持统治,政出名门是这一时期的特点,门阀制度在此时达到鼎盛。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
与北方的常年战乱相比,南方较为安定,为避战火,士人百姓纷纷随皇室南迁,建立了东晋。
东晋政权仍然面临着残酷的斗争,外有少数民族不断南下侵扰,内部则时刻上演着统治阶级的勾心斗角,内忧外患不绝于朝。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社会的动荡却没有阻碍书法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文人名士或屈从于政治高压下的一官半职,或放纵山林隐逸遁世,他们积郁的能量正是书法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在当时,隐居遁世成为名士们的流行风尚,他们借此逃离残酷的政治斗争,摒弃功利欲念,远离凡世尘嚣,过着“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1]的生活。
只有这种崇尚自然、无欲无求,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使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因此,这一时期书法名家辈出,艺术成就极为辉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而王羲之正处于山峰之巅。
此外,东晋时门阀士族成为皇权的支柱,举贤不出士族的政策使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鼎盛,这让一些名士书法家如坐春风。
他们不必为生计发愁,同时又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对个人才情的激发以及个性的解放是十分有利的,这也是东晋书法得到史无前例发展的重要因素。
浅谈魏晋风度在书法中的体现
魏晋时期,由于政权交替频繁,发生大量的人流迁徙,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政治局面复杂。
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书法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与文学在这个时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正是艺术与文学的不断发展,使后世的人们可以欣赏到众多的经典艺术作品。
一、书法理论的盛行魏晋风度是作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而被载入史册的。
魏晋风度代表着当时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当时的书法艺术,大量文人墨客退居山野研究书法艺术。
在这个时期,书法盛行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将书法艺术的筋骨与人的智慧、精神、品格联系起来,以个人艺术风格树立代表人格的筋与骨,让书法线条贯穿和充溢内在的生命力,这是中国书法艺术造型最根本的内容。
二是“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讲究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创造出艺术的美感,通过书法美感受自然与万物的美感,也正是这些赋予了艺术美的风格,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发展高峰。
二、书法地位:承上启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权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政权的频繁变更更是给社会带来了不安的情绪,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正是在这些社会、政治原因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书风也开始追求多变与多样化。
楷书、行书、草书更加成熟,书法艺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此时出现了大量的著名书法家,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钟繇的《宣示表》中的“今”与“之”两字的捺画都保留了隶书中波磔的痕迹,但又区别于隶书,有着自己的特点。
作品横画写得较长,这也是呼应隶书强调横势的一种特征。
后世的王羲之、苏东坡、赵孟頫、文徵明以及近代的启功、沈尹默、舒同、林散之、赵朴初等,也都曾经研习过魏晋书法风骨。
魏晋时代的书法传承了东汉时期的风骨,一些隶书开始转变为楷书,变隶书的波为撇,磔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变得更加简洁、美观,并且书写体系与样式也更加简单与多样化,直至后期出现了草书和行书。
后来,草书盛行下又产生行书、行楷等。
总之,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处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很多艺术家追求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强调书法的多样性。
浅论魏晋风度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
了坚实 的基 础 。在 历 史学家 的 眼中 ,魏晋 南北朝 是 中 国历 明确 的反 映 。 以二 王来 代表 晋人 文人 书法 ,表现 出 的淳朴 史 上政 治 混 乱 ,经 济 崩 溃 ,充 满 强烈 悲 剧 色 彩 的 黑 暗时 自然 的气 韵 ,是晋 人书 法主 体的 人格精 神 的集 中体现 ,关
代 ,然 而以 文化 学家 的眼 光去 审视 ,魏晋 南北 朝确 实个体 于 晋代 书法 美学 思想 ,很 明显晋 人把 “ 韵 ”作为 理 想人格 精 神 的道解 放 ,才情 得 以发挥 ,充满 智 慧,富 于热 情 的一 的最高标 准 ,并使 它逐 渐成 为写 意艺 术流 派 的理 想 。“ 韵” 个时代 。 其体现 在 书风上 ,是 一种飘 逸妍 美 ,简远清 雅 的书 风 ,魏 个体 精 神得 到 解放 ,文 艺 得 以发 展 标志 的个 特 点 是 : 晋书法 中 的 “ 韵 ”还表 现为 无法 而有 法 ,不求 形似 而求 神
魏晋 文 化背 景 人格表 现,成为 当时的审 美理想 。 中国书 法历史 悠 久,不 同时 代 ,都有着 各 自不 同的特 三 、魏 晋风 度 对 书 法 的影 响 点。秦 汉 尚势 ,魏 晋 尚韵 ,唐 尚法 ,宋 尚逸 ,元 尚态 ,清 魏 晋风 度 对 当时 书 法 的影 响 ,直接 的表 现 在 当时 崇 尚质 ,各领 风骚 ,又 打上 时代 的印记 ,为 书道 的传承 奠 定 尚神 韵 , 尚韵 重风 神亦 在其 时代 随后 的南北 朝书 论 中有着
( 一) 多元化 的文 化模 式 取代 了定 型于 西汉 的独 尊儒 术 的 文 化模 式 , 学术 的 争 鸣极 大 解放 了士 人 的思 想 。( 二) 多 元化 的文 化发 展激 活 了士人 的思维 ,促 使人们 从 不 同角度 去探 求 、追寻 个体 存在 的意 义和价 值 这些价 值 也极 大的 促 进 了文 学 、艺 术 的 解 放 与 发 展。 而 作 为 “ 中 国文 化 核 心 ” 的书法 艺术 ,也 因此迎 来 了中 国书法 史上第 一个 历史 性 高峰 。
中国历史人物事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东晋文化
中国历史人物事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东晋文化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定陶人,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化名人。
他的书法以行书著称,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独特精妙,更展现了东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人物事迹。
本文将探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与东晋文化的关系。
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其艺术风格独具一格。
他笔力雄浑有力,字体流畅圆润,墨迹饱满,气势磅礴。
王羲之的书法追求形式与神韵的统一,他在书法创作中注重笔墨的变化和造型的丰富性。
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饱满、自然、灵动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二、王羲之的书法与东晋文化王羲之的书法创作离不开东晋时期的文化背景。
在东晋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各种文化思潮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晋文化。
王羲之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他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东晋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首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东晋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他从古代经典著作中汲取灵感,将古代文化和当代审美完美结合。
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入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和理解。
他的书法作品有时也会以对古代名篇名句的模仿和创新为主题,显示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其次,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彰显了东晋时期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的特点。
东晋时期是一个文化多元、思想活跃的时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艺术和美感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东晋时期人们对优美、别致、雅致的审美追求。
他的作品风格大胆独特,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上的愉悦,成为东晋时期社会风尚的代表之一。
最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承载了东晋时期文化人士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
东晋时期的文化人士普遍重视个性的表达和精神的追求,他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传递了东晋文化人士的思想理念和情感体验。
他的作品以自然、随性的笔墨表现出东晋时期人们对心灵境界的追求和真诚表达。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7篇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7篇第1篇示例:王羲之,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法鼻祖。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深受后人的推崇和钦佩。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其书法艺术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文化交流以及社会风貌都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生活的这个时代,文人雅士们都崇尚文学艺术,书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羲之个人的家庭背景也是其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之一。
王羲之出生在书香门第,家族世代都以学识渊博、文才出众而著称。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王羲之自小就受到了书法的熏陶和影响,培养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家庭背景的影响使得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创作。
王羲之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其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之一。
王羲之一生心性宽厚,待人宽容,性情怡和,这些特质都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他的书法作品端庄大方,气韵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与他个人性格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羲之的性格特点不仅影响了他的书法表现方式,也使得他在作品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成为后人学习和推崇的对象。
王羲之对于书法艺术的刻苦钻研和执着追求也是其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之一。
王羲之一生都致力于书法的研究与创作,不断追求艺术的完美和提高。
他反复推敲每一笔每一画,追求形神兼备,力求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之中。
正是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使得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王羲之书法艺术形成的外在因素多方面交织,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对艺术的追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了他的书法创作和艺术表现。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他作为书法家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读懂了魏晋风度,才明白为什么《兰亭序》无法超越
读懂了魏晋风度,才明⽩为什么《兰亭序》⽆法超越以前读历史,很不喜欢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因为这⼀段历史极其混乱,堪称乱世,普天之下找不到⼀块安静的⼟地。
政权频繁更替,当权派相互阴谋厮杀,⼿⾜亲情全⽆,更别说苍⽣社稷。
每读这段历史,往往前⼀个政权的主⾓还没有记住,下⼀个政权的主⾓忽的从哪⾥冒出来,真所谓“我⽅唱罢你登场”。
那时候为了应付考试,⾃然是不喜欢这⼀段历史的,因为不容易记。
那时候,整个魏晋南北朝,我唯⼀喜欢的⼀个⼈就是王羲之和他的天下第⼀⾏书《兰亭序》。
后来有⼀段时间专攻历史,再细细品味魏晋南北朝,不禁惊叹,魏晋风度,⾄情⾄性,如此洒脱⾃性,超然物外、清俊脱俗、风流⾃赏,⼈与⾃然的和谐和美释放得淋漓尽致⽽绚烂,纵观中国⼏千年封建史,也仅只有魏晋⼀朝了。
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流、魏晋风⾻,那是⼀种真正的名⼠风范。
魏晋是⼀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夫阶层社会⽣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格思想⾏为⼜极为⾃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们多独⽴特⾏,⼜颇喜雅集。
举⼏个例⼦:琅琊王⽒在东晋门楣显赫,王导是东晋政权的功⾂,曾辅佐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
皇帝听说王导的⼦侄都⾮常优秀,就想把⼥⼉嫁到王家,但是屡遭拒绝。
这就是魏晋风度,就算你是公主⼜怎么样呢?王家⼦弟认为,我们是名⼠之家,公主没⽂化配不上我们就是配不上。
太尉郗鉴有个⼥⼉,年⽅⼆⼋,名叫郗璇,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珠。
郗鉴要为⼥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侄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派门⽣给王导送信说希望在王家⼦弟中择婿。
王导让送信的门⽣去⾃家的东厢房随便挑。
门⽣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婿,都仔细打扮了⼀番,竭⼒保持庄重,只有⼀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吃胡饼,唯独他神⾊⾃若,好像漠不关⼼似的。
'郗鉴说:'就这个⼈了。
'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郗璿嫁给了他。
魏晋风度与王羲之《兰亭序》--兼论王羲之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魏晋风度与王羲之《兰亭序》--兼论王羲之对后世书风的影响戴志
【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18)001
【摘要】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及玄学盛行,在此二者的互动下产生了魏晋时期特有的审美风尚--魏晋风度.王羲之<兰亭序>最具体地反映了晋人"哲学的美",是魏晋风度的审美典范.王羲之书风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后人对他的艺术精神的把握与宏扬,有时则表现为后人对他的技法的临摹学习,前者的影响是积极的,后者的影响却是消极的.
【总页数】5页(P79-83)
【作者】戴志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中文系,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23
【相关文献】
1.王羲之醉书《兰亭序》质疑 [J], 林文彪
2.王羲之《兰亭序》与魏晋时代的精神气象——兼及魏晋文人士子生命意识的局限性 [J], 张梦瑶
3.王羲之《兰亭序》与魏晋时代的精神气象——兼及魏晋文人士子生命意识的局限性 [J], 张梦瑶;
4.兰亭禊事与魏晋风度——读王羲之《兰亭集序》 [J], 胥加美
5.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欣赏 [J], 王延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魏晋风度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影响
[摘要]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为人清新淡雅,纵情山水,一改汉魏以来的厚重,开启了新一代的书风,这也使他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成就了“书圣”的美称。
而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与魏晋时期的特定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文章要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士人的意识形态等社会大背景来分析,究竟有哪些影响促使了他书法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魏晋风度;王羲之;书圣魏晋是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动乱年代,军阀纷争、王朝更迭,使得思想在这一时期异常活跃,兴起了提倡黄老、杂糅道释的玄学,出现一大批热衷于谈玄论道、游逸山林且无心仕宦的玄学家,他们大都出身高门大姓、享誉盛名。
早期如何晏、王弼、竹林七贤等,他们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这种洒脱的心态影响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他们也成为这一时期士人争相效仿的对象。
正因为玄学的盛行,那些或高居庙堂、或散居朝野的士大夫们,都向往自然、崇尚自然。
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抒发了向往自由崇尚自然的情感。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形成了特有的魏晋风度,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政治影响魏晋政权更迭频繁,皇帝靠世家大族维持统治,政出名门是这一时期的特点,门阀制度在此时达到鼎盛。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
与北方的常年战乱相比,南方较为安定,为避战火,士人百姓纷纷随皇室南迁,建立了东晋。
东晋政权仍然面临着残酷的斗争,外有少数民族不断南下侵扰,内部则时刻上演着统治阶级的勾心斗角,内忧外患不绝于朝。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社会的动荡却没有阻碍书法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文人名士或屈从于政治高压下的一官半职,或放纵山林隐逸遁世,他们积郁的能量正是书法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在当时,隐居遁世成为名士们的流行风尚,他们借此逃离残酷的政治斗争,摒弃功利欲念,远离凡世尘嚣,过着“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1](P2426)的生活。
只有这种崇尚自然、无欲无求,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使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因此,这一时期书法名家辈出,艺术成就极为辉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而王羲之正处于山峰之巅。
此外,东晋时门阀士族成为皇权的支柱,举贤不出士族的政策使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鼎盛,这让一些名士书法家如坐春风。
他们不必为生计发愁,同时又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对个人才情的激发以及个性的解放是十分有利的,这也是东晋书法得到史无前例发展的重要因素。
王羲之在代表最高艺术水平的《兰亭序》中洋溢出的淡薄高远,正是王家得势时,身为会稽内史的他与好友悠游山阴
道上放任情怀的真实写照。
在艺术创作方面,政治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二、经济影响魏晋时期虽然动荡不安,但我国的封建经济仍然持续发展。
当时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随着政权的东移南迁,经济重心也逐渐向南方转移。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再加上其优越的气候环境及统治者的重视,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越北方,为艺术的创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纵观魏晋书法名家,多出于南方。
南方经济实力雄厚,他们又享受着与生俱来的特权,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王羲之出身名门,从小衣食无忧,为他专心于书法艺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他一生洒脱自然,书法飘逸矫健,他的独特风格正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而决定其人生态度的原因之一就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尚的社会地位。
在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后,就会发现,这一时期的书法名家大多出于三国两晋的名门望族。
三、思想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魏晋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士人的人格行为极度的自信风流,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成为他们的人生态度。
他们特立独行,又喜雅集,常聚于山林中饮酒纵歌。
清静无为的处世思想,形成了士大夫阶层特有的魏晋风度,直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推出了令人膜拜敬仰的“书圣”。
“魏晋风度”得到许多文人骚客的赞赏。
1、人性意识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魏晋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士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不愿心怀天下、入世为官,而是选择寄情山水远离尘世。
他们个性张扬大胆,享受超然物外的生活,向往空灵隽永。
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便发轫于此。
这时士人已经从追求功名利禄转向对人生的思考。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表现出的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正说明了魏晋士人人性意识的启迪和人生价值的发现,书家对个性的强调便始于此。
2、玄学影响下的社会风气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玄学始自黄老之学,“以《老子》、《庄子》、《周易》为清谈资料,故称为‘三玄’,玄学、佛学、道学思想融为一体,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的思想基础。
”[2](P4)士大夫们对儒家经学的束缚感到厌恶,再加之统治者对士人的迫害,他们纷纷逃避现实,“口不臧否人物”、“言皆玄逸”[2](P4),多谈论自然哲理,故清谈之风大盛。
清谈又称谈玄,意为玄奇神妙、深奥莫测。
名士们乐于啸聚山林谈玄论道,放歌纵酒畅谈人生,他们的思想精神及行为举止形成了特有的魏晋风度。
在门阀制度达到鼎盛的东晋,名士往往集高官与隐士于一身。
他们出身名门,生活优裕又有着极高雅的情趣。
如王羲之长期盘桓于会稽的山光水色之中,悠游天地,畅想人生。
可以说,是大自然的美孕育了他的洒脱
不羁,而这份逍遥四方的闲情雅致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又都毫无保留地倾泻于他的书法作品之中。
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是从晋人的风流雅韵中产生的,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灵魂。
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种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适当的艺术表现。
只有这样如梦似幻、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形式才能表达出晋人空灵的玄学精神,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玄学的影响下,出现一批清谈名流,王羲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后世的书家中虽不乏大家,但由于缺少了孕育魏晋名士的大环境,因此无一人能写出王羲之书法的雅韵来。
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名士们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望尘莫及。
它作为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
风流名士崇尚自然又率性而为,甚至是孤芳自赏,不屑高官厚禄。
东晋时,朝廷屡次请王羲之出任吏部尚书都遭拒绝,或许正是因为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才会对现实功名不屑一顾吧。
王羲之嗜酒如命,不谙世事,他尊重人格独立,主张率真无为,热爱自然和艺术,过着潇洒风流而又闲雅的生活,以隐逸为最高追求,希望有一天可以得道成仙,随风而去。
也只有他这种旷达的人生哲学,才能书写出千古名篇《兰亭序》。
魏晋时期“人物品藻”[3](P79)之风盛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尚――魏晋风度,魏晋之风又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书风的转变,一改汉以来隶书的厚重之气,转为清新淡雅、出奇脱俗,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及精神追求。
总之,魏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促使了王羲之书法风格的转变。
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既大气磅礴又潇洒飘逸,将魏晋的名士风度充分的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