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结构
结构:
核衣壳 核酸:分节段的 –ssRNA。
生物学性状
核蛋白(nucleoprotein,NP):螺旋对称,无感染性,
抗原结构稳定,有型特异性。
RNA多聚酶:三种蛋白质PA、PB1、PB2组成。
包膜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稳定,有型特异性。
脂蛋白(Lipoprotein,LP):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功能:维持病毒的外形与完整性
产生症状。
➢致病性
致病性和免疫性
疾病的特点:
1.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
2.症状出现1-2 天内呼吸道排出病毒量较多,以后减少;
3.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d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 症,则恢复期延长;
4.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 通常由细菌性并发感染所致,如流感嗜血杆菌等。
➢分型与变异
生物学性状
变异
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HA和NA
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
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
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 种或两种发生变异,与前次流行株抗原相异,形成 新亚型。
生物学性状
播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科
种
引起的主要疾病
正粘病毒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 流感
副粘病毒
副流感病毒1-5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等 婴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麻疹病毒
麻疹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披膜病毒科
风疹病毒
小核糖核酸病毒 鼻病毒
小儿风疹、胎儿畸形或先天性风 疹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呼吸道病毒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
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 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增殖 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 器官病变
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 多为-ssRNA病毒,有包膜及刺突。 • 腺病毒为dsDNA病毒; • 腺病毒和鼻病毒无包膜及刺突。 •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定位于呼吸道。 • 可反复感染,人群高流行率。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是经呼吸道传
刺突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抗原结构易改变。是甲
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功能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抗原性也很
不稳定,易发生变异,与HA一起是甲型流感病毒分亚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型的主要依据。
〉
HA的主要功能:
生物学性状
1. 凝聚红细胞 。这是因为HA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性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
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
吸道进入体内。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致病性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致病性和免疫性
病毒
机体
感染呼吸道上皮少数细胞,空泡、 变性并迅速产生产生子代病毒
易扩散使许多细胞受损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腺病毒
小儿肺炎
第一节 正粘病毒
• * 对人或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 性,有包膜,具有分节段RNA基因组的一 类病毒。
• • * 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一个种,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
第一节 正粘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
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 2. 可以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的受体,液化细胞表面的
粘液,使病毒从细胞上解离,有利于病毒的扩散。
生物学性状
➢分型与变异
分型
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的不同流感病毒分 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 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抵抗力
生物学性状
较弱
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病毒灭活。 在室温情况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
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 甲醛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
生物学性状
流感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体
球形,多形态,直径80-120nm(螺旋状核衣壳)
成分
RNA1%,蛋白73%,脂类20%,糖6%
SIgA:防止感染的最重要因素。
5.Seye’s综合症:儿童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病,肝脂 肪变性,死亡率10-40%。认为与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有关, 故儿童流感时不宜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降体温。
➢免疫性
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个型别的流感病毒在抗原上没有联系,因此不能 诱导交叉保护。
体液免疫:
Ab:抗HA:中和抗体,抵抗感染;
抗NA:减轻病情,阻止病毒传播。
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
甲(A): 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 行全球有2000万人死于流感 );
乙(B): 对人类致病性较低;
丙(C): 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形态与结构
形态
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有包膜 包膜上有放射状突起糖蛋白,主要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分子
基因组
-ssRNA,8个节段,13.6kb
蛋白
九种结构蛋白
包膜
含有HA和NA
复制
核内转录,以出芽方式从胞浆膜释放
重要特性
基因重组频率高,流感常引起世界性流行
致病性
• * 有季节性、地区性 • * 甲型易变异,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 * 乙型常造成局部爆发流行 • * 丙型只侵犯婴幼儿,很少流行
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简称血凝)。血凝现象可以被
特异性抗体所抑制,称为血凝抑制 (HI) 现象;
2. 吸附宿主细胞。病毒颗粒可借助于HA吸附到宿主细胞上,
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
3. 主要中和抗原。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具有保护作用。
NA的主要功能有: 1. 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
➢分型与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亚型变异的机制可能 与基因组分8个节段以及病毒对猪、禽等动物 宿主的感染有关。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 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
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 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 CPE,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病毒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