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及可借鉴经验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经验分享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经验分享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课程改革也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名参与过学校课程改革的教师,我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科学课程设置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科学的课程设置。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比如,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中学阶段,应逐步引入专业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
可以通过学科融合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合理分配课程时间合理分配课程时间是学校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安排各科课程的时间。
比如,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因此要适量安排数学、语文等课程的学习时间;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要适当增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时间。
五、加强师资培训与交流学校课程改革离不开师资培训与交流。
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课程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借鉴,促进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六、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七、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学校课程改革需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课改文集——十大课改名校课堂模式分享与思考
课改文集——十大课改名校的课堂模式分享和思考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此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启示和思考:(特级教师冯林)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全国课堂改革的代名词,杜郎口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之所以创造了课堂教学的神话,是因为它顺应了新课改的潮流,结合了自身的校情,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整合了各种优秀的课堂教学传统,并总结形成了自己相对固定的流程,使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学习内容之间贯通了起来。
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起来,潜能激活了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
繁荣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多、学得快、学得好、学得轻松和愉快。
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凸显“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标理念,从另一个途径来解决僵化的“应试教育”方法,并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
要把杜郎口课堂模式运用好,关键要处理好几个问题:1、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问题。
效率与质量往往就是一对矛盾体。
过分追求课堂的容量,会影响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没有深度的浅表性知识,就会变成瞬间即逝的东西,不会形成知识素养。
2、动与静的问题。
只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繁荣的背后就是浮躁和虚伪,很多知识需要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外静才能内动,深沉才能致远。
3、放与收的问题。
热情和奔放,如果信马由缰,就会漫无边际,变成了课堂的失控。
4、“虚”与“实”的问题。
很多知识素养、灵性智慧都是以“虚”的形式存在着的,很多玄妙的东西不能用实体或语言呈现和描述出来,但有时是很必需的素养。
学生学到的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在课堂教学中,大智慧的培养比小机谋的获取要重要得多。
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
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一、山东杜郎口中学(一)得名名称:“课改”代名词(二)具体地址:山东省西北部的聊城市茌平县(三)课改成功模式:“10+35”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四)具体操作流程:1.“10+35”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2.“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 课堂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①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②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③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④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⑤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五)可借鉴经验:1. (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
2.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教学改革 好的经验
教学改革好的经验
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列举一些教学改革中的好的经验:
1. 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教师可以通
过定期举行班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看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学改革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实践教学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引入新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引
入新技术来辅助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5.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教学应该贯穿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的好的经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入新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只有不断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学习教学的好经验,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以下是一些关于课改优秀经验的交流材料,可以作为参考:1. 新教学方法的引入:在课改中,很多老师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我曾经参与了一个项目制学习的课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并进行研究,最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多元评价的实施:传统教育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能。
在课改中,我们开始实施多元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
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我们更能够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教育。
3. 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实施课改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
许多学校提供了教师培训的机会,使教师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我自己的学校,我们有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会,让教师们相互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4.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科技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课改中,许多学校开始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
比如,我们学校引入了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和互动学习社区,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加深学习和互动交流。
5. 学生参与决策: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参与教育决策。
在我们学校,学生代表可以参加学校管理会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些关于课改优秀经验的交流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以下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
一、改革背景1. 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学生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课堂教学改革有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改革目标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改革措施1. 教育观念更新(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
(2)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融入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4. 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实施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四、实践成果1. 学生方面(1)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2)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 教师方面(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教师专业成长得到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3)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
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标题:课改经验交流:探索课堂创新的优秀实践导语: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教师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各种创新教育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几个优秀的课堂创新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探索合作学习模式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模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混合式学习手段,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这种课堂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某高中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课堂变成了一个互动和趣味性十足的学习环境。
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有趣的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设计了互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做练习、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探索和巩固知识。
这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某中学数学老师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开展调研、收集数据、分析问题等活动,主动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学习结果也更加实际和有意义。
四、推动个性化教学某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这种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五、培养实践能力某高校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创新等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实践经验分享
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实践经验分享引言: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创新教学实践则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享给大家。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创新教学实践的核心。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更要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提问、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如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小组展示等,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样,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是创新教学实践的必要依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辅导,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不可忽视。
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入电子课件、互联网资源等科技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堂环境的舒适、和谐以及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都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因此,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教学实践的重要策略。
学生在课堂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主动参与者。
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和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七、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实践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创新。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持续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式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分享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分享2023年的教育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面对未来的竞争时可以更加优秀。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吸收,没有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需求。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经验分享如下:一、引入互动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我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
在课堂上,我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演示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欠缺。
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从学习任务中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进行多组讨论和分组研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对未来市场需求的胜任能力。
三、开展跨学科教学在现代教育中,跨学科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相对于单一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和更高的学习便利性。
因此,我在课堂上开展了跨学科教学,通过更多的课程内容结合,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供学生在学习中交叉使用,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四、扩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和拓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此过程中,我不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更注重在学生实践中,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习、观察思考、分析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转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能力,届时符合未来经济需要的软技能要求。
2024年教学改革经验范文(3篇)
2024年教学改革经验范文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本学年我校全面实施学案教学,变课堂为学堂,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主要围绕“四环四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积极探索实践各学科各课型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主要工作及成效:1.抓好备课关。
在学期初,我校制定了并修改了导学案的书写格式,形成了适合各学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格式。
先后出台了学案书写管理办法、补充意见等,对教师的学案书写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
五大学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导学案设计的格式,使导学案更加科学化、实用化。
除规范新授课外,我们还将备课管理扩展到了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
2.听好推门课。
校长及中层领导不定期的对一线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并进行依据课模和当堂效率的随堂评课。
每学期开始,学校领导根据学校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结合学校工作主题,都要进行一轮大范围的推门课听课活动,而且根据各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师共同探讨,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3.抓好过关课。
我校在区“主体型高效”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实践以“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自主互动四环四型”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首先学习新的理念,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然后进行实践、研讨,开展课模过关课活动;最后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完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操作程序,并且完善了四种课型的导学设计,出台了四种课型的评价标准,这样,基本形成了“四环模式”、“四种课型”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格局。
4.搞好研讨课。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教师主动探究、大胆实践课模的积极性,在学习实践中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了“四环四型”系列研讨课活动活动。
____月中旬,学校用两周时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一轮学习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活动。
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一、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一)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现任校长秦培元)洋思中学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48个字,即: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洋思的办学思想);讲求实效、持之以恒(洋思的德育教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改革、发展产业(洋思的办学体制改革);从严治校、科学管理(洋思的学校管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洋思的教师队伍)。
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洋思把“教好每一个学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天职,作为教育信念。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洋思中学的“三清”运动,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就是要求学生向每节课要质量,向每天要质量,向每周要质量。
“堂堂清”: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尽力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河南永威也是此种模式。
(二)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课堂展示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全国十大教学模式(供参考)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
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
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
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三篇)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以下几点关键经验。
一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在确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课程改革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是加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
在开展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注重前瞻性和包容性。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设计更加科学、实用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此外,还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是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改革。
因此,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理念,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五是加强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
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发展指导。
六是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促进校际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改革合力。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6篇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6篇篇1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校纷纷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模式。
本次总结将结合实际经验,对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其他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改革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首先,传统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课程内容陈旧,无法紧跟时代步伐;最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
因此,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课程改革目标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课程改革实施过程1.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阶段,我们充分调研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确定了新的课程框架和内容。
同时,我们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阶段,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我们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改革在评价改革方面,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评价需求。
五、课程改革成效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本次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其次,课程内容得到了更新和优化,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得到了引入和融合,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最后,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得到了优化和完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及可借鉴经验
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及可借鉴经验中国的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进行,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名校已经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
这些经验对其他学校和国家的教育也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名校教学模式及可借鉴经验。
一、项目制学习模式:项目制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
学生参与到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自主选择、规划、实施和评价项目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该模式在中国的名校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多元评价模式: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给予学生很小的发挥空间。
而多元评价模式则强调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写作、实验、口头报告、艺术作品等。
多元评价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该模式在中国的名校如上海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得到了成功应用。
三、课程跨学科设计: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分割知识,缺乏整体性和跨学科的视野。
而跨学科设计则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有机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
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该模式在中国的名校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素质教育培养: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品德、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该模式在中国的名校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得到了成功应用。
以上是一些中国名校的教学模式及可借鉴经验。
这些经验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些模式和经验对其他学校和国家的教育也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教学改革经验与借鉴
学校教学改革经验与借鉴引言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校教学改革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一、课程创新课程创新是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一些创新的课程,如STEAM教育、艺术课程等。
这些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学校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优质的专业发展机会。
通过培训课程、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教学方法,并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学习评价改革学习评价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小组合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同时,学校还可以引入自主评价和互助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籍、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建立良好的校外教育基地、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教辅材料、教育软件等。
六、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通过家长会、家校活动等方式,促进家校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创客空间、开办科技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勇于探索、解决问题。
八、学生素质培养学校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课改名校教学模式及可借鉴经验一、山东杜郎口中学(一)课改成功模式:“10+35”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二)具体操作流程:1.“10+35”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2.“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 课堂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①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②分组合作: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③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④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⑤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可借鉴经验:1. (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
2.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3.展示课上优等生发言的机会不超过两次,尽量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展示机会。
二、山东昌乐二中(一)课改成功模式:“271”模式(二)具体操作流程:1.解读“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2.操作“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0+30+5课上操作要求: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三)可借鉴经验:1.“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2.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和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三、山东兖州一中(一)课改成功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二)具体操作流程: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
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
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
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课上45分钟又分为教师导学、预习合作、展示交流三步,三步由六段组成,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概括起来,准确地说,循环大课堂是“一课分两截(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一课分六段”,因而循环大课堂又称为“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三)可借鉴经验:1. 循环大课堂注重课上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能,在山东高中阶段率先实现了“零作业”,从而真正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中解救了出来,把时间、权利、发展、灵性还给了学生。
2. 循环大课堂的课变,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3. 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四、江苏灌南新知学校(一)课改成功模式:“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二)具体操作流程:“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面对文本和世界。
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
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
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三)可借鉴经验:课堂学习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思维的状态和品质上,而不在“众声喧哗”之中。
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应植根于他对学习过程本身的体验和喜爱,以及作为一个明天的社会人的责任,而不是有所待于他者或某种外力。
(四)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于一堂课的知识点没有系统的梳理,在学习的认知方面很难形成系统的概念,有时候甚至没有概念。
2. 很多知识点都只是潜伏在表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深入。
五、河北围场天卉中学(一)课改成功模式:大单元教学(二)具体操作流程: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大整合,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
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排课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1.“三型”,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2.“六步”,分别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拓展,穿插巩固,当堂测验;3.“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
“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三)可借鉴经验: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学习状态等,实现了教育本质“向人”的回归。
六、辽宁沈阳立人学校(一)课改成功模式:“124”模式(二)具体操作流程:“1”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
“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
“自学课”就是让学生“自学”,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
“验收课”则是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测评、训练验收,达成学习目标。
老师们在设计训练题时,还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收获中都能获得提高。
(三)可借鉴经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核心,以学生自我价值展示为动力,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一)课改成功模式:“三模五环六度”(二)具体操作流程:“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五环大课堂的开发与实施、文化的构筑与打造,为实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和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