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
广西民俗文化

广西钦州市民俗文化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
这种文化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就与各国和各民族,特别是那些邻近的民族的民俗文化产生相互交流、影响和传播。
既然如此,研究这种文化的民俗学,无疑是一门跨国界的世界性的学科。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我居住在广西省钦州市这样一个小城市中,它拥有深厚淳朴的民俗,它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形式多姿多彩。
众所周知,民俗文化常常融自然与社会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想了解各个人类群体是怎样思考和生活的,最好却了解这些群体所创造的民俗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了解也是如此。
现在请大家跟我来了解一下,我家乡的民俗文化吧。
关键词:文化民俗广西钦州市民俗文化一、传统特殊民俗钦州市是广西的一个二线城市。
我是钦州市灵山县人,我们那最有特色的也最热闹的风俗算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前后了。
那段日子我们叫“吃领头”,是我们钦州市灵山人一种特殊的民俗。
说到“吃岭头”必须从广西钦州民俗“跳岭头”说起,“跳岭头”是古代乡傩(戏)的遗存,古老的傩文化与历代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跳岭头”是桂西南地区怪异的民间表演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岭头”又叫“岭头节”、“看岭头”、“傩舞”、“颂鼓”、“岭头调”、“跳鬼僮”,是钦州最古老的一种祭奠形式的带面具舞蹈,是一种驱瘟逐疫,祈帮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的祭奠仪式。
明嘉靖《钦州志·风俗》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装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
”;清嘉庆《灵山县志》载:“八、九月各乡村多延师巫鬼童于社坛前赛社,谓之还年例,又谓之跳岭头”。
传统“跳岭头”在八月中秋这天上演,随着时代变迁,时间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开始至十月二十日,长达两个月余。
“跳岭头”表演一般从头天下午开始,到次日上午结束。
各村都有固定的活动日期,表演地点一般在村边的山坡上,故称“跳岭头”;开戏之前,都要到庙里拜祭,在这里,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有些村庄祭完庙后就直接在庙前空地表演,故又称“跳庙”。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人数最多的少数名族——壮族为主的省份。
然后,因为我是柳州人,而柳州位于广西,也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以我决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去调查有关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去之前就听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每每有客人到家,壮族人民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而这次因为调查的缘故,在那呆了几天,这才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真正的好客。
在山上那几天,真可谓是“丰衣足食”啊,每天五餐,吃饱就跟着当地壮族同胞去山上参观。
本次调查虽然只持续了四天,而且范围也仅限于柳州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之后去了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大体内容,我会分条概述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一、壮族的由来。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

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摘要】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为主题,从挖掘和传承白族传统节日和习俗、保护和开发白族建筑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创新、结合自然风光的旅游路线规划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未来应该继续加强研究,推动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传统节日、习俗、建筑文化、手工艺、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促进、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白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白族民俗文化融合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深度挖掘和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形象,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进一步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对白族传统节日和习俗、建筑文化、手工艺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通过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深入挖掘和研究白族民俗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文化探索——以柳州的壮侗苗瑶族为例

文化艺术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文化探索——以柳州的壮侗苗瑶族为例□卢芳妮/文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另有满、蒙古、朝鲜、白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
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喀斯特地貌,其独特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与历史条件,使聚居于该处的壮族、侗族、苗族与瑶族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民俗。
其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娱乐庆典等各个环节,具有极高的人文研究意义与文化开发价值。
但因发展环境、经济条件等问题,诸多优秀传统生态民俗因盲目或破坏性开发而遭到破坏,这严重影响了传统生态民俗这一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因此,基于传统生态民俗的特征与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策略就成为相关学者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的特征分析出发,全面探讨传统生态民俗因环境因素与历史问题导致的技巧性较强、体系发展分散化、技术传承私密化等特点,并基于对柳州地区壮族、侗族、苗族与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发展现状开展的研究,从保留民俗实践特性、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落脚继承着眼发扬传播三个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优秀传统生态民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事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研究参考与策略借鉴。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特征分析1.1 民俗技巧性较强传统生态民俗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与生活的强关联性及传承上的高技巧性。
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濯扬弃、光阴岁月的精进变革,传统生态民俗在传承过程中基于气候条件、历史因素等影响因子逐步演化,趋于成熟,具有更为高层次的评价价值。
一方面,传统生态民俗在实行过程中的技巧多总结自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具有显著的历史积淀,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民族传统理念进行控制。
若想加以掌握,需要对大量民俗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学习。
另一方面,传统生态民俗的高技巧性体现于其民俗知识均由该民族逐渐积累而来,地理、历史、气象等各类型信息交织构建成完整的体系,其学习渗透于少数民族民众一生的生产活动中[1]。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开发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开发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壮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融合了丰富的历史、风俗和民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开发,以期推动壮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章:壮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壮族是中国的第一大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壮族传统文化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注重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壮族的歌舞、服饰、民居等元素都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应用1. 壮族歌舞表演:壮族的锦绣山水和多姿多彩的歌舞表演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传统的歌舞形式,如“歌圩”、跳花灯等,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艺术才华,也能够使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2. 壮族民俗体验: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壮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刺绣、鞭炮、竹编等,深入了解壮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旅游项目,还增加了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加强了文化交流。
3. 壮族美食文化:壮族以米饭为主食,有着独特的米饭制作工艺和多样的米饭菜品。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壮族美食,如酸汤鱼、酸辣粉等,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也增加了文化体验的深度。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融合案例1. 文化主题公园:将壮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娱乐设施相结合,打造文化主题公园。
游客可以在公园中欣赏壮族歌舞表演、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并体验现代化的游乐设施。
这样的融合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且提供多样化的游乐项目。
2. 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定期举办壮族传统节庆活动,如壮族三月三、火把节等。
活动期间,游客可以观看传统的壮族舞蹈比赛、品尝传统美食、参与传统体育竞技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也能够提升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章:保护与传承壮族传统文化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结合开发的基础。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梧州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民俗文化在梧州乃至整个广西地区逐渐受到关注,对于传承和发展梧州的民俗文化,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梧州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梧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许多传统工艺品、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间音乐舞蹈等。
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承载着梧州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梧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梧州的民俗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正在失传,许多节日习俗也在衰退。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渐下降,年轻一代对于本地的民俗文化了解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再次,梧州正在积极探索民俗文化的发展创新。
为了传承和弘扬梧州的民俗文化,梧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组织民俗文化展览和表演,设立专门的文化传承机构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度,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未来,梧州民俗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趋势也值得关注。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梧州的民俗文化有望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梧州,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其次,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梧州的民俗文化将有更多的展示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和传播民俗文化,提高其在年轻一代中的认可度。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在线互动和分享,促进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
最后,梧州的民俗文化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研究。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才能有助于对于梧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推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民俗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深度体验和参与,让游客全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融入当地生活,实现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失传,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可以通过体验和展示的方式,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来,保护民俗文化。
2. 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4. 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幸福感。
5.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当地,增加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机会,增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 挖掘特色民俗资源。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时,要深入挖掘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民俗饮食等,发掘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资源。
2.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包括民俗体验游、民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强化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如民俗文化展览、宣传片、民俗艺术表演等,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在发展民俗特色旅游时,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民俗餐饮、住宿设施等,提高游客的体验品质。
谈民俗旅游的开发

谈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开发,包括其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开发策略。
民俗旅游的开发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长期积累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统的体现,通过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俗旅游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它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民俗旅游还有助于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游客在体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时,能够增进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然而,民俗旅游的开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民俗文化的失真。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民俗文化进行过度包装和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内涵。
另一方面,民俗旅游的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一个制约民俗旅游发展的因素。
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管理和服务人才,使得民俗旅游的开发和运营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为了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要注重保护民俗文化的原真性。
在开发过程中,应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避免对其进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
可以通过建立民俗文化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和建设民俗旅游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推广生态旅游理念,鼓励游客文明旅游,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再者,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西壮族文化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传承和发展广西壮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它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更是增强我们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广西壮族人民历来重视文化传承,通过口头传统、民间故事、民间音乐和舞蹈等形式将文化传递给后代。
尤其是广西壮族的歌舞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例如,“拉锯歌”、“芦笙”、“壮锦”等都是广西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广西壮族的文化魅力。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广西壮族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和时尚相结合,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广西壮族文化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舞台和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
例如,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将广西壮族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广西壮族文化。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注重教育的力量。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向广大青少年传授广西壮族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同时,加强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广西壮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广大壮族同胞都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如此,广西壮族文化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作为壮族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发展广西壮族文化。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广西壮族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发展,推动广西壮族文化与时俱进。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广西壮族文化将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
壮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塑造了壮族的民族特色,还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首先对壮族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回顾,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接着,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揭示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传统文化对壮族人民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壮族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现壮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促进壮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壮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二、壮族的传统文化壮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壮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宗教、民俗、饮食以及建筑等。
语言方面,壮语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它承载着壮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壮语的丰富词汇和独特语法结构,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在文字方面,壮族曾经使用过方块壮字,这是一种基于汉字但又有自己独特系统的文字。
尽管现在方块壮字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它仍然是壮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文学方面,壮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布洛陀》《姆六甲》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艺术方面,壮族的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刺绣等,这些艺术形式往往与壮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例如,壮族的刺绣艺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著称,是壮族女性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音乐和舞蹈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化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

浅谈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化价值及旅游资源开发宾阳人舞炮龙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由民间自发组织举行,2006年,宾阳从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首次通过县人大决议,将宾阳炮龙节定为一个传统节日来举办,也使炮龙节于2008年6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举办炮龙节活动以来,作为宾阳地区重要的民俗节日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作为民俗旅游资源成为宾阳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宾阳炮龙节的起源炮龙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宾阳的县志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然而通过一些史料以及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可以整理出如下几种源说。
1.战争起源说北宋黄佑四年(1052)四月,侬智高反宋。
五月,率众攻陷邕州,杀死知州陈洪、通判王乾?v等,建立“大南国”,自称“惠仁皇帝”。
九月宋仁宗委任狄青前往镇压。
十月,侬智高率众攻入宾州,攻占邕州。
十二月,广西钤辖陈曙进攻侬智高,被打败。
五年(1053)正月,狄青会合余靖部共官兵31000多人,从桂州进至宾州。
狄军征战昆仑关时,由于关隘险要和侬军的死守,狄军强攻不下。
正值上元节,即元宵节,狄青于是想到一条妙计,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张灯结彩,夜宴将佐,以麻痹侬智高。
狄军多为中原人,擅长舞龙、杂耍等多种技艺,他们以稻草扎成龙,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又以其爆裂后发出的响声当“炮竹”而舞龙。
侬智高得到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不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警惕,狄青趁机连夜出击,攻占昆仑关。
侬智高因仓促应战,全军溃散,败退邕州,狄军攻陷邕州城,侬率余部逃往云南。
①为此,人们站在官方立场认为舞龙是一种吉祥的活动行为,同时也是为了庆祝战争胜利。
后来舞龙的活动沿袭下来,代代传承,形成一种传统。
2.“灯酒节”起源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是宾阳县的“灯酒节”。
吃灯酒是宾阳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
“灯酒节”就是张灯结彩,喝着酒喜迎佳节。
“灯盏花开欢盛世,酒香人醉乐绵绵”,这是古人赞颂宾阳灯酒节的诗句,也描绘了太平盛世喜庆丰年的美好景象。
旅游地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与提升初探

旅游地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与提升初探一、文化内涵挖掘的切入点1.历史建筑与文化古迹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是一个旅游地最明显的文化符号,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
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的存在,不仅能够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能够体现当地的艺术水平和建筑风格。
因此,在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挖掘中,历史建筑与文化古迹的保护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另一个挖掘旅游地文化内涵的重要切入点,是当地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
这些当地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往往是丰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体现出当地的独特性和特色。
在旅游地开发和推广中,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可以为旅游地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持。
3.自然风光与生态文化自然风景和生态系统是旅游地的另一重要文化内涵,自然与文化构成了旅游体验的主要内容。
当地的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往往能够影响着游客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沉淀。
因此,在旅游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中,保护和发展当地自然风光和生态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内涵提升的途径1.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产业,也是一个发展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当地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培育当地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激发游客的文化品味和文化购买力,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产品是旅游地文化内涵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定制化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设计,可以满足游客各种需求,同时将文化内涵融入到旅游产品中,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和旅游体验,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3.旅游传播和品牌宣传旅游地要想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必须通过全媒体的传播和品牌宣传来实现。
在此过程中,要突出旅游地的独特性和特色,通过各种媒介对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文化进行宣传,将旅游地品牌打造成为一个能够传递文化价值的品牌。
总之,在旅游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中,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的本质是最重要的前提,同时也需要依托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传播与品牌宣传等手段,实现旅游地的文化与旅游的无缝对接,推动旅游地文化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民俗特色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民俗特色旅游以其浓郁的地方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旅行感受。
本文将探讨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包括其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开发策略。
一、民俗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一)促进经济发展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游客的到来会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旅游收入还可以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增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旅游活动的开展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资金支持,使得一些濒临失传的民俗技艺和传统得以保存和发扬。
(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民俗特色旅游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服务。
二、民俗特色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一)民俗文化的商业化过度在民俗特色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可能会过度商业化民俗文化,导致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受到破坏。
例如,一些民俗表演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变得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人才短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人员、旅游规划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然而,目前在很多地区,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民俗特色旅游的高质量开发。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广西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广西旅游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业界人士了解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
2. 广西旅游市场的现状广西作为中国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广西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 - 丰富的自然景观:广西拥有壮美的山水景观,如桂林的漓江、阳朔的月亮山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 多元的文化遗产:广西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壮族、瑶族、苗族等,使游客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 发达的旅游基础设施:广西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条件。
3. 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广西旅游市场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普及,国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
广西作为国内独特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将受益于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
3.2 境外游客的增加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境外游客对广西的兴趣也逐渐增加。
广西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加。
3.3 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热点之一,广西拥有丰富的农村资源,如龙胜、大圩等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还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4 旅游产品多样化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广西旅游市场逐渐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外,如山水画廊、民俗体验等新型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4. 发展广西旅游市场的策略为了进一步发展广西旅游市场,以下策略可供参考:4.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提高广西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增加旅游设施投资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条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关于大学民俗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2)

关于大学民俗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2)民俗文化论文篇3浅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更加重视民俗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
广西因其独有的特色,在民俗文化旅游行业中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特征、广西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三、促进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广西民俗旅游文化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前言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极具特点,然而目前来看现有的旅游资源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加强该方面的开发力度可谓已经是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使此方面建设得以保证,我国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且已经小有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待优化之处。
一、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特征(一)发展历史悠久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70万年前,我国广西地区已经有了原始人类在当地生息,而在距今1万6000年左右,广西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农业、制陶业、畜牧业方面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发展,在3000年前,广西地区正式步入文明社会。
在我国历史中,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时代,广西均为重要的领地,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广西即被划分至桂林郡,广西简称“桂”也是由此而来。
壮族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之一,其所继承的文化即是来源于此,如较受关注的龙母文化、青铜文化以及大石铲文化等,这其中青铜文化也发生了转变,分支出铜鼓文化以及花山文化。
广西人们也为后代留下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资源品位高广西文物遗产众多且极具意义。
通过研究广西文化可以发现,其不仅拥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兼具着时代革命意义,我国曾明确为桂林正名,使其成为了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称,由此也可以看出广西文化资源品味之高、吸引力之强。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广西旅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广西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规模广西旅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表明,广西旅游市场在国内的地位日益重要。
自然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拥有壮乡山水、世界自然遗产地龙胜瑶乡等著名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访。
此外,广西还拥有优美的海滩和岛屿,为海滨旅游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文化旅游广西的民族文化是其旅游市场的独特之处。
广西有11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艺术表演。
壮族的月亮山歌、瑶族的歌舞表演等都深受游客喜爱。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广西的文化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交通设施广西的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有完善的航空、高铁、公路交通网络,游客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
此外,广西还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提升了旅游体验。
旅游产业发展广西的旅游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促进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兴办旅游业。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广西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广西旅游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面临一些挑战。
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广西旅游的发展。
此外,旅游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需要广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结论2024年广西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表明,广西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并不断改进旅游服务质量,以提升广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广西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西壮族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西壮族文化不仅得到了传承,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下面将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是广西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
壮族人民使用壮语进行交流,而壮语又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文学作为广西壮族文化的瑰宝,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民谣、民歌和壮族史诗等。
这些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又展示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广西壮族音乐和舞蹈也是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音乐以其激情奔放的节奏和独特的乐器演奏方式而闻名,壮族舞蹈则以其优美的动作和精彩的编排而备受赞誉。
此外,壮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也是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壮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绣花工艺而著称,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传承了壮族文化的历史记忆。
广西壮族文化的发展是壮族人民不断创新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广西壮族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拓展。
一方面,壮族人民在传承壮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元素,使壮族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例如,壮族艺术家们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壮族音乐和舞蹈中,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另一方面,壮族人民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也为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广西壮族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
壮族人民通过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使其历史记忆得以保存,同时又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积极创新和发展壮族文化,使其更加具有活力和时代感。
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壮族人民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1近日,我们对柳州旅游相关项目进行了初步考察,包括江滨公园、柳侯公园、鱼峰山、马鞍山、奇石馆、龙潭、农业观光园、融水县贝江风光、勾滩苗寨、三江县鼓楼及民族广场、程阳八寨(侗族)共三县11个景点。
仅凭粗浅的文献调研和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要给柳州旅游现状作出诊断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难免主观成分居多,但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开展,我们先把需要论证的初步思路整理出来,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予指教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对柳州旅游的初步诊断及几点建议一、从区里到全国,柳州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过去也没有把自己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经营:1、至今柳州给人们的最一般的印象一是棺木二是铁路枢纽,三是工业城市,如柳工、五菱等。
初始印象仍是“死在柳州”,以及历史上享誉天下的名贵棺木,其次是现代知名工业品牌,如柳工、五菱、金嗓子、两面针等等。
很少人想到柳州来旅游,也很少人知道柳州有什么精彩、独特的旅游吸引物,从而产生旅游冲动。
2、柳州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形成了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居民生活,及以产业配套、工业布局、工业产品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销售为中心内容的贸易与物流体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为之配套服务的吃、住、行、购、娱等第三产业。
这种城市经济结构脱胎于工业化社会,是工业化社会自发形成的,已经不能满足后工业社会的要求。
上海从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向以金融为核心、信息、商贸、交通与旅游并重的新兴城市转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典范。
而柳州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期,工业社会的传统理念已成为柳州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它对柳州城市、乡镇后续发展的巨大作用尚未被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所认同,这是造成在旅游发展战略制订以及实施运作方面,柳州与桂林、南宁、北海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脉动中的民俗文化———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目录1.引言2.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民俗旅游的现状2.1 广西民俗文化发展及现状2.1.1 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2.1.2 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2.1.3 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2.1.4 民俗旅游专线产品崭露头角2.2 广西民俗文化的特色表现2.2.1 开放性2.2.2 多元性2.2.3 变异性2.3 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2.3.1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作用2.3.2民俗旅游概念2.3.3两者关系2.4广西民俗旅游开发存在问题3.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的评估与分析3.1项目旅游建设的评估3.2项目开发条件分析3.3市场分析3.3.1市场定位3.3.2市场容量与市场开拓3.3.3项目开发现状4.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开发的建议措施4.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更新提高并提高现有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4.2保护民俗文化环境4.3不断丰富民俗旅游的形式和内涵4.4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文化旅游4.5注重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4.6要注意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4.7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相关思考文化产业脉动中的民俗文化———浅谈广西民俗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前景初探内容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
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
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但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尚存在伪民俗、定位不当等影响民俗旅游资源使用及开发的因素,制约民俗旅游的发展,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民俗文化、广西民俗资源、旅游业、价值开发引言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创造和形成,并反复出现、世代相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文化事象,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民俗文化指的是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与习俗,它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
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在以文化旅游为主导模式的二十一世界,旅游者对民俗文化、异质文化的渴求和体验是他们出游的重要目的。
旅游经营者要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文化品味,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的目的,促进旅游发展,就必须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
广西民俗旅游项目建设,符合自治区政府的旅游产业政策,符合旅游市场的需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在民俗文化项目的开发中,广西已具备了经济、技术政策、管理诸方面的条件。
市场容量、市场开拓、旅游经济地区结构也需要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来平衡和开拓,并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一、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民俗旅游的现状(一)广西民俗文化的发展及现状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古属西瓯、骆越故地。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自秦代两千多年来,民族迁徙与交融,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十二个个民族交错杂居,辛勤劳作,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广西东面与广东相接,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山水相连,边境线长一千零二十公里,西接云南,西北与贵州紧邻,北面与湖南交界。
水资源丰富,西江于流横贯广西中部,连同主要支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北流江构成了广西水系网络。
以梧州(古苍梧)溯桂江,漓江经灵渠可达湘江、长江:溯浔江,北流江,转进南流江直达北湾(古合浦)南出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通道);溯柳江,北柳江,转进南流江直达北湾(古合浦)南出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通道);溯柳江、融江入贵州,与古代“爷郎道”相接;溯郁江、右江、左江可分别与越南、云南交通;顺西江直下广州,与香港、澳门相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民俗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1、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广西各民族服饰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如壮族男子多穿青部布对襟上衣,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下穿绣花滚边宽脚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缠各式花巾,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
众多的民族服饰,魅力奇异,构成了各地独特的民族风情。
古今往来,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也充满了亮点。
打油茶是桂北少数民族侗、壮各族的一个特有的饮食习俗。
"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
广西的酒文化也是非常有内涵的: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
此外,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也颇具特色。
在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
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
目前,这些文化世俗也逐步被人们所挖掘出现在一些民族风情园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理想的效益。
2、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
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自己的劳动,用多姿的舞蹈表达着这自己的情感。
广西是歌舞的海洋,歌仙刘三姐的歌声随着各种媒体的传播和推广也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每年的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走向了国际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
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去年开始,由我国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在阳朔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
刘三姐"的,更是让山水与歌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广西的又一旅游新亮点。
4、民俗旅游专线产品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发展,广西已逐步发展出拥有自己特色的和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精品路线: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前年灵渠寻古游、宁明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白色小平足迹游以及巴马寿乡探秘游等等。
这些线路都充分体现了少数民俗旅游以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地区、民族之间和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民族,必然对其它地区和民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伴随着旅游产业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民族地区日益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社会。
在外部的文化生活的冲击下,稍有不慎便会使原有的资源遭到破坏甚至资源的枯竭。
我们必须处理好开发和发展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广西民俗文化的特色表现广西民俗文化是西瓯、骆越民族创造的本土民俗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带着广西的土壤芳香。
1、开放性。
广西位于东南亚与中国西南的结合地带,南部面向大海。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碰撞和冲击。
作为中国的西南出海口,在古代更多的是封闭与保守,略有疏忽和宽松,就给了广西向外伸展的机会,先民们或漂洋过海,或通过贸易开展隐性的文化交流。
龙州、凭祥、合浦、梧州便成了中外人员流动的中转站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市场。
从这里不但引进了海外的花果、农作物品种,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佛教,两亚伊斯兰教和欧洲基督教及其各地地文化由此流入了广西,各种新思想新学说也由此传入广西。
正因为如此,广西才成为了中国近代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2、多元性。
广西民俗文化的多元性表现为多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
从民族类型看,广西十二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源流。
壮、仫佬、毛南族表现出本土民族的民俗文化风采;京族表现出海洋民族特有的魅力;苗、瑶、侗、水族等演绎着迁徙、融合与发展的民族文化;汉文化则表现出主流文化的坚实基础和悠久历史。
从类型上看,广西民俗文化体现着各民族人民自古传承发展的传统性文化,也有大量在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影响下衍生的现代文化。
从地缘上看,广西民俗文化表现出山区、平原、海洋等地缘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生活、服饰、建筑、信仰等民俗文化。
从民系上区分,广西民俗文化带有典型的本土民俗文化特质,又兼有中原文化变异发展的客家文化、荆楚文化和受中原、荆楚文化共同影响的桂柳文化。
从语言上看,广西有邕梧白话、桂柳官话、客家话、汉语及壮语等多种形式。
这些不同民系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广西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民族对不同层面文化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使民俗文化显示出广泛性和生动、朴实的适应性,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3、变异性。
任何一种类型的民俗文化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在与其他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时,都要受到地域、时代、民族心理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因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和对抗,有些甚至是相当激烈的,“当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更具优势的文化所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的个性,其成员也开始采用新的风俗。
”从文化交流的国际视角考察,自春秋战国起,广西的民俗文化容纳、吸收了中原文化、客家文化、荆楚文化和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的精髓,甚至直接与各种文化进行嫁接。
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塞维斯在研究文化进化的“潜势法则”时也揭示了文化“兴盛”与“衰亡”的规律,即既有文化的兴盛地区在社会变异过程中极易导致既有文化的衰亡,而既有文化落后地区在社会变异过程中极易导致新生文化的兴盛。
广西桂柳官话的出现就是“潜势法则”的典型例证。
由于广西民俗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也使得中西各种文化在广西这种特殊的地缘条件下,完全按照广西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审美、信仰观念去理解、加工、改造,形成了符合本民族的心里、要求和愿望的民族文化。
广西民俗文化的变异性,促使民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成为民俗文化变革的动力,成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