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中国翰林院被焚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明:中国翰林院被焚真相
庚子国难前,座落在外国公使馆区的中国翰林院,以巨量藏书著称于世,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被当时西方人比做是中国的牛津、剑桥、海德
堡和巴黎。翰林院内藏有卷帙浩繁的各类古版善本,举世罕见的《永乐大典》和
《四库全书》的底本就珍藏于此。以金黄色丝绸装订而成的万卷册的《永乐大典
》,是明代由两千名学者参与编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经明末文渊阁大火,仅存
副本;到了清代,这些副本已散佚两千余卷,其余都收藏于翰林院内(参见《中
国大百科全书》)。另外,乾隆年间由纪昀、陆锡熊与众多清朝学者合编的七万
九千卷的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丛书《四库全书》的各类底本,当时也珍藏于翰林院
内。
1900年间的翰林院大火,不仅将辉煌建筑焚毁,而且数千万卷古籍善本
也在大火中烧毁,其中包括当时仅存副本的《永乐大典》。同样惨重而无法弥补
的损失是——据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先生考证——从全国各地搜聚的《四库全书》
的大量底本,也在那次翰林院大火中被烧成灰烬(参见台北《联合报》副刊,马
悦然专栏第45集)。翰林院大火所造成的中国古籍文化方面的损失是永世无法
弥补的。
国人历来认为翰林院是八国联军所焚毁。但事实上,当八国联军破京城解救
被围攻的公使馆时,翰林院已经在大火中和枪炮声中变为废墟将近两个月了。翰
林院毁于1900年6月23日大火,八国联军抵达北京的时间是1900年8
月14日。翰林院遭焚的时候,北京外国公使馆正陷于清兵与义和团的围攻之中,
除了获清政府许可而先期抵京的340名外国公使馆警卫人员,八国联军尚未进
京。一百年过去了,除了翰林院大火罪魁被“张冠李戴”,国人还众口一词认定
:“翰林院的数万册经史典籍,包括《永乐大典》……均被(八国联军——引者)
洗劫一空”(《国耻事典》296页)。
那场大火是谁放的?翰林院究竟毁于何人之手?那些“被洗劫一空”的古籍
经典又是怎么回事?与此相关的西方人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反省历史应当首先弄清真相。
⊙中国兵匪自焚翰林书院
翰林院内墙之大部与英国公使馆北壁紧密相连。英国使馆“墙厚八尺,高二
丈有奇”不易攻破,而且“其大可容千人”,所以,在义和拳乱时期的围攻中,
英国公使馆内不仅聚集了各国公使及其家眷,而且容纳了大量各地逃到使馆避难
的中国教民。几乎所有使馆区内的洋人都认为,这里以翰林院为屏障,是最安全
的地方。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外宣战,义和团和清军开始围攻使馆(及
西什库教堂)。据包括著名美国来华传教士、记者雷德(GilbertRei
d,中文名李佳白)和当时法国驻华公使皮雄(MonsieurPicho
n,中文名毕盛)在内的诸多在华传教士、西方学者、驻华外交官记述,翰林院
大火是中国官兵拳匪自己点燃的。
6月22日黄昏,清军烧毁英国领事馆东南角邻接的密集民居。次日,清军
干脆引火翰林院,试图一举烧毁英国公使馆:“1900年6月23号,伊斯兰
教徒士兵董福祥(清廷”甘军“首领——引者)在翰林院点燃了火,醉翁之意不
在酒,很明显,他期待火势蔓延到毗邻的英国公使馆。”(InSearch
ofOldPeking,byL·C·Arlingtonand
WilliamLewisohn)。当时藏身使馆的一位美国女教士,安
德鲁斯小姐(MaryE·Andrews,中文名安美瑞)记述说:“明显地,
煤油被浇到了树上,以便助长火势。”(转引自TheBoxerRebe
llion,byDianaPreston,p139)
对翰林院被焚事件最为详细可靠的记载,出自扑笛南姆·威尔(Putna
mWeale)的日记,作者当时也是被围困者之一,他以见证当时情况为己任,
每天各处观察情况,将亲历目击记成日志,编辑成书,名为《庚子使馆被围记》
(IndiscreetLettersfrom
Beking),于
1906年出版。书中中卷第三章1900年6月24的日记写道:“昨日有一
放火者,伏行如猫,用其灵巧之手术,将火种抛如翰林院,只一点钟间,众公使
居住之地英使馆,顿陷於危险之域。”有说,“中国放火人逃走之时籍树及房屋
之掩蔽,一面逃走,一边抛弃烧油之火具,亦有且逃且放枪
者。”
当时人的这些记录是否真实呢?公使馆被里的人们,先是被北京城里的烧杀
抢掠惊扰,接着被发生在西什库教堂的暴行所震动,然后就被清军、义和团围攻
了。翰林院被焚之前的三两天,公使馆区“……炮声日夜不绝,屋瓦自腾,城中
皆哭。拳匪助之,巫步披发,升屋而号者数万人,声动天地。”(李希圣《庚子
国变记》)“几乎逐日都有大炸炮轰击使馆区的记录,少则一日发射十数炮,多
则数面夹攻,处处崩墙倒屋”(《庚子北京事变纪略》),使馆区内躲藏的人们
当时已成惊弓之鸟,焉有心情有时间相互串通一气,深谋远虑,在自己的日记或
记录中编造?他们又有什么必要引火烧身,焚毁自己相邻的翰林院?
不仅洋人,当时的国人也有记载可作确凿证据:“是晚,台基厂及交民巷东
首又起火,一路延长如龙。比利时、奥大利、荷兰及意大利
四使馆均被焚,翰林
院及吏部等衙门亦被团匪焚毁。”这段记录引自《庚子拳变记日要录》卷三。同
样的记录也见于杨典浩的《庚子大事记》。此外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由日本人汇录、
清人刊正的《西巡回銮始末记》卷二“兵匪焚掠京师记”一节,及日本佐原笃介
撰写的《拳乱纪闻》也有相同的记述。
⊙中国自焚翰林院出乎洋人意料
洋人低估了中国人对他们的仇恨,也低估了这种仇恨被利用和煽动之后所爆
发的野蛮程度,绝没料到,中国人为了攻打使馆竟会焚烧他们自己的书院圣堂翰
林院。后来的英国驻华记者、作家弗莱明(PeterFleming,中文
名傅勒铭)在他的《围城北京》(TheSiegeatPeking)一
书中说:“许多世纪以来,翰林院……它的大厅和庭院是中华学者精华的聚集地
……那里各处有华美的木雕屋檐。外交官们觉察到了这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