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教学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美术课教学原则

作者:陈诚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12期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美术课程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和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则体现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要达到其预定的目的,高中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并运用好以下美术教学的原则。

一、审美性和德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性质的作用。把审美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即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辅导课外美术活动及教学总结,都应该注意给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把审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特殊作用。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挥伟大的行为。”学校要通过审美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素养,使其具有健康的审美兴趣、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审美的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如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美术作品大多以表现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进而唤起了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的爱国热情。

审美性和德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重要途径。

二、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想回到实践中去,它们是互相矛盾、互相依存的,是对立面的统一。美术是造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丰富的形象性特点,具体的形象又表现出了事物的抽象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诸如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色彩、空间距离、质地特征等具有形象性特点,如表情性格、

神态品质、意境气氛、节奏韵律等具有抽象性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如果只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事物形象性特征(如结构、透视、色彩、质地等)的认识及表现充分感知事物的抽象性特点(如节奏、性格、品质、意境等),再将抽象性特点表现在事物的形象性特征之中,在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中用抽象思维感知、分析事物的形象特征,用形象思维体验、表现事物的抽象特征。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因材施教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因材施教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要求教师既要遵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这个教学主体因年龄特点、生活经历、智力发育、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使得他们接受教学内容的能力有所不同,个性特长表现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尤为重要。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和任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为其个性的发展创设情境,使其得到足够的张扬。第三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

这一原则的贯彻和运用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增强个性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创造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造性是美术学科最为显著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它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实践性是学生获取各种技能和提高美术素养的重要手段,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替代的训练方式。在教学中,创造意愿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实践主动性和能力性,实践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愿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贯彻创造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应要做到:正确认识美术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教育,既要尊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性才能需要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开始,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发挥思考、判断、想象,充分汲取审美要素和创作技能,从而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

总之,教师只有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充分遵循和灵活运用这些教学原则,才能通过美术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

课教学大纲(初审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蒋荪生.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通渭县教育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