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
1992
1996 1997
1999
2003
Pipemidic Acid 吡哌酸
Norfloxacin 诺氟沙星
ZAGAM® 司帕沙星
RAXAR® 格帕沙星
OMNIFLOX® 替马沙星
TROVAN® 曲伐沙星
TEQUIN® 加替沙星
第一个氟喹诺 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当前市售 退市 4
发展阶段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分类、作用机制
• 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 抗菌谱、耐药机制
•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2
•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合成抗 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结构简 单、给药方便等特点。
• 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合成方法 生产、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 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 。
影响光毒性和遗传毒性 CH3>H>NH2
F在副作用方面的影响 尚未见报道
F
R5 O
•金属离子鳌和作用 •如抗酸药、牛奶、铁离子 •二价阳离子等
COOH
控制与GABA的结合 与茶碱的反应
R7
X8
N
R2
R1
控制光毒性 CF>CCl>N>CH>OMe
控制茶碱相互作用 氟喹和诺遗酮传类药毒物性简述
影响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与副作用无明显关系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6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QNs)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组织浓度高 口服吸收好 无交叉耐药 不良反应少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7
FQNs的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的DNA拓朴异构酶(Ⅱ和Ⅳ),从而影响细菌 DNA的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
➢ 通过与细菌DNA、DNA回旋酶或拓扑异构酶Ⅳ发生交互 作用形成三元复合物,诱导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 发生构型改变,从而导致这种酶对DNA不能发挥正常的 功能,最后导致DNA降解及菌体死亡。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16
FQNs的耐药形势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监测:
时间 2002-2003年 2004-2005年 2006-2007年
医院数 -
20家 84家
环丙沙星 59.6% 64.9% 71.3% *
左氧氟沙星 51.5% 56.7% 67.2% *
莫西沙星 39.6% 55.7% -
•1位取代基控制抗菌活性
9
第一代
第二代
氟甲喹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10
氟喹诺酮母核
研究发现,母核上为萘啶环的喹诺酮毒性一般 比喹啉环的喹诺酮大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11
氟喹诺酮药物构效关系
•控制抗菌强度以及抗G+菌活性 •OH<F<Cl<OCH3<NH<CH3
增加脂溶性,组织亲和力,细胞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14
耐药性
近几年来,伴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细菌对 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呈迅速增长趋势,并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 • 耐药性增长最高者为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株达50%以上 • 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耐药性增多; • 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率略上升; • 除大肠杆菌以外的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略增多; • 奈瑟氏菌属淋球菌敏感性下降
穿透力以及与DNA旋转酶的结合
R5
O
F
•活性所必需基团 •药物与受体酶蛋白形成离子键和氢键 •抗菌活性增强
COOH
影响药物疏水性 抗菌谱(G-)
药代动力学
R7
X8
N
R2
R1
影响药代动力学 以及抗菌活性
影响抗菌活性 抗菌谱(非典型性致病菌)
氟药喹诺代酮动类力药学物分简布述
Fra Baidu bibliotek
影响与旋转酶的结合力
12
氟喹诺酮各取代基与毒性的关系
FQNs的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母核: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
5
F6
O
OH
O
43
R7
8
R
2
N
1 R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3-羧基,4-羰基抗菌活 性必须基团
•6-氟高活性所必需,抑 制拓扑异构酶能力增强10 倍
•7位通常5或6元碱性氮杂 环-对抗菌谱,药代动力 学有较大影响
•8位主要控制体内活性, 扩大抗菌谱,包括厌氧菌 活性
13
FQNs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
革兰阳性球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革兰阴性杆菌:杀菌剂
➢ 对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 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 等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敏感。
➢ 对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抗菌作用比对肠杆菌科 细菌的抗菌活性差。
➢ 体外实验中,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 高,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次之,诺氟沙 星、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较差。
第二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体内较稳定,毒性降低, 可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代
左氧氟沙星 、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 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全性高,半衰期长
第四代 克林沙星 、加替沙星 、莫西沙星 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对抗G+球菌的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 的抗菌活性
➢ 拓朴异构酶Ⅱ(DNA回旋酶):主要影响DNA合成过程中 切口封闭功能,而阻碍细菌DNA合成。在G-菌中喹诺酮 主要抑制DNA回旋酶。
➢ 拓扑异构酶Ⅳ:负责将子代的DNA解环连,喹诺酮类抑 制此酶,影响子代DNA解环连而干扰DNA复制。在G+菌 中喹诺酮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8
* 个别省市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8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接近80%。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17
FQNs耐药性发生机制(1)
染色体基因突变
➢ 靶酶(细菌DNA回旋酶)结构改变
第一阶段:1962年合成萘啶酸,不良反应多, 已经淘 汰。
第二阶段:1974年合成吡哌酸,对G-杆菌作用强, 适用于尿路、 肠道感染。
第三阶段:1984年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等问世。
第四阶段:司帕沙星、莫西沙星问世。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5
最新分类
第一代 萘啶酸、 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
• 目前滥用严重,耐药菌株增多,尤其大肠杆菌 等。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述
3
起源及发展简史
Naildixic Acid 萘啶酸
Flumequine 氟甲喹
CIPRO® 环丙沙星
FLOXIN® 氧氟沙星
LEVAQUIN® 左氧氟沙星
FACTIVE® 吉米沙星
AVELOX® 莫西沙星
1962
1970s
1984 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