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自然资源评价
(完整版)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题目录:1、生态系统2、最适温度3、生物资源4、水体自净5、全球变暖6、积温(活动和有效)7、光合作用8、光照强度9、日较差10、气候生产力11、土壤环境容量 12、光能利用率 13、自然资源 14、农业自然资源(分类和特点)15、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 16、农业投入产出 17、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8、人类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19、水资源 20、水循环21、三基点温度 22、生长期 23、种植业 24、森林资源 25、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2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7、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山西气候资源特点)28、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29、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30、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1、农业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2、农业环境 33、水循环中的大小循环 34、最高温度 35、无霜冻期和无霜期 36、我国草地资源利用情况37、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适温度: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
3、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4、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5、全球变暖: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逐渐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
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7、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资源。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讨论题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情况。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36问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36问1. 什么是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自然界的资源进行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为什么需要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对食物、能源、材料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自然资源管理可以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 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综合管理和公平公正。
4. 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管理受到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因素的影响。
6. 什么是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持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变或增加的前提下,将资源合理利用,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要。
7. 如何进行资源规划?资源规划需要调查研究,了解资源潜力和现状,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措施。
8.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开发项目、或计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以便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减轻环境影响。
9. 如何进行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包括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工作。
可以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禁渔禁猎等措施。
10.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综合管理是指什么?综合管理是指将不同类型的资源集中管理,充分利用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综合效益,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效果。
11. 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哪些技术支持?自然资源管理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
12. 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保护水源地、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3. 林业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林业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1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及反思
13、只有一个地球【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许多人对地球了解甚少,不注意保护它。
这篇文章就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两个问题。
地球是很小的,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类却在随意毁坏资源,希望我们爱护地球,精心保护地球。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基本的能力和一定的小组自学能力,能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自学来解决。
但在学习中容易分散精神,要在课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但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有部分学生还难以用完整、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或在表述上存在一些语病。
【教学重难点】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并且懂得应该保护地球。
【教学目标】1、能自学本课生字,并掌握“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
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
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二、看图引入,初读全文(一)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渡: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保护自然资源的宣传标语
保护自然资源的宣传标语1.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2.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无妨。
3.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4.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5.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
6.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7.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
8.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9.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10.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心是纯粹的。
11.少一串脚印,多一份绿意。
12.请让我们的腰杆永远挺直!13.我很怕羞,请别碰我!14.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15.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16.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17.鲜花还需绿叶扶,学校更需同学护!18.有了您的真心呵护,学校才会更加美丽!19.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让一让。
20.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21.绿色明亮了我们的眼睛,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足下绿的生命。
22.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意草如茵。
23.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2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5.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26.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27.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28.手下留情花更艳,脚下留情草更翠。
29.你珍惜我的生命,我还你一片绿荫。
30.多一声谢谢,多一个朋友,多一声抱歉,多一份宽容。
31.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
32.当你不要我时,请把我送回家。
33.注意了,每个人都看见你在这里的一举一动。
34.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35.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36.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37.编织爱心,保护环境。
38.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它。
39.花香阵阵,鸟鸣声声。
琅琅书声,浓浓情深。
40.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41.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42.花木有情报春晖,同学爱护喜心扉。
43.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
44.问坛哪得绿如许,为有大家来爱护!45.创建绿色校园,从你我做起。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的答复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09.09•【文号】自然资人议复字〔2020〕089号•【施行日期】2020.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的答复自然资人议复字〔2020〕089号邵志清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不动产登记的若干建议》收悉。
经商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国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农业农村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您的建议十分重要,不动产登记事关重大财产权,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采取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等方式,进行全流程优化、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切实便民利企。
一、关于不动产共有登记问题。
《物权法》第97条、《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条规定,处分共有不动产申请登记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共同申请,但共有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法律规定是明确的。
对于建议中提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以少数份额共有人不配合而不予办理登记的问题,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我们将加强监督指导,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切实维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
二、关于全体业主共有的不动产登记问题。
《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建筑物中全体业主共有部分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要求、申请材料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按照“物权法定、权利设定和登记确权”的原则和程序,全体业主共有的不动产范围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中予以明确,在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和实施时严格落实,避免开发商留有部分房产、出现产权模糊,在此基础上,依法开展登记,明确产权归属、定纷止争。
1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与评析
13《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来宾市兴宾区八一小学韦幸就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的课文,课文主要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在教学时,紧扣本组课文“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单元主题。
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语言文字内涵的挖掘,注意将学习引入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1、品读重点词句,感受地球的美丽可爱。
2、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方法:品词,诵读,感悟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每年10月13日是什么节日?(少先队建队日)2、每年的4月22日又是什么节日?学生质疑思考回答(世界地球日)3、对于地球你有什么了解?(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自然资源丰富……)引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地球是我们的……4、质疑:我们人类有几个地球?(只有一个)(PPT课件出示课题:13 只有一个地球)5、齐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引导读几遍课题并质疑。
你怎样理解“只有”。
(评析:谈话引出“世界地球日”,了解人类对地球的重视,出示课题强调理解“只有”“一个”让学生知道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地球的保护。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附件1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国家统计局备案2019年7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一、总说明 (11)二、报表目录 (13)三、调查表式 (14)(一)自然资源概况(ZZ10) (14)(二)自然资源登记发证情况(ZZ11) (16)(三)不动产登记发证情况(ZZ12) (17)(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ZZ13) (18)(五)自然资源供应情况(ZZ14) (20)(六)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ZZ15) (21)(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情况(ZZ16) (23)(八)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情况(ZZ17) (26)(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情况(ZZ18) (28)(十)自然保护地情况(ZZ19) (29)(十一)耕地保护情况(ZZ20) (30)(十二)地质勘查投入及成果情况(ZK10) (32)(十三)矿业权管理情况(ZK11) (33)(十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ZK12) (34)(十五)海洋经济情况(ZH10) (35)(十六)海域围填海情况(ZH11) (36)(十七)测绘资质单位和基础测绘及成果管理情况(ZQ10) (37)(十八)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ZQ11) (38)(十九)自然资源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ZQ12) (39)四、主要指标解释 (40)五、附录 (55)(一)自然资源统计复合指标 (55)(二)自然资源统计定期报表 (56)(三)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 (69)(四)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统计资料清单 (69)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全面了解全国自然资源状况,掌握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修复和其行政管理工作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1〕13号)-2021-4-23》
《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x〕13号)-202x-4-23》第一篇: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x〕13号)-202x-4-23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202x-04-29地籍管理司国土资厅发〔202x〕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xx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部机关相关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部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开展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评价的目标与任务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
相关省份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落实《关于完善二次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x]70号),对“不稳定耕地”和符合70号文件政策要求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落实到地块并分类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撑。
主要任务包括:(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二次调查和202x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1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以图斑为单元,调查评价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的宜耕性;以县为统计单位,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数据库集成与汇总,形成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基础上,开展可复垦为耕地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潜力规模调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及其保护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学会判断和分析身边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分析身边的自然资源。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自然资源的实物标本或模型,以便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自然资源的定义。
地理《资源与评价》八年级上答案
第一单元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 D 2. D 3. D 4. B 5. A 6. A 7. D 8. D 9. D 10. D二、判断1.× 2.√ 3.× 4.×(简称是错字,应写作粤) 5.×三、连线题中国 世界第二大内陆国 发展中国家 美国 海陆兼备,陆上国界20000多千米 英国 三面国土濒临海洋 发达国家蒙古 四面环海的岛国【能力提升】1.填图 略 A 内蒙古 B 黑龙江 C 青海 D 山东 E 广东 F 福建 G 北京 H.甘肃2.【拓展延伸】一、1.广东和海南 2.B 3.C 4.铁路运输 海洋运输二、 气候干旱,河流少;对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不利;没有海洋生物资源; 等等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 A2. C3. A4. D 5. C 6.C 7.D 8.A 9. C 10. C二、填空题1.社会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条件 2.基本国策 3.大 较小 4.黑龙江省黑河市 云南省腾冲三、判断题1.× 2.× 3.× 4.√【能力提升】一二、 1.乙地区人口密度较合理,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利用程度较好,人均占有一定的耕地、草地和林地;安徽河南 江西陕西重庆甲地区人口密度稠密,人均草地、林地较少;而丙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经济发展。
2.甲丙【拓展延伸】一、要点:这种说法是不太全面的。
人口太多,生产出来的财富,大部分会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自然环境和资源也会因负担太重而遭到破坏,经济势必难以发展,但如果人口太少,就会缺少生产者,资源不能被充分开发利用,经济同样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不能说人口是越少越好,实际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的数量的多少,应该和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必须和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相适应,达到既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多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描述正确的是:(ABCD)A.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C.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D.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更新性描述正确的是:(ABCD)A.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B.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C.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D.有些可跟新资源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3.下列描述表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些性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ABD)A.稀缺性,整体性B.地域性,多用性C.变动性;文化性D.动态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ACD)A.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B.自然资源在维持精神健康中的作用C.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D.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5.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在:(ABCD)A.影响生产力布局B.影响经济结构C.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D.影响产品质量6.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体现在:(ABCD)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B.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C.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D.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7.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体现在:(BC)A.对资源总量的调控B.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C.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D.对不同资源种类的调控8.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ABCD)A.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B.造成资源更新周期变动C.引发土地投机活动D.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9.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有:(ABCD)A.生物性消耗B.流动性消耗C.内驱动消耗D.外驱动消耗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包括:(ABCD)A.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B.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C.历史因素D.“Tragedy of the Commons"1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包括:(ABCD)A.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B.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C.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D.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12.关于“太空船地球”和“世界模型3”的描述正确的是:(ACD)A.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作业本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答案13 只有一个地球一、比一比,再组词。
幸(幸福)忘(忘记)赐(恩赐)遨(遨游)经(经历)辛(辛苦)望(希望)竭(枯竭)遥(遥远)径(幽径)二、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在天际遥望地球,这个水蓝色的晶莹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痕..迹)相互交错(交叉)着。
..2、如果不加节制(节约)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干....涸)。
3、人类不能指望(盼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三、将下列词语组合成四字词语,然后选用一两个写话。
生态基地矿产灾难资源移民枯竭开采生态灾难移民基地开采矿产资源枯竭未来的地球由于生态灾难和资源枯竭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该何去何从呢?四、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小敏既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同时又是数学课代表呢。
2、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浪费和污染,地球资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
五、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资源有限;③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2、课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数字?请摘录相关句子,并写写你的感想。
摘录:1、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感想:1、“六千三百多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非常渺小。
2、“40万亿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是唯一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它。
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1〕13号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1〕13号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事业单位:《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22年1月21日起试行,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12月22日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提升标准化支撑自然资源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浙江省标准化条例》《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确权登记、有偿使用、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耕地保护、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标准化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全省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指导各地开展标准化实施工作。
设区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
第四条鼓励社会团体开展自然资源团体标准制订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公民积极参与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五条省自然资源厅标准化职能处室具体负责全省自然资源标准管理工作。
主要承担编制标准工作计划,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内容审查、评估、复审,指导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等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其他业务处室具体负责本职能业务范围的标准化工作,承担管辖业务的标准内容审查和标准宣贯工作。
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重大环境因素清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标识号:GM—B—03—JL01—2010∕0环境因素辨识及评价表注:a) 未达到国家法规或强制标准要求的。
b) 地方政府和社区关注的。
c) 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发生且后果严重的。
d) 过去曾发生过事故,现在仍需关注的。
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1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2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3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4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5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6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7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8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9 页共 10 页标识号:GM—B—03—JL02—2010∕0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电网部(□我方□承包方■访客)第 10 页共 10 页编制:审核:批准:时间:。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2、区域的高度相关性:一是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称为匀质区域;二是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本质特性:一是整体性,使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二是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
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稳定性。
4、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研究对象:区域是一个能动的机体或区域系统。
5、区域科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地域差异;(3)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
6、区域发展的新变化和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信息资源和人才观念;(2)扩大区域研究范围:从参与市场竞争的角度和运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理论,强化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区外、国外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建立起内外结合的经济运转系统,促进区域的发展;(3)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其基本原则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时素养评价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作业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以下图是“我国某种能源的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
1.图中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B.石油C.太阳能D.煤2.以下关于图中能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分布上东多西少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D.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解析】1选C,2选C。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能源分布具有西北较多,东南较少的特点,而且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不丰富,符合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太阳能分布上为东少西多;属于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分布主要受纬度、大气状况和地势状况的影响。
读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图,完成3~5题。
3.关于水资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属于非可再生资源B.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D.水资源最大的储存库是海洋4.图示缺水带、少水带等的划分依据是( )A.大气降水多少B.河川径流多少C.水资源供需关系D.人类产业活动需水多少5.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是( )A.实施人工降雨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节省用水【解析】3选C,4选C,5选C。
第3题,水资源利用要与其更新速度相适应才能够成为可再生资源;海洋水目前还不能够大规模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常见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
第4题,图示各种水资源的状况是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对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比照得出的。
第5题,跨流域调水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严峻短缺的现状;华北地区缺水主要是水资源总量较少,不能够满意社会需求,因此需要实行“开源〞措施。
读世界主要国家稀土资源储量占比图,完成6~8题。
6.世界稀土资源分布具有的特点是( )A.各国分布均衡B.受市场需求制约C.主要分布在兴旺国家D.开展中国家分布最多7.我国白云鄂博矿区是一个稀土矿物及铁、铌、锰、磷、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共生矿,早期只提炼铁,却丢弃其他矿产的主要缘由是( )A.矿产埋藏深开采困难B.稀土市场缺少需求C.地理位置偏远D.分选冶炼技术低8.我国削减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会导致( )A.稀土价格提升B.其他国家稀土出口削减C.稀土替代品消失D.稀土国际贸易盛行【解析】6选D,7选D,8选A。
生物八上资源与评价答案
第14章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1简单水;2衣藻硅藻紫菜海带;3茎叶根输导组织;4根茎叶输导组织陆地;5孢子;6水阴湿;7种子裸子被子;8裸露果皮果皮果实;9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气;10根系水分无机盐气道氧气;1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12C 13A 14C 15B 16C 17C 18D 19B 20C 21B 22 B 23A 24D 25C 26B27281阴湿2背光面3北2930.应摆放在室内或背阴处,经常给它洒水;31.提示: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的破坏;32提示:赤潮主要由藻类引起,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33.提示: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苔藓植物对一些主要污染气体十分敏感,可以通过观察苔藓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1.无脊椎2 腔肠口肛门 3. 体节贝壳乌贼4.节肢动物分节外骨骼附肢5.两对翅三对足6最高鱼两栖爬行鸟哺乳脊柱7.水生陆生8水中鳃陆地上肺皮肤9生殖10流线型翼羽毛11哺乳类12蝙蝠13大熊猫18A 19B 20C 21B 22B23 1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 2绿利于捕食和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3保护支持体内柔软的器官防止水分蒸发 4三 3后足 5 两飞行241流线型阻力2被覆鳞片减小阻力3鳃背鳍尾鳍臀鳍胸鳍腹鳍4侧线感知水流的方向5鳔25.提示:不相同;不同种类的无脊椎动物适于生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26提示:可以从为人类提供食品、药物、衣物等方面举例;27.提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任何动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虽然对人类有害,但可能却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不能因为人类的好恶决定动物的生存权;28.提示:白鳍豚是生活在水里的哺乳动物;特点有:吻部狭长成喙状,上下颌等长,眼很小,前额成圆形隆起等;29 ①B F ②EF ③G ④E D ⑤B EF ⑥ABCD EFG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1.简单外壳遗传物质 2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荚膜鞭毛3.寄生腐生4.酵母菌5.促进物质循环6.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腐生寄生20.提示: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21.提示:如蘑菇、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平菇、猴头菇等;22.提示: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利的,病毒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有弊;如: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等;23.略24.提示: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第四节生物的分类1相似程度等级2种物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3 门纲属种4越大越近越远91C 2 门纲目科3种4 D 5ABCD10月季与玫瑰亲缘关系近11科学探究:共同特征:以食肉为主的哺乳动物;分为两大类猫科、犬科;猫: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虎豹: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豹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狼狗: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狗12从分类学上说,现代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13 略第14章测试题一填空题1、藻类苔藓蕨类种子2、水阴湿3、种子裸子被子4、无脊椎哺乳5、蛋白质遗传物质核酸细胞二、选择题:三、连线题22、①—D ②—C ③—B ④—A 23、①—D ②—C ③—B ④—E ⑤—A四、材料分析题24、1②⑤⑧⑨⑧⑧⑨2④⑥⑩④3①③⑦③⑦①4B5D 6B 25、1①青蛙④蜜蜂⑤蚯蚓 2恒温动物3哺乳 4④第15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遗传物质、遗传基因多样性、3、B;4、C;5、D;6、C;7、A8、C9、D;10、桫椤、大熊猫,扬子鳄11、①×②×③×④√⑤×14、1生态系统2遗传3环境物种遗传自然环境生态系统15、直接价值:观赏、间接价值: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潜在价值:提取印染色素、制成保健食品、提取美容物质16、我知道:黎明湖、三涌湖、红旗泡等17、不认同这种说法;①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遗传的多样性②导致一些食物链中断、生物间的关系紊乱,使一些物种的种类迅速增多或减少甚至灭绝③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④间接对人类的生存形成威胁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1、物种绝灭、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加剧2、就地保护迁地保护3、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14、D;15应该防止有害物种的入侵,慎重引入;16、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古树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中对原来的生活环境很适应,并且古树的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差,一旦离开原生活地必定会造成大量死亡,而古树蕴藏着很多古代的气象信息,死亡后对科学研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把古树运到城市中来还会破坏原始森林的环境,不仅造成古树的大量死亡,也会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17、1偷猎、栖息地丧失2栖息地丧失3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不被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设立科研机构,进行人工繁殖;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制定法律等18、略第15章测试题一、选择题 3B 4C 5A 6A 7D 12C二、非选择题1、1就地保护2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濒危生物的同时,也是对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2、1裸子植物2爬行类、两栖类等3基因多样性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5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原料等;3、1外来物种入侵2环境污染3乱捕滥杀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诞生6 A71甲烷氨氢水蒸气原始地球原始大气2原始地球上的闪电3水4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5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6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遗体遗物遗迹2、单细胞多细胞低等高等简单复杂水生陆生3、始祖鸟7B 8、D 9、1e 2 b 3e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1、达尔文自然选择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2、生存淘汰101自然选择2竹节虫枯叶蝶11、1有翅2变异暴风3外因自然选择第四节人类起源和进化1、哺乳灵长人猿2、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3,C71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2黑猩猩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为0 酵母菌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最大第16章测试题一、1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 2自然选择物种起源3有利变异遗传不利变异 4生存斗争生存淘汰自然选择 5人猿同祖6脑容量二、三、24× 25√ 26× 27× 28× 29×四、301黑猩猩螺旋菌2人与蚂蚁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大人与蜥蜴的亲缘近311原鸡2人工选择3饲养变异遗传人工具有不同变异的鸡五、分析说明题:321自养型单细胞植物2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单细胞多细胞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简单复杂331变异遗传2生存斗争过度繁殖3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4生存斗争六、341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2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3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4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5容器中产生了原来不存在的有机小分子;6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0.C二、填空题 1、蛋白质遗传物质核酸 2、真菌 3、就地保护 4、智人 5、根茎叶三、判断题1.√2.√ 3. √ 4. ×5.√ 6. × 7.× 8. × 9. × 10. √四、分析说明题1无脊椎2变态发育3陆地4翼5胎生哺乳6脊柱五、材料分析题1环节动物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2蚯蚓的体内含有人和动物体内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3净化环境的成本低,不仅能改善环境,消除污染,而且还能生产出一定量的蚯蚓及蚓粪,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17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1.D 2.A 3.C 4.A 5.D 6.A 7.B 8.A 9.D10.a鸵鸟①游泳b白暨豚A水中c狼②奔跑d袋鼠B陆地e蓝鲸③跳跃f蝙蝠C空中g鲫鱼④飞行11.游泳、游泳和跳跃12.1× 2× 3√ 4×13. ①斧足——河蚌②刚毛——蚯蚓③伪足——变形虫④翼膜——蝙蝠⑤四肢——河马⑥纤毛——变形虫⑦膜翅——蜜蜂⑧腕足——乌贼⑨翼——大雁⑩鳍——鲤鱼14.咏鹅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15.1消化吸收 2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6.1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2游泳、行走、奔跑、飞行第二节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1.B 2.C 3.C 4.A 5.C 6.D 7 C 8.1×2× 3√ 4√ 5√ 6× 9.D 10.C 11.C12.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2收缩舒张 3舒张收缩13. 探究鸡脚的构造:1保护2骨骼肌氧气、养料3活动4运动、协调模拟人的上肢制作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1骨、骨骼肌、关节2收缩3肌腱4屈肘5骨、关节 14、1E 2D 3 C 4 B 5 A第17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A2、D3、D 4.B 5.C 6.A 7 B 8.C二、1行走奔跑飞行2获得充足的食物,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逃避敌害2.1蜿蜒运动;覆带式运动 2肋皮肌收缩和舒张,由地面上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 3食物 3.骨关节三、金丝猴攀援袋鼠跳跃蚯蚓蠕动猎豹行走和奔跑蝴蝶飞行第18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适应性 2.分工合作社会行为 3.①生殖②防御③觅食 4.D 5.C 6.B 7.D 8.C 9.A 10.A 11.A12. A. 蜜蜂采蜜-----觅食行为 B. 蚁后-----产卵乌贼喷墨-----防御行为兵蚁-----保卫蚁穴家燕南飞-----迁徙行为雄蚁-----与雌蚁交配家鸽产卵-----繁殖行为工蚁-----筑巢、喂养幼蚁13.D 14.C15.1繁殖 2降低蝌蚪密度利于捕食和呼吸,对青蛙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是十分有益的16.1 嗜甜性 2 社会17.略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1.先天性后天性 2.生来遗传物质生活经验学习 3.解决问题生活环境4.A 5.D 6.B 7.A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D 15.D 16.B 17.D 18.D 19.1C 2B 3D20. 1 雄鼠的冲突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2上述动物行为的发生与雄性激素有关;雄性激素是由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分泌的;3动物的行为除了受上述系统调控外,还受神经系统调控;18章测试题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蜜蜂采蜜觅食行为乌贼喷墨防御行为家燕南飞迁徙行为家鸽产卵繁殖行为2.1先天性后天性 2遗传物质先天后天学习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3①美国红雀通过飞行捕虫喂食金鱼②金鱼通过游泳到水面求食 3.略第六单元测试题1.神经系统 能量2. 运动 空间位置 生存 延续3.食物 配偶 敌害 种族 24.1√2×3×4×5√6√7× 25.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的都是动物的觅食行为;2 “材料一”猴子洗红薯的行为是属于后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大大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3 “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的行为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本能;26.1① 爬行 ② 游泳 步足 游泳足 2捕食 防御第19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1、 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2、吸收 不断积累 10.C 11.B12. ① 6条 ② 4种 ③ 6种13.⑴细菌 真菌 二氧化碳 水 无机盐 ⑵二氧化碳 水 光合 ⑶分解 生产 消费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太阳能2.热能 生长 发育3.物质循环4.二氧化碳5.食物链6.食物网三、非选择题:14.15.实际上是: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1号而得此名; 提示:需要准备:动物包括、软体、节肢、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等、植物包括浮游、、蕨类、裸子和等约3000种,包括、、、微藻等约1000种以及水等;16、1生产 消费 2物质循环 递减性 3细菌,真菌 ; 有机物 ; 二氧化碳第19章 测试题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光合 呼吸 2.太阳能 3.能量 物质 4.食物网三、问答题: 1.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动物和人是消费者,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许多微生物是分解者,它们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再被绿色植物利用;2.提示:如果没有分解者,整个生态系统不能维持,动植物的遗体得不到分解,物质循环不能进行,最终所有生物都不能生存;这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行;3.提示: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A B G CF D E四、能力提升:1.答:1.7条2.43.取食与被取食竞争4.减少2.答:1能量相对稳定2有机物和氧气3二氧化碳有机物4动植物尸体5金鱼藻3.答:1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消费者3树→毛毛虫→麻雀4.答:1草光合作用生产2、狼和狮竞争3、由于鹿的天敌狼狮基本被消灭,所以鹿大量繁殖数目增多,草的数量减少;5.答: 1A E C B D; E2A 浮游植物生产者3光合作用 A固定的太阳能 A固定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食物链五 D第20章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1.水域、陆地;2.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3.生物多样性4.1√2×3√4√5√9.1相对稳定物质能量 2氧气3是10.1消费者2经济生态社会3水稻稻冥青蛙 4青蛙5相对稳定食物链第二节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1.科学技术2.自然资源多样性3.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相处、满足、环境、生存和发展、、、、、、10.A、、、、15.1人类的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等活动,都可能引起草原荒漠化2会;沙尘暴是指大风挟大量泥沙和干土,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可以向周围扩散,严重的甚至可以漂洋过海3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等第20章测试题一、1、生物圈 2、水域陆地 3、稳定 4、种类和数量 5、生物多样性二、 2.B三、1.×2. √ 3. √ 4. √5. ×四、①—C ②—E ③—D ④—F ⑤—A ⑥—B 五、1杀虫剂对蚯蚓的生活有没有影响2杀虫剂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3喷洒杀虫剂的土地每立方米所含蚯蚓平均数为条,未喷洒杀虫剂的土地每立方米所含蚯蚓平均数为条4在喷洒杀虫剂的土地中,蚯蚓数量大幅减少,因此杀虫剂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5放归大自然第7单元测试题.、2.B、、、、、8、C、9、D、10.C、、、13.C、、17.1自我调节能力2存活下来的棉虫有较强的抗药性3采取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18.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2害虫、杂草等;温度、阳光、水等3松树松毛虫喜鹊、、20.1微生物、分解2水、二氧化碳、有机物3分解者21.1温暖有阳光 2藻类、水草;小鱼 3泥沙 4自我调节 22. 1非生物分解 2多多 3食物链 5 食物网4草鼠蛇鹰 5草、狐、蛇;鹰期中综合测试一、选择题:二、填空:1、种、物种2、水生、陆生3、物种、遗传、生态系统4、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5、甲烷、有机小分子6、细胞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核酸三、连线题:珊瑚软体动物艾滋病乳酸菌章鱼腔肠动物酸奶 AIDS病毒海豚味精结核杆菌虾肺结核黄色短杆菌海马海龟四、1、绿藻对水体自净起相当大的作用;这些都是绿藻对人们的益处;绿藻也有一些害处;在淡水鱼池中如有丝状绿藻大量生长,鱼苗和幼鱼陷入罗网而致死;2、甲烷菌生产沼气乳酸菌制酸奶黄色短杆菌制味精作为分解者的细菌被称为“大地清洁工”3、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五、1、1变异 2颈长有利变异不利变异 3颈长颈短 4遗传物质5生存竞争自然选择2、1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2栖息地的丧失 3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栖息地不被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设立科研机构,进行人工繁殖;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制定法律等六、1、1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 2复杂高等水生 3自然选择2、1能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使之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2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个别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有抗菌活性;3有,本品临床应用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5%~6%,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所以应正确使用抗生素;期末综合测评题答案一、、2.B、3.C4.D、5.A、6.A、7.B、8.D9.C、10.C、11.D、12.C、13.D、14.B15.D、16.A、17.C、18.A、19.D、20.D、21.D、22.D、23.C、24.D、25.A、26.B、27.A、28.D、29.D、30.D、二、1.生产、2.简单、3.孢子、4.种、5.两栖、6.化石、7.物种、8.自然选择、9.生物圈、10.生态平衡;三、1.×、2.×、3.√、4.×5.×、6.×、7.√、8.√9.×10.√四、1、1黑猩猩果蝇 2果蝇金枪鱼鸡狗马猕猴黑猩猩3黑猩猩猕猴狗马;鸡;金枪鱼;果蝇2、172蛇3消费 4分解非生物5狼草五.迁移拓展1植物;2:植物;3鹰;六.创新博发1该湖泊水源污染源中污染严重性由重到轻依次是:3.2.1.4;2为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应该首先必须治理3号水源;这一水源的污染物可能来自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我们应该采取关闭化工厂或废水严格治理等治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14~16章:从自然资源使用者的 角度,探讨自然资源评价、资源利用中的 投入—产出关系及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问 题
第四篇 自然资源管理学原理 -使用者角度
第十三章 自然资源评价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评价 1、地质评价 2、经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 4、社会影响评价
探明储量 条件储量 远景储量 理论资源 储量大小决定企业生产规模、投资额、设备、工艺流程、 生产年限以及未来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是制定开采 规划、生产计划、企业设计的主要依据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3、矿石质量 矿石的经济价值不仅取决于矿石储量的多少,还 取决于矿石质量好坏
影响矿石质量的因素 A-矿石的自然类型 B-矿石品位 C-矿石的加工技术特征和综合利用价值
非金属矿床类型-非金属矿物原料矿种多、分布普遍、用途广泛,而 且大部分作为整体加工使用,不同矿种对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和开采 条件要求不同,因而矿床类型降到次要位置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2、矿石储量 经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探而掌握的矿产资源数量
开采储量 设计储量 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
一般随着年生产能力提高,投资比例就有所降低,使开发利 用效果更显著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2、投资与成本 (2)运营成本
矿产品成本取决于多种因素(采矿方法、年生产 力、总投资、投资比例、资源税) 在已开发矿山,成本包括工资、材料、电能、地 质勘探费偿还率、固定资产折旧费、环境污染补 偿费、拆等迁费、土地占用费、资源税 对规划矿山,采用经验公式大致估算成本C
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 场供需平衡、当前技术水平与矿藏开发利用的影 响,论证其工业意义与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用 定量指标论证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果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
狭义:只评价对自然环境影响
广义:评价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影响, 评价项目导致的所有未纳入市场体系的影响后果, 包括有益的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地 区经济发展、增加资源供给等),也包括有害的方面(收益
分配不均、导致劳动力价格或生活费用上涨、自然环境污染或破坏、 危害人类生态系统健康)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1、矿床类型 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划分的(内生矿床、外生矿 床、变质矿床)
矿床工业类型-指作为某种矿产主要来源、在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矿 床成因类型
金属矿床类型-是金属矿床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
A-利润;g-品位; C-金属回收率; Q-某金属价格; P1-开采成本;P2-选矿成本;P3-其他成本
三、环境影响评价
• 1、环境影响的识别 资源开发项目将对哪些环境要素产生影响? 影响程度如何? 一般包括:
A 人类健康-发病率、死亡率 B 生态系统-植被增减、物种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 C 环境美学及娱乐价值-风景、体育锻炼 D 环境污染-气液固噪声 E 环境变化-土地占用、资源耗损 F 自然要素-温度、湿度、水位、地貌 G 文物古物-历史遗迹、风景名胜 H 对周围地区和上下游地区的影响-水土流失、水量、酸雨
三、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的估算
对环境影响效益或危害加以估算
A 有些影响可换算成货币单位(如砍多少树、占地多少、淹 没多少房屋财产)直接算出价格
B 若不能以货币价值计量,可用非货币型实物指标
C=f( z0,m,s,a0)
z0-品地位质储量 m-矿床厚度,s-矿体与覆盖层厚度比值,a0-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3、价值与利润 价值是矿产品所能实现的市场价格和国家调拨或 回收价,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果有决定性影响, 一般根据金属价格或精矿价格计算利用价值越高计算公式: A=g C Q-(P1+P2+P3)
探明储量 条件储量 远景储量 理论资源
储量大小决定企业生产规模、投资额、设备、工艺流程、生产年限 以及未来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是制定开采规划、生产计划、企业 设计的主要依据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 2、矿石储量
• 经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勘探而掌握的矿产资源数量
开采储量 设计储量 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
不仅 对矿床在响应部门的作用、采矿设备等有影响,而 且对投资数量、企业生产年限、开采利用水平、产品成本 和经济效果有决定性影响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2、投资与成本 (1)投资:投资量多少是评价矿床开发利用价值的
重要因素。一般分为
工业用途投资(生产投资)(矿山基建、设备、运输、房屋 建筑;选矿厂、等能源动力)和居住生活投资 投资评价要看总投资,也要看投资比例 投资比例=总投资/年生产力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4、矿床开采条件与矿区条件 (1)矿床开采条件:
矿物及化石燃料开采条件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 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 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石油天然气开采条件:地质构造、埋藏深度、埋藏岩层的 性质、孔隙度和深透率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评价 1、地质评价
应用地质技术的方法,从矿藏本身的形成、分布 规律与工业技术的要求出发,研究与矿产资源远 景与开发有关的自然、技术、经济要素,以便确 定勘探方向和判断工业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决策 的依据,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一、矿产资源评价 2、经济评价
(2)矿区条件:
指矿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该矿种中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还 有人口和劳动力情况、动力来源、工业(生活)用水水源 和给排水情况、辅助原料、建材、粮食(副食)供应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 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1、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 用年产量(A) A=Q/T 或 QKn/TKp
Q-矿床规模;T-企业年限 Kn-选矿时回收矿石系数Kp-开采时矿石贫化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