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8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80例疗效观察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8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服。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呕吐缓解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大便次数改善时间(1.72±0.62、2.21±0.35、3.04±0.06)明显少于对照组;显效率(78.89%)、总有效率(97.68%)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缓解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180 patients with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Western medic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mission time, stool, stool frequency improving time improving time (1.72 ± 0.62, 2.21 ± 0.35, 3.04 ± 0.0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efficiency (78.89%), total effective rate (97.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enhance the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fantile diarrhea; Clinical symptoms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症状,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患者可因呕吐、腹泻频繁而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泻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可导致患儿营养吸收障碍、影响生长发育,对患儿产生严重影响[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与补锌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小儿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补充锌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七味白术散,均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 %,总有效率为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 %,总有效率为 %。
结论七味白术散与补锌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七味白术散;锌;小儿慢性腹泻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1〕。
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月)、慢性腹泻(>2月)。
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CDD)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夹黏液、泡沫,或不消化食物,并伴有营养不良、腹胀、腹痛、精神不振、烦躁等症,重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营养不良。
笔者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月至3岁,平均±岁;病程2~5月,平均月。
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
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36例,大便常规见脓细胞(+)~(++)11例,脂肪球21例。
对照组40例中23例,女17例;年龄3月至3岁,平均±岁;病程2~5月,平均岁。
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35例,大便常规见脓细胞(+)~(++)10例,脂肪球19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诊断标准制定。
有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每日均4次以上,病程>2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目的:觀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变化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血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0.0%,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血清NF-κB、TNF-α、IL-6和IL-8分别为(43.8±11.5)ng/L、(67.9±11.5)pg/ml、(122.2±25.6)pg/ml和(24.6±6.5)ng/ml;对照组血清NF-κB、TNF-α、IL-6和IL-8分别为(85.4±12.6)ng/L、(93.7±14.6)pg/ml、(183.2±31.6)pg/ml和(32.3±7.4)ng/ml;试验组临床治疗血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对小儿肠黏膜具有修复和抗炎作用,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TNF-α、IL-6和IL-8,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rrhea in children and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relat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Method:We selected 200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10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clinical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changes of serum-associated inflammatorycytokines[Colonic mucosal nuclear factor-κB(NF-κB),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and interleukin-8 (IL-8)]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6.0% and 80.0% 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4.0%(4 case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2.0%(12 cases)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levels of serum NF-κB,TNF-α,IL-6 and IL-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43.8±11.5)ng/L,(67.9±11.5)pg/ml,(122.2±25.6)pg/ml and (24.6±6.5)ng/ml.The levels of serum NF-κB,TNF-α,IL-6 and IL-8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5.4±12.6)ng/L,(93.7±14.6)pg/ml,(183.2±31.6)pg/ml and (32.3±7.4)ng/ml.The serum levels of serum-relat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iarrhea in children with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are effect,inhibit NF-κB activation,down-regulation of TNF-α,IL-6 and IL-8,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clinicalapplication.[Key words] Pediatric chronic diarrhea;Cytokines;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小儿慢性腹泻是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疑难病种,本病病程较长,病程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1],缠绵不愈且容易复发,临床上多表现为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泻腹痛和脓血便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的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其疗程较长,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这也增加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2];小儿慢性腹泻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领域广泛研究的问题[3],祖国经典中医医学《景岳全书·泄泻》对慢性腹泻的病因和治疗措施都进行了阐述[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妥忠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31)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
方法: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用理中汤加味和肠道微生态疗法,对照组用肠道微生态疗法。
结果:1个疗程(7天)后治疗组治愈率76.1%、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治愈率21.7%、总有效率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87.0%、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率58.7%、总有
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理中汤加味配合肠道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具有良好疗效。
【总页数】2页(P542-542,543)
【作者】妥忠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3.1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2.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4.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中所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小儿腹泻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缩减住院时间,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93-02小儿腹泻的病发因素十分复杂,患者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于大便形状不成形,排便次数增多等,在临床中属消化道综合疾病[1]。
小儿腹泻多发于夏季季节,且多发于2岁以下小儿患者,该阶段小儿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相较于成人还十分薄弱,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给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情况可危及生命安全[2]。
对此,为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作为小儿腹泻治疗研究方案,现将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中所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其中,经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个月~2岁,病程1~15天;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8个月~3岁,病程1~20天;两组患者经临床观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及脱水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治疗药物选择蒙脱石散进行口服治疗,1天3次,1~2岁岁患者1次服用2g,1岁以下患者1次服用1g,大于2岁患者1次服用2~3g;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进行治疗,西药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中药治疗采用中药药剂配方组成的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药剂处方包括:党参5~7g,扁豆衣10g,薏苡仁10g,白术10g,厚朴5g。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自2008年以来,我院采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外敷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病,并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本组9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56例,女40例,年龄4个月~3岁,大便每日4次以上,呈水样或蛋花样或夹有粘液泡沫,无脓血。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复方丁香散,培菲康治疗组及培菲康对照组。
两组粪便镜检,治疗组异常29例(51.8%),对照组21例(52.2%)。
大便镜检均为脂肪细胞及少数白细胞,无脓细胞。
1.2 方法1.2.1 治疗组复方丁香散取丁香30g,吴茱萸30g,五倍子60g,车前子60g,研成细粉,过80目筛,混合均匀,密封于玻璃瓶中。
每次0.5~1g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脐穴,外用麝香追风膏固定贴紧。
敷脐时间小于6个月,敷脐时间4h,小于1岁约6h,小于1.5岁敷脐时间8h,小于3岁敷脐12h。
敷脐后顺时针按揉脐部3分钟,3次为一疗程,连用两个疗程。
培菲康小于2岁210mg,一天3次,2~3岁420mg,一天3次,温开水送服。
1.2.2 对照组培菲康小于2岁210mg,一天3次,2~3岁420mg,一天3次,温开水送服。
两组均给予调整饮食,维生素、钙剂,轻度脱水与口服补液盐。
1.3 疗效判断显效:用药24~48h,腹泻次数减少到≤2次/天,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完全消失。
有效:用药48~72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亦有改观,临床表现基本消失。
无效:用药72h后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体征、症状改变不明显。
2 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71.6%),有效12例(21.6%),无效4例(6.8%),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20例(50%),有效8例(20%),无效12例(30%),总有效率70%;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3.2±0.8d,对照组 5.4±0.6d,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2 1 对 照组 . 采用 常规 西 医基 础 治疗 , 整 饮 食 , 正 水 及 调 纠 电解质紊 乱 , 炎 , 予黏 膜 保 护 剂 与微 生 态 制 剂 抗 给 及 补 充 锌 剂 ( 氨 葡 锌 12 ~ l包/ ,口 服 , 赖 / 次
紊 乱 , 重 营养 不 良。笔者 于 2 0 严 0 5年 1月 至 20 2次/ ) 08 d 等治疗 。
参 照 “ 国腹 泻病 诊断 治 疗 方案 ” 诊 断标 准 中
收 稿 日期 :0 9—1 2: 回 日期 :0 9—1 20 0—1 修 20 2—1 4
参照“ 中国腹泻 病诊 断治 疗 方案 ” 的 标准 拟
作者简介 : 任艳( 9 1一) 女 , 18 , 住院 医师 , 医学学士。研 究方向 : 儿科消化道 常见病 。
一
33 —
第 6 第2 卷 期 21 0 0 0年 3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P I RC C . ED AT I S OF T M
见 脓细 胞 (+)一(+ +) 1例 , 肪 球 2 1 脂 l例 。对 照组 4 0例 中 2 3例 , l 女 7例 ; 年龄 3月 至 3岁 , 平 均 ( . 08 岁 ; 11± . ) 病程 2~5月 , 均 25岁 。实 验 平 .
室检 查 电 解 质 紊 乱 3 5例 , 便 常 规 见 脓 细 胞 大
年l 2月 , 用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d J 慢 性 腹 泻 4 2 2 治 疗组 采 xL O . 例 , 效较好 , 报告 如下 。 疗 现 在对 照组 治疗 的 基础 上 加 用七 味 白术 散 加 减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方 治疗 。基本方 : 太子 参 7g茯苓 1 、 、 0g 白术 1 、 0g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4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45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方法根据设定标准,随机选择90例患儿,其中4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
另45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住院时间2-6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4.4%,住院时间3-12天。
两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采用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疗效观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以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而导致小儿腹泻。
本文以中西医结合之法即运用中药散外敷脐部(即神阙穴)和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儿,起病时间2-6天,年龄6个月-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重型腹泻18例,轻型腹泻27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重型腹泻18例,轻型腹泻27例。
1.2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
患儿大便增多,日达3-5次,甚更多。
腹泻便色淡黄,呈稀水或蛋花汤样。
所有患儿均伴有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镜检未发现脓球、血球及霉菌,大便培养为阴性。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3两组病例均给予口服补液纠正或预防脱水,减少静脉输液。
从腹泻一开始,就予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
补盐液(简称ORS),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配方,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和葡萄糖,加饮用水配制。
服用方法:<2岁的小儿,1~2 min喂一小勺,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用杯子喝。
如果患儿呕吐,停10 min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 min喂1勺,直到腹泻停止。
另外患儿家长可自行在家配制口服液。
如糖盐水,白开水 500 ml,加白糖 10 g(两小勺)和细盐1.75 g。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4例临床观察腹泻病是有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
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个月)、慢性腹泻(>2个月)。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患儿54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1±0.6岁;病程2~4个月,平均2.7个月。
全部患儿大便次数均4次/日以上。
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及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而拟定[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2]。
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根据其脱水程度给予对症处理,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调整饮食;抗炎;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
⑵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
①推拿。
采用补脾经200次(以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揉患儿大拇指),揉板门200次(用拇指端在患儿大鱼际中点按揉),清补大肠200次(从食指尖直线方向推动),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逆时针摩腹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200次,捏脊5遍。
若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150次(用中指端着力,在患儿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按揉)。
腹泻时间较长,加按百会穴;体质较虚者,加按足三里。
1次/日,3天1个疗程。
②艾灸神阙穴。
用艾条灸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至局部皮肤稍发热为止,3次/日,病情好转后改为1次/日,直至治愈。
3天1个疗程。
③中药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方治疗。
基本方:太子参7g,茯苓10g,白术10g,藿香叶6g,木香6g,灸甘草3g,葛根10g。
随症加减:伴便溏不臭、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者加干姜3g,肉桂6g,大便伴黏液、腹痛者加黄岑6g,黄连3g,大便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者加焦三仙6g,陈皮6g,服法日1剂,水煎取汁100~200ml,分2次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5例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同期纳入腹泻患儿34例为观察组,该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的消化道多发疾病,发病年龄一般为2岁以下,通常多见于夏秋季节。
多数患儿经西药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常反复发作[1]。
为更进一步探讨小儿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黄芪建中汤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本院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腹泻患儿6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同期纳入腹泻患儿34例为观察组,所有患儿病程均在3 d内。
其中,对照组35例患儿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76±0.58)岁。
观察组34例患儿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7个月~3岁,平均(1.65±0.63)岁。
纳入标准: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儿科学》中有关腹泻病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起病可急可缓,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大便的量和质异常,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全部均无黏液,部分有少许泡沫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同时有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纳差,腹胀或精神状态差。
大便病原体检查可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
排除标准:重度腹泻有中、重度脱水患儿;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患儿;合并有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与分析目的通过调查对小儿腹泻有深刻认识以及在对其的治疗方法上有所突破,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积累经验有利于小儿腹泻治疗的发展,为腹泻患儿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
方法对我院小儿科中的腹泻患儿童进行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并做好临床观察分析。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5%,高于其他方法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比较,治疗湿热泻总有效率94%,脾虚泻总有效率96%;对照组湿热泻总有效率74%,脾虚泻总有效率76%。
同证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对我院患者做的观察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显著。
能够缩短病程。
所以要根据不断的分析研究治疗小儿腹泻,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标签: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小儿腹泻是小儿科中的常见疾病,对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得知造成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要根据不同原因对症下药并观察患儿情况,进行跟踪治疗。
并通过腹泻患儿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下患儿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并对此进行跟踪改进,为治疗腹泻患儿疾病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对腹泻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分析患儿在治疗用药过程中的疗效和是否出现不良状态,分别进行记录。
通过统计这些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再改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方法,并对患儿进行跟踪检测,确保患儿的安全。
还可对之前病历进行研究,开拓新的治疗方法。
1.2 方法通过对腹泻患儿的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清晰的发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帮助下的康复过程。
然而对每一个患儿治疗情况都不相同,对患儿的观察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在对不同周期进行深入研究是我们对小儿腹泻治疗进一步发展的必要过程。
所以我们要对治疗周期内各个时间做不同的研究分析。
①前期治疗:这一阶段是对患儿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在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必须要对患儿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有腹泻产生的原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50例腹泻患儿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思密达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观察两组腹泻患儿疗效。
结果两组腹泻患儿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两组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泻患儿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患儿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小儿腹泻是我院儿科门诊临床诊断时常见的病症之一[1],属于消化道系统多发疾病,发患者群集中在2周岁以下的儿童,尤其以夏秋时节最为常见。
常规治疗小儿腹瀉多以西药治疗为主,虽然能够很好的缓解患儿腹泻症状,但是复发率较高[2],治疗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儿科门诊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效。
现根据我院腹泻患儿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50例腹泻患儿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
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
对照组25例患儿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6个月~3岁,平均年龄(1.87±0.22)岁,观察组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6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77±0.21)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3]第五版中相关腹泻病症的诊断标准。
①明显胃肠道症状,每日大便次数异常增多(10次左右);②大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呈黄绿色;③大便无黏液,部分存在泡沫或食物残渣。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摘要】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其临床效果中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腹泻疾病的背景和研究目的,接着分析了中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和优势。
随后描述了临床试验设计以及治疗结果分析,着重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
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腹泻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通过综合分析,本文论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临床试验、有效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泻是指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多,稀溏呈水样或糊状。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常由于感染性原因引起,病因复杂。
腹泻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注重辨证施治,通常采用中药煎剂、中药汤剂或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西医治疗小儿腹泻则主要采用抗生素、止泻药物等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水等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单一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有限,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却能有效发挥各自优势,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医单独治疗和西医单独治疗的效果,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小儿腹泻患儿的康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将从实际临床治疗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中医传统理论,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全面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机制,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小儿腹泻的治疗和管理贡献更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疗效观察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我院为基层卫生院,院内儿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36例出现腹泻的患儿,将这些患者平均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
参考我国相关的腹泻疾病治疗标准针对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等量的液盐和葡萄糖。
实验组在这个基础之上,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腹泻进行治疗。
在1w的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治疗时间长度、满意度评价进行调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对两组患儿在治疗之后得到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当中,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当中,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治疗时间长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临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十分明显,治疗周期短,治疗效果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标签: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疗效观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也逐渐提升,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对儿童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
而小儿腹泻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当中很普遍的一种疾病,若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对给幼儿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小儿腹泻多发生在寒冷季节,而且大部分小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1],但是临床上常采用补液及对症处理,抗病毒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
我院的儿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患有小儿腹泻的患儿36例,对这些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为基层卫生院,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出现小儿腹泻的患儿36例进行该项研究,均已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许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采用西 医常规基 础治疗 ; 治疗组在对照组 治疗基础上加服参 苓 白术散 随证加 减 , 中药敷脐。 两组 治疗 7 日 。结果 : 治疗组 痊 愈4 2例 , 好转 5 例, 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为 9 5 . 9 2 %( 9 5 %C I = 8 5 . 5 5 %~ 9 9 . 4 7 %) ; 对照组痊愈 2 9例 , 好转 l 1 例, 无效 9
伴发热 3 5例 , 腹胀 3 9例 , 呕吐 2 5例 , 脱水 2 9例 , 轻度 营养
黏液 、 肠 鸣腹痛 , 加黄芩 、 黄连 、 白芍 ; 大便稀烂 夹有奶瓣 不 消化食物残渣 、 气 味酸 臭 , 加 焦三 仙 ( 用 量 为 2岁 以上小
儿, 2岁 以下 d , J L 剂量 酌 减 ) 。每 日 1剂 , 水 煎 2次 , 取 汁 1 5 0~2 0 0 m L, 分次频服 。中药敷 脐。药用 : 肉桂 、 吴茱萸 、
2月 , 笔者采用 中西 医结合综 合疗法 治疗, , b J L 慢性腹 泻 4 9
例, 与常规西医疗法治疗 4 9例作对照 , 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 法
健脾 、 渗 湿止 泻 为主 , 同时佐 以 中药 敷脐 治疗 。参苓 白术 散随证加减 , 药用 : 党参 、 黄 蓖、 苍术、 茯苓各 1 0 g , 术香 、 _ 旗 香各 6 g , 炙 甘草 3 g , 葛根 8 g , 乌梅 5 g 。伴便溏不臭 、 完谷
1 . 1 ) 岁; 患 儿大便次数 日均 4次 以上 , 黄稀 便 3 2例 , 水样便
两组患儿均治疗 7日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 结束后 判
定疗效。
1 . 4 疗效 评价标 准 : 参照 《 中国腹泻 病诊 断治疗 方案 》 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外,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对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其中显效8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较对照组显效47例,有效3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81%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儿腹泻,且安全性较好,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标签:中西医;小儿腹泻;疗效观察小儿腹泻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疾病,据有关调查显示,其发生由喂养不当、感染以及抗生素的滥用使得肠道免疫力下降造成的[1-2]。
患儿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有时还会伴有腹痛以及发热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儿的健康。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外,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13.5个月。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我院主要选用氧哌嗪青霉素,即按100mg/kg的比例,加用10%,300ml葡萄糖溶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1次/d,3~5d为1个疗程。
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药剂组成为:甘草、通草各1.5g,苍术炭、姜厚朴、车前子各4.5g,莲子、茯苓、煨诃子、葛根各6g,炒扁豆、炒山药各9g,煨肉豆3g,1剂/d,3次/d[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首席医学网2008年02月26日13:52:22 Tue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王家法作者单位:云南省思茅市精神病医院,云南思茅665000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
小儿慢性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
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均来源于我院门诊,中西药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个月~2岁1个月。
西药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个月~2岁8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拟定。
1.2.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4~10余次不等。
呈现黄色水样、蛋花样便,或色褐而臭,可有黏液,或发热、口渴、呕吐、腹痛、肛门灼热。
1.2.2 有感受时邪或兼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的病史。
1.2.3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白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药组既往均用过一般助消化、止泻药物,如胃蛋白酶、乳酶生、次碳酸铋、黄连素等,其中,22例曾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如新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等无效。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予自拟止泻方;山楂炭3g,诃子4g,干姜2g,茯苓6g,白术6g,山药6g,车前子5g,升麻3g,禹余粮3g,葛根3g,神曲4g,藿香3g。
水煎取汁,一日多次少量频频饮完。
3天为1疗程(上方为3岁左右小儿用量),同时加用山莨菪碱
0.5mg/(kg·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2~3次为1疗程。
重症患者配合补液治疗,慎防泄泻变证的发生。
2.2 西药组用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未改善或加重。
4 结果
中西药组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
西药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
5 典型病例
男,16个月,泄泻2月余,每日泻水样便7~8次不等,曾用过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无效,于2006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
查体:体温36.5℃,营养一般,意识清楚,轻度脱水征,心、肺(-),腹柔软,肠鸣音10次/min。
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见于风关。
大便镜检:脂肪球(+),白细胞2~3个/HP。
中医诊断为泄泻。
西医诊断为婴幼儿慢性腹泻。
治疗以中药为主,口服自拟止泻方并肌注山莨菪碱2.5mg,次日大便次数减少,服药3剂大便次数减至每日1次,成形。
大便镜检:脂肪球阴性,白细胞1~2个/HP,继续服用止泻方5剂以巩固疗效。
小儿慢性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
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均来源于我院门诊,中西药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个月~2岁1个月。
西药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个月~2岁8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拟定。
1.2.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4~10余次不等。
呈现黄色水样、蛋花样便,或色褐而臭,可有黏液,或发热、口渴、呕吐、腹痛、肛门灼热。
1.2.2 有感受时邪或兼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的病史。
1.2.3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白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药组既往均用过一般助消化、止泻药物,如胃蛋白酶、乳酶生、次碳酸铋、黄连素等,其中,22例曾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如新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等无效。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予自拟止泻方;山楂炭3g,诃子4g,干姜2g,茯苓6g,白术6g,山药6g,车前子5g,升麻3g,禹余粮3g,葛根3g,神曲4g,藿香3g。
水煎取汁,一日多次少量频频饮完。
3天为1疗程(上方为3岁左右小儿用量),同时加用山莨菪碱
0.5mg/(kg·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2~3次为1疗程。
重症患者配合补液治疗,慎防泄泻变证的发生。
2.2 西药组用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未改善或加重。
4 结果
中西药组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
西药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
5 典型病例
男,16个月,泄泻2月余,每日泻水样便7~8次不等,曾用过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无效,于2006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
查体:体温36.5℃,营养一般,意识清楚,轻度脱水征,心、肺(-),腹柔软,肠鸣音10次/min。
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见于风关。
大便镜检:脂肪球(+),白细胞2~3个/HP。
中医诊断为泄泻。
西医诊断为婴幼儿慢性腹泻。
治疗以中药为主,口服自拟止泻方并肌注山莨菪碱2.5mg,次日大便次数减少,服药3剂大便次数减至每日1次,成形。
大便镜检:脂肪球阴性,白细胞1~2个/HP,继续服用止泻方5剂以巩固疗效。
6 临床体会
小儿慢性腹泻在临床治疗上是比较棘手的。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素弱,脾常不足,是泄泻的内因,又因外感时邪或因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清浊不分,湿滞为阻,合污下降而成泄泻。
本文自拟止泻方中,诃子以涩肠止泻;茯苓、车前子以渗湿利水,因水不走常道而走它道,利水止泻而达到“利小便而失大便”之功;干姜以温中散寒;白术、山药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升麻可提升中气;禹余粮收敛固涩;神曲、山楂炭健脾止泻;藿香芳香化湿止泻。
加用山莨菪碱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肠壁循环,减少肠壁液体渗出,故与中药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小儿慢性腹泻在临床治疗上是比较棘手的。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素弱,脾常不足,是泄泻的内因,又因外感时邪或因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清浊不分,湿滞为阻,合污下降而成泄泻。
本文自拟止泻方中,诃子以涩肠止泻;茯苓、车前子以渗湿利水,因水不走常道而走它道,利水止泻而达到“利小便而失大便”之功;干姜以温中散寒;白术、山药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升麻可提升中气;禹余粮收敛固
涩;神曲、山楂炭健脾止泻;藿香芳香化湿止泻。
加用山莨菪碱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肠壁循环,减少肠壁液体渗出,故与中药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