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
《国 家 基 本 药 物 处 方 集》之抗菌药(青霉素类)合 理 使 用 培训ppt课件
断。
• 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和抗菌谱、药动学特征和不
良反应,根据药物抗菌效应及疾病严重程度来选择药物,根据药 动学特点和感染部位来选择药物 。
• 按患者生理、病理、免疫生理状态合理用药。
青霉素类的稳定性
青霉素类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宜在临用前现配现用。
•
酸性,碱性溶液均可加速其分解,应用时最好使用灭菌注射用
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苯唑西林耐酸性,可用葡萄糖注射液溶 解。
• 青霉素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
钠和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青霉素
【药品名称】 注射用青霉素钠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适应症】 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 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1.溶 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 产褥热等。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4.炭疽。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 芽孢杆菌感染。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7.钩端螺旋体病。8.回归 热。9.白喉。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 菌心内膜炎。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放线 菌病。3.淋病。4.奋森咽峡炎。5.莱姆病。6.鼠咬热。7.李斯特菌感 染。8.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 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选择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尽量应用抗菌药物的序贯治疗,及早从肠外给药转变为肠内给药,
合理使用青霉素类兽药治牛病
04
青霉素类兽药的副作用及注意事 项
常见的副作用
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兽药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包括呼吸急促、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
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青霉素类兽药可能导致肠 道菌群失调,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如腹泻、胃肠炎等。
毒性反应
部分青霉素类兽药在一定条件下可 能产生毒性反应,如肌肉痉挛、神 经系统紊乱等。
03
个体差异考虑
考虑牛的品种、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个体差异,以便确定合适的药
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用药剂量的确定
剂量计算
根据牛的体重、病原菌对药物的 敏感性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 点,计算出合适的用药剂量。
剂量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适时调整用药剂量, 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热、疼痛,乳汁异常等。
治疗策略
在治疗乳腺炎时,青霉素类抗生 素通常被作为首选药物,如阿莫 西林、青霉素G等,这些药物可 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消除
炎症。
注意事项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必须严 格遵守药物使用说明,控制用药 剂量和频率,避免药物残留和耐
药性问题的产生。
呼吸道感染
01
02
03
发病症状
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 病毒等引起,常见症状包 括咳嗽、喘气、流鼻涕等 。
预后措施
病情好转后,应逐步调整牛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提高抵抗力,预 防病情复发。
03
青霉素类兽药的合理使用
用药前的诊断与评估
01 02
症状识别
在使用青霉素类兽药之前,必须对牛病的症状进行准确识别,以确定是 否适用青霉素类药物。通常,青霉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效果较 好。
简述应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简述应用青霉素注意事项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然而,使用青霉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本文将简述应用青霉素的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要确认过敏史:青霉素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部分人群对青霉素过敏。
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青霉素过敏史。
如果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确定适应症:青霉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但并非所有感染都适合使用青霉素。
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应明确感染的细菌类型,并确保该细菌对青霉素敏感。
如果细菌产生了耐药性,青霉素将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3. 注意剂量和疗程:青霉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可能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疗程过短可能导致感染没有完全清除,疗程过长则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青霉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毒性。
例如,某些药物会降低青霉素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疗效;某些药物可能与青霉素发生不良反应,增加毒性。
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能够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调整。
5.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使用青霉素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6. 注意青霉素的保存:青霉素需要在恰当的环境下保存,以保持其药效。
一般来说,青霉素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在使用青霉素时,应仔细查看药物包装,确保药物没有过期。
7. 青霉素的合理使用:青霉素是一种宝贵的抗生素资源,在使用时应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不宜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同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青霉素使用。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
尽量避免青霉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因感染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经停药及抗过敏治疗后症状 缓解。
案例二
患者因肺炎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用药后出现呼吸急促和咳嗽等呼吸系统反应,经 调整用药方案和对症治疗,症状得以缓解。
05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 学分析》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 青霉素类药物的药学分析 • 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 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观察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青霉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治疗感染性疾 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要点一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要点二
规范操作流程
要点三
加强药学监护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明确药物 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合理用药 。
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 程,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在用药期间,应加强药学监护,及时 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 安全。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具有显著疗效
青霉素类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量较小
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量有限,可能 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未来研究可以 通过扩大样本量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
未全面评估青霉素类 药物对其他系统的…
尽管青霉素类药物对呼吸、泌尿等系 统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本研究所重点 探讨的是其对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全面 评估青霉素类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临床中青霉素的 应用
临床中青霉素的应用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其治疗范围涵盖了多
种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中,青霉素通常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
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治疗效果显著。
青霉素作为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
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在临床应用中,青霉素可用于治疗多种
感染,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
在
适当的情况下,青霉素也可用于预防手术感染或其他特定感染的治疗。
青霉素的应用方式通常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
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类型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和
剂量。
同时,在使用青霉素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避免出现药物耐药性或治疗不完全的情况。
尽管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
需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
不适、肝功能异常等,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并在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青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中具有重要
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应用和监测,青霉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感
染性疾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者的
情况,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临
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青霉素,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4月-2019年4月的245份电子处方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青霉素抗生素的名称、剂型及用药用量等,提高临床应用合理性。
结果青霉素用药于于儿科(35.92%)、眼鼻喉科(26.53%)、内科(22.04%)。
青霉素多用于支气管炎(37.55%)、咽炎(27.35%)、鼻炎(18.37%)。
青霉素给药多为静脉给药(80.82%),其次为口服给药(19.18%)。
青霉素用药多为阿莫斯林(60.82%)、青霉素注射剂(2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14.70%)。
结论本院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加强用药合理性,有效减少药品耐药菌的产生及其过敏反应。
关键词:青霉素;使用;合理用药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抗感染药物,具有较低毒性、较强活性、较高经济性及安全性的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
然而,青霉素在临床滥用、误用等现象时常发生,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因此,加强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了分析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特选取我院收治的245份电子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所选的245份电子处方来源于我院自2017年4月-2019年4月开具的处方。
1.2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评价青霉素应用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2、结果2.1青霉素用药科室比较青霉素用药集中于儿科,占35.92%,其次为眼鼻喉科、内科,详见下表1所示:3、讨论本次调查发现:青霉素用药于于儿科(35.92%)、眼鼻喉科(26.53%)、内科(22.04%)。
青霉素多用于支气管炎(37.55%)、咽炎(27.35%)、鼻炎(18.37%)。
青霉素给药多为静脉给药(80.82%),其次为口服给药(19.18%)。
[合理用药]常用药物配伍
一、《青霉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
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5 z k( l1 |, {) D( `* v. U3、目前使用的效果 6 ?. Z5 [8 H6 H- n" D4 G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 M0 z. \ c( W L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
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 A& q% w& |7 o# l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
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 \- K- A) W( b! Y) }6 \; _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
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
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8 c4 }2 j5 @. v* R3 J5 b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0 P$ }6 s' y, }6 o7 \; S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
05
青霉素类药物的研发与前 景展望
青霉素类药物的研发现状与趋势
青霉素类药物的研发现状
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青霉素类药 物已成为抗菌治疗中的重要药物。目前, 市场上的青霉素类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钠 、青霉素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VS
青霉素类药物的趋势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开发新型的青霉 素类药物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型的 青霉素类药物正在不断研发中,例如:新 一代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
青霉素类药物能够广泛分布 于机体各组织,如脑、肌肉 、肾等。
代谢和排泄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 代谢和排泄,且代谢产物无 药理活性。
半衰期短
青霉素类药物的半衰期较短 ,一般仅为1-1.5小时,需 要多次给药才能维持有效血 药浓度。
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与药敏试验
抗菌谱
青霉素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 等敏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配伍禁忌
青霉素类药物不可与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以免降低疗效。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需进行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此外,青霉素类药物不宜与抗凝药物、降糖药物、利尿药 物等合用,应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青霉素类药物具有疗效稳定、抗菌谱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具 有较好的疗效。
肝肾功能损害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
04
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与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选用与剂量调整
总结词
青霉素的治疗原则与规范用药指南
青霉素的治疗原则与规范用药指南引言:青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它的发现和应用不仅对医学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对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青霉素的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药原则和规范用药指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壁合成的酶活性,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稳定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它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相对较弱。
二、青霉素的适应症:青霉素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中耳炎等。
对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青霉素仍然是一线治疗选择。
三、青霉素的用药原则:1. 确定感染病原体:在使用青霉素前,应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对于临床症状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检测的患者,应考虑联合用药或选择其他抗生素。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青霉素的剂量和给药频次。
对于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适当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 结合临床情况:在使用青霉素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严重感染或感染病原体耐药的情况,应考虑联合用药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4. 合理用药时间:青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敏感性确定。
一般情况下,治疗时间为7-14天,但对于复杂感染或慢性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四、规范用药指南:1. 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在使用青霉素前,应参考国家和地区的抗生素使用指南,了解当地的耐药情况和推荐的治疗方案。
2. 选择适当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青霉素剂型和给药途径。
口服和注射是常见的给药途径,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评估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和使用的第一种抗生素,也是第一个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及放线菌等病菌的天然抗生素。
由于青霉素具疗效可靠、耐药性低、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现如今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青霉素;抗生素;特点;临床应用青霉素曾经治好或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肺炎,曾经在诺曼底战役中救治过无数伤兵,它因此而闻名于世,为广大医生与患者所接受。
目前,青霉素已经有了几十种不同类型,并在临床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在青霉素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不科学或滥用现象,因此而大大降低了其疗效,并产生了很多副作用。
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正确认识和使用青霉素。
以下笔者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报道来谈一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一、青霉素简介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又称作青霉素G、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盘尼西林、配尼西林、苄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钾等。
青霉素分子中含有青霉烷,一者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二者能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到杀菌作用。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有很多种类,除青霉素外,还有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单环类等等,青霉素是其中最常见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
其实,早在我国唐朝时期,就有裁缝利用长有绿毛的糨糊来治愈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伤口,其原理就是绿毛会产生青霉素素菌,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青霉素的例子。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于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
至如今,抗生素已经成为了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和普及的药物,因其具疗效可靠、耐药性低、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信赖。
二、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和分类1、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类抗生素能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以起到阻碍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的作用,从而使失去了黏肽后的细胞壁无法交联,继而造成细胞壁缺损,最终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
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1.药物的抗菌谱和细菌的耐药性青霉素G主要是对一些革兰阳性、阴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有效,抗菌谱包括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部分菌株对本品耐药)、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相当部分菌株耐药)、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以及螺旋体、放线菌等。
它对产酶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以及真菌、病毒等是无效的。
耐酶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但对葡萄球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适用于产酶葡萄球菌所致感染,因此称为耐酶青霉素(本类药物曾称为抗产酶葡萄球菌青霉素)。
对其它细菌的活性次于青霉素G。
氨基青霉素类本类药物的抗菌谱比青霉素G广,对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肝菌、流感杆菌、沙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效,但目前许多菌株已对本品耐药。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弱,而对各种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包括氨苄西林有效的一些细菌外,还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的一种),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沙雷菌属以及厌氧菌等。
但某些细菌对本类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主要有三种机制: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②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③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
其中以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重要。
2.体内分布青霉素类抗生素水溶性好,在周围组织中有较好的渗透性,应用普通剂量能在许多组织、器官中达到有效浓度。
青霉素类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泄,多数品种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本类药物在尿中的浓度较高,因此对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有效,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可通过发炎的脑膜进入中枢,故可应用于中枢感染(通常需加大剂量)。
其他的青霉素透过脑膜的性能差,一般难以解决颅内感染问题。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选择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选择作者:朱倩刘士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9期青霉素与青霉素V两者抗菌谱窄。
虽然对革兰阳性菌、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等少数阴性杆菌及螺旋体有良好作用,但主要用于不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芽孢杆菌等所致感染。
根据血药浓度的高低,不同制剂的适应证略有不同。
青霉素钠或钾盐的血药浓度最高,用于较重的感染,如肺炎、心内膜炎、白喉、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普鲁卡因青霉素血药浓度低,用于轻、中度感染。
苄星青霉素的血药浓度极低,只用于预防感染,预防引起风湿热复发的溶血性链球菌咽喉部感染以及预防心脏瓣膜病或瓣膜手术者因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与操作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青霉素V属苯氧青霉素,耐胃酸,可口服,但抗菌作用次于青霉素,且血药浓度低,仅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轻度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丹毒等。
氨基青霉素抗菌谱广。
对不产酶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菌作用次于青霉素,对肠球菌的作用良好,且对嗜血流感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志贺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
在胆汁中浓度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水平。
主要用于上述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所致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品种有氨苄西林,其抗菌谱与抗菌活性相似。
阿莫西林对肠球菌与沙门菌属作用较强,而氨苄西林对流感杆菌作用稍强。
然而,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更强更快,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苄西林,同剂量口服后,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较高,生物利用度高。
因此口服给药,以阿莫西林为优。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广。
除了对氨基青霉素有效的细菌外,本组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均具良好的抗菌作用。
虽然对脆弱类厌氧菌也有一定作用,但不单独用于厌氧菌感染,以免临床应用过滥而促使细菌耐药。
因此,广谱青霉素主要用于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
羟基青霉素中羟苄西林抗菌作用较弱,治疗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每日剂量需高达20~30 g,大量的钠对老年人、心功能不全者等难以承受,目前已较少选用。
青霉素类兽药的使用方式
青霉素类兽药的使用方式合理用药:青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呼吸系统感染.猪丹毒.炭疽.败血症有很好的疗效,对各种螺旋体和放线菌都有强大的作用。
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则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的葡萄球菌所指的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创伤感染及败血症等有可靠的疗效。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绝大多数青霉素类兽药对酸不稳定,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所破坏,故内服效果差或无效。
青霉素类兽药最适宜的给药途径是进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后吸收快而安全,疗效显著。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兽药用于动物机体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对于个别家畜偶见有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产生过敏性休克。
易过敏的家畜中以马.骡.猪.犬等多见,注射后不久会出现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抽搐等症状。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进行抢救。
青霉素钾盐不宜静脉注射在使用青霉素钾盐时还应注意动物的血钾变化,一般禁止大量使用,特别对高血钾患畜禁用;不宜空腹注射,以免患畜因血糖较低而引起昏厥。
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大剂量或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类兽药,可以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或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引起动物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症状,也可使耐药菌上迅速诱导产生分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
所以在兽药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即溶即用由于青霉素类药物的水溶液不稳定,在室温下溶解的时间越长,其药效久越低,分解也就越多,致敏物质业不断增加。
所以应做到即溶即用,以确保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配伍禁忌磺胺类钠盐与青霉素混合会使青霉素失效;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会使庆大霉素失效;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碳酸氢钠、VC、阿托品等混合使用。
简述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简述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青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它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对许多细菌感染都有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下面简要介绍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包括皮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预防措施包括:-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曾经对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出现过过敏反应。
-进行皮肤试验: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进行皮肤试验,以判断其对青霉素的过敏情况。
-谨慎应用: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同时还要与其他医生进行沟通,并在病历中标注过敏史。
2.消化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细心选择药物:对于已知对青霉素敏感的患者,医生可以选择其他抗生素,以避免消化系统反应。
-合理用药:遵循医嘱进行用药,按照剂量和用药频率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和用药时间。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有时会引起头痛、头晕、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病情: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患者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需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处理。
-使用其他药物:对于已知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的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生素,避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
4.肝肾功能异常: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不全。
-评估肝肾功能: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若有必要,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的评估。
-谨慎用药:对于已知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医生应慎重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剂量。
5.血液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有时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监测血常规: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期间,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摘要:目的:加强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并完成药学分析。
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400张关于青霉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具体使用情况。
结果:临床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类药物为中高档,且为复方制剂及半合成类,其中呼吸内科使用率较高。
结论:加强对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霉素类药物;用药观察;药学分析引言:临床中感染类药物中青霉素类药物较为常见,其是抗菌药物。
此类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效果显著。
随着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应用逐渐增加,临床中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了重视,因此本研究加强用药观察,并进行药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本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400张关于青霉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
1.2方法收集本院400张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处方进行分析,总结药物的规格、用量和销售额,并总结使用率和不合理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n(%)为研究中计数资料,(x±s)为研究中计量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完成,记录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若有显著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2.1青霉素类药物的相关信息400张处方中青霉素类药物有10种,销售总额高达31.9万元,其中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表1青霉素类药物的相关信息(n/%),(x±s)药品规格/U金额(万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67.47哌拉西林钠 2.07.00阿莫西林舒巴坦 3.0 3.57氨苄青霉素钠 1.0 3.27呋苄西林钠0.5 3.20哌拉西林舒巴坦 1.25 2.400.25 2.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美洛西林钠 1.0 1.33氨苄西林舒巴坦 3.00.73青霉素G钠160万0.732.2不同科室青霉素类药物的应用400张处方中,有41张妇产科(10.25),70张泌尿外科(17.5),73张普外科(18.25),87张骨科(21.75),106张呼吸内科(26.5),其中呼吸内科应用率最高。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同样具有β-内酰胺环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选择性地与青霉素结合蛋白共价结合,抑制转肽酶功能,从而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新生的细胞壁产生缺陷而发生溶菌。
具有抗菌谱广、临床疗效突出,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安全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1 青霉素类1.1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较强,有较好疗效,毒性较低,且价格低廉,对多数敏感阳性菌及压氧菌具有抑制作用,对青霉素G及不同的盐敏感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抗葡萄球菌青霉素对除类似青霉素C抗菌谱外,还有葡萄球菌产霉菌株;革兰阳性菌与青霉素C相似,对粪链球菌较不敏感;抗甲单孢菌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属。
1.2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是皮疹、哮喘、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常发生于用后或连续用药中,常不可预料。
毒性反应大剂量注射青霉素可引起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肌肉阵挛、昏迷(青霉素脑病)、发热等,老年人、婴儿多见。
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偶可引起精神病发作。
高血钾症、高血钠症应用青霉素钾盐或钠盐后,如用量过大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高钠血症。
限钠、限钾患者用时应注意计算。
二重感染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严重者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1.3注意事项用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病人有青霉素过敏史或属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用药前应作皮试、凡开始用药或过去用过而间隔已有7日(儿童为3日)以上者,均应试验。
连续用药过程中可不作试验。
试验确认阴性者可用药,肌肉注射后应观察病人,20分钟无反应,可让病人离去。
静滴全过程都要加强观察。
遇有过敏反应发生立即停药并救治。
个别过敏者皮试寸可能发生休克反应,应备好抢救药品,及时抢救。
青霉素及其应用
•
•
• 病理变化: (1)急性型:胃底及幽门部勃膜 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 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 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 呈典型的败血脾;肾淤血、肿 大,有“大紫肾” 之称;淋 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 多汁,肺脏淤血、水肿。
(2)亚急性型: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 (3)慢性型:①心内膜炎:在心脏可见到疵状心内膜炎的 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 ②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浆液
【药物相互作用】
• 1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 • 2.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 • 3.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混合输液
【不良反应】
• 青霉素的毒性小。除局部刺激外主要是过敏反应 。
【过敏反应抢救】
• 兽医界无作过敏试验的规定,用药前先询问畜主患畜有没 有青霉素过敏史,如有,就改用其他抗菌素;如无,在注 射青霉素后,要至少观察半小时,无反应时,方视作安全。 • 家畜发生青霉素过敏,应立即抢救。可 用0.1%盐酸肾上 腺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用量:猪、羊、驹、犊0.2~1毫 升,牛、马5毫升。也可稀释10倍静注,用量减半 。也可 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猪、羊、驹、犊200毫升, 牛、马500毫升。
【耐药性】
• 细菌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如溶血性链球菌对青 霉素的敏感性至今很少改变,但金黄色葡萄球菌 除(产生-内酰胺酶)外。医院内对青霉素耐药 的金葡菌已占70~80%,一般认为,当MBC为MIC的 32倍以上时,即称此细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 对 耐药金葡菌,可用半合成青霉素,如氯唑西林、 头孢菌素类、红霉素、FQs类治疗。
• 2、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时,可按每只雏鸡用青霉 素与链霉素各1000单位加入疫苗中一起应用;在 新城疫I系疫苗注射时,可按每只鸡用青霉素与 链霉素各8000单位~1万单位加入疫苗中一起应用, 以防应激。但对疫苗有影响。
青霉素在基层外科用药的合理使用
青霉素在基层外科用药的合理使用【摘要】目的:调查青霉素在基层外科用药的合理使用情况。
方法:选取基层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2000张青霉素药物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5月为节点,对青霉素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2014年5月~2015年5月青霉素不合理用药发生率15%,而2015年5月~2016年5月青霉素不合理用药发生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层外科用药过程中青霉素的使用合理性得到显著提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
【关键词】青霉素;基层外科;合理使用青霉素(Penicillin)是指药物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进入体内后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并且在细菌细胞繁殖期阻断细菌形成以实现杀菌作用的一种抗生素药物,为青霉菌提取物[1]。
自其诞生以来就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然而,随着临床资料的日益丰富,因青霉素药物滥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提升,如何合理使用青霉素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青霉素在基层外科用药的合理使用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基层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2000张青霉素药物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涉及患者2000例,其中男性1148例、女性852例;年龄6个月~64岁,平均年龄(32.24±1.16)岁;病程时间3d~1.5年,平均病程(1.04±0.11)年;病症类型:创伤1210例、感染757例、肿瘤和33例。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均为外科疾病者;(2)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项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既往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者。
1.2方法以2015年5月为节点,分别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以及2015年5月~2016年5月青霉素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具体表现,包括同类药重复使用、青霉素药物相互拮抗、配伍禁忌、给药间隔过短、剂量、溶媒等,之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其发生率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一、用药原则1.药物的抗菌谱和细菌的耐药性青霉素G主要是对一些1、革兰阳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酶的金葡菌、厌氧的阳性球菌,2、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多数耐药不首选)3、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放线菌、真杆菌属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它对产酶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以及真菌、病毒等是无效的。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主要有三种机制: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②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③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
其中以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重要。
2.体内分布青霉素类抗生素水溶性好,在周围组织中有较好的渗透性,应用普通剂量能在许多组织、器官中达到有效浓度。
青霉素类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泄,多数品种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本类药物在尿中的浓度较高,因此对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有效,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可通过发炎的脑膜进入中枢,故可应用于中枢感染(通常需加大剂量)。
其他的青霉素透过脑膜的性能差,一般难以解决颅内感染问题。
二、临床用药的选择与比较根据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和不同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选用药物。
在青霉素类中,青霉素仍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所致上、下呼吸道感染和心内膜炎等的首选药物。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阳性、阴性菌均有作用,但对阴性菌作用强于青霉素,阴性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痢疾致贺菌)除仍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强度抗菌活性外,抗菌谱有所扩大,对流感杆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具抗菌作用,可用于上述细菌所致感染,如用于院外呼吸道感染时,并无必要再联合青霉素。
三、临床应用:①在应用青霉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去应用此类药时曾否发生过敏反应(任何类型的过敏),如曾有反应。
N0改用其他药物。
②对近期内用过青霉素者应了解确切的时间,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在3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书上为三天)(3)试验法有划痕、斑贴、滴眼、皮内注射等法,以皮内注射法(皮试)为常用,皮试液是由青霉素G钠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单位/ml以无菌操作法制备。
制成后装入灭菌过的小瓶中,封口备用。
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只限当日(24小时内),应用。
冷藏(4℃)者可用1周。
过期废弃不用。
方法取上述试验液注入肘内侧皮内(约0.05ml)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
阳性:出现中心晕团,周围红斑,直径超过1cm者。
皮试需同时做阳性对照,以排除假阳性。
阴性:无晕团无红斑。
同时询问病人,如出现胸闷、气憋、皮肤发痒、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时,也应判为青霉素过敏。
(4)试验阴性者始可给药,肌注给药后,应对病人进行观察,过20分钟无反应,方可让病人离去,静滴给药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
四、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法总的来说,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安全,毒副反应小,但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故临床医生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熟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注意预防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青霉素类的主要不良反应。
无青霉素过敏史病人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0%。
这类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四型。
Ⅰ型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Ⅱ型反应: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Ⅲ型反应:血清综合征、药热、过敏性脉管炎、Arthus现象。
Ⅳ型反应:由于局部应用、口服、注射或吸人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皮炎。
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004%-0.04%,最为险恶,常在用药的即刻,短时间内发生,有下列主要症状。
由喉头、支气管部位的水肿、痉挛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等;神经精神系统:病人自觉有恐惧感,进一步发展为意志丧失,大小便失禁,晕倒,昏迷。
必须及时急救,救治不及或虽经急救还常造成死亡。
按我国卫生部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应该做到:⑤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在皮试或皮试阴性后用药的过程中,均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遇有休克发生或病人主诉出现有关症状,应分秒必争,立即停用青霉素类并迅速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3-0.5ml(小儿为0.3ml),(肾上腺素0.5-1.0mg,严重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必要时可行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15--30分钟继续)给肾上腺素注射液0.5ml(皮下或静脉),并给输液,静滴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给氧、应用升压药和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应注意就地抢救,患者未脱离危险期前,不宜移动转诊。
⑥对于过去曾有过青霉素过敏史或属于过敏体质者(如有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病史者)必须用青霉素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
青霉素类药物间显示交叉过敏反应,即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对其他青霉素也过敏。
中国药典(1995)规定凡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之前,都可用青霉素G钠(或钾)皮试液进行皮试。
但也有人认为,应该用所使用的该种青霉素来进行皮试(皮试液浓度:0.3mg/ml,可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两种方法可供临床选用。
(2)胃肠道反应:青霉素类有胃肠道反应。
(饭后半小时服用)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可引起舌炎、胃炎、恶心、呕吐、腹泻等。
全身给药有时也可引起恶心、食欲不振等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长时间使用可引起较严重的腹泻,甚至发生伪膜性肠炎。
口服青霉素类抗菌素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也见报道。
(3)肝功能异常反应:青霉素类治疗中可引起肝损害,轻者表现为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炎。
耐酶青霉素发生率较高,氟氯西林、双氯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约可引起此类不良反应。
报道最多的是氟氯西林,有项调查分析了600例氟氯西林相关的胆汁瘀积性肝炎,发现黄疸和瘙痒等症状可在停药数周后才出现,常较为严重且迁延,症状消失数月后肝功能仍可能异常。
老龄和服药时间长是好发因素。
肝脏病理检查发现胆汁淤积,小胆管炎和胆汁排泄不畅。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能引起肉芽肿性肝炎,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青霉素V治疗HIV合并细菌感染病人也有发生肝损害的报道。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对神经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
局部肌内注射可发生外围神经炎,由于定位错误而引起坐骨神经损害也并非罕见。
青霉素G鞘内注入1万单位以上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循环衰竭、肌肉震颤、惊厥、弛缓性瘫痪、发热等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时,每日几千单位,可产生腱反射增强,幻觉、肌肉阵挛,癫痫样大发作,昏迷等。
此种毒性反应多见于肾功能减退及老年病人,血浓度过高,尤其是脑脊液浓度过高是发生“青霉素脑病”的主要原因。
(5)青霉素钾100万单位(0.625g)含钾离子1.5mmol(0.066g),如静脉给予大量青霉素钾时,则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钾中毒反应。
青霉素钠100万单位(0.6g)含钠离子1.7mmol(0.039g),大剂量给予后,尤其是在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钠血症。
每日给予病人1亿单位青霉素钠后,少数病人出现低血钾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
(6)血液系统异常:青霉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参与这类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
接受大剂量青霉素(每日 l000万--2000万单位)治疗的病人中约3%Coombs试验阳性。
青霉素类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原因不明。
有报道抗青霉素抗体可抑制Ⅷ因子的活性而致出血性疾病。
(7)肾脏毒性反应:有一些报告认为甲氧苯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霉素、羧苄青霉素、乙氧萘胺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美西林等均可引起间质性肾炎,病因不明,可能是过敏反应对肾脏的损伤。
主要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少尿或少尿性肾衰、发热、皮疹、关节痛、镜下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嗜酸细胞增多及尿中有嗜酸细胞,肾小管细胞受损害及间质水肿伴有白细胞浸润等,可发生于用药几天或几周后,停用抗生素并经相应治疗后,肾功能可恢复,预后较好。
甲氧苯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发生肾衰是由于毒性所致。
(8)呼吸系统反应:在青霉素类的不良反应中,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是最少的。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霉素吸人的病人乙也有报道发生过敏性肺炎、急性肺水肿和一过性嗜酸细胞性浸润。
(9)皮肤反应:青霉素过敏在皮肤可表现各种的皮肤症状与综合征,如周身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斑丘疹为最常见,其中斑丘疹在氨苄西林较多见,发生率约5%—10%(其他青霉素类药为2%);较少见的有多形性红斑样及结节红斑样反应、紫癜、剥脱性皮炎及毒性表皮坏死溶解以及固定性药疹。
(10)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称赫氏反应。
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病人,系由于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但组织修补较慢,或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二重感染:青霉素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2.应用注意(1)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应定期检测血清钾或钠。
(2)青霉素类可经乳汁排出少量,乳母应用青霉素虽尚无发生严重问题的报告,但乳母应用仍须权衡利弊,因为乳母采用青霉素后可使婴儿致敏和引起腹泻、皮疹、念珠菌属感染等。
(3)青霉素类药物系杀菌剂,只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
它们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在短时间有较高的血药浓度时对治疗有利。
若采取滴注给药,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ml输液中于0.5—1小时内滴完。
一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二则可减少药物分解并产生致敏物质。
把青霉素类溶于较多量输液中缓慢滴注的方法已趋向少用。
3.溶液的稳定性青霉素类在干燥状态下相对稳定,遇湿即加速分解。
青霉素类在水溶液中甚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或室温越高则分解越多,不仅药效消失,而且产生的致敏物质也增多。
所以,青霉素类药物,宜在临用前方进行溶解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氨苄西林钠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
青霉素类在近中性(pH为6—7)溶液中较为稳定。
酸性或碱性增强,均可使之加速分解。
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非常快。
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4.联合用药(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活性,一般不宜与青霉素类合用。
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剂的严重感染,必须合用时,应间隔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