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韩非子·说难》译文
![《韩非子·说难》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b26e0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f.png)
《韩非子·说难》译文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译文:凡是游说的难处:并不是我知道用来游说的难处是很难的,也并不是我能辨别事理就能表明我的意思的难处,也并不是我敢于放纵毫无顾忌把事理全部讲出来的难处。
凡是游说的难处,在于知道所游说对象的心思,是不是以我所游说的内容相合。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译文:所游说的对象属于追求高尚名声的人,如果用利益去游说他,那么就会被看成是节操下贱的人而受到卑贱的待遇,必然被抛弃或疏远。
所游说的对象属于看重利益的人,如果用高尚名誉去游说他,那么就会被看成是没有头脑而脱离实际,必然就会被不录用了。
所游说的对象心里追求厚利而表面上是追求高尚名声的人,如果用高尚名誉去游说他,那么他表面上会录用游说的人而实际上却会疏远;如果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说他,那么他暗地里会采用游说者的意见而表面上会抛弃游说者。
这些情况不可以不明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
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bf778075a8102d276a22fc0.png)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原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译文: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https://img.taocdn.com/s3/m/03cb19e1767f5acfa0c7cd89.png)
韩非子_说难2008-02-20 13:24 韩非《说难》原文及译文(好好读吧,也许有所收获)(2008-05-04 23:38:45) 标签:韩非韩非子说难先秦诸子古文文化法家分类:大师作品我先说两句先贤古人为他人的书文作续,往往谦虚地自述为“狗尾续貂”,小子在此却更显得狂妄了一些,居然在大师作品的前面加上自己的陋解,既然已经决定说上这几句废话,也就不管东西南北,豁出去了,说到哪里算是哪里。
我是非常仰慕先秦诸子的,也是非常向往那个产生先秦诸子而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大略地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事迹,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拜慕他们的风采。
当然,那时的拜慕还是非常肤浅的,主要还是喜欢他们的口才,尤其是他们所讲的那些个故事,引人入胜,虽还不知道他们所讲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哲理,但是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受到的诱惑渐渐多了,而对诸子的兴趣也渐渐地淡漠了,甚至在那几个浑浑噩噩的年头,几乎忘记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后来更大一些,当自己渐渐开始独立生活,特别是步入了社会,特别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熙熙攘攘,我在困惑中再次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才觉得它们包含了太多过去我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贝,于是又重新拾起被我丢失的东西,慢慢地从头开始品味,从头去感悟。
前面说了,先秦诸子特别会讲故事,今天依然还流传于我们这个世上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十之有九,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而这些故事和寓言,又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成语,融入了汉语词汇,单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的功绩就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了。
那为什么先秦诸子那么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呢,三言两语拣要点说就是春秋战国的复杂环境所致,为了向各个国君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显得苍白和死板,于是就不得不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去含蓄表达和陈述,以使得被进谏者能够采纳。
从这点上看,先秦诸子中的许多会讲故事,说寓言的人,和今天的广大求职者别无二致,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已。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说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说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06ab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8.png)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说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此不可不察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故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前之所以见贤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节选自韩非《说难》)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
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
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
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
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
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
说难文言文翻译
![说难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bb39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9.png)
昔者秦穆公谓由余曰:“子来,吾闻子善为辞,试为寡人说难。
”由余对曰:“臣闻之,圣人之所以为治,刿事以持之,画计以持之,执道以持之,以其知之所及,察其所安。
因人之情,调之以义,理之以道,正之以仁,明主守此,故令行禁止,禁令不行,则令不行也。
此之谓难。
”由余曰:“臣闻之,难者,非难于其言,难于其行也。
夫言者,所以达意也;意者,所以达道也。
道者,所以达治也。
治者,所以达民也。
民者,所以达事也。
事者,所以达功也。
功者,所以达名也。
名者,所以达用也。
用者,所以达情也。
情者,所以达理也。
理者,所以达性也。
性者,所以达命也。
命者,所以达天也。
天者,所以达道也。
道者,所以达治也。
治者,所以达民也。
民者,所以达事也。
事者,所以达功也。
功者,所以达名也。
名者,所以达用也。
用者,所以达情也。
情者,所以达理也。
理者,所以达性也。
性者,所以达命也。
命者,所以达天也。
天者,所以达道也。
道者,所以达治也。
治者,所以达民也。
民者,所以达事也。
事者,所以达功也。
功者,所以达名也。
名者,所以达用也。
用者,所以达情也。
情者,所以达理也。
理者,所以达性也。
性者,所以达命也。
命者,所以达天也。
天者,所以达道也。
道者,所以达治也。
治者,所以达民也。
民者,所以达事也。
事者,所以达功也。
功者,所以达名也。
名者,所以达用也。
用者,所以达情也。
情者,所以达理也。
理者,所以达性也。
性者,所以达命也。
命者,所以达天也。
天者,所以达道也。
道者,所以达治也。
治者,所以达民也。
民者,所以达事也。
事者,所以达功也。
功者,所以达名也。
名者,所以达用也。
用者,所以达情也。
情者,所以达理也。
理者,所以达性也。
性者,所以达命也。
命者,所以达天也。
天者,所以达道也。
道者,所以达治也。
治者,所以达民也。
民者,所以达事也。
事者,所以达功也。
功者,所以达名也。
名者,所以达用也。
用者,所以达情也。
情者,所以达理也。
理者,所以达性也。
性者,所以达命也。
命者,所以达天也。
天者,所以达道也。
《韩非子·说难》全文、注释和鉴赏
![《韩非子·说难》全文、注释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a11887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png)
《韩非子·说难》全文、注释和鉴赏凡说之难①,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②,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③。
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④,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⑤,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⑥,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⑦,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⑧,则以为卖重。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⑨,则以为多而弃之。
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注释〕① 说(shuì): 游说,进说。
② 知: 通“智”。
说之: 指进说君主。
③ 横失: 即横佚,指进言纵横驰骋,无所顾忌。
失,通“佚”。
④ 知: 通“智”,明智,聪明。
⑤ 贵人: 此指君主。
⑥ 强(qiǎng): 勉强。
⑦ 大人: 指大臣。
⑧ 细人: 指小人,君主的近侍。
⑨ 米盐: 指日常琐事,这里形容具体细致。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
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
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
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①,而多其不行也。
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
文言文阅读训练:《容斋随笔-谏说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容斋随笔-谏说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746a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9.png)
文言文阅读训练:《容斋随笔·谏说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
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
”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
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
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
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
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
”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
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
”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辨士也。
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
”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
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
”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
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
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
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死者二十七人矣。
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
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谏说之难》) 【注】①阴饴甥:名饴,又名吕甥,晋国大夫,封地在阴,是晋侯的外甥。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说难》“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阅读理解
![韩非《说难》“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4743fc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74.png)
韩非《说难》“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
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
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①,然后极骋智辩焉。
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②。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③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选自韩非《说难》,有删节)注释:①系縻:抵触、摩擦。
①刖:砍掉脚的刑罚。
①婴:通“撄”,触犯、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彼自多.其力多:称赞B.暮而果大亡.其财亡:失,指被窃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间接地D.则几.矣几:差不多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智其.计以其.半啖君B.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忘其口味以.啖寡人C.因问于.群臣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D.武公怒而戮之.夫龙之.为虫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凡是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B.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由这条途径得到的,是君主亲近不疑而又能畅所欲言C.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这两个人的话都恰当,而跟君主关系亲厚的臣子却被杀,跟宋国富人关系不好的邻居被怀疑,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困难D.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手法来探讨游说君主的困难。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https://img.taocdn.com/s3/m/03cb19e1767f5acfa0c7cd89.png)
韩非子_说难2008-02-20 13:24 韩非《说难》原文及译文(好好读吧,也许有所收获)(2008-05-04 23:38:45) 标签:韩非韩非子说难先秦诸子古文文化法家分类:大师作品我先说两句先贤古人为他人的书文作续,往往谦虚地自述为“狗尾续貂”,小子在此却更显得狂妄了一些,居然在大师作品的前面加上自己的陋解,既然已经决定说上这几句废话,也就不管东西南北,豁出去了,说到哪里算是哪里。
我是非常仰慕先秦诸子的,也是非常向往那个产生先秦诸子而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大略地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事迹,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拜慕他们的风采。
当然,那时的拜慕还是非常肤浅的,主要还是喜欢他们的口才,尤其是他们所讲的那些个故事,引人入胜,虽还不知道他们所讲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哲理,但是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受到的诱惑渐渐多了,而对诸子的兴趣也渐渐地淡漠了,甚至在那几个浑浑噩噩的年头,几乎忘记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后来更大一些,当自己渐渐开始独立生活,特别是步入了社会,特别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熙熙攘攘,我在困惑中再次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才觉得它们包含了太多过去我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贝,于是又重新拾起被我丢失的东西,慢慢地从头开始品味,从头去感悟。
前面说了,先秦诸子特别会讲故事,今天依然还流传于我们这个世上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十之有九,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而这些故事和寓言,又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成语,融入了汉语词汇,单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的功绩就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了。
那为什么先秦诸子那么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呢,三言两语拣要点说就是春秋战国的复杂环境所致,为了向各个国君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显得苍白和死板,于是就不得不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去含蓄表达和陈述,以使得被进谏者能够采纳。
从这点上看,先秦诸子中的许多会讲故事,说寓言的人,和今天的广大求职者别无二致,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已。
《韩非子.说难》详解 含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
![《韩非子.说难》详解 含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58a667cfc789eb172dc8a0.png)
《韩非子•说难》详解提示:1.本详解由耕夫编辑、修订、制作,供国学爱好者下载学习;2.本详解内容包括《韩非子•说难》篇的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
如有问题请加微信公众号“失耕园”进一步联系、交流。
题解《韩非子•说难》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作品《韩非子》中的一篇,且为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说难二字,说读作shuì,是游说的意思;难读作nán,是困难的意思。
说难,即游说的困难。
作者韩非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指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
原文(1)凡说1之难:非吾知2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3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4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5。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6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7而遇卑贱,必弃远8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9而远事情10,必不收11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注释(1)1.说(shuì):游说、进言、劝谏。
2.知(zhì):智慧、才智。
3.辩:口才。
4.横失(hâng yì,读hãng shī也可):极骋智辩,无所顾忌。
5.当之(dāng zhī):适应它。
6.为名高者:想要追求美名的。
7.见下节:见读xiàn,见下节即显得节操低下。
8.弃远:抛弃和疏远。
9.见无心:显得没有心计。
10.远事情:脱离实际。
11.收:接受、录用。
译文(1)凡是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
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e1a2b0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9.png)
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难韩非子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文言文翻译
![说难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94462d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a.png)
说难文言文翻译《说难》原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说难》翻译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韩非知说之难》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韩非知说之难》原文、翻译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5ab76f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6.png)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韩非知说之难》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韩非知说之难》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说难》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2];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之意之难也[3];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4]。
韩非子说难全文及解释
![韩非子说难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d20a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2.png)
韩非子说难全文及解释
可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呢!哎呀,这可不好简单解释呀!就好比
攀登一座高峰,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原文里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这就像你
要给一个特别挑剔的朋友选礼物,得知道他真正喜欢啥,才能选到让
他满意的礼物呀!
又说:“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这就好像人家追求的是高尚的名声,你却一个劲儿跟人家
谈钱,那不是南辕北辙嘛!
还有“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
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
”哎呀呀,这就如同对
方心里其实想要利益却装作追求名声,你要是只跟他谈名声,他表面
接受实际却疏远你;你要是只谈利益,他又偷偷用你的话然后把你抛
弃啦。
总之,韩非子的这些话真是太深刻啦!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人心和
世事的洞察力。
我的观点就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思考,从中能
学到好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郑武公伐胡阅读理解
![郑武公伐胡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94ce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9.png)
郑武公伐胡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难①
韩非子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
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
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谏说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谏说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fcd4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a.png)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谏说之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
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
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
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
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
”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
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
”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等展泽天下辨士也彼一见秦工殁登君仔°”雎日:“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卓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日:“然。
”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
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日:“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劝其归相印以让贤。
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林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
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
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连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材料二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乎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燕客A蔡泽B天下C辨士D也E彼一见F秦王G必夺H君位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指何、怎么,与《齐桓晋文之事》“彼恶知之”中的“恶”含义相同。
韩非子·解老译文
![韩非子·解老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e672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1.png)
韩非子·解老译文韩非(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说难·韩非子阅读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糟。
其子曰:不筑,必将存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为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来。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记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快乐我哉!忘记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触怒于君,君曰:就是固尝矫驾吾车,又闻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改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下狱者,好恶之变小也。
故存有快乐于主,则智当而加亲;存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到罪而加疏。
故谏说道谈论之士,不可不察好恶之主而后说道矣。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备注】①Lizier韩非子《说道容易》,存有删减。
说道容易(shu nn):游说进谏的困难。
【阅读训练】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阳为厚利而显出名义高者也显出:显要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弓可以狎而骑也狎:嘲笑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 因二氏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谏的困难:是介绍hondayz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观点适宜他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介绍情况存有困难,而是处置所介绍的`情况很困难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托名君命私自操控我的车子,又曾经把扔掉的桃子给我喝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存有快乐时,就变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
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
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
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说之以厚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
C. 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
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分)
①(2分)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3分)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2. 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和。
(2分)
13. 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
(6分)
答案:
8.(3分)B(显:表面)
9.(3分)D(见:助词,表被动;A以:介词,用;连词,因;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接;C因:连词,表承接;介词,依据、凭借)
10.(3分)D(正确的理解是: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
11.(5分)
①(2分)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②(3分)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12.(2分)关其思和邻人之父
13.(6分)(概括启示、观点3分,评价3分)
【相关启示、观点】:
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
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
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接受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上抛弃了他。
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
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
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
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说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这是不可不明察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
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
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
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刖罪。
”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
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
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
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
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被杀掉。
君主也有逆鳞,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