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看初中文言教学[1]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6:小石潭记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6:小石潭记](https://img.taocdn.com/s3/m/371fa47cc8d376eeaeaa31ae.png)
二十六、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1小丘2西行3百二十步,隔篁4竹,闻水声,如鸣珮环5,心乐之6。
伐7竹取8道,下见小潭9,水尤清冽10。
全石以为底11,近岸12,卷石底以出,为坻13,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14,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5。
(珮通:佩)[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16,皆若空游无所依17,日光下澈18,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19,俶尔远逝20,往来翕忽21,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2。
其岸势犬牙差互23,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24,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25,不可久居26,乃记之而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27,龚古28,余弟宗玄29。
隶而从者30,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497f6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0.png)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第5讲 文言文古今异义(一)-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第5讲 文言文古今异义(一)-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178f6b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0.png)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A.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B.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C.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D.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奈何”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子开 头,要在它前面断开!!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于是
因此
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责姥出蛇。姥云:“在
立即
床下。”令即掘地,愈深愈大,而无所见。令又迁怒,杀姥。
(选自干宝《搜神记》)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犬救幼女》)
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知:《幼犬救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幼犬救女
养
很 温顺 下午2点左右 柴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
赶上
左右 不久 接近 背
都
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
跑
最终
也
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用 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 于现在的几个小时?
子时:23:00-1:00
[yín] [mǎo]
[sì]
[yǒu] [xū] [hài]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https://img.taocdn.com/s3/m/8373256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9.png)
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
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
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
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
戏 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并序》)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词义迁移通关】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参考译文】
【乙】(大鹏)难道能和那个待在蓬莱岛上的黄鹄相比,让人去夸耀金饰
装点的上衣和菊花做成的下衣?(大鹏)耻于学苍梧山上的凤凰,去炫耀自己
彩色质地的羽毛和美丽的花纹。(这些禽鸟,)有的早已经被神仙役使,有的
长久驯服地生活在护城河的小水沟中。精卫勤劳地衔着树枝填海,
对
着人们敬献的美酒发出悲哀的叫声。天鸡在蟠桃树上报晓,三足乌在太阳中
垂: 徙: 去: 以: 吹: 苍苍: 正色: 极: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 6.其正色邪 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垂: 悬挂,下垂 徙: 迁徙 去: 离开 以: 凭借 吹: 吹拂 苍苍: 湛蓝 正色: 真正的颜色 极: 极点,尽头
5.去以六月息者也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志怪: 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 记载 水击: 击水,拍打水面
抟: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息: 气息,这里指风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6.野马也 7.其正色邪 8.其视下也 9.亦若是则已矣
野马: 其: 其: 是: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之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之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https://img.taocdn.com/s3/m/55e20c4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4.png)
4.增其旧<zzd>制</zzd> 制:______
规模
5.<zzd>属</zzd>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______
同“嘱”,嘱托
6.予观夫巴陵<zzd>胜状</zzd > 胜状:____________ 胜:______
2.[“思考探究”第三题]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答案]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果没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越<zzd>明年</zzd> 明年:________
第二年
2.属予<zzd>作文</zzd>以记之 作文:________
写文章
3.前人之述<zzd>备</zzd>矣 备:____________
完备,详尽
4.<zzd>薄</zzd>暮冥冥 薄:______
54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55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56为:表现。 57以:因为。 58庙堂:指朝廷。
59其:表示推测,大概。60先:在……之前。61后:在……之后。62微:如果没有。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https://img.taocdn.com/s3/m/1821549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1.png)
问题探究
统编教材思考题
1.[“思考探究”第一题]说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答案] 第1段,首先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㉑寓:寄托。㉒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开,散开。㉓归:聚拢。㉔暝(míng):昏暗。
㉕芳:花。㉖发:开放。㉗秀:茂盛。
㉘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㉙出:出现,显露。㉚四时:四季。 ㉛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㉜休:休息。
㉝伛偻(yǔ 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㉞绝:断绝。㉟临:临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㊱洌(liè):清。 ㊲山肴野蔌(sù):野味野菜。蔌,菜蔬。
㊳杂:错杂,交错。 ㊴陈:陈列,摆开。 ㊵酣:尽兴地喝酒。㊶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㊷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㊸弈(yì):下棋。
㊹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交错,交互错杂。㊺苍颜:苍老的容颜。㊻颓然:倒下的样子。㊼已而:随即,不久。㊽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㊾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环:环绕,围绕。
②诸:众多,各。
③壑:山谷。
④尤:尤其,特别。
近十年天津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近十年天津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dc9ce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a.png)
近十年天津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作者:岳杨刘小文来源:《课外语文·上》2021年第09期【摘要】文言文是语文中考的必考内容,虽然中考实行各地市自主命题的政策,但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其中的“重头戏”。
同时,文言文也是日常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是要求增加对以文言文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学习的权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日常教学中,文言文都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本文以2011年至2020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试题的简要分析,归纳试题的基本特点,寻找试卷中文言文与教材中文言文的联系,并引发对日常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阅读;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082-03【本文著录格式】岳杨,刘小文.近十年天津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J].课外语文,2021,20(25):82-8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初中学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自2011年国家颁布《新课标》后,天津市对中考语文测试进行了调整,因此我选择了中考天津卷(2011年—2020年),对这10年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得出一些关于文言文阅读和教学的思考。
一、中考试题分析(一)选文分析通过整理发现,近10年天津中考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一直遵循“课内+课外”模式,即选取教材内的一篇文言文,再选取课外的一篇文言诗词或文言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考查。
下面将近十年天津高考所选取文本情况列举如下表(格式为:年份,课内文本题目,课外文本题目或出处)。
(二)题型、题量与分值分析纵观近10年的天津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题型相对较为固定。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爱莲说 〔宋〕周敦颐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爱莲说 〔宋〕周敦颐](https://img.taocdn.com/s3/m/6a0fa4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e.png)
[答案]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
[答案]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吴中的梅花,玄墓和光复两座山的最出名;刚进入春天游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山的梅花并不比玄墓山和光复山的逊色,但是在偏僻荒远的太湖之中,游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我近年来常常舍弃玄墓山和光复山,而到洞庭山(赏梅花)。
2.[“思考探究”第三题]《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即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即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夸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即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即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被环境影响,保持清白、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蕃(fán):多。
②独:只。
③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④染:沾染(污秽)。
中考语文复习总动员第一课时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优秀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总动员第一课时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9e7ff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7.png)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论语》十二章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 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2.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 (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 的) (4)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许可)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说明 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 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课堂变式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甘美) B.不知其善也(善良) C.然后能自反(反省) D.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 说)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 难) (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2.翻译下列句子。蠢然而虫豈集,见物而争趋之。 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
前去争抢。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 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目录
2018·中考语文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 张分别是什么? 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 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 军为国为民。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9e791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d.png)
《文言文》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反思1文言文复习,既深奥又沉闷,加上在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分量比较重,学生们为了明年的高考,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下去,每一次课下来,学生辛苦,老师也辛苦。
有很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多次跟我反映,这些文言文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让我不得不经常对自己的课堂加以思考,到底怎样的文言文复习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既高效学生学有所获,又生动活泼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愿意学。
经过自己的思考揣摩,以及向其他人学习借鉴,我想就文言文的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文言文教学与复习一直是块硬骨头,在新课程理念下,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探索,这一个月以来,我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上,主要分五个板块学习:积累实词和虚词,以例句探讨,加以文言实虚词的推断方法,在学生自译的基础上,字字落实,明辨意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辨析方法,归纳积累,并联系所学过的__,拓展分析,尽量做到举一反三,由易到难;其次是句式,让学生熟悉各类句型,由课本延伸到课外,最后以翻译和理解为主,鼓励学生用资料、查工具书,尽力翻译要准,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第三,文言翻译与文言整体阅读,结合实虚词、句式,在阅读迁移中培养能力,落实基础,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扣题回答;第四,文言断句,先熟悉断句方法,在练习中落实方法。
第五文言简答,其实这个也是一个综合考查的内容,因此我也贯穿了文言实虚词文言翻译与整体阅读,从而达到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结果。
最后,文言的整体阅读。
反思这些复习课,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文言文的专题复习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夯实基础,积累拓展迁移,就需要我们从实际探讨,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想主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课内文本,夯实基础,然后才能拓展迁移。
我的作法是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再辅以课外练习,在练习中联系学过的内容来比较拓展,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一:看中考试题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一:看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e4c0386294dd88d1d26b0f.png)
枝江市七星台二中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专题写在前面的话:2012年中考离我们越来越近,未雨绸缪,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中考复习的大潮中,去冲击我们的梦想。
文言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的复习将紧紧围绕中考的要求来进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部署,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落实,一定要牢记落实二字,将所有的知识真正掌握,真正牢记于心。
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取得进步!第一部分:看考题:看宜昌市近五年的中考文言文考试试题。
1、2007年一、经典之旅。
《诗经》颉英(10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删减)安如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
桃夭》①白居易有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以前不觉得怎样,现在觉得幽美难言。
桃花开得很早,现在却要等到其他的花都谢了,开得倦怠了才盛开,而且是开在山中,这份热闹中带着难言的收敛和沉静。
这种态度于荷、兰并无出奇,换了桃花就难得了,好比歌宴后的丽人褪去浓妆,美得淡定心惊。
②桃花本是早春的花,我记得往往是过了年不久,心思里那点节庆的气息还未凉透的时候,来到乡下做客,就看见田畈井头有桃花,风吹过一阵,落花似雨,便有些飘在水里。
桃花总是这样淘气,连凋谢也要拼死热闹;或是远远的人家墙头透出一枝嫩红隔着新绿,娇艳可人;那不是我家的花,我也摘不到,可仍然那样高兴,竟说不出因由,也许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桃花般的香艳,所以见了两相亲。
③桃花是乡气的,民间寻常百姓家,田畈村头遍地皆是,但也空灵清绝,谁说借着她遁不得桃源?像失意清醒之后的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隐居,将自己的住地命名为“桃花庵”,从此不思功名,不恋富贵,卖文卖画为生,闲来在桃花树下对酒吟诗,自己也觉着美得不行,遂作《桃花庵歌》——⑤失意才子诗歌放荡,虽有不得志的牢骚之意,但这牢骚借桃花发得漂亮,叫后人只见得唐才子的风雅,遮掩了他心里的酸楚。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5f7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当之字作助词时时情况有些复杂,它可以是结构助词也可以是音节助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
4.之字如果被放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比如“何陋之有”,何陋是宾语被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成了倒装句,那么这里的之字就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了。
5.之字还能标志定语后置呢,比如“马之千里者”,本来正确顺序其实是千里马,千里是定语移到后面则为定语后置。
三、课后小结
好啦,之字最常用的方法已经讲解完毕,屏幕面前的同学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个课后小测试吧!请同学自行暂停,完成习题,并在页面下载答案自行对照哦!今天周老师的课就上到这里啦,同学再见。
(三)助词
1.之做结构助词时,译为的。比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翻译为一做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实欲界之仙都,译为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2.之做音节助词需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的意义。比如称善者久之,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这里的之都是为了补足音节使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如果之放在主谓之间的话会取消该句子的独立性,使其变成一个短语,才能更好的镶嵌在句子中间,使其更紧凑,重点更突出。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要分成两个部分看。“予”和“爱”字已经是句子的主干了,那就必须把原本完整的主谓“莲”与“出”之间加上之子,取消它原本的独立性才能融入到这个句式中来。同样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这个道理。
(二)代词
1.当之做代词时,一般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之一般作第三人称代词,翻译为他、她、它(们)。比如狼一文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指屠夫从后面将他的大腿砍断,也将它杀死了。这里的之代指前文出现的狼。第二句邻居京城氏有一个寡妇,他有一个男孩儿才刚刚换牙的年纪跳跳蹦蹦的前去帮助他们。这里的之代指愚公一家。
浅谈初中文言、古诗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古诗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20cfe1998fcc22bcd10d08.png)
初中文言文怎样教搜集整理:祝礼现行初中人教版本收录的文言篇目不多,只占总体篇目的20%左右,但它们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很值得细细品味。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不断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之上逐渐形成了“读——译——赏——议”四步文言文教授方法,以读带议,以译带议,以议带赏,让学生在读、译、议、赏四步中,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所谓“读——译——赏——议”即是讲授文言文的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一、读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
朗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更直接的进入课文内容和描述的意境,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细分起来,有四个环节。
1.初读:我每教一篇文言课文时,不管学生懂不懂,先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至三遍,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大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读:听读录音带,或听老师范读,在听读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及正确的语音停顿,更进一步深入课文。
3.跟读:跟录音带读或跟老师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难句的正确断句。
4.对读:由二人或四人一组,自由读,先由一个人读,其他人听,听他读准了字音没有,读对了音节没有,如果有错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交换进行。
这一小环节,实际是对前面的三个小环节的检测,让学生互相检测,互相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利用语声的造型作用,准确、生动、丰富地再塑文中的艺术形象,为下面的赏议铺开了道路。
二、译即串译课文,归纳整理,具体又分四步:1.自译。
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朗读课文5——6遍了,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于是组织学生二人一组,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并圈出疑难点,等待质疑。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4a00a22a300a6c30d229f03.png)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长湖中心学校黄和平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
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以下就师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是一个教育强省,然而从执教多年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却呈削减之势。
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无所事事,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认为读书用处不大,反正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就能赚钱;有的认为家里有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可以继承,家里正缺帮手呢。
加上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只顾赚钱,对孩子缺乏管理,对学习不重视,助长了这种情绪的滋长。
另一种是厌学。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加上中学的学业负担比小学来得重,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成绩下降,与小学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认为学习太苦了,倒不如玩耍轻松自在。
他们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
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a1d0d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a.png)
第05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释]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岳阳楼之大观.也()(2)至若春和景.明()(3)阁与水称.()(4)且三面临.水()(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2)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3) [甲]文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 [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2.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3421a0b14e852459fb575f.png)
师生系统归纳:针对表格横向分析,课外文言文考察关注了人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君子的八端,纵线来看,中考切近与九年级散文类文言文的考察,目的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
三、明确考纲要求,了解中考命题指向。
结合理念中考文言文题型设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在文言文复习与外拓中应该关注的点。
四、教师课堂环节过渡:那当我们面对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知人、明事和定主题,基本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由文入里解读文本内容,而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倒推法”的运用。
中考文言文考察题目设计(12分左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
(3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选择。
(2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分)*.筛选文中的信息,结合文章理解。
(2分)1.【读文训练、领会技巧】请阅读两篇短文,尤其关注文中实词、虚词的翻译,联系文本总结答题规律。
郑武公伐胡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
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齐人说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谒者,侍卫,负责通报的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3分)靖郭君将城薛因反走乃辍城薛(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荡而失水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B.客有于此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C.鄙臣不敢以死为戏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D.犹之无益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两篇文言文训练设计意图:在文章解读过程中,大多学生对于《郑武公伐胡》中的“谁可伐者?”的翻译是出问题的,问题在于不能够通过后文推解前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理解中基本的“倒推法”的应用。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dc73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f.png)
《文言文》教案《文言文》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教案2:如何分析文言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教案2:如何分析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7db0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1.png)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教案2:如何分析文言文的文章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文言文文章是中考语文试题中常见的考点,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因此,掌握分析文言文的方法,对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1.文言文用词精炼、典雅,注重措辞的美感和公正的表达,通常表现为多音多义、同音异义等特点。
2.文言文使用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文语法结构不同,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的主谓宾结构、复杂句结构等,文言文的文法特点是以典故典籍、抽象思想为主,常使用典故、比喻、谐音等修辞手法。
3.文言文的文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常见的有文章、诗歌、对话、书信等,文体的不同也导致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1.读全文,确立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在理解文章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每一个细节和隐含的意义。
2.分析文章的词汇、语法结构。
对于文言文,不能像阅读现代汉语语言一样直接地逐字逐句地理解,应该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其中隐含的逻辑和作者的演绎思路。
3.善于发现文章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文言文通常使用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都能够提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读者要善于联系背景知识去解读这些典故和比喻。
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1.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文言文中常用的成语、典故、历史人物等都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很多时候,掌握背景知识对于准确把握文章含义和主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注重语言细节。
在分析文言文时,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细节,比如多音字、同音字等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词汇,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词汇的含义。
3.善于归纳总结。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要善于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学会透彻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文言文。
四、练习题型分析1.对比说明文言文中动词的词义变化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文言文中某个动词的不同词义,并要求考生进行比较说明,以此来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卷)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第二、三、四、五段)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2)便扶向路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从近三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考察对词语的理解。 实词(如:蔚然,薄暮冥冥);一词多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 结合,如: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古今异义(如:交通 妻子); 虚词(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九年级(15篇)
(上)《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
《香菱学诗》《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 《出师表》古诗:15首。
(下)《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子〉故 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 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古诗:12首。
2.考察对句子的翻译,特别涉及到了特殊句式。如: 判断句: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省略句: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3.考察对内容的把握,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组织信息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如: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北京市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B卷)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第三、四、五段)
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蔚然: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北京市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卷)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 ( )(2分)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乐以忘忧 神情异常
薄:—— 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 指的 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 是 。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 这 一内 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文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007年北京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 1.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代诗文。 2.理解文章中文言词句的含义。 3.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初中三年文言文教学思路
七年级 培养预习的习惯;培养诵读诗文的习惯;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八年级 继续培养诵读诗文的习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教师 点拨时,介绍一点古汉语的知识;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提取组织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九年级 继续培养诵读诗文的习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教师 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典型的古汉语用法;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概括 能力、提取组织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积累、感悟和运用 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了解中考命题
200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1—14题。(第一段) 11.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2)辄:
1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2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分) 2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他具备哪些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A.如临大敌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其真无马邪?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北京市2006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A卷)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第二段)
三.找准教学位置
七年级(10篇) (上)《童趣》 《〈论语〉十则》 《山市》《〈世说新语〉 两则》《寓言四则》古诗:14首。 (下)《伤仲永》 《孙权劝学》《口技》《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两小儿辨日》)《狼》古诗:11首。
八年级(15篇) (上)《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核舟记》《大道之行》《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古诗:17首。 (下)《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 生序》《小石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古 诗: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