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罗点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陈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陈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陈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瓘,字莹中,南剑州沙县人。

少好读书,应举,一出中甲科。

调湖州掌书记,签书越州判官。

守蔡卞察其贤,每事加礼,而瓘测知其心术,常欲远之。

章惇入相,璀从众道谒。

惇闻其名,独邀与同载。

询当世之务,瓘曰:“请以所乘舟为喻,偏重可行乎?移左置右,其偏一也。

明此,则可行矣。

天子待公为政,敢问将何先?”惇曰:“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势无急于此。

”璀曰:“公误矣。

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果然,将失天下之望。

”惇厉色曰:“光不务缵述先烈,而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奸邪而何?”瓘曰:“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益甚矣。

为今之计,唯消朋党,持中道,庶可以救弊。

”意虽忤惇,然亦惊异,颇有兼收之意。

至都,用为太学博士,会.卞与惇合志,正论遂绌。

卞党薛昂、林自官学省,议毁《资治通鉴》,瓘因策士题引神宗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

后为著作郎,迁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

宰相曾布使客告以将即真,權语子正汇曰:“吾与丞相议事多不合,是欲以官爵相饵也。

若受其荐进,复有异同?则公议私恩,两有愧矣。

吾有一书论其过,将投之以决去就。

”布使数人邀相见,甫.就席,遽出书,布大怒。

争辩移时,至箕踞谇语,罐色不为动,徐起白曰:“适所论者国事,是非有公议,公未可失待士礼。

布矍然改容。

信宿,出知.泰州。

崇宁中,除名窜袁州,移郴州,稍复宣德郎。

瓘平生论京、卞,皆披適其处心,发露其情慝,最所忌恨,故得祸最酷,不使一日少安。

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

瓘谦和不与物竞,闲居矜庄自持,语不苟发。

通于《易》,数言国家大事,后多验。

靖康初,诏赠.谏议大夫。

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

”谥日忠肃。

(节选自《宋史·陈瓘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宋史·刘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刘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刘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刘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刘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刘锜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

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

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

锜自临安溯江绝淮。

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

”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

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

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

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

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

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

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以兵驻清河口。

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

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宋史·高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高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高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高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高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高登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高登,字彦先,漳浦人。

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

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

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

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

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

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

”登曰:“但意未欲尔。

”遂行。

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

”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

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

”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

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

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

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

”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曹彬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曹彬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曹彬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曹彬,字国华。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举显,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巴,彬犹不受。

既而日:“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⅛卷器重焉。

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日:“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日:“臣为周室近亲,复忝任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七年,将伐李煜。

长围中,彬每缓师,粪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日:“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左右密谓彬日:“煜人或不测,奈何?”彬笑日:“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日:“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日:“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漠,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日:“何谓也?”彬日:“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太祖谓日:“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用•«,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不从。

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

彬等人辞,帝诫日:“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

”且以剑授彬,日:“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

“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

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

铉至,言于帝日:“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日:“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性庄重,力学,举进士。

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

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

”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

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

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

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除利州路转运判官。

“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

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瑜不从。

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因黜瑜,而升侁副使。

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侁不散之故。

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

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雾纳直。

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

徒京东西路。

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

”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

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

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

”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

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

侁往见,台吏不许通。

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

”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

”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

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罗点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罗点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罗点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

六岁能文。

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

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

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

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

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

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

有死而已,带不可易。

”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

”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

宫中燕游之乐,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

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

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

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译文: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

6 岁就会写文章。

淳熙二年(1175)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定江军节度推官。

后来多次升官至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

有一年大旱,皇帝下诏广求对策。

罗点密奏皇帝说:“现在奸邪、阿谀奉承之风一天比一天严重,议论都很浅薄。

这种风气不革除,陛下即使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也不见得可行。

徐芳《换心记》原文及译文

徐芳《换心记》原文及译文

徐芳《换心记》原文及译文徐芳原文: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

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

”翁心恨之。

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

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

”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

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

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

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

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

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

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

”因述夜来梦。

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

已闻师返,则延入。

师具以途中所闻告。

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

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

又数岁,联捷成进士。

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

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

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

”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

《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余玠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余玠,字义夫,蕲州人。

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

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

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译文:余玠,字义夫,是蕲州人。

凭战功补任进义副尉,不久授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宋史·高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高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高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高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高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高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高防,字修己,并州寿阳人。

性沉厚,守礼法。

事母孝,好学,善为诗。

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其罪绐曰:“判官使为之。

”从恩召防诘之,防即引伏,洪进得免。

居帐下岁余,稍稍有言防自诬以活人,从恩益加礼重。

契丹入汴,晋主北行。

从恩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防为陈逆顺,请固守臣节。

为左右所摇,从恩遂归契丹。

既行,从恩所亲王守恩与防以城归汉祖。

汉祖召防赴太原,加检校金部郎中。

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

宿州民以刃杀妻,妻族受赂,伪言风狂病喑。

吏引律不加考掠,具狱上请覆。

防云:“其人风不能言,无医验状,以何为证?且禁系逾旬,亦当须索饮食。

愿再劾,必得其情。

”周祖然之,卒置于法。

世宗尹京,判官崔颂忤旨,简求僚佐,宰相以防荐。

周祖曰:“朕方欲用之。

”乃以防代颂。

世宗即位,从征淮南,初下泰州,即命防权知州事。

扬帅韩令坤驰骑召防,吴军复至广陵,防与令坤败之。

诏书嘉奖。

太祖还自陈桥,防所居为里民所略,诏赐绫绢、衣服、鞍马。

建隆二年,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俗稍革。

州西北夕阳镇,连山谷多大木,夏人利之。

防辟地数百里,筑堡要地。

募卒三百,岁获木万章。

夏部尚波于等率诸族千余人,涉渭夺木筏,杀役兵。

防出与战,俘四十七人以献。

归为枢密直学士,复出知凤翔。

乾德元年卒,年五十九。

太祖甚悼惜,赐其子诏曰:“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凡所费用,并从官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译文:高防,字修己,是并州寿阳县人。

天性沉稳厚重,遵守礼法。

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喜欢学习,善于写诗。

张从恩调任澶州防御使,上表推荐他担任了判官。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王安石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王安石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王安石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

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

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

”作《辩奸论》以刺之。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具官王安石,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

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

信任之笃.,古今所无。

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

浮云何有,脱屣如遗。

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袁虎少贫》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虎少贫》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虎少贫》原文及翻译译文1、《袁虎少贫》原文及翻译译文《袁虎少贫》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

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刁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

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白),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

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2、《宋书·袁淑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袁淑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

少有风气,伯父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

”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

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

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

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

”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

”淑憙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

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淑与濬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

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

内省无过,不能受枉。

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

”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

”劭怒变色,左右皆动。

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宋史·康保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康保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康保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康保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康保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康保裔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殁。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译文: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

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

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读: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

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

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

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

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

”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

”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

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

”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

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

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诏权工部侍郎。

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

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

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

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译文: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

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

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

担任礼部试官。

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

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回答:“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

《宋史·蔡幼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蔡幼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蔡幼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蔡幼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蔡幼学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

年十八,试礼部第一。

是时,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幼学从之游。

月书上祭酒芮烨及吕祖谦,连选拔,辄出傅良右,皆谓幼学之文过其师。

孝宗闻之,因策士将置首列。

而是时外戚张说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阴附之。

幼学对策,其略曰:“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

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

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民困,将难正救。

”帝览之不怿。

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

丁父忧,再调潭州。

执政荐于朝,帝许之,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举《孟子》“幼学壮行”之语以对。

上伫思,慨然曰:“今壮矣,可行也。

”遂除敕令所删定官。

首言:“大耻未雪,境土未复,陛下睿知神武,可以有为。

而苟且之议,委靡之习,顾得以缓陛下欲为之心。

”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规摹尔。

”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幼学请对,言:“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

天怒人愤,可不伸大义以破其谋乎!”于是朝论奋然,始诏与金绝。

幼学因请“固本根以弭外虞,示意向以定众志,公汲引以合材谋,审怀附以一南北”。

帝称善。

一夕感异梦,星陨于屋西南隅,遂卒。

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蔡幼学传》,有删改)译文: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

十八岁时,他参加礼部考试获第一名。

这时,陈傅良在太学享有擅长文辞的名声,幼学就去跟他游学。

每月文章上呈给祭酒芮烨和吕祖谦,接连进行选拔,幼学的成绩总是在傅良之上,大家都说幼学的文章超过了他的老师。

孝宗听说后,借策问士人的机会将要把他列为首位。

但是这时外戚张说专权,宰相虞允文、梁克家都暗中依附他。

幼学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大略是说:“虽然陛下天资聪明可是知识不够,虽然志向高尚远大可是所追求的不合理,虽然管理国家、处理国务专心勤勉可是本源没有确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希怿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希怿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希怿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希怿字伯和,燕王八世孙。

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

赵汝愚帅福建,希怿为属吏,尝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昆弟。

取古今官著惠爱者缉为一编,曰:“是吾师矣。

”汝愚嘉.之,荐于宪辛弃疾。

弃疾尚气,僚吏不敢与可否,希怿独尽言无所避。

属邑候官苦税重,每不登额,希怿稽核公帑羡钱以足之。

弃疾亦荐其能。

汝愚当国,调江东运司干办。

同寅有坐侂胄党者,诸司莫敢荐,希怿贤其人,请以荐己者荐之。

改太平州通判。

先是盗黥.而逃者,捕得处死。

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迁江西茶盐提举。

岁饥,恶少聚劫,希怿将自临按,幕属力止之,不听,曰:“希怿不出,饥民终不得食,且召乱矣。

”遂行,发粟赈给,禽首谋者治之其党遂散。

升本路帅兼漕事。

黑风峒罗世传寇郴阳,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

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

未几,李元砺寇郴,陈廷佐寇南安,复诱罗世传与合,劫掠至龙泉。

有何光世者,能知贼动息,希怿授光世计,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

功未竟,移知平江府,其后世传果缚元砺以献,廷佐势孤,亦降。

移知太平州,希怿为倅日,习知其民利病,遂损折帛价,减榷酤额,以苏民力。

已而乞祠,迁端明殿学士,换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嘉定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少保,封成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希怿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B.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C.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D.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是赞美,赞许的意思,与《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字含义相同。

《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赵普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①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②。

及次日临云,处决如流。

既莞③,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④,虽多忌克⑤,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注】①阖:关闭。

②竟日:整天。

③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作“薨”④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⑤忌克:妒忌刻薄。

⑥龌龊循默:拘谨顾小节。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但学问很少.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妒忌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赵普笫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举荐这人。

太祖生气了,把起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

过些日子(他)补修这些旧纸片,像当初一样重新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宋史·赵普传》2、《宋史·赵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赵抃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

《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蔡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蔡)抗字子直。

中进士,调太平州推官。

闻父疾,委官去。

稍迁睦亲宅讲书。

英宗在宫邸器重之请于安懿王愿得与游每见必衣冠尽礼义兼师友再迁太常博士,通判秦州,为秘阁校理,乞知苏州。

州并江湖,民田苦风潮害,抗筑长堤,自城属昆山,亘八十里,民得立塍竭,大以为利。

徙广东转运使。

岑水铜冶废,官给虚券为市,久不偿。

人无所取资,聚而私铸。

抗尽给之,人得直以止。

番禺岁运盐英、韶,道远,多侵窃杂恶。

抗命十舸为一运,择摄官主之,岁终会其殿最,增十五万缗。

英宗立,召为三司判官。

广部去京师远,不即至,帝见南来者必问之。

及入对,谕曰:“卿乃吾故人,朕望于卿者厚,勿以常礼自疏也。

”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

方议安懿王典礼,抗引礼为人后之谊,指陈切至,涕泪被面,帝亦感泣。

都城大水,抗请见,帝迎问之,抗推原变异,守前说以对。

大臣畏其谏,列白为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帝惜其去,曰:“第行,且召矣。

”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辄首原,抗下令悉按以法,戍者感焉。

帝不豫,趣命为太子詹事,未至而神宗立,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

过阙,帝见之,悲恸不自胜,曰:“先帝疾大渐,犹不忘卿。

”遂赴镇。

秦有质院,质诸羌百余人,自少至老,扃系之,非死不出,抗皆纵释,约毋得擅相仇杀。

已而有犯者,斩以徇,莫敢奸令。

居数日,梦英宗召语,眷如平生,欲退复留。

觉为家人言,感念戲欷。

及灵驾发引之旦,东望号恸,见僚佐于便室,骤得疾卒,年六十。

特赠礼部侍郎,又欲赐谥,吴奎曰;“抗以旧恩,自杂学士赠官,已逾常制。

”遂止。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七》译文:蔡抗字子直。

考中进士,调任太平州推官。

听说父得病,弃官而去。

逐渐提升为睦亲宅讲书。

英宗在宫邸(为王子)时,很器重他,向安懿王(英宗的父亲)请求,希望能够和他交游,每次见到蔡抗时,必定衣冠整肃完全合于礼制,两人关系是师生也是朋友。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诲,字献可,开封人。

祖端,相太宗、真宗。

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

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

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

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

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

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

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

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

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

”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

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

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

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

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语:关于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六字法,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

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

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

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

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

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

自是每战以胜归。

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

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

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

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n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

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

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

”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

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

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

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州都监。

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

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

遂以注知桂州。

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

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

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

”既至桂,种酋皆来谒。

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

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

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译文】:萧注,字岩夫,是临江府新喻县人。

(萧注)襟怀广阔,有远大的志向,尤其喜欢谈论军事。

(萧注)考中进士,代理广州番禺县令。

侬智高围困广州几个月,聚集几百舰船进攻城南,形势非常危急。

萧注从敌人围困中突围,招募海边的勇士,得到二千人,乘坐大船在上游聚集,趁着飓风刮起,放火焚烧敌军船只,打败了敌人的军队。

《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宋史·上官正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罗点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

六岁能文。

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

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

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

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

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

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

有死而已,带不可易。

”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

”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

宫中燕游之乐,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

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
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

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

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
译文:
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

6岁就会写文章。

淳熙二年(1175)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定江军节度推官。

后来多次升官至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

有一年大旱,皇帝下诏广求对策。

罗点密奏皇帝说:“现在奸邪、阿谀奉承之风一天比一天严重,议论都很浅薄。

这种风气不革除,陛下即使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也不见得可行。

惟独不知陛下寻求进言,果真想采用吗?如果想采用,那么希望您把上述之事反复熟谙清楚,妥当的想清楚再颁行,有疑问的先咨询而后决定。

这样才能天下大治,祸乱的苗子自然消失。


淳熙十三年(1186),外调为浙西提举,选择属吏中贤能的进入幕僚,全面了解民间的利弊,政绩显赫。

当时昆山、华亭之间,有淀山湖可以用来调节入湖各河的水量,但淤田被皇室贵戚霸占,水道被阻塞。

罗点就上疏请求疏浚睡到,
蓄水量随之增加,扩大灌溉面积达万顷之多。

高宗驾崩,皇太子参与决策朝廷政务,罗点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金国通告金国宋皇太子已登宝位。

恰好遇上金国有国丧,强迫罗点换上金国治丧的衣带。

罗点说:“我国皇太子登宝位是大吉大利之事,一定要穿着吉服办事。

(不过)一死罢了,我的衣带不能换。

”金人又责备罗点不应该称“宝位”,罗点说:“圣人称大宝为位,不加“宝”字,怎么能够区别出至尊呢?”金人最终也不能够改变罗点的意志。

皇子嘉王年满20,罗点说:“这个年龄正是亲近老师和朋友、进德修业的时候,应当选择端良忠直的人参侍。

”又说:“现在路人都说陛下每天早晨临朝办公,勉强听取陈述做出决定,心意不在公事。

宫中饮宴游戏的欢乐,奢侈的`费用,已经在人们的口头传播(有很大舆论影响)。

强敌对阵边境,(背负)这种名声难道可以出战吗?”
宁宗继承王位,把皇孙封为英国公,罗点兼教授,去给英国公讲课,有时讲到吃饭时也不停。

身边的人请他稍微休息,他说:国公学习不停,为何要让他停下来呢?又选取一些古代事迹劝戒皇孙,编成《鉴古录》呈献给他。

后来不久得疾死了,年四十五。

赠太保,谥号文恭。

罗点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没有偏激违逆常情乖异的行为,方正耿介有操守(节操),道德与私利的区别很清楚。

有人说天下的事没有才能的人不会办,罗点说:“应当首
先谈论他的内心,内心如果不正直,即使他才干超过一般人,又有什么用呢。

”宰相赵汝愚曾经哭着对宁宗说:“黄裳、罗点相继去世,这两位臣子的不幸,是国家的不幸啊!”【《宋史罗点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1.《宋史·罗点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宋史·高登传》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
3.《宋史·沈括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4.《宋史·梁克家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5.《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6.《宋史许骧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7.《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8.《宋史·沈括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