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定义。

2.掌握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学会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本质特征和定义。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认识圆周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内容:–准备课件、黑板笔、圆规、量角器等教学工具。

–熟悉圆相关知识点,准备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备课内容:–准备文具和课本,预习圆的定义和运算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学习:–通过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圆的特征。

2.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本质。

–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提出圆周率的概念。

3.案例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计算几个简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圆的问题,巩固前一节课的知识。

2.学习内容:–讲解如何使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3.实际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尺规作图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对于之后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上关于圆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师:有可能把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3)结合学生叙述,小结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贴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它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 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时候,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定义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圆形教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然后,我讲解圆的定义,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出圆。

接着,我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关系。

然后,我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

我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图示和公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拓展延伸了圆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车轮、圆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时候,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新课,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拿出一个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圆的思考。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圆的直观认识。

二、圆的定义在讲解圆的定义时,我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它们都�性病�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二、自主探究新知(一)、画圆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生:想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

(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

(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

(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二)、初步感知圆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

(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课件演示圆)(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中。

3、通过本课,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11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学生在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

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教学重难点】1、感知并了解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规、圆形纸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1、学生欣赏图片。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说)这些图片的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上面都有圆)2、感受生活中的圆。

那么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生举例)老师也用课件出示几个生活中有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以及圆很美。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五单元《圆》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其性质和特点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圆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2.学具:圆规、直尺、圆卡片等。

3.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

如:圆形花坛的周长和面积、圆桌的直径和周长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教案

参与人:《圆》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利用圆设计图案。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利用圆设计图案教学难点:圆的大小、位置的确定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观察以前认识的对称图形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飞机、门窗、月饼等。

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设计图案1、观察:这个图案有什么特征?说明: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2、学生用圆规和直尺按步骤画图案3、试着用圆规和直尺画一画下面的图形。

4. 学生尝试设计图案。

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61页第6题:复习轴对称图形2、61页第7题: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61页第8题: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要注意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参与人:《圆的周长》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周长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圆的相关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要素、圆的性质以及与圆相关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定义,能够画圆并标出圆的要素。

2.了解圆的性质,包括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重点1.理解圆的定义,能够画出圆。

2.掌握圆的性质,包括直径、半径、圆心等。

3.能够灵活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1.理解圆的性质,特别是对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的把握。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相关内容。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册。

4.圆规、圆规线。

六、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个固定点称为圆心,到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教师用黑板示意图画一个圆,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 圆的要素•圆的要素包括圆心、直径和半径。

•讲解并区分圆心、直径和半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 圆的性质•圆心: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直径:过圆心的直线叫做直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

•半径:直径的一半称为半径。

•以此为基础,讲解圆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圆的计算•利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七、课堂练习1.请学生用圆规和圆规线画一个圆。

2.让学生计算一个圆的直径和周长。

3.布置作业:练习册P.25-26。

八、板书设计•圆的定义•圆的要素•圆的性质九、课后反思本节课在圆的定义、要素和性质方面做了详细讲解,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互动性。

下节课需要更多互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教材分析》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圆》教案圆的认识(含单元计划)

人教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圆》教案圆的认识(含单元计划)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1.圆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初步理解圆的概念。
2.圆的特征:学生学习圆的轴对称性质,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
3.圆的画法:学生学会使用圆规画圆,掌握画圆的基本技巧。
4.圆的度量:学生学习用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知识点,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圆的认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5.数学运算: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学习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等相关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也曾接触过圆形图形,对圆有初步的认识。
2.学习兴趣与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新知识。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圆的画法。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圆的画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

2.掌握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入圆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并绘制相关示意图。

3. 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圆心、直径、半径。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测验。

2. 讲解:教授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1. 梳理:总结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
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我们将会学习圆的定义、特点、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形教具和一些实际物品,如硬币、瓶盖等,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硬币,让大家观察硬币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硬币是一个圆形。

2. 圆的定义:我会给出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叫做圆。

3. 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会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实例讲解:我会用实际的硬币和瓶盖等物品,让大家观察和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加深大家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测量身边的物品的直径和半径,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应用: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测量身边的一个圆形物品,记录下它的直径和半径。

答案:例如,我测量了一个硬币,直径是2厘米,半径是1厘米。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假设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周长是31.4厘米,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在实例测量和问题解决方面表现出色。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第1课时《圆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圆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了解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

2.难点:圆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圆的形象认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圆形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并提问:你们认为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 第5单元圆 - 第2课时圆的周长(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圆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学课件,准备相关教学实例。

2.学生: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等学习资料。

3.教室:保证教室的教学设备正常运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讨论圆的特点及周长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关于圆的周长计算的例题,介绍相关知识点。

2.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拓展延伸布置课外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圆的周长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批改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表扬优秀表现的学生。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圆的周长的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相关知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能够简单地利用圆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
2.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3.利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并引出“圆”的概念。

2. 讲解
1.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圆的定义,引入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介绍圆的性质,如半径相等,直径是圆的两倍等。

3. 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关于圆的相关练习,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加深对圆的认识。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钟表、轮胎等,加深对圆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5. 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圆的认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六、课堂作业
布置练习册上与圆相关的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朿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熟练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圆心、弧、弦等基本概念。

–能够灵活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圆的理解。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难点•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圆的基本概念复习•圆的定义。

•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 圆的性质复习•圆的圆周角性质。

•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和学生一起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教学展开•引入新概念: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讲解相关的公式和定理。

•给学生一些例题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4. 知识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探究圆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五、教学反馈1. 个别辅导•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上的漏洞。

2. 组织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3. 性质检测•组织一次性质检测,检验学生对圆的相关性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圆整理和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1.认识圆(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对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等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特征和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圆心和半径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环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圆形卡片,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PPT,用于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圆形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的大小、位置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圆有什么认识?圆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圆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5.1《圆的认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认识什么是圆,圆的定义。

2.能够用圆规画一个圆。

3.能够用圆规测量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3.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他们对圆形的喜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圆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难点1.理解圆的概念,将其具体化为图形。

2.学会使用圆规测量圆形的直径和半径。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圆规、圆规测量尺、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圆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的特点是什么?圆形和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2. 讲授(15分钟)1.讲解圆的定义:圆是由与某一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

2.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直径是通过圆心的线段;半径是从圆心到圆周上的点的线段。

3. 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使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2.学生用圆规测量所画圆的直径和半径,并记录下来。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胎、篮球等。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书上关于圆的认识的练习题。

2.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的物体,并用圆规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六、板书设计•圆的定义:由距离圆心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

•圆的直径:通过圆心的线段。

•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周上的点的线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技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概念还存在理解不深的情况,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多的讲解和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圆》一、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及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四个具体的内容,这四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研究直线图形的知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研究,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研究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会利用直尺和圆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6.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培养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7.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

8.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研究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圆的特征及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圆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练习十三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
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
有关。

教学方法及措施: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交流)
(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昵?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
六年级试卷、教案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π进行计算)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

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师: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你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师: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四、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