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息调控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加息调控手段

加息在于人们告别了十年后,再一次与每一个人亲密接触,尽管央行只将一年期存款利率基准上调了个百分点,但人们均对此不同程度作出了反应,或上银行将银行存款转存为定期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投资方向

或放缓了大额投资的脚步,加息标志着市场手段受到更多的重视,行政手段将逐渐淡出。我国目前的紧缩政策不足以抑制投资的迅

猛增长,不加息,会引起投机活动的加剧,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稳定不利,升息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市场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运用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而且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有明显的时滞效应。1993年以前,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发挥的时滞效应还认识不够,其结果是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改变操作方向,以至于货币政策的效果刚要出现时,操作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抵消了货币效力。1993~1996年间,货币政策始

终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出发点,通过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计划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以调控力度和操作进度是否有利于控制通货膨

胀作为取舍标准,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坚持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原则不变,广义货币M2增长率持续40个月下降,通货膨胀在1994、1995年缓慢下降,到1997年出现大幅度下降,经济的“软着陆”实现了。论文百事通此外,从中国的经济状况来看,供给约束已经被需求的约束所代替。

尽管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宏观调控取得

了明显的成效,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煤电邮运供求关系仍然紧张,宏观调控工作不可放松。煤电邮运全面紧张表明国民经济的动力在紧张,而动力显然应用于全方位的国民经济,也即我们面临的总量问题仍很突出。面临的是总量问题,通过总量控制手段会更好。中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所以要有效控制总需求的宏观经济只有指

令性压缩投资政策,而控制总需求的任务,主要是由货币政策来承担,货币政策在中国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目前的货币传导机制不畅,总储蓄率以及银行存差依然偏高,发行央行票据与公开市场只能作用货币市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刺激银行扩大放款等因

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前期推出的间接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效力甚微,从2003年的第二

季度开始,央行为控制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金,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来回笼货币。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人民银行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其中3个月期900亿元,6个月期750亿元,1年期300亿元。尽管央行用招宽公开市场

操作的方式来收缩基础货币,但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幅度有增无减。进入7月份后,贷款增量是2002年同月增加额的倍,并且

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下半年,央行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力求收回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缩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态势。引人注目的是8月19日,央行票据每周例

行发行200亿或300亿元一下子猛增到500

亿元,创下了周发行量的历史新高。从累计量来看4~8月份央行已经发行票据超过4000亿元,然而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央行票据这一工具来减弱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控制货币快速增长的势头,8月23日,央行被迫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提高到7%,接着从2004年4月25日起,法定准备金率上调了个百分点至%,另38家中小银行因使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则上调个百分点至%。另外。在一季度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投放回笼相抵,全部公开市场业务,净投放基础货币106亿元,基本金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

尽管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但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仍然在提速,贷款增速也在回升,紧缩的只是票据融资和消费贷款。不仅总量上贷款增速不减反增,而且贷款结构上的变化更有利于投资的扩张。2004年3月来,人民币的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累计增

加3975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增加140亿元,同比增加了20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了509亿元,同比少增加了7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了3587亿元,同比多增699亿元。多增的在最多的是中长期贷款,次为短期贷款;少增最多的是票据融资,次为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窗口指导之类的直接型紧缩性货币政

策迅即有效,但是因震荡太大不可以持续使用。2003年8月,央行曾对商业银行贷款施以严格的窗口指导,结果第4季度贷幅较小,全年贷款控制在万亿元,这曾被认为是不可实现的数量控制目标。2004年,央行继续推行窗口指导,但内容有所不同。1~3月,央行的窗口指导着重于贷款结构,主要是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从3月底开始,央行的窗口指导是既控结构,又控总量。央行2004年的窗口指导同样发生了迅即的效力:广义货币M2余额,4月末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5月末为万亿元,同比增长%,比调控目标低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及各项贷款本外币并

表余额,4月末为万亿元,增长%,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5月末为万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月末低个百分点,只用了大约40天窗口指导即见显著的成效。

窗口指导源于货币政策工具中的道义

劝告,即中央银行通过发表正式申明或私下谈话,表明它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对各家银行的希望,以达到影响银行业务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窗口指导最大的缺点在于引致不公平的格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银行自主权,也可能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趋同化。在我国,窗口指导的最大的危害是引起贷款的大起大落:当被劝告时,商业银行都蓄积力量,待风声一过,便是贷款的超常增长。2003年的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听从劝告缩小放款,而到2004年一季度多数银行则是贷款大增,对于以银行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贷款的大起大落就是投资和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样的震荡是中国经济所承受不起的。窗口指导只能临时运用于宏观调控的危急时刻,切不可变成一项持续的短期,、中期计划。运用窗口指导是为了弥补市场化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