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k Periods of Translation in China三次大的翻译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ak Periods of Translation in China三次大的翻译高峰:
2.2.1佛经翻译: 兴于汉,盛于唐Early Translation in China
1.安世高的佛经翻译
2.三大佛经翻译家
1)鸠摩罗什(Kumarajiva) 译界的宗匠
2)真谛(Paramartha)译界的继匠
3)玄奘(Xuan Zang)译界的巨匠
1. 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有多久?
Ans: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_________ 的光辉灿烂历史。
早在_________ 时代( __________ ),有个名叫______ 的人到中国口传一些简短的佛经经句,但还谈不上佛经的翻译。
注:学术界认为,在《魏略·西戎传》里提到,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约公元前2 年﹚大月氏使臣
伊存向西汉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的记载。
2. 佛经的翻译是从何时开始的?
Ans:佛经的翻译是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开始的,译者是______。
注:安世高,公元二世纪时人。
本名清,是西域安息太子,特别信仰佛教。
当轮到他继承王位时,他就让位给叔父,出家修行。
精研佛学。
当安世高来到洛阳时,佛教的信奉者多把佛教当成是一种神仙方术,祈求长生。
安世高认为应当让人们了解佛教,于是萌发了译述佛经的宏愿。
安世高共译佛经三十五部四十一卷。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译师,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佛学。
3. 谁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
Ans: 支娄迦谶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
注:支娄迦谶,本是月氏国人。
在东汉桓帝末年到洛阳,于汉灵帝时翻译《道行般若经》、《兜沙经》等,是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西域高僧。
安世高所译的佛经是小乘佛经,而支娄迦谶所译的是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的大乘佛经,后来「般若」学说不但为统治者所接受,且深入平民中间,成为汉晋南北朝时的显学。
4.谁首先设置译场?
Ans: 以往的翻译活动只是民间私人事业,到了符秦时代,在_________ 的主持下首先设置译场。
注:佛教传入中国后,虽有大量佛经译出,但由于佛经文体艰深,加上翻译者程度不一,有鉴于此,道安大师广泛搜求各种译本,加以筛选整理后,道安大师建立了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为整饬佛典,保存佛教文化,作出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5. 谁主张意译?
Ans: _________ 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主张意译,并提倡__________。
注:鸠摩罗什自幼被誉为天才神童。
由于他精通中国语言,又兼具文学素养,所以在翻译上自然能顺畅圆融又契合妙义。
《法华经》、《金刚经》、《维摩经》等共五十余部三百数十卷,正是罗什大师伟大的翻译创作。
鸠摩罗什于临终的时候讲了一句话,他说:「假如我翻译的佛经是对的,我的舌头就烧不化。
」结果,当他圆寂火化后,真的剩下一个舌头烧不化,这证明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都是非常正确的。
6. 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有什么贡献?
Ans:玄奘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出发去_____求经,________ 才回国,他带回佛经____________ ,主持比过去在组织制度方面更为健全的____ 。
他不但把佛经由______ 译成汉文,而且把____ 著作的一部份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他所提出的翻译标准“__________________”,意即“__________”,直到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
注:玄奘西行贡献甚大,现分叙如下:
1. 政治方面, 玄奘西行回国,详记经历,对太宗经营西域,提供有力可靠的资料。
2. 佛学方面, 玄奘在那烂陀寺成为首席讲者,声名远播,在曲女城之辩中,力保大乘佛教,无人能难之。
回国后,为中国法相宗祖师。
3.翻译方面, 玄奘精通中文、梵文, 他在慈恩寺主持翻译,以正确的语言,对原本逐语直译,便于读者了解。
前后共十九年,经达七十五部,共1335卷。
玄奘的翻译,代表着译经史上的最高成就。
他的梵文造诣精深,又亲任主译。
玄奘译籍的内容,反映出公元5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在对翻译要求上,玄奘提出了“五不翻”的原则,规定凡汉文中无可对应和佛教特用的词,只音译而不意译,避免望文生义。
他对历来的译经做了总结,提出“十条”、“八备”的新要求。
他认为译经事业同译经者的道德素质、理解能力和汉梵水平统一起来,译文才能达到完善的程度。
以此来衡量玄奘的译经,他做了大师群的佼佼者都是当之无愧的。
2.2.2.2明清时期翻译
1)徐光启贡献最大。
他与意大力传教士利玛窦M. Ricci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学》。
明末清初的近世时期,正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说,为了在中国传教,“现在只好用数学来笼络中国的人心”,他们用宣传介绍自然科学成就作敲门砖,以致在当时中国相继出现了部分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译著。
最早出现的是利玛窦(1551—1610)和徐光启(1562—1633)合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前六卷。
此后,西方科学较系统地传入我国。
2)晚清的严复,13年期间翻译了一些西方政治经济学说。
著名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首次把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介绍到中国。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
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亚当·斯密( A. Smith)着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约翰·穆勒(J. S. Mill)着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
甄克思E. Jenks着的A History of Politics《社会通诠》等;
3)林纾与人合作以文言文的形式翻译了1200万字的各国小说。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茶花女》或《巴黎茶花女遗事》Camille (or La Dame aux Camelias )、
《黑奴天吁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
《王子复仇记》Hamlet
林纾(1852-1924年),我国最早翻译西方文艺作品的人。
清光绪七年中举人。
他能诗善画,文章擅叙事抒情,文笔婉约动人。
自23岁起,即在南台从事教育工作。
曾于他旧居所建的“苍霞精舍”任汉文总教习,主授《毛诗》和《史记》,颇受门人喜爱。
林纾48岁离开福州,先后在杭州东文精舍、北京金台书院、京师大学堂等处教书。
晚年住在北平,专门从事绘画和翻译。
他不懂外文,依靠别人口译,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70余种。
他译笔流畅,文字优美,又能保持原著的风貌,很受欢迎。
他翻译的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轰动全国。
《鲁滨逊飘流记》、《伊索寓言》、《新天方夜谈》、《黑奴吁天录》等译著在当时都颇有影响,在我国翻译史上作出显著的贡献。
2.2.2.3五四运动后的现代阶段
一大批新文化运、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郭沫若、鲁讯、瞿秋白、陈独秀等将国外的现实主义及其它流派的作品译介进中国, 开创了中国现代翻译的先河。
中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被国人翻译, 走向世界,梁实秋所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也在台湾问世。
鲁迅(1881—1936)——“五四”后的一位著名翻译家,14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250万字。
鲁迅的译作约占他全部作品的一半。
苏联、日本、荷兰、匈牙利、美国等许多国家的作家作品。
“翻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 “其中一部分将从‘不顺’而成为‘顺’,有一部分,则因为到底‘不顺’而被淘汰,被踢开。
”提出了“忠实、通顺”的原则。
主要译作有:雨果的《哀尘》、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1903)
果戈里的《死魂灵》(1935)、法捷耶夫的《毁灭》(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