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表示有向数轴上的点。
在数轴上,正整数在零的右侧,负整数在零的左侧。
整数的大小比较是根据其绝对值大小进行的,绝对值大的整数更大。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整数相加时,可以根据两个整数的符号来确定结果的符号。
若两个整数符号相同,则绝对值相加;若两个整数符号不同,则绝对值相减。
例如:2 +3 = 5-4 + (-2) = -6-5 + 2 = -32. 减法运算:减法可以视为加法的逆运算。
可以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来计算。
例如:5 - 3 = 5 + (-3) = 2-4 - (-2) = -4 + 2 = -2-5 - 2 = -5 + (-2) = -7三、乘法与除法运算1. 乘法运算:整数相乘时,符号的确定也是根据乘数和被乘数的符号来确定。
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例如:3 ×4 = 12-3 × (-4) = 12-3 × 4 = -122. 除法运算:整数的除法运算需要特别注意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符号。
例如:10 ÷ 2 = 5-10 ÷ (-2) = 5-10 ÷ 2 = -510 ÷ (-2) = -5四、乘方与开方运算1. 乘方运算:乘方是重复乘以一个数的操作,乘方的结果称为幂。
其中,底数表示要重复乘的数,指数表示重复乘的次数。
例如:2³ = 2 × 2 × 2 = 8(-2)³ = -2 × -2 × -2 = -82. 开方运算: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开方的结果是使得乘方结果等于被开方数的数。
例如:√9 = 3√(-9) = √9 × √(-1) = 3i(其中i为虚数单位)五、数的倍数与因数1.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数和加法
- 自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字,包括1、2、3等。
- 加法是在自然数之间进行的运算,例如1+2=3。
二、减法和乘法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3=2。
-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第三个数,例如2*3=6。
三、除法和数列
- 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另一个数的几份,例如6÷2=3。
- 数列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例如2、4、6、8。
四、图形和几何
- 图形是由线条和面组成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
- 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和空间关系的学科。
五、时间和长度
-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概念,例如秒、分钟、小时。
- 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概念,例如厘米、米。
六、重量和容量
- 重量用于衡量物体的重量,例如千克、克。
- 容量用于衡量物体可以容纳的量,例如升、毫升。
七、简单运算和问题解决
- 简单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 问题解决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综合应用和思维发展
- 综合应用包括将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思维发展是通过数学研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加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
- 数的认识:认识1~100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 数的计算:加法、减法的运算,小数的概念与认识。
2. 量的计算:
- 长度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长度的不同单位(米、厘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重量的不同单位(千克、克),学会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3.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 学会读取和写入时钟上的时间。
- 认识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学会计算时间的增减和转换。
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学会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 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5.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学会整理和统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运动等。
- 学会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再次咨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9)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10)跳绳长2(米)
(11)宝宝身高80(厘米)
(12)一棵树高3(米)
(13)一把钥匙长5(厘米)
(14)门高2(米)
(15)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16)讲台高90(厘米)
(17)教室长12(米)
(18)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 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 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
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
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 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 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 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 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
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 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 算式顺序来读。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 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 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 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 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
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①先读题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 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字与数的意义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字与数的意义。
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而数则是用来计算和比较数量的工具。
我们学习了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和读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了0-100以内的数字的书写和认读。
二、简单的数的加减法运算在数的加法运算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两位数加法计算。
通过多次练习,我们不仅能正确地进行进位运算,还能灵活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的减法运算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两位数减法计算。
通过多次练习,我们不仅能正确地进行退位运算,还能运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位置与方向在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用语言、指向、图形等形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能够用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正确地指出物体相对于自己的方位,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简单的图形认识我们在二年级上册还学习了简单的图形认识,主要包括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形状。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能够正确地辨认和命名这些图形,进一步了解了图形的特征和应用。
五、时间、长度和重量的认识我们还学习了时间、长度和重量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学会了使用钟表来读取时间,并能用小时、半小时和分钟来描述时间的长短。
在长度和重量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尺子和天平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并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六、最大值与最小值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我们学会了找出一组数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通过练习,我们能够迅速地判断出一组数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数的前后关系我们学习了数的前后关系,掌握了使用“比”字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多次练习,我们不仅能够正确地判断出一组数字中数的大小关系,还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数的组成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从个位、十位和百位等角度来认识数的结构。
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内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内容归纳1. 长度单位1.1 长度单位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中,首先引入了长度单位的概念。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这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度量单位。
•米的应用场景:米通常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比如教室的长、操场的长度等。
例如,一般教室的长度可能是 8 米左右,操场的长度可能有几百米。
•厘米的应用场景:厘米则适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像铅笔的长度、课本的宽度等。
一支普通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18 厘米,课本的宽度可能是 20 厘米左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米和厘米的长度,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例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通过这些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直观认识,从而能够在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2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时,关键是要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然后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不过,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就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例如,从刻度“3”到刻度“7”之间的长度是:7 - 3 = 4 厘米。
1.3 画线段画线段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线段具有三个特点: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是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并写出线段的长度。
比如要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先在尺子的“0”刻度处点一个点,然后在 5 厘米刻度处再点一个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点,在线段旁边标注“5 厘米”。
2.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个部分包含了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不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然后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例如 23 + 12,先将个位上的 3 和 2 相加得 5,再将十位上的 2 和 1 相加得 3,结果就是 3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单元一:数的认识
- 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大小顺序
- 数的顺序排列
- 数字图形认识
- 数字的加法与减法(0-20之间)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
- 数的加法与减法(0-100之间)
- 进位与退位
- 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 算术公式的认识
单元三:比较与测量
-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 利用尺子和计量器测量长度
- 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重量
- 用不等量杯比较物品的容量
单元四:图形认识
- 认识各类基本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辨认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 组合图形和分解图形
单元五:时间和日历
- 认识钟表上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 了解日历的基本组成
- 分辨日期的前后顺序
- 初步了解24小时制的概念
单元六:数据统计
- 了解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 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
-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单元七:左右对称和镜像
- 分辨物体的左右对称
- 利用镜子进行左右镜像变换- 利用对称关系完成图形的折叠
单元八:数的整体与部分
- 数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概念与认识
- 利用模型表示分数
- 分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九:多边形
- 认识多边形
- 认识正多边形
- 认识对称的多边形
- 多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单元十: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简单的算术解决问题
- 观察规律解决问题
- 进行问题求解和证明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归纳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记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围绕数的认知、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简单的分数概念、各种简单形
状的识别等内容展开。
下面将对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数的认知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字的认知,包括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认识
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认识比较大小、顺序关系等。
学生通过数的比较、排列等活动来
加深对数字的理解,为后续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打下基础。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在加法方面,学生将进一步学习1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各种形式的加法算式以及相关
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包括10以内的减法计算和相
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3. 分数的概念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还将初步接触分数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理解分数的概念,初步认识
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分数的认知和运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
基础。
4. 简单形状的识别
学生在二年级还将学习识别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能够初步认知这些形状,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辨认和运用。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乘除法的意义意义:乘法: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熟知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
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平均分、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能看图意列算式,并描述相应的算式的含义。
(图意不够明确时,应该用单位名称表示)能运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熟知算式中各数名称“因数”和“积”;被除数”、“除数”和“商”等。
乘除法的计算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
了解乘法口诀的推算方法,知道2、4、8,3、6、9之间的乘法关系。
能发现乘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并填写。
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同时要知道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计算关于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式题。
(递等式不要求)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计算。
乘除法的应用(对应意义)能够运用一步计算的乘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较为简单的问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求几的几倍是多少?求平均分的结果。
求包含分的结果。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有余数的除法(加减法应用题)角和直角的认识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借助工具判断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以、顶点及其数量和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经历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体验“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知识点归纳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多少知识呢?如果忘记了的话,赶快点击浏览本文复习一下吧!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数学广角--搭配(一)必备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8 数学广角--搭配(一)必备知识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1. 排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事物,需要考虑事物的先后顺序。
2. 组合:从多个事物中选取一部分事物,不考虑选取事物的先后顺序。
二、简单的排列1. 确定顺序:在进行排列时,需要明确事物的排列顺序。
2. 逐步排列:可以固定一个元素,再与其余元素进行排列,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所有排列。
3. 不重不漏:在排列过程中,要确保每个元素都被考虑到,并且不重复排列。
三、简单的组合1. 选择元素:从多个元素中选择一部分元素进行组合。
2. 不考虑顺序:组合时不需要考虑元素的先后顺序。
3. 列举法:对于较小的组合问题,可以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组合来求解。
四、排列与组合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握手问题、搭配衣服问题等,可以通过排列或组合的方法来解决。
2. 实际问题:如密码锁的设置、电话号码的组合等,也需要运用排列或组合的知识。
五、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排列需要考虑元素的先后顺序,而组合不需要。
2. 联系:在某些情况下,排列和组合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在求解某些组合问题时,可以先通过排列得到所有可能的顺序,然后再去掉顺序的影响,从而得到组合的结果。
六、数学方法的应用1. 有序思考:在进行排列或组合时,需要有序地进行思考,避免重复或遗漏。
2. 图形辅助:可以通过画图或列表等方式来辅助思考,使问题更加直观易懂。
3. 逻辑推理:在解决排列或组合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确保每一步的推理都是正确的。
七、练习题与拓展1. 基础练习题:通过完成一些基础的排列与组合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题目: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排列与组合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必备知识点涵盖了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应用、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考试必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考试必考知识点,赶紧来看看吧!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表内乘法(一)必备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4 表内乘法(一)必备知识点二年级数学上册中,《表内乘法(一)》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2+2+2+2=10可以写成2×5=10。
二、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由乘号“×”连接两个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例如,2×7=14,读作:2乘7等于14。
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即:乘数×乘数=积。
三、乘法算式的两种含义一道乘法算式通常可以表示两种意思。
例如,3×5=15既可以表示3个5相加,也可以表示5个3相加。
四、乘法口诀熟记1-9的乘法口诀是快速算乘法的关键。
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是:乘数作为口诀的前两个字,积作为口诀的结果,如果积不满十,要在前面加一个“得”字。
相邻两句的口诀相差的数与乘数相同。
例如,二五一十,二六十二,相差6(与乘数6相同)。
根据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
例如,四五二十对应的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但注意,有些口诀只对应一个乘法算式,如五五二十五只对应5×5=25。
五、乘加、乘减运算乘加算式是同时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乘减算式是同时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
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例如,3×4+2=14(先算3×4=12,再算12+2=14);3×4-1=11(先算3×4=12,再算12-1=11)。
六、乘法算式的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如,5的3倍就是3个5相加,用算式3×5或5×3计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理解题意,判断是否可以用乘法计算。
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七、注意事项在写乘法算式时,要确保乘数和积的书写规范。
在背诵乘法口诀时,要注意口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符号。
认识1-100之间的整数。
2.用数目读出0-100的数字。
3.认识顺序数:指出给定的数在1-100之间所处的位置。
4.认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二、数的合成与分解1.数的合成:将两个数按顺序放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2.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多个部分,找出所有的组合。
三、算术运算1.加法:认识加号、加法公式,并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2.减法:认识减号、减法公式,并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3.加减法混合运算: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四、数的整理与比较1.数的整理:将一堆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五、数的运算规律1.数的两种表达形式:用数字和用物体表示数。
2.数的交换律:加法和乘法运算中,交换运算顺序不改变结果。
3.数的结合律:加法和乘法运算中,括号的位置可以改变。
4.数的分配律:乘法和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六、几何图形1.认识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图形的边与角:认识图形的边和角。
七、长度与重量1.长度的认识:认识厘米、米,比较和测量长度。
2.重量的认识:认识千克、克,比较和测量重量。
八、时间1.小时与分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习读钟。
2.时间的先后: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
九、数据收集2.数据的整理与处理: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和处理数据。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共计1200字以上。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了解0-999的数的规律,学会将数码与实物进行对应,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2. 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图形、花朵等进行加减法实际运算,并能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3. 大数的认识和口算:认识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学习使用竖式计算大数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口算运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认识圆、直线、曲线、横线、竖线、斜线等图形,学习简单的图形名称和特点,能够在实物中识别和绘制各种图形。
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厘米,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长度问题。
6. 重量的认识:认识千克、克,学习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重量问题。
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学习读钟、写钟、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学习加法和减法解决时长问题。
8. 金额的认识:认识元和角,学习使用金额的运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金额问题。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可以提高数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2.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二、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乘法算式的读法:如3×5=15,读作3 乘5 等于15。
2.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能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例如:三五十五,对应的乘法算式是3×5=15 和5×3=15,除法算式是15÷3=5 和15÷5=3。
三、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表示。
-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表示。
- 1 米=100 厘米。
2.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四、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角的分类-锐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是标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顶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出一个角。
五、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观察立体图形时,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必备)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学习。
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法估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 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如右图。
顶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① ② ③ 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①﹤②﹤③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
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 3 × 4 = 12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和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镜面对称
如湖面的倒影、照镜子都是镜面对称现象。
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
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三、补充对称图形。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可以先在格子中找到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对称点,然后用直线连接。
在对称轴上的点,其对称点还是这个点。
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第六单元统计
知识要点归纳:
1、统计方法:“正”字统计法、列表统计法、条形统计图。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4、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知识要点归纳: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数字的组合;衣服的搭配;握手;怎样付钱;推理、猜测。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我们精心为大家提供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大家的学习!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栏目,查看更多更新的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