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设计

(一)教法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我主要设置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我主要以情境陶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以达到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1.情境陶冶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给出知识框架、营造艺术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艺术情境中深入思考艺术内涵,合作交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出本课重点和突破本课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脉络和根源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

3.活动式教学法:通过造型、表演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情移入,建立与艺术作品沟通的可能性,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和趣味,深化了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5.图示法

(二)学法分析

古希腊哲人说:“学生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燃的火焰。”所以我设置的学法主要以情境感受、探究合作、表达实践为主线,使学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的境界!

1.研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讨论法

3.联系实际法(此学法符合‘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4.对比法

(三)设计意图

总体构想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对如何进行美术鉴赏

设计新理念:

1.[“点、线、面”教学策略]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对传统教学策略的传承和发展,指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并抓准一个“点”,使它贯穿教学始终,从而建构一条教学主“线”,并由此铺开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主动生成符合学生个体智能优势的知识“面”,有效改变高中美术传统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

2.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局限,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整体知识脉络的把握,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认识美术的深意。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审美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分析

[学情概况]: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他们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他们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加强烈。

我校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部分美术鉴赏的方法和基础知识,这一切都为在今后的鉴赏课堂中进一步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师必需面对的一个现状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泛娱乐化”现象很大程度地削减了青少年学生对于深沉知识和高雅艺术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浮浅的感官娱乐刺激,对于知识、文化的学习比较冷漠;对于美术学科存有漠视心理;学生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普遍比较缺乏等等。

[学生优点]: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1.头脑灵活,见多识广。2.性格活跃,容易带动。3.没有成规束缚,易于接受新的审美观念。4.一经启发,乐于实践。

[学生不足]:1.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较差。2.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交流合作观念教弱。3.生活实践较少,审美判断力模糊。4.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对非高考科目兴趣不够浓厚。5.波动性较强,行为情绪化。

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为本,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终身爱好美术的兴趣。

六.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基本达成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会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对审美的整体素质。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乐学)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无处不在

(二)教材分析:

新课改后的美术鉴赏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的美术类别或美术史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从中西比较的视角鉴赏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

[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

[解决办法]: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演变之中,具有“迁移效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习,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五、评测练习

问题:A:作品《文姬归汉图》画面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你对哪件作品感觉更深刻?

问题:B:试想作品《格尔尼卡》与《1945·9·9南京》的表现手法交换会有什么效果?还会成为名品吗?

问题:C:《到前线去》、《秋暝》、《匡庐图》、《万山红遍》等作品。请同学们看这些作品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