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学在民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学派: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百家 夏 商 西周 争鸣
东周


• 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 先秦—产生和初步发展;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 秦朝—沉重打击; 对传 程朱 • 汉朝—成为正统思想; 统儒 五代十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理学 •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新发展 学的
儒学 成为 正统
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推己 “为政以德” 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 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 根本目的: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 礼 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代表奴隶主利益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 永恒的价值。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造相产想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的制 变 济 化 和应物观 。度 化 迅 繁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构的,念这 形,速荣总 成奴发的之 成社是是也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 的隶展局, 的会在一说 历制,面春 济迅速发展 。关它定明 史度阶,秋 系的的了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 条瓦级是战 的物历: 夫崛起 件解关在国 基质史一 (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 下和系社时 础条时定 出封剧会期 上件代的 崛起,“士”阶层的活跃 现建烈经文 创 的 思 和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
陆王 心学




北宋 南宋
批判 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末孔子 百家 争鸣 ↗ 创立儒学 局面 ↘ 战国孟子、 ↗ 形成 荀子大改造, 儒学成为诸 子百家中的 蔚然大宗
秦时 汉武帝时“罢 “焚 黜百家,独尊 汉初 书坑 儒术”,使儒 儒” → 儒学 → 学成为封建社 逐渐 使儒 复苏 会正统思想、 学遭 中国传统文化 受打 的主流思想 击 ↓ 明代中 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 期王阳 宋代 魏晋隋唐时 跃,三大进步思想家 ← 明把理← 儒学 ← 期儒学吸取 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 学发展 发展 佛、道精神,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 成为心 为理 进一步发展 的新思想体系。 学 学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 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 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 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 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 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 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 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 六年(公元前479年) 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 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 对他的尊称。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 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 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 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 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 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 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 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 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 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 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 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 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 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 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4、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 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 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 表”、“至圣”
Baidu Nhomakorabea
孔子的身世
2、孔子的贡献 (1)思想上:
①思想核心:“仁” ,就是“爱人” “克己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③伦理观上:“性相近也”
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 协调人际关系 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 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 “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思想核心: 要的地位。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