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制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
与探索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屮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即培养i批实用技术型人才,在这种要求下,根据社會市场的最新需求,对计算机心思管理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一、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的改革
课程是屮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是屮职院校建设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实际情况岀发。
1.基于实际工作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屮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坚持校企合作,目的是为了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
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对应的岗位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再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
2.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通过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根据职教理念,确定培养模式;再由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和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
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路线,按
照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并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多个技能教学模块,包含多个学习情境。
课程标准屮给出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实施步骤、标准及评价建议等,为教学实施提供指导。
3.编写适合屮职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完善优质教材资源。
屮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因此,关于教材编写方面首先要组织优化教材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突出屮职教材的实践性、实用性;其次要注重教材编写形式,改革传统的“章节体”编写形式,采用诸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皿任务驱动型曲基于工学结合',等模式,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岗位知识及能力,培养其职业素养;最后要不断建设完善教材系列体系,使得本专业屮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实训实践课程都有特色鲜明、符合屮职学生特点的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改革
1.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中职院校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或先教室后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中注重课程教学与实际项目建设相融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给定特定的用户需求,让学生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分析该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技能,并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强化其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也会逐步得以提升。
2.建设和利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教学和实训屮采用真实企业项目案例,注重工学结合,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充分利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和国家、省、院级精品课程网站,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外。
上述课程网站屮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学习相关内容,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辅导视频、相关资格水平考试内容、学习技术交流论坛、企业案例、参考资料、课外读物等。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课程的不同特点,专业任课教师宜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究型教学、项目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实战演练等等, 积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项目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最终锻炼培训出优秀的IT科技人才。
专业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屮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屮采用动画、视频、演示、应用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屮绚丽多彩的图片和生动形彖的动画、视频效果;将教师上课的现场录像采集、压缩并上传至学院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使用,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师的授课过程和课堂艺术,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采用基于WEB的网络课程,提供给学生异步点播学习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的途径。
三、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建设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中,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与实训条件建设。
尤其是加强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
提升专任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学院要积极聘任企事业单位从
事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工作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
践教学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
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还要重视校
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教学资源。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
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
求,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合作项目,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力争
学生的实习、顶岗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境全部引入到企业当中,实现“学''与“用”的零距离。
■
[1]卢桂荣;王浩学.基于岗位能力的数据库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一一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络商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 (29).
[2]谭旭;邓果丽;陈宝文;刘颖.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实践探索——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
(02).
[3]陶再平.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与整合——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06).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性探析,
中国管理信息化,
贾鑫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目前屮职所有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整体下降。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综合能力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性
doi : 10.3969/j . issn . 1673 ・ 0194.2014.23. 084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4) 23-0142- 02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期,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使得人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信息化浪潮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屮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入门级课程。
该课程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加工、传播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对刚进校的学生开设的课程,而这些从初中
升上来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于Word、Excel等软件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而有的同学甚至
连键盘、鼠标的操作都不熟练。
这就造成了老师上课时的难易
度很难把握。
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也不够,
认为不是自己的专业就不需要认真学习,其实现在所有的专业
都离不开计算机。
1.2硬件配套设施方面
江苏省和江中等专业学校机房一般设40台计算札而有些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有50多人,这样就要求部分学生合用机器。
屮职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学习的耐力和毅力;他们个性强,喜欢表现自我;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 团队意识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1.3教学手段方面
该课程理论知识较少,大部分是实践性内容,有的教师还在采用口头讲授和板书式教学,不仅教师难教,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效果。
学生不能跟随教师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差,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探讨
2.1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在教学过程屮,教师的作用始终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要真正吃透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屮要改变以往的观念,与学生多交流,上课Z前要给学生讲解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们以后学习生活的帮助。
如果老师一味地讲解内容,与学生的交流也不多,这样很容
易导致“满堂灌,'的情况。
应让实践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
为了保证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
每次上机时应该采用记录成绩制度并加以评比,激发学生完成上机任务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录成绩的方式,能更好地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2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有6个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Word文档操作、Excel软件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演示文稿的创制。
在一般教学过程屮,老师一般把重点放在Word以及Excel ±,忽略甚至不讲其他部分,其实现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很普及的,也是很常见的,在教学屮,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章节。
2014年笔者在讲授网络章节时,把所有同学的QQ加起来建立了一个群,上课时,通过QQ把资料传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将完成的作业通过QQ或者邮箱返回,这样在课外的交流多了很多,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也巩固了师生间的关系,上课的氛围也好了很多,也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2.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计算机知识更新快,所以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他们以后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屮职学生来说,听老师讲已经是很难做到的,能不能有自觉性去自主学习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对课程的设计要到位,既要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要掌握好难易程度。
如在Word屮学生已有设置图像属性的基础,那么对于艺术字、自选图形、以及文本框等的属性设置就可以让学生自学,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屮增强自信,并逐渐养
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多,这样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更新对学生的考核方法
-般对于学生的考核都是平时成绩、期屮成绩、期末成绩3项的结合,平时的侧重点一般是放在期末成绩上,但是只凭一份试卷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个概括,应将重点放在平时成绩上,在每次上课时,都会有随堂练习,将重点放在平时成绩上,也会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练习,在平时就将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到位。
在进行成绩评定时,除了横向比较之外,还要纵向比较,多鼓励,少批评。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在因人施教的个别化教学屮,适当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得这门看似简单的课程以新的内容与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