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改革
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
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1.加强专业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强化专业实践,因此应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
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分析、项目实施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推进跨学科交叉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引入跨学科交叉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多个领域中交叉学习。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跨学科的知识,以提升综合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在校内设立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提供创新教育培养平台。
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科研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5.强化实习实训环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实践结合,因此需要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同时,可以设立实训基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6.建立评估机制。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以评价培养效果。
可以通过学生毕业论文、实践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开展校企联合评估,以评估培养方案的实际效果。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具备实际经验的教师团队,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拓宽教师的实践背景和经验,提升教师的实际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项目,保持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总之,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工作需要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跨学科交叉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实习实训、评估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改进,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讨——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1引言2019年6月初,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更名结果,共15所大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校名也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技术大学”,每所大学分别有10到12个专业升为职业本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发函【2019】44号[1],教育部正式同意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首批10个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应用工程。
传统的本科院校并没有计算机工程专业,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是这次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专业。
它分为两部分:计算机应用+工程。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应用工程呢?笔者认为是培养学生能够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问题的专业。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要培养学生重点地掌握应用型的技能,以便从事工程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岗位工作。
而传统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偏研究性,培养学生特色是“厚基础,重方向”。
2计算机应用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学生四年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与技能,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符合职业技术大学人才的发展要求,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市场调研,并做好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未来几年的预测工作,综合分析教育部设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宗旨和目的,确定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人文精神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合格的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培养面向广东省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量需求的计算机及相关岗位的技术人才。
要求职业本科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适合新时代的应用技能素养,具有较全面的应用型科学基础理论、人文知识和较好的专业外语应用沟通能力的毕业生。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编程及系统应用设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2.2规范教学管理体系重新规划教学管理体系,以适应职业技术本科层次学生的教学。
探讨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
探讨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结合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实施特点,提出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并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我国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办法,大多数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较小幅度的新技术应用和新型专业技术培养,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来看,我国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有: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tcp/ip、通信编程技术、web数据电子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
一、对现行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对于传统本科教育来讲,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科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新型技术知识的适应能力较强,对于这类教学目标,我国大多培养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部门从事相对高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语言开发和管理维护工作,或在高校从事网络工程的教学与技术研究工作。
但对于新办本科教育来讲,现有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各种新型数字信息技术的丰富,计算机网络专业已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而软件开发技术在当今也不再是硬件技术的附庸产业,软件开发技术已独立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一项小分支。
因此,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以无法满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当看到,现行的网络专业技术课程较陈旧,教学内容往往与现行社会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相比更为落后,同时,教学课程在计划和安排上存在内容重复与重叠现象。
以编程和开发环境课程为例,教学中所开设的编程课程虽然种类较多,但大部分内容较为相似,尤其在开发环境和计算机语言课程上,看似种类繁多,实则类同。
再例如,web数据库与电子信息技术,其中web数据库只是编程技术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专门开设课程学习web数据库开发,往往忽略了整个编程,最终使学生只能学到编程技术的一点皮毛,对以后的工作和应用也没有实际意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技术专业培养⽅案计算机应⽤技术专业(软件⼯程⽅向)专业优化⼈才培养⽅案⼀、专业名称计算机应⽤技术专业(软件⼯程⽅向)⼆、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等职业教育,⼤专层次。
三、⼊学条件⾼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四、学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五、培养⽬标与培养规格(⼀)培养⽬标:本专业注重德、智、体、美全⾯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技术,具有⼀定的创新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具备运⽤先进的⼯程化⽅法、技术和⼯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作,以及⼯程项⽬的组织与管理能⼒、团队协作能⼒的⾼层次实⽤型、复合型软件⼯程技术和管理⼈才。
(⼆)培养规格:实施“双证书”教育,学⽣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需要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之⼀,如⼯业与信息化部⾼级或中级计算机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软考程序员或软件设计师证书、SUN国际认证SCJP或SCJD证书。
通过在校期间3年的培养,使学⽣成为具有过硬编码能⼒的应⽤型⾼技能软件⼈才。
毕业⽣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结构如下所⽰。
六、就业⾯向、岗位任务及其要求(⼀)职业⾯向1.各类相关的IT企业中Java程序员、软件测试⼯程师、web开发程序员、项⽬助理、软件销售⼯程师、技术⽀持⼯程师等岗位的⼯作。
2.其它⼤中型企业信息中⼼或⽹络中⼼软件维护或数据库开发维护等岗位的⼯作。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2.职业(专业)技能证书学员考取⼀个⼯业与信息化部计算机类相关的技能证书即可,建议(不限)考取下表中职业综合素质训练取得规定学分,思想品德操⾏评定合格,体能测试达标。
九、教学进程性质类型时分类型16 18 18 18 18 17校级平台课程公共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18课时)72 4 ●72⽑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社形势与政策16 1 4 4 4 4⼤学⽣⼼理健康教育18 1 ●18校级平台课程公共必修⼤学语⽂36 2 36⾼职实⽤英语117 6.5 60 57⾼职应⽤数学72 4 ●72计算机应⽤基础54 3 54体育与健康64 2 ●28 36军事理论与训练28 1 28⼤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6 2 12 12 12 应修⼩计585 30.5 330 187 52 16校级平台课程公共选修艺术类课程36 2 ●⽂科类课程72 4 ●其它类课程36 2 ●应修⼩计144 8单元⼩计729 38.5系部公共选修平电⼦商务基础36 2 36Linux操作系统36 2 ●36 Photoshop软件应⽤36 2 36Flash软件应⽤36 2 36 UI界⾯设计36 2 36 UML建模36 2 36程性质学类型课程名称总学时学类型1 2 3 4 5 616 18 18 18 18 17台课程云计算导论36 2 36 信息安全技术36 2 36 ⽹络故障与排查技术36 2 36 平台⼩计144 8专业平台课程必修专业概论和职业导论9 0.5 ●9Java OOP(基础) 54 3 54计算机⽹络技术72 4 72Java OOP(⾼级) 72 4 72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54 3 54MySQL数据库开发54 3 54静态⽹页设计54 3 54Java Web开发72 4 72计算机专业英语36 2 ●36轻量级Java EE框架基础72 4 72移动应⽤开发基础72 4 72软件⼯程与项⽬管理54 3 54 软件测试技术36 2 36 应修⼩计711 39.5 63 234 108 216 90综合实践课程必修Java项⽬开发56 2 ○56JSP项⽬开发56 2 ○56基于轻量级Java EE框架的项⽬整合开发56 2 ○56移动应⽤项⽬开发56 2 ○56综合项⽬设计与开发84 3 ○84毕业实习448 16 ○448程性质学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程类型1 2 3 4 5 616 18 18 18 18 17单元⼩计756 27 112 56 140 448 创新学分 2合计2554 123注:1. 标明(●)符号为理论课程,考核⽅式为笔试;标明(○)符号为实践课程,考核⽅式为实务考试(含操作、⼝试、演⽰、实地调研报告等);标明()符号为理论+实践课程,考核⽅式为笔试+实务考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
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通讯原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网络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安全、应用密码学基础、信息对抗、移动计算、数论与有限域基础、人机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三年级开始,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三个方向,分别供不同兴趣的同学根据自身发展方向自由选择!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
2.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从事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
3.掌握并行处理、分布式系统、网络与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安全、图形图象处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模式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
毕业生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
本专业培养模式分为“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分别对应“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两个方向,各方向对应的培养目标是:●“计算机科学”方向:具有扎实、深入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高,听说读写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旳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知识构造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重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构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构成原理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旳专业知识并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构造1、具有良好旳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旳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旳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旳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旳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应与生存能力;有很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具有健康旳身体,良好旳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对旳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旳体现能力;具有初步旳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很好旳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旳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旳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重要课程本专业重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构造、数字逻辑、计算机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构造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Re e c o r g a mi i t a n n o e o pl a i n Un e g a u t le e s ar h f P o r m ng Ab l y Tr i i g M d fAp i to d r r d a e Co lg s’Co ut r Pr f s i n l i c mp e o e so a
【bt c]r ioa clgs cm ue p g m i i a i d dctnm dl r sib rho tars rha n ,pe e A s atTa tnloee’ o pt m r mn s l t in a uao oe a t l f eri lee c l t apa d r di l r a g kl r n g n e s i e ua eo t ec a te s r
c p b l y n e s t e o m h u r u u s se a a i t e d o r f r t e c ri l m y t m,i n v tv e c i g meho s t n a c t d n s n e e t i e r i g u l i g p ro n l tan n i c n o a ie t a h n t d o e h n e su e t i t r s n l a n n ,b id n e s n e r i i g n w d l n o c l v t o h a r a o a l n wl d e sr t r n to g p o r m e i n c p c t f t e c mp t r p oe so a n n o a ie e mo e ,a d t u t a e b t e s n b e k o e g t u e a d sr n r g a d s g a a i o h o u e r f s in la d i n v tv i uc 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以大连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讨论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大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1989年,2001年和2007年分别被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专业;2003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以来先后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1年又获批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计科专业从2000年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大连软件外包领军城市的IT技术优势,创建了颇具特色的3年在校内培养和1年在企业培训与实习的“3+1”校企联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与大连市软件外包企业永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成立“外向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陆续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畅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大连)实训基地等十几家软件企业及培训中心签约联合成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2009年,我校计算机专业加入大连IT教育联盟,与企业更为深入地开展合作,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和研发,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技术讲座。
并以2009级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通过科学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CDIO教育模式培养IT工程人才。
具体措施如下。
1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早在制定199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时,我们就将四年的主要课程压缩到三学年左右时间内完成,所剩约一年的时间部分学生到软件公司从事一年的软件工程实训,另外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内继续学习专业选修课,同时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采用分类培养的的方式,分为两个培养方向:“计算机工程应用”(“计算机工程应用班”)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两个培养方向。
“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为目标,就业方向以IT企业和其他单位的计算机软硬系统开发与应用岗位为主;“计算机科学方向”是以培养科学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就业以升学考研和IT企业的研发岗位为目标。
(一)“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培养目标“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开发、设计能力,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
毕业生适宜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计算机科学”方向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方向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训练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计算思维能力和程序与算法设计能力。
毕业生适宜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软硬件系统开发工作。
二、培养规格(一)“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培养规格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具有较好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技术,具有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3.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主要成就,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受到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较好的工程应用能力。
5.具备熟练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以及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能力;6.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具有计算机网络构建、管理和安全保护能力;7.具备软、硬件系统(相结合)的认识、应用和开发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信息(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二)专业类别计算机类(三)专业代码710201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领域,培养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管理与维护、软件的使用与开发、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知识及相应文化素养,具备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能力、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力、网络建设与管理能力,能胜任计算机操作员岗位工作,并具备向计算机维修工、多媒体制作员和网络管理员等相关岗位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一)德育与通识教育要求1.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
2.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特别要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文档处理、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2.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3.具备一定的新知识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
4.掌握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办公自动化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安装方法等知识,具备DIY计算机的能力。
6.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及产生原因的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分析、检测、排除等维修能力。
7.掌握网络布线、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及常用网络故障的排除能力。
8.掌握图像处理软件中选区、图层、路径、通道、蒙版、滤镜等知识,具备对图像编辑处理、艺术构思及鉴赏能力。
(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五、专业定位(一)就业面向面向IT企业、大众传媒公司、党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对应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搭建与管理、动漫制作、影视后期处理等工作岗位,从事办公助理、硬件维修、设备调试、动画制作、网络布线、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因此我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上开设 一 些 比较新 的课程 , 把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传 授给 学生 , 使之能够适应发展。比如到 I 企业 调研 T 之 后 培养 方案 中加 入 了 WE B应 用程 序 框 架 ( F、 J )轻量级 J V E应用框架等课程 。 S A AE 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 , 将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 时间相 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 电子信 息 科学技术专业所需 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工程应用 能力 ,构建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
论知识形成体 系, 做到在项 目的教学过程 中, 教 师的“ ” 教 与学生 的“ 同步化 , 师的教学 目 学” 教 标与学生的学 习目标一致 化。 虚拟项 目教学设计主要分 为三步[ 2 1 ・ 第一要 达到什么样 的教学 目标 , 必须通过完成哪些任 务?第 二以怎样的教学过程完成任务并实现单 元的教学 目 第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标? 即: 任务设计 、 任务教学、 效果评价 。 3需要重点注意的两个 问题
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人 才主要有三大类 型: 从事计算机 系统结构的研发与制造 、 从事计 算 机软件特别是系统软件研 发和计算机应用方 面的专业人才 。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是 2 0 年新办的一个专业 , 08 主要培养第三种人 才。 现 阶段我 国各高校每年有大量学习软件的 毕业生 。 在我 区, 北方 民族大学 和宁夏大学每年 毕业生就达 4 0 O 多人。而我 国特别是 我区软件
~
1 4— 4
产业人才匮乏, 企业需要大量的软件设计人才 , 程为学生后续学习各专业方向打下坚实的基
31 .教师角色的转换
但可以使用的人 才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矛盾是 础。 第二阶段 , 当时计算 机技术 的发展水平 根据 在虚拟项 目 教学 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 因为 现各高 校计算 机应用 专业课程 设 置不合 和社会需求 , 来确定专业方 向的具体 内涵的培 要求 。 教师应是“ 双师型” 的教师 , 老师的角色由 理, 培养偏 重于学科型 , 造成毕业生 知识 结构 、 养模式 , 时调整教学内容, 适 使专业方 向的设置 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 能力结构不合理,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 无法 增加了适应性 , 紧贴社会需求 , 较好地解决了本 主持人 ,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以咨询员 、 伴、 伙 朋 将学习的知识用 于解决实际的技术 问题 。一方 专业技 术发展 的快速性 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之 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 中,教学方法 【注重 “ l { 教 面, 许多需 要人才的企业招不到人 ; 另一 方面 , 间的矛盾 。 法” 转变为注重 “ 学法” 为此 , 完成教 学任务 , , 要 大量 的计算机专 业的毕业生不能及 时地 就业 。 2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教师要付出更 多的心血。 这说明现在各高校 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 21 . 建立高素质师资 队伍 3 项目 . 2 设计 的合理性 不合理。 为此 , 我校在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的课程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高质量 的教师队 项 目设计 的最重要 的原则就是 可实践性 , 设置及 课程教 学 内容与方法 等各方 面进行 改 伍是保 障教学质量 , 是实现工业 化理念 的前提 。 以保证学生可操作 , 并有收获。因此, 目的设 项 革, 以实现我们 的培养 目 。 标 目 ,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业界 现场 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 , 前 自上而下 , 逐步细化 的 1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 系设置 的工程实际经验 , 了解或没掌握业 界最先 进 原则 ; 目的实施 , 不 项 则采用 自 而上 , 下 由易 到难 , 专业设 置伊始 ,就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 的技术 。 我们高度重视师 资培养 , 要求教师必须 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养 , 图在此层次上办出特 色, 出水平。 力 办 为此 , 跟上技术的最新发展 , 校鼓励 教师去 I 企 业 学 | I ’ 结 语 理学院领导组织计算 机教研室教师涮研 区内高 进修学 习 , 参加 I T行业开 设的短期培 训 , 以及 真正坚持和全面贯彻 面向实际应用人才培 校 和各 I T企业 , 了解区内其他 高校计算 机专业 直接加入到软件开发 的第一线 , 去向 I T行业高 养的办学理念是一件 十分具 有挑战性 的任 务 , 的办学模式 、 经验和特色 , 了解计算机人 才的市 级职位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学 习 ,使学生在学校 需要方针制定者和教学实施及管理者的透彻理 场情况 。通过广泛的调研 、 分析和讨论 , 目前我 中一开始即可直接接受面向 r 业界的教育。 r 解和实行。应积极与 I T企业进 行联系与合作 , 区高等 院校的人才 培养模 式有 明显 的不足 之 22教学方法的研究 与改革 . 利用业界的软 、 硬资源 , 采用 “ 请进来 , 出去 ” 走 处, 主要表现在 : 1教育远远跟不上 企业现 实 () 有 了好的课程体系 , 还必须有好 的教学方 的方针 ,主动地与工业界建立广泛和深度地联 的需求 ,太多的基础教育窒息了人才 的发展 空 法予以实现, 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 我 系。 应坚持基 于面向工业界 的软件教育理念 , 积 问 。 2 教材落后于 I 技术发展的前 沿 , () T 课程讲 们在计算 机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模式 ,提出虚 极探索产 、 、 学 研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道路 。 授脱离软件工程 的实际 ,课程体 系设计 不是 以 拟项 目教学法 。 参考文献 职业化为导向 ,而是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 为 虚 拟项 目I l l 教学法是指 以教师根据课 程 内 【】 l于凌 云. 目教 学法在 数据库教 学 中的 实践 项 导 向。( ) 3 培养层次不清 , 各高校, 教材 、 教学大 容以虚拟项 目为对象 , 由教师对项 目进行分 与探 索I _ 先 J职业教育研究,0 82 :6 6 . J 2 0 ( )6 — 7 纲基本一致 , 缺乏梯次性 、 特色性 与实用性 。4 解 , () 并做适 当的示范 , 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 自 f 张恩 昊。 目教 学法在组网技 术教 学 中的应 2 】 项 学校过分地强调学习 、 掌握知识却忽视 了实践 , 的项 目 进行讨论 、 协作学 习, 采取各种方式找到 用…. 辽宁教 育行政 学院 学报 ,0 5 2 ( )6 一 2 0 ,2 2 :8 其结果是培养 出的软件人员懂得理论知识 多 , 解决问题 的方案 , 在完成实际工作之后 , 再总结 6 . 9 但实际动 手能力不强 ,软件人员普遍不熟悉 围 出 自己实 际工作中所运用 的相关理论知识。最 作者简介 : 吴立春( 9 5 )女 , 1 一 , 曰族, 6 教授 , 际标准 , 不能用规范的方式编写程序 , 无法完成 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 , 针对学生的总结 , 理 硕士 学历 ,主要从 事计算机 教学和 WE 对 B数据 外包软件加工任务。 论知 识查缺补漏 , 灵活地串讲 , 使学生所学 的理 库开发研 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改革思路解析——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发布《 关于进一 步加强高 等学校计算机基 础教学的意见》 ( 白皮书 ) 和《 中国高等学校计 算机基础课程体 系》 ( 蓝皮书 ) 。在自皮书 中提 到, 计算机文化基
础 曾是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 -f q 课程 ,也是学生入学 的第一门
( 3 ) 思想 观念滞后 , 教学模式程式化 。 重庆第二师范学 院长 期的专科思维模式使学校形成一套 系统 的专科教学模式 和方 法。 如: 在定制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上 , 重视等级考试相关 的教材
而轻视应用技能相关 的教材 ; 在教学过程 中, 重视试题 的讲解 而轻视学 习方法 的探讨 ; 在考试方式上 , 重视理论考试 而轻视
机 试 的考 核 。
计算机课程。 随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 计算机文化基础
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建 议开设一 门大学水准的基础
( 4 ) 学生的入学水平差距大, 对计算机教学提 出了多样性的 需求。入学时, 部分学生已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 但从总 体上看 , 学生的基础能力 、 学习 目标差异较大。 同时 , 由于不 同专
渐深入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 是否具备一定 的计算机操作能
力, 成 为衡量一个人基本 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标志之一。各 用人 单位要求毕业生掌握更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 , 具有更强 的计
操作应用能力是指最基本 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 例如操作系统 的基本应用能力 、 文本 与图形表 述能力 、 信息检
要 :通过解读新建本科 院作 中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 紧密 结合 , 解决各专业领域的相关 问题 。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 教育
要 紧跟社会发展需要 , 调整教学 内容 , 改进考核体系 , 为社会培 养出具备较强计算机知识背景和应用能力。 3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现状 ( 1 ) 课程 内容要求与课时 、 培养方案要求的矛盾 。 重庆第二
基于ASIIN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基于ASIIN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作者:谭振华王龙杨璐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年第12期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往往涉及一些国际认证环节,目的是让专业建设与国际需求接轨,让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中,ASIIN认证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ASIIN认证背景下人才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以及实践效果的检验,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ASIIN认证;应用型本科建设;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软件产业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具体体现在缺乏多层次的工作人员,如设计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软件行业的培训班,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较为薄弱的问题。
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在这一情况下,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引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国际前沿先进信息技术。
ASIIN认证(German Accreditation Agencyfor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Informatics,Natural Sciencesand Mathematics)是德国的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旨在通过对学习计划的评估,确保其符合国际化标准和质量要求,并提供参与者和学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ASIIN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
高校课题申报: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2018年10月17日,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一拔尖”指的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已经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计算机科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备受高校的关注。
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模式的培养已成为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之一。
1.2课题界定本课题主要以应用型高等学校中计算机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内容,以×××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研究目标展开研究。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总结法”、“实践教育法”、“问题发现与探索指导法”以及“项目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
借助互联网及手机APP平台为学生搭建学生自学习资源库平台,研究新的培养模式,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变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009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并实施了“拔尖计划”,接着在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所重点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建立了一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用于探索高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
“拔尖计划”不仅吸引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更激发了高校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热情,带动了高校各学科专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师聘任考评、招生选拔、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办法等,促进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十年来,“拔尖计划”共支持本科生9800人,已毕业5500余人。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的应用知识 、 具备 软件开发能力, 具有 软件项 目开发实践的初步 经验; 对信息技术的效用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 和评 估能力 ,
能根据不同组织和机构的需求 , 选择和实施信息技术 。 【 1 ] 二、 进行广泛调研收集行业专家经验, 开展教学研讨, 规范
人 才 培 养方 案 教 育部 高 等 学校 计 算 机科 学 与技 术 教学 指 导 委 员会 对人 才
育厅教 改项目“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地方本科 院校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 编号: 2 0 1 2 J G 3 9 3 ) 的研究成果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3 2 — 0 0 4 8 — 0 2
有创新 意识” 的主要 目标 , 努力办出应用型特色 , 计算机科 学与 技术专业培养具有 良好 的科学素养 、 系统掌握计 算机理论与技
术、 能够从事计算 机应用系统研发的应用型人才。 邵阳学院该专
业毕业 生从事的岗位 基本可以归类为计算 机系统构建 、 高级应 用软件开发 、 信息技术支持 以及信息系统集成和维护几个大类 , 综合分析, 本专业侧重信息技术专业方向, 培养掌握相关 自然科
生应用研发和设 计能力。 另外 , 设 置适当的专业选修课、 人文类 选修课 , 鼓励学生交叉选课 , 构建有特色的知识结 构。 应用性 : 培养的是工程 应用 型专业 人才, 课程设 置和教学
过程更应 强调应用性 , 理论教学 和工程 技术训练的侧重 点突出 “ 做有用 的学问” 。 在教学模式上采 取强化基础 , 加强应用 , 着 重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 性 : 以本科专业 教学需 要为主要 目标 , 同时兼 顾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型人才 。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 、 网络化, 进一步展现了
大学计算 机基础是 一门 比较 简单、 易懂 的基 础课程。 目前, 在一部分高校采取多媒体理论教学 + 实验 室实 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
1 . 1 教 学 内容
《 大学计算 机基础》 这 门课程在 高等教育 中的重要 地
位 。教育部高教司数次颁发文件 , 要求各 高校重视计 算机基础教学 , 加强该 门课程的改革 ; 不断提高教学 质 量; 提升学生的计算 机应用动手能力。为将来应用计 算机技能与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和 自己的发展奠定夯实 的基础 。鉴于此 , 应用型本科院校 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迫在眉睫 , 如何提 高教学质量 与方法 、 优化资源 、 加强计算 机应 用能力 , 是摆在教 师面前 的首要任 务。 笔者作为一名从 事大学计算 机基 础教学的教师 , 从课 程的内容、 教学方法 、 考核方式 等几 个方面进行探讨 ,
1 2l
2 0 1 3 年( 第4 2 卷) 第8 期
能、 使用 方法 和 注 意 事项 也 不 相 同 。而 目前 笔 记 本 也 占用 一定 的市 场 , 在课本 内容 中并 无提 及 。
1 . 2 教 学方式
景 的支撑后 , 教师 队伍 的建 设 犹为 重 要 , 当今 社 会 知 识
对应用 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 础的教学 内容 、 教 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现状深入 剖析 , 探讨 了一系列 的改革措施 , 就 如何提 高教学效果 、 改进教学方法 、 提升教学质量做 出了设想 , 找 出行之有效 的改革办法 , 培养 出更多 、 更 优秀的计算 机应
用 型人才 。
关键词 : 应用 型 ; 计算机 ; 基础 ; 改革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习 理 论 的指 导 下 .在 某 种 环 境 中展 开 教 学 活 动 进 程 的
稳 定结构形式用 。 目前 , 在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计算 机 专 业 课 程 的教 学 中 . 教 学 模 式 主 要 还 是 以教 师 为 中 心 . 以教
科 书为依据 . 教学 活动基本上是 以教师讲授 为主 , 学生
应用型本科 院校计算 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存 在的
问 题 及 不 足 主 要 表 现 为 :
( 1 ) 权 威 性
行业高级专 门人才[ 1  ̄ 5 J 。 与此同时 . 大学教育 中存在 的一
些 矛 盾 也 日益 凸 显 出来 .我 们 现 在 不 得 不 面 对 的 一 个 现状 就是学 生学 习基础 、 思维抽 象能力 、 逻 辑性 、 严 密
活动为辅[ 8 1 教 师按 照 教 学 进 度 表 讲 授 课 本 知识 。 学 生 按 部 就 班 被 动接 受 知 识 .往 往 是 上 完 一 门课 程 后 说 不 出课 程 的 主 要 知 识 点
型 .将人才 培养 目标定位 为以提升学生动手 能力和创
新能 力为 主 , 培养 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 理 和 服 务 一 线 的
地 加 以猜 测 和估 计
★基金 项 目 : 江 苏省 高等 教 育教 学 改 革研 究 重 点 课 题 ( No . 2 0 1 1 J S J G0 4 0 ) 、 常 熟理 工 学 院教 改项 目( No . CI T J GGN2 0 1 1 4 5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1 修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0
教 师研究更 多的是 “ 教什 么” 和“ 如何教 ” 的问题 .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构的调整和满足高 等教 育大众化 的需 求应 运而生 的。它 的办 学 尽量保证一个 班级 内的学生具有相近 的学 习基础。这 种做 法虽 理念和发展定位有别于“ 研究型”大学 和我国传统 的“ 教学 型” 然顾及到 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没有充分考虑到不 同专业学 科 普通本科 院校,其发展 目标定位于面 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 之间对 计算机应用要求的差异性以及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 业、工业 、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 岗位, 用型人 才0
CP E E中国电力教育
2 1年 第1 期 总 第1 1 00 0 6 期
D I O 编码 : 0 3 6/ . s . 0 - 0 92 1 . .5 1 . 9 j s 1 7 0 7 .00 1 0 0 9 in 0 0
应用型本科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李晓蕾 彭绪山
摘要 : 本文通过对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教学的现状 分析, 阐述了 应用型本科 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教 学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按照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 才的要求, 结合宁波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际, 设计了 应用型本科 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案。 方案主要 包括 : 构建一个基于专业门类、模块化的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体 系,另外,针对课 程教 学团队建设、教学知识库建设和互 动教学平 台建设等改革 内容提 出了 具体 的对策与措施。
础课程,是学 习其他专业课程 的先修 课,对其掌握 的程 度将直 知识与专业 知识 无关,从而导 致所学到的计算机基 础知识 无法 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结构》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地掌握和运用 , 就会造成在《 数据结构》 课程学习的
困难 。部分 学生会 在 开 课之 初 就 对学 习 失 去 信 心 , 甚 至认 为这些 知识 没学好 , 《 数据 结构 》 就根 本 不 可 能学好 , 而导 致失 去学 习动力 和兴趣 。
2 . 压缩课 时 , 学时少
配 等 问题 都是 其重 点 和难 点 , 对 这些 知 识 没 有很 好
4 . 实 践能力 差
《 数据结构》 课程是一 门理论 与实 践紧密结合
的课程 。 由于理论 知识 点 多 , 结构 复杂 , 学 生往往重 视理论 的学 习 , 而 忽略 了能力 的提 高 。另外 , 由于算 法转化 为程序 时 , 受到程 序设计语 言语 法 的约束 , 往 往调试 程序 时间 较 长 , 一 旦 出错 , 就想 放 弃 , 使 实 践 能力难 以提 高 。
习, 要 求编 写程序 , 定义 数据 结构 , 实现 基本 运算 , 达
到对逻辑结构的定义 和实现对其 处理 的基本能力。
二 是提 升应 用能力 , 安排 有一 定深 度 的实训题 , 鼓励 学 生完成 , 问题 要 求 是 运 用 知识 解 决 具 体 问题 。三
课 堂教 学模 式克 服 “ 灌输 式 ” 的教 学 , 主要 采 用 启 发式教 学 , 讨论 式课 堂, 形成“ 问 题一 讨 论一 分 析 一 总结 ” 的模式 。例 如 : 循 环 队 列 问题 , 先 借 用 顺
学 生基础 弱 的 问题 , 强 化算 法 的阅 读 理解 和 编程 验 证 。在达 到一 定训 练后 , 提 出一些 有兴趣 的问题 , 由
学 生 自己研 究 解决 。 ( 2 ) 教 学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改革本文论述了应用性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了满足社会需要、适应学科发展的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1引言应用性本科专业的设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应用性本科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主要培养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面向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一线岗位,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具体技术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但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是参照传统研究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制定的。
在计算机专业范畴日益扩大的趋势下,学生群体也日趋庞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不同,学术型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都需要进行改革。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很快,众多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辛勤工作、深入探索,形成了自己得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但由于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发展迅猛,现存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专业改革落后于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
专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单一,人才结构培养不合理。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类院校对自己培养的人才定位不清,专业定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
虽然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全面,但没有特色,毕业生虽然知识结构比较全面,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2) 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课程设置陈旧,没有跟踪新技术的发展,专业课教学内容滞后,基础课教学多年不变。
教学方法改革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特色,从重点高校到地方普通院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基本相同。
(3) 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师来源单一,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实际软件工程和项目研发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
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专业实践和技能培训。
(4) 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虽然实践硬件得到了改善,但软件没有实质性提高。
实验指导教师层次不高,缺乏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和实践项目库。
学生们缺乏充足、系统、综合的训练,影响了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造成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缺乏。
3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随着计算机及应用领域的变化,教育部、IT企业界、专家及学者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是:“计算机专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应根据IT 产业发展情况,将“培养规格分类”的核心思想作为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不同类型的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规格进行准确定位。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规格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类。
研究型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工程型专业包括“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应用型专业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
研究型人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体系中极少的一部分,社会各界需要更多的是能够在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的工程型和面向社会各行业使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培养规格分类”思想和我国软件人才需求,我们认为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专业培养规格应该定位为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两类。
应用性本科人才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类新型本科人才,因此在应用性本科专业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
通过广泛调查和研究,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综述为:培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能力或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测试、技术支持、软件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在信息技术领域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集成、运行、维护、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包括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项目经理和销售经理等。
4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根本思路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基础课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应用性本科专业应该在岗位与技术之间建立关联,并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所要求的专业应用能力。
专业应用能力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是指完成专业工作应具备或掌握的基础性的专门技术技能。
专业核心应用能力是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工作任务所特有的综合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是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重要支撑。
4.1课程体系设计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采用I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必修和选修)所占比例相当。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指导思想,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方面的课程。
既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
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与技术关联密切,因此需要及时把最新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加入到课程体系中。
新的课程体系要着重体现以下特点:重视专业课教学,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课程、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实践等。
要与具体应用领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
针对岗位、技术所要求的专业应用能力,研究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具体要求。
计算机应用性本科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程序设计技能、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技能、软件测试技能、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技能,通过若干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能力,主要通过综合性性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
进一步围绕培养专业应用能力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为基本依据,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每一项专业基本技能,至少有一门具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与之对应;针对每一项专业核心应用能力,至少有一组具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或一门综合性课程与之对应。
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专利申请,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技术创新。
在培养计划中制定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获奖的学分替代方案。
学生参加企业职业培训并考试合格也可以获得相应选修课的学分。
4.2专业课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类,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中重要的课程构成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课程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虽然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而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课程组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专业选修课选择范围较大,并且需要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除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在有些专业课中可以推行“问题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同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改进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来加强实践教学:一是强化基础上机实验,使学生在上机操作、编程、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严格的训练;二是强化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开设综合性课程,加强专业实习,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实践环节。
4.3综合性课程建设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能力往往是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和体现素质的关键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通过综合性专业课程来完成。
综合性课程是应用性本科教育的重要课程形式和一个特色,因此,我们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综合性课程建设作为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改革的一个重点。
综合性课程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融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应指向培养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所以该类课程一般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
设计教学环节时,应着眼于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要求,重点进行核心专业应用能力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训练和教学。
我们制定了综合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包括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提出相应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给出课程大纲和教案。
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处理综合性课程与专业课的关系,保证综合性课程与毕业综合实践的有机衔接。
例如,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能力是一个必备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是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
因此,我们开设了“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实战训练”综合性课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
该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CMM工程规范下,按项目形式展开,项目经理由老师承担,分小组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
综合性课程需要真实的实践环境、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和项目资源,一般应通过校企合作来实施,因此需要发挥企业优势,合作培养应用性人才。
综合性课程一般可安排在毕业学期之前,用连续8周以上的时间集中进行。
4.4基础课教学改革基础课的教学涉及到不同教学部门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人数众多的学生,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任务艰巨性。
新的教学思想的确立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和深化的过程,新的课程内容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得到良好的改革结果,与教学有关的各部门、各方面、各环节就必须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和有机衔接。
5结束语近年来我们围绕培养IT产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
2007版培养方案采用“分类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一的专业名称下设置了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两个应用性本科专业方向,并以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作为改革试点。
试点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即第1学年至第3学年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第4学年开设一门综合性课程和进行毕业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