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合集下载

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研究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研究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研究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研究改革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1.课程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中职数学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素养。

2.课程内容:根据中职数学课程的特点,选取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将这些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3.课程实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

4.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认同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增强教师的思政意识: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

3.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反馈教学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中职数学课程中。

通过以上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中职数学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素养。

大学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指南

大学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指南
大学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选题指南
项目类别
序号
选题方向
项目类型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评价机制研究
A-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
重点
A-2
研究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研究
重点
A-3
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奖助体系建设研究
一般
A-4
研究生学科教育和三观教育的关系研究与实践
一般
一般
C-3
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分类选拔方式探索与研究
一般
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D-1
研究生课程组和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重点
D-2
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一般
D-3
学位点核心课程研究
一般
D-4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和评价研究
一般
D-5
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般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E-1
A-5
新时代研究生群体思想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征研究
一般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B-1
学位授权点考核指标体系及建设模式研究
重点
B-2
新建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般
B-3
学科建设动态监测机制研究
一般
B-4
学科交叉建设发展机制研究
一般
招生工作改革与创新
C-1
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
重点
C-2
提高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的途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重点
E-2
交叉学科人才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重点

“课程思政+适应性项目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适应性项目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13“课程思政+适应性项目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姚 远 王锡琴 徐万福 崔立鲁 袁 伟(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政课与各类专业课同向同行能力的关键。

本研究以成都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为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以 “以本地地理信息产业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适应性项目教学法,并将该方法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期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适应性项目教学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高校各课程的育人功能,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依托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过现代测绘技术,如遥感(Remote…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所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1],目前广泛应用于生态监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旅游管理、灾害监测、商业金融、反恐维稳等各个与地理信息有关的领域。

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相结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空间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对于目前的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研究以成都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以下简称GIS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前期通过引入成都市地理信息产业相关项目为教学案例,在项目教学法基础上,提出了以“以本地地理信息产业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适应性项目教学法。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一、项目名称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二、项目负责人信息尊称:[负责人尊称]性莂:[负责人性莂]职务/职称:[负责人职务/职称]所在单位:[负责人所在单位]通联通联方式:[负责人通联通联方式]电流新箱:[负责人电流新箱]三、项目组成员信息尊称性莂职务/职称所在单位承担任务[成员 1 尊称] [成员 1 性莂] [成员 1 职务/职称] [成员 1 所在单位] [成员 1 承担任务][成员 2 尊称] [成员 2 性莂] [成员 2 职务/职称] [成员 2 所在单位][成员 2 承担任务]……四、项目背景(一)时代背景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需求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

(三)学校现状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然而,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五、项目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发展要求,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开展的重要举措。

这一项目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和信仰。

其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注重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最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还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亲身体验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关怀。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以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措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 思政课 研究项目

专业 思政课 研究项目

专业思政课研究项目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课程,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然而,当前思政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专业思政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专业思政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深入了解专业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2.探究专业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3.提出改进专业思政课的对策和建议,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4.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专业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

2.专业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探究:通过深入分析现有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改进专业思政课的对策和建议:在深入分析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

4.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发展的参考与借鉴:总结研究成果,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专业思政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高校思政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思政课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其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4.归纳总结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建议:
1. 更新教学内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反映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思想动态。

因此,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反映时代特色的内容,删减过时、不适应的内容。

2. 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3. 结合实际:思政课程的教学应该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4. 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例如,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思政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怎么写

思政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怎么写

思政项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怎么写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

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

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

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思政课 教学改革课题

思政课 教学改革课题

思政课教学改革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课)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改革课题是指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的研究课题。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课题可以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改革课题例子:
1. 课程设置和内容: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和设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如何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实践,使课程内容更富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如何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价体系和方式:研究如何建立科学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4. 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如何培养和选拔思政课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思政课教学的使命。

5. 教育技术与思政课:研究如何将教育技术与思政课相结合,有效利用教育科技手段和在线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改革课题的例子,实际的课题内容和方向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校、地区和教育需求而有所不同。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思政课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样例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样例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样例一、前言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书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样例为主题,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内容构成、申报要点以及撰写要求。

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是申请该类研究项目的重要文件,它不仅仅是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一个概括性阐述,更是对申请人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团队实力等方面的全面展示。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也是对相关部门评审的第一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的内容构成1. 选题背景和意义在撰写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时,首先要对选题背景进行全面的阐述。

也要明确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目的,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必要的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后,我们需要对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接下来,需要明确我们将要开展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并对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以确保我们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4. 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还需对我们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进行详细描述,以使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我们的研究价值和独特之处。

5.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计划和进度,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的申报要点1. 选题的合理性和前瞻性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意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应当科学可行,能够支撑所提出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3篇)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3. 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1)教学资源丰富:互联网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2)教学手段多样化:借助互联网技术,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性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互动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

2.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颠倒过来,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论文、作品等。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钱媛园,王志荣,董嘉宝(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以《模型制作》实验课程为实验教学改革对象,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学情,对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设计制作类教学进行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挖掘课程蕴含思政元素,调动本专业学生参与科技研究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模型制作;教学改革;思政元素模型选题和模型设计不太重视。

通过课题组成员研讨,本次实验教改提出培养学生空间形态整体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模型制作相关理论之后,对教师布置课程设计命题,结合自身设计概念思考、设计模型,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制定模型制作前期分析检查表。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课程设计命题通过思考检查表中问题,确定小组选定模块。

通过设计模型实验,增强学生整体方案设计能力,掌握模型与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技巧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设计、动手能力。

通过模型制作,达到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与贯通。

1.4材料创新性不足模型材料使用主要为旧材料创新型不足。

本次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常见材料的创新性使用,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常见材料创新使用方法。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将材料划分为以下5个类别:①纸材类:包括卡纸、瓦楞纸、工业纸板、模型纸板、仿真材料纸、各色即时贴、锡箔纸、砂纸、草绒纸。

②塑料类:包括KT 板、有机玻璃、ABS 板、硬泡沫塑料、吹塑纸、高密度聚苯板、低密度聚苯板、PVC 塑料、透明塑料和树脂玻璃薄板。

③木材类:包括薄木片、硬纤维板、细木工板、胶合板、航模板、装饰板、木线条等。

④金属类。

⑤黏剂、胶带和粘接薄膜:包括玻璃胶、白乳胶、UHU 胶、透明胶带、双面胶带、半粘性纸胶带、502胶、万能胶、三秒、喷胶、氯仿等。

2模型制作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模型制作》课程蕴含丰富思政元素,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凝练,将《模型制作》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提炼为工匠精神、职业要求及环保材料使用三大方面,同时针对不同知识点将具体思政元素结合如表1:3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修订《模型制作》课程考核方式为分散,采用结课大作业,改变以往课程设计命题为室内模块及景观模块2个部分。

思政课有哪些课题研究

思政课有哪些课题研究

思政课有哪些课题研究思政课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思政课涉及到众多课题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将围绕该主题展开,介绍思政课研究的几个重要课题。

1. 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多样化,对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也日趋迫切。

在这个课题上,研究者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

例如,加强实践教学、引入案例教学、开展学生参与式教学等,旨在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2. 思政课与学科融合思政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丰富课程内涵,拓宽学生视野。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关注思政课如何与不同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发掘交叉学科的潜力,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例如,在法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为学生提供法律道德的思考;在经济学中融入思政课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注重社会责任等。

这样的融合使思政课更具有针对性和鲜明的特色。

3. 思政课与青年思想引领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核心课程,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关注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思想。

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 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思政课的研究旨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政课的核心价值观念。

将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衔接,加深对思政课核心内容的理解。

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和学者们探索如何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开展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思政课的评价与考核思政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如何对思政课进行评价和考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课题指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课题指南

思政专项课题指南(说明:思政专项立项研究的问题,立足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研究开展,下列课题指南是参考题目,可自行拟题进行研究。

)一、思想政治课程课题指南(一)教学方法改革课题1、基于大学生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型教学实践2、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3、高校思政课“五个一”教学法实践探索4、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5、模块综合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试验与运用6、思政课“问题引导、专题拓展”教学方法探索7、思政课对话式教学法探索与实践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9、“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10、思政课“主题体验、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11、云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探索12、基于“问题+选题+课题”的思政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3、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探索14、创新高校思政课网络辅助教学方法15、凸显民族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16、“四维并进、集成创新”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1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全员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实践18、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19、思政课情景剧教学法运用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情境式教学模式创新探索21、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初探12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监控体系研究24、当代中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5、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设计研究2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设计研究28、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中国出路问题名篇选编与导读29、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0、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问题研究(二)理论研究课题1、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研究2、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发展、丰富历程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传播研究6、中国梦与坚定理想信念研究7、党性和人民性研究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9、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经验研究10、互联网时代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1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13、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其理想信念教育研究14、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15、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研究16、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二、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指南一类课题1.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4.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管理模型研究5.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6.当前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制度体系构建研究8.高校学生党建质量建设标准研究9.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10.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11.高校涉校矛盾纠纷处置及化解工作研究12.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改革及队伍建设研究13.高校政治安全综合管理模式研究14.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15.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策略研究16.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17.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研究18.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19.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20.平安校园建设指标体系研究2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22.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23.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24.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研究32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二类课题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3.在高校推进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4.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5.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6.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宣传机制研究7.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案例的研究8.辅导员工作精品化项目设计研究9.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10.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研究11.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12.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1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14.跨学科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5.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渗透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16.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17.建立完善维护高校稳定动态舆情机制研究18.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学组织建设研究。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科内容的传授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当前大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程教学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如何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挑战,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探讨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方式,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体验和反馈,为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探讨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方式,以及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实践,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启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通过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融入后的感受和反馈,可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旨在总结出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供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推动课程思政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3 意义课程思政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将思政内容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课程思政的融入还可以促进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改项目 课程思政研究实践

教改项目 课程思政研究实践

2023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摘要:一、引言二、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三、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四、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思想政治课是培养我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式单一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在2023年提出了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惑。

在这个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措施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新设计和完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状况。

2.教学方式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评价的改革:建立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影响通过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我们期待能够实现以下成果: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让学生真正从思政课中受益。

3.推动我国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进程,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五、结论2023年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的提出,是我国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课题研究课题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课题研究课题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课题研究课题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现有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探索具有可行性和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2. 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塑造正确价值观和丰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它的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特别是普通课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普通课程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考能力。

3. 融入思政教育的课堂设计3.1 选择适合的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课程。

首先,需要选取那些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符合的课程。

例如,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等课程可以很好地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其次,课程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性,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

3.2 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存在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名人名言、名著中的智慧等等。

3.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4. 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的实施效果融入思政教育的课堂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且更加关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问题。

同时,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一、申报人基本情况1. 申报人尊称:XXX2. 出生年月:XXXX年X月3. 单位:XXX大学XXX学院4. 职称:教授5. 研究方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二、申报项目名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三、研究背景及意义1. 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然而,当前课程思政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改革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3. 本项目的申报意义在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1. 目标:通过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2. 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教材内容改革、教师培训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 技术路线: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技术路线,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1. 预期成果:研究成果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并且将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2. 应用前景:所研究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将在学校内外推广,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经费预算及使用计划1. 经费预算: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会议交流、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费用。

2. 使用计划:按照研究进度和需求,合理使用经费,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申报人的研究基础与条件1. 申报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熟悉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

2. 申报人团队拥有完善的研究设备和科研条件,能够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九、项目评估与风险分析1. 评估:将进行中期和结题评估,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 风险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前期调查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使命也在不断
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重科学、重知识,弱人文、弱艺术的教育模式
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因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政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社
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传统思政教学的问题在于比较官方化,思
想沉重,形式单一。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
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2.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要注重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逐渐成长和发展。

思政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
教师培训等方面。

其中,课程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计开放式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

同时,教学方
法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教学资
源需要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和思想风格。

教师培训则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方面的能力,让教师
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3. 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案例
江西师范大学某校区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案例。

该校区思政课教学改革围绕“建设凝聚齐心、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模式”的目标,深刻解读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探
索出符合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思政课教
育的作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该校区取消了每个学期的看似琐碎的“校园周
边参观”课程设计,改为导师小组和课外调研。

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
背景和人文素质,重新设计了思政教材,将传统思政教育和学生实际
生活重心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该校区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老师当堂提出问题,小组自主分配任务,学生自己探讨相应的问题,
巩固知识。

在实践中,学生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和合作的技能,培养了
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
素质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教
育创新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秉持开放、创新、结合实际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适合当前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