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人物画特点和异同
关于人物画造型特点的研究
关于人物画造型特点的研究
人物画造型特点是指在绘画中,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表达和塑造的特点。
人物画造型特点的研究,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中式人物画和西方人物画为例,探讨其造型特点的异同。
中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式人物画强调形象的内在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注重表达人物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中式人物画的线条流畅而婉约,注重意境的营造。
尤其是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往往采用水墨画的形式,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光影和质感。
中国画的造型特点还体现在人物表情和动作上,通常以静态的姿态展现人物,通过微妙的肢体语言传达情感和表达内心的世界。
中国画中的人物通常不注重写实,更加注重形象的象征和意义,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
而西方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则强调写实和再现的能力。
西方画家注重细致的形象描绘和精确的人物比例。
西方人物画的线条精细流畅,注重人物的外表特征和形体结构的真实准确。
西方人物画采用透视法和光感的运用,使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西方画家常常通过细腻的皮肤描绘、丝毫不遗漏的细节表达来塑造人物形象,使观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和立体感。
中式人物画强调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境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象的象征意义;而西方人物画则注重写实和再现的能力,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立体感。
虽然两者在造型特点上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研究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中西方古代人物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它们在艺术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表现手法方面:中西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方古代人物画注重逼真和写实,追求人物形象的精确再现。
西方人物画是从希腊古代开始研究人体比例的,在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的发展,艺术家们不断研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节,追求人物形象的真实和完美。
西方人物画注重细节的描绘,往往会使用更多的阴影和光线变化,强调人物的形态结构和体积感。
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追求的是人物的笔触和精神表达。
中国人物画重视气韵生动,以线条勾勒人物形象和特征,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粗细、曲直、稳定、颠簸等特点,展现人物的动态和情感。
中国人物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以简练的线条和形象来塑造人物的灵魂。
二、审美观念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人物画注重客观真实和理性的审美观念。
在传统西方绘画中,人物被描绘为神圣的、理想化的形象,被看作是完美的存在。
西方人物画追求人物的真实和完美,强调艺术家的技巧和创作的功底。
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审美观念强调主观表达和感知。
中国人物画注重艺术家内心感悟和情感的投射,更注重艺术家对被画肖像的人物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人物画强调艺术家对被画肖像的人物的心灵感悟和表达,通过人物的姿态、神情和装饰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题材内容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人物画的题材内容广泛,包括神话、历史、宗教、肖像等多个方面。
西方人物画追求具有高度象征性和普世性的题材,力求体现人物形象的庄重和神性。
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内容以宫廷肖像、文人雅士、仕女等为主,强调社会地位和人物的身份地位。
中国人物画追求以人物的姿态、神情、装饰等来突出人物的品格和性格特点。
中世纪中西方绘画异同
中世纪中西方绘画异同蒋沛娟20140803512014广告学班一、中国绘画在中世纪时期(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特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1)产生原因1、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绘画艺术仍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2、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
如: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
3、士族产生,士族生活开始兴盛。
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产生。
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等。
4、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
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
5、战争频繁,文人开始寄情山水,山水画开始萌芽。
如:有以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
6、取义于中国古代“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寓言,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
花鸟画开始产生。
(2)种类1、文人画2、肖像画3、山水画4、花鸟画(二)隋唐(1)产生原因1、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
2、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3、唐代人物画用来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
(2)种类特点1、人物画:A.吴道子变相人物,千变万态,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和自然高出缣素的效果,世称为“吴装”。
B.中唐周□:画天王和菩萨,创造了“水月观音”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宗教画新样式,一直为后代沿袭,被称为“周家样”。
C.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有描绘功臣勋将的,如《凌烟阁功臣图》;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西古代人物画的差别
中西古代人物画的差别——以《韩熙载夜宴图》和《雅典学院》为例凤凰传媒学院新闻1班1043401039 胡林萍人在历史的长河里是渺小的,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韩熙载远去了,李煜也远去了,然而文化的流传总是潺湲有序的,例如《韩熙载夜宴图》这副历史长卷却留了下来,让我们开卷有益,闭卷沉思。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古代人物长卷画,全幅长卷分为五段,以屏风和床榻来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各段相互联系,有独立成章,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幅长卷画可以分为“听月”、“赏舞”、“休息”、“演奏”、“散宴”共五段,实际上记录了整个晚宴的全过程。
《韩熙载夜宴图》最精彩、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它不但画出了夜宴的全过程,而且表现了夜宴过程中韩熙载自始至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精神状态。
尽管夜宴的排场很豪华,气氛很热烈,但他始终处于沉思和压抑的精神状态。
因为韩熙载其实本来就是以这种纵情声色的行动来掩饰其躲避政治危机的目的,他的内心深处应当是相当苦闷的。
韩熙载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体现出顾闳中“传神”之笔力。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强调“传神”,强调人物画不但要外形相似,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人物的神态,也就是不光形似,更主要的是神似,才能“以形写神,创造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韩熙载夜宴图》通过韩熙载在宴会中由于的神情,反映出这个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失落,体现出这一个人物形象的活动性和深刻性,也充分显示出画家顾闳中的“传神”的精湛才能和卓绝功力。
细润而圆劲的线条、浓淡适宜的色彩,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历史的画卷。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是西方古典绘画的代表之作。
这幅巨大的壁画是以帕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50多位大学者。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对称地在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帕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其余的人,众星捧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中西方古代人物画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传统,两种传统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的古代人物画都有它们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首先,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中人物的表现方式是有区别的。
在中方人物画中,画家注重人物的精神气息、形体比例和衣物装饰等细节方面的表现。
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要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
同时,中方人物画注重画风的雅致和气质的优雅,不仅仅是人物形象的表达,更是注重整个画面的意境传达。
相反,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画家更注重人物形象,如身形、面部特征、装饰等。
人物的肉体和表情都比较夸张,着重展现出人物体态之美,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演绎性质。
其次,在色彩运用方面,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中方人物画中,往往采用中国画特有的水墨和彩墨进行表现。
通过淡墨渲染和墨色叠加,使画面色调变化更加协调和自然。
同时,中方人物画注重色彩的温润、柔和和富有美感。
而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往往采用油画和水彩画等比较浓重的颜料。
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冲撞,展现出画面的强烈感官冲击力。
西方人物画往往选择比较立体感和细腻感的颜色,以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此外,中西方古代人物画在构图设计和表现手法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方人物画注重空间的氛围营造,重视画面的整体性;而西方人物画则更加强调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解析力度,注重刻画事物的真实性和透视感。
同时,中方人物画往往以构图简约、姿态优美、笔墨淡雅为特色,强调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而西方人物画则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细节表现和捕捉瞬间的动态感。
总之,中西方古代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各自独特的特色和表现方式。
中方人物画注重意境和气质的传达,强调画风雅致和形式美感;西方人物画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和立体感的刻画,强调画面的强烈感官冲击力。
两种传统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珍视。
浅谈中西方人物画异同
浅谈中西方人物画异同学号:2008级美术学(1)班【摘要】中西方人物画给我们的感受截然不同,不仅是体裁、主题等内容方面的差异,从造型上看,一个是意象的,一个是照相般的真实;从色彩上说,一个以水墨为主,一个色彩变化多端······总之,处处感受到巨大的反差,感受到两种艺术图体系的存在。
不过仔细一想,二者的构成因素又是大体一致的。
【导论】下面我将从形象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方人物画的区别和联系。
(一)形象欣赏中国人物画的形象,都应该先知道两个名词概念,即“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
“以形写神”最早是由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的。
“形”指人物外在的视觉特征,“神”指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当然也有很多人将其理解为只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精、气、神的捕捉而不求外貌的苟合。
“气韵生动”是比顾恺之稍晚一些的南齐的谢赫提出的,谢赫在他的《六法论》中将气韵放在其余五法之首称为中国历代以来公认的最高准则。
“以形写神”虽然近似于西方画的再现、写实的作品,但只能说是近似但不能划等号。
初唐时期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刻画神态的成就就很高,画中的晋武帝司马炎是开国之君,不难看出他器宇轩昂和唯物英明的气度;相反,对陈后主等沉湎于淫逸生活的亡国之君,则刻画了他们萎靡不振的内心世界。
中国人物画中,还有一类作品对人物以简化和夸张、变形等处理使之“传神”,如南宋梁揩的《泼墨仙人图》。
另外五代画僧贯休的《十六罗汉图》以“浓眉大目、高额隆鼻,而貌奇异”的外形,传达了难能可贵的精神神韵。
明代画家陈洪绶贯休的路子,他的人物外“丑”内美,表现了一种超尘脱俗,刚正不阿的精神。
中国人物画除了在手法上不最求科学真实外,当我们再看看米开朗基罗、鲁本斯、提香的作品时,相比之下总会直觉地感受到西方人物画毕竟那么“实在”;而中国作品留下的印象却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现代词汇来概括,这时还是觉得“气韵”二字比较符合中国人物画的实际。
中西古代人物绘画比较
中西古代人物绘画比较摘要:中国和西方古代人物画的风格形成有着差异巨大的民族特色和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人物画对外形要求不苛刻,讲究表现人物精神,注重“以形写神”。
而西方的人物绘画受民族宗教影响很大,在科学探索的精神基础上求真求实,西方画家注重对人物的进行再现和描绘,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理性求实精神与悲壮热烈气质的追求。
中西方在绘画材质方面,绘画的功能性和写实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中西古代人物画也不完全是两个毫无关系的个体,在探索中,它们还是有融合渗透的艺术共同点,相互影响和发展。
关键词:中西古代人物画比较民族意识审美人物画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的花园中绽放奇葩。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人物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
这里,我们对中西古代人物绘画进行分析,看看古代中国和西方在人物画上有怎样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对中西的艺术比较,宗白华先生说:“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番礴,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相的刻画。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物体形象固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
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凸凹的晕染。
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1】。
”它非常透彻地表现了中西艺术的差异,而在古代人物画中,这种差异更是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2
西斯廷礼拜堂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 壁画
教师寄语: 鉴赏经典美术作品 培养审美的眼睛
中西人物绘画在造型手段上的不同
造型手段:线条、明暗、色彩、空间等美术语言。
中国传统
西方传统
《 李 白 行 吟 图 》 南 宋 梁 楷
·
这个说唱俑席地而坐,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 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 但仍会被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所感染。 艺术家采用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神似”重于“形似” ,为什么不直接说中国古代人物造 型只是表现“神似”呢?
可见美术之形只有表现了人物的“神”,才有可能 揭示出人物的独特个性。神贵于形,但神又离不开形。 人物的形是可以观察的,而人物的神则必须靠美术家以 审美之心去体会、领悟、忖度。
《 这件作品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击 鼓 这件作品是如何来表现人物“神似” 说 的造型特点的? 唱 佣 》 东 汉
在塑造优美形象的时候,由于不易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瑕的 人,你们就从许多人身上选取,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 从而创作出一个整个显得优美的形体。 ——苏格拉底
出现的人物各个肖似,色彩华丽辉煌,建筑物高大 挺拔庄重,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庄重。历史的瞬间、 场景地再现永远的被定格在画布上。
拿破仑一世加冕 油画 1805-1807年 达维特(法国)
现实与理想
易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瑕的人, 西方人物造型 注重客观写实与理想美的统一
你们就从许多人身上选取,把每个人 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从而创作出一 个整个显得优美的形体。 —— 苏格拉底 蒙娜· 丽莎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中西方古代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形态和色彩上,更深刻地反映了两种文化背景下对人物形象的不同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构图、形态和色彩三个方面对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进行浅析,以期加深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
从构图上看,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构图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西方的绘画传统中,中方尤其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往往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氛围营造。
人物的位置、姿态和神态往往被巧妙地融入到了画面的整体构图中,力求营造出静谧、内敛的氛围。
唐代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面以一位端坐于屏风前的女子为主角,其他画面元素构成了她的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凝重、恬静的情感氛围。
而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构图常常更加注重人物的个体形象和情感表达。
画家们通常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充沛的色彩来突出人物的形态和神态,营造出丰富而跌宕的情感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和眼神成为了整幅画面的焦点,画家在构图上通过强调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刻画出了一种丰富而饱满的情感。
在形态上,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形态表现也有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画家们往往通过简约的线条和淡雅的墨色来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和形体的协调感。
尤其在山水、花鸟的环境里,虽有人物参与,但在画面上常被大量留白所包围。
通过留白的手法,画家们极致地追求了一种意蕴空灵的审美境界。
比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画家通过淡墨勾勒出了山水的轮廓和纵深感,而行人的形象则简约而恰到好处,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极富禅意的山水画。
而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形态表现往往更加注重人物的具体形象和细节描绘。
画家们通常会通过精细的技法和生动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和神态,追求真实和具体的艺术表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夜巡》中,画家通过精雕细琢的技法和充沛的色彩来塑造出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呈现出了一种生动鲜活的艺术形态。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的美术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本文将从画材、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古代中西美术题材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美术发展的异同。
一、画材在古代,中西方美术作品的画材使用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画材有宣纸、绢布、横幅等。
宣纸和绢布是中国绘画中最为常用的画面材料,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适合于写意画风的表现。
而横幅则是中国山水画、人物画中常用的画材,其宽幅的布料在绘制大型画面时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中的画材则更加多样,主要有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油画是西方古代绘画中的代表,通过油彩的浓重与稠密,表现出了西方古代绘画的厚重与沉稳。
二、题材在古代中西美术中,题材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是最为常见的三大画种。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独特之处,它主要表现山川河流、峰峦叠嶂的景观,并以意境深远、意向明察而著称。
而西方古代绘画中的题材更加多元,包括宗教题材、神话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等。
宗教题材在西方古代绘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大量壁画和绘画作品都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进行创作的。
古代西方绘画中还有许多关于历史和神话的画作,这些画作通常具有浓厚的史诗气息和神秘色彩。
三、艺术风格在古代中西美术中,艺术风格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意蕴。
中国古代绘画弘扬的是文人雅士的风范,注重意境与心灵的寄托。
而西方古代绘画则更加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强调对光影和透视关系的表现。
西方古代绘画中刻画人物和物象的技法和造型尤为出色,对于人物和情感的描绘也是其独到之处。
西方古代绘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情感的激情与震撼,以及形式上的变化与侧重。
在古代中西美术中,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两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征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征
1. 刻意追求神似:中国古代人物画强调的是神似,而非完美的外貌。
画家通过细腻的线条、生动的表情和姿态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神韵。
2. 重视神韵: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气质,表现出人物的内在世界和个性特征,而不单纯是描绘形象。
3. 尊重比例:在人物画的造型上,中国古代画家也并非不讲究比例,他们会通过细致的构图和强调轮廓线,使得人物画具备更高的美学品位。
4. 意象深远:中国古代人物画善于运用写意手法,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具象化,表现他们的内心和情感,富含深远的意象和哲理。
5. 注重细节:古代人物画作为一种表现优秀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更加注重细节和形态的塑造,让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6. 视角独特:中国古代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观察角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的身体特点和情感表达。
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以肖像画为例
46艺术论丛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以肖像画为例方苹中国人民大学摘要:在艺术发展史上,“人”的形象始终存在在中西各个绘画流派的题材中,西方肖像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中国的肖像画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民族性格和哲学观有所不同,导致中西方绘画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共性中又有个性。
关键词:中西对比;艺术;肖像画;审美纵观中西绘画,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性格,其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各有各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共性。
东方的画派多注重写意,而西方却注重写实。
但两者追求美的精神是始终一致的。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分支之一,具有重要地位,在西方,肖像画在绘画中的地位更为基础。
文章将从风格迥异的中国传统绘画和欧洲传统绘画找立足点,展现肖像画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不同的特点并揭示其原因,并试图为中国绘画的未来之路提出建议。
一、中西方人物画发展及特征对比1.1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原因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动荡的魏晋时期空前活跃,潜伏在古老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在这个时期被发掘出来,成为文化创造中的一种自觉,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烈。
东晋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知名的大画家,提倡以形写神,他的理论中所提到的“写神”之“神”可以解释为人物内在的生命或精神,艺术家以毛笔为媒介,将人物的“神”传给画面上的“形”,这一理论实际上受到慧远所著的《形尽神不灭论》中思想的影响。
①自此艺术家们就摆脱了客观实在的限制。
顾恺之之后相继涌出数批大师级别的画家,而这一时期的绘画理论和学说也为后世的人物画奠定了基础。
1.2.西方画派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原因希腊人在古代世界的个民族中,最能代表西方的社会精神,人物美术在西方第一个高峰就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与中国魏晋时期相同,古希腊人热情坦率的表露人天性中丰富的感情,一切的对象和出发点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灵——人。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造型艺术繁荣的时期,典型性的雕塑家Myron创作了众人所熟知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整个作品展现着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精神。
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研究——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为例
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研究——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为例□杜林蔚摘 要:唐朝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波提切利的《春》分别是这两段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该文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论证的研究方法,比较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二者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 色,从现代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中西方人物画成因的异同,从而探索中西方人物画作品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人物画 中西方对比 虢国夫人 游春图 春人物历来是绘画艺术的重要题材,但中西方的人物画创作存 在诸多不同。
文章选取两幅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一《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作为研究对象,指出虽然它们都描绘了“春天里的 人们",但拥有迥异的春意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差异, 影响了“春之味道”笔者通过对比论证、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两幅作品中共同运用的绘画特征一 线条、色彩、技法,探索中西方人物画不同的创作渊源。
—'代表画作概述1. 张萱和《虢国夫人游春图》(1) 创作背景简介张萱是盛唐时期的画家,他常以宫廷游宴为题展开创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图1)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
原作已遗失,目 前现存的版本是由宋徽宗临摹的。
(2) 画作场景描述这幅画描绘了虢国夫人一行人春日出游的场景。
画面上有八骑九人:最右侧是一位身着深色男装的人,手持缰绳;此人身 后有两位仕女,稍前的女官骑着青色的马,身穿红色袖衫,马上系着红球;偏后的女官身着白色圆领窄袖衫,骑一匹黑马;中间两位女子分别驾乘淡黄色的马匹,马身挂红绣球,其中偏画面下 方的女子头梳高发髻,身着浅青色窄袖上衣和红裙,旁边的女子在和她窃窃私语;画面最后一排共四人,中间的妇女怀抱女童, 她梳高发髻,马匹上也挂着红绣球m o2. 波提切利和《春》(1)创作背景简介《春》(图2)创作于1477年,如今收藏在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世人认为《春》是波提切利根据诗人波利蒂安的长诗为主题创作的。
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人物画特点
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物画特点唐..从周昉的《簪花仕⼥图》看唐代⼈物画特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今名画欣赏析,在欣赏⼀幅传统中国画时,⾸先会感受画⾯带来的“形神”“⽓韵”然后是笔墨布局,最后思考总结作品的艺术特点。
地位和影响。
《簪花仕⼥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代表作品吧。
看⾸先应了解周昉的⼀些基本情况,周昉出⾝贵族,先后做官,对宫廷族妇⼥⽣活⼗分熟悉,因⽽对族妇⼈及侍⼥的⽓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
体现也唐代⼈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簪花仕⼥图》是描写春夏相交时节⼀群服饰艳丽云鬓⾼耸的贵族妇⼥、赏花、戏⽝、观鹤、漫步的场景。
⽆论⽤笔。
⽤墨设⾊都体现出唐代⼈物画的精髓,⽤笔纤细。
⽽⼜不却弹性,设⾊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常贴切到位。
细纱⾐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皙。
头饰闪亮。
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代线的⼿法都开启唐代⼯笔⼈物的新风。
纵观唐代⼈物画《簪花仕⼥图》从内容上体现出绘画题材。
较以前也发⽣了度化。
转化⼈情世俗化,从线段来看,唐⼈的线描也多了更多的度化,画⾯布局上⽤假⼭烘托主体,⼈物的⽤⼤⼩来体现主次。
从贵族妇⼥的体态也体现了唐代⼈对⼈物审美要求宋..⼈物画是以⼈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峰.宋代的⼈物画题材多样,如佛教画、肖像画、⼯笔重着⾊⼈物画、经史题材画、风俗画、减笔⼈物画等等.它所反映的现实⽣活内容之⼴泛,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它运⽤多彩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法.宋代⼈物画的成熟和完备,进⼀步说明了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盛时期. 元.. ⼈物画发展到元代,因为受到社会政治和审美潮流的影响,已退居到次要的地位。
但是⼈物画和⼭⽔画、花鸟画⼀样,也处于形式风格的转型期,所以它表现出了与前代完全不同的风貌。
由于元代复杂的民族关系,统治者为了政治的需要,在政策上对汉族的⼠⼈许以⾼官,其中的有些汉⼈⾛上了仕途的道路。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中西方古代人物画是各自文化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与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构图、表现手法、审美取向等方面,对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
从构图上看,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构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画面一般呈现为对称式构图,即画面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画面中央通常设有主体人物,周围配以辅助人物或背景装饰,整体构图较为稳定和对称。
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构图追求的是层次感和空间感,一般会通过透视、重叠等手法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具有空间深度感。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画面的安排和布局也更注重意境和神韵的营造,通过对人物姿态、神态、服饰、环境等因素的处理,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唯美意境,以达到审美享受的目的。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也有明显差异。
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艺术家们注重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通过光影对比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情感,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西方古代人物画家还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努力追求写实表现,力求在画面中表现出每一个细微的线条和纹理,以增强细节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艺术家们更注重笔墨的表现和气韵的营造,通过墨色的深浅和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创造出润泽潇洒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也注重对意境的把握,追求画面的余白和意象的凝练,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墨色,来表现出一种超脱凝重的意境和境界。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审美取向亦存在差异。
在西方古代人物画中,审美取向更偏向于写实主义,即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真实表现,追求画面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引发观者情感共鸣为目的。
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审美取向更偏向于意境主义,即通过笔墨的表现和形象的营造,来引发观者的遐想和联想,追求画面的寓意性和抽象性,以启发观者的艺术思考和情感体验为目的。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中,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主要集中于画家的审美观、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首先,在审美观方面,中西方人物画画家的审美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中式人物画以人物姿态、神态和情感表达为重点,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强调画面气势恢宏、意境深邃,如《清明上河图》等作品。
而西方人物画着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现,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手法来表达人物性格、外貌和心理特征,注重描绘个体的细节和特点,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中西方人物画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中式人物画以笔墨、水墨的灰黑色调、捷足轻身的笔触以及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为特征,多采用线条勾勒、设色淡雅、留白善用等表现手法,给人以淡淡的意境和空灵的感觉。
而西方人物画则以油画、水彩画为主要表现技法,既注重色彩的对比、而且也讲究线条的细腻,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明暗变化、斑驳效果和厚重笔触来表达人物内在心理,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中西方人物画还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式人物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艺术创作离不开诸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哲学的基础,强调诗意、哲学性和文人趣味。
而西方人物画则受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运动的影响,其中还有古希腊神话、基督教艺术等宗教文化的熏陶,艺术创作具有较浓的艺术史意义和风格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生动。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态、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饰、发型等细节,力求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刻画精细。
中国古代人物画追求精细入微的刻画技法,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绘,如眼神、手指、衣纹等,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在情感。
三、色彩鲜艳。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色彩的运用,色彩鲜艳明亮,富有韵律感和装饰性,强化了画作的表现力和审美感受。
四、构图布局精妙。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构图布局非常精妙,注重人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和边缘处理,以及整幅画面的平衡和协调,使画面呈现出美感和和谐感。
五、意境深邃。
中国古代人物画往往融合了文学、音乐、哲学、宗教等多种元素,寓意深刻,意境丰富,使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美的享受,还能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古代人物画具有形象生动、刻画精细、色彩鲜艳、构图布局精妙和意境深邃等艺术特点,对后世的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 1 -。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
浅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摘要】古代人物画在中西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各具特色,表现手法、影响因素、题材和风格、色彩运用、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之间的不同,为人们提供了比较不同文化艺术的视角。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差异性也反映了两者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差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拓展视野和审美领域。
【关键词】关键词:古代人物画、中西方文化、艺术表现差异、表现手法、影响因素、题材、风格、色彩运用、审美观念、文化背景、艺术传统、发展历史、欣赏比较、发展轨迹。
1. 引言1.1 古代人物画在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古代人物画在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人物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展现了古代社会、宗教、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在中西方文化中,人物画作为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人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人物画被用于描绘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和神祗,展示人物的英勇和神秘。
古希腊雕塑家以人体比例和结构的完美表现闻名,对后世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罗马时期的人物画则更加注重表现人物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展示出一种更加真实和写实的风格。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对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方,基督教题材成为人物画的主题之一,同时以圣经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人物画也得到了发展。
而在中国,佛教的传入也为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为中西方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人物画艺术特点的特点和区别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物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两者在关于人物画的一些基本创作观念方面有某些共同性。
比如:注重人物形象的“形神兼备”,善于选择具有情节性的题材,注重题材的认识与教育意义等等。
但在对人物画的认识与表现方面也有不同之处或不同的侧重点。
在对人物画的造型认识方面,中国称之为“传神”或“写真”,西方称之为“肖像”。
中国画以事物为载体,来表现画者的思想与情趣,追求事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西画却重在写实,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去表现事物。
这反映出东方对人物美的认识与西方的差异,即,中国人物画一般不留意人体的形象美,不强调严格的形似,而侧重“神识风采”之美。
它强调“以形写神”、“以神写形”,甚至“以神写神”。
着重于通过强调展示人物内在气质的一定外形,或强调从作者的主观理解出发的通过绘画画面笔法来体现的神采,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气度和内心世界,表现出画家的审美判断。
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目标和追求是“美”与“恶”的分辨,“气韵生动”是绘画所要达到的最终标准,并且形成传统,彰示后世,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最根本的要求,以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意境,中国人物画的这种追求使得它和西画表现真实准确的美在造型要求上突显区别。
西方的肖像画常常以理想化、典型化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并赋予高尚的品格传神。
另一方面,西方美术则重视人体形象美,探索比例、解剖等形体美的规范,在高度重视肖似的基础上强调。
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
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
在健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
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发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
若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
但光有模特还不够。
画家必须深入学习人体解剖,甚至自己动手去研究,随着西方科学的进步发展,人体透视学与人体运动解剖学进一步帮助画家创作更具生动性和挑战性的人物绘画。
所以人物在西方美术中始终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美术创作的主要对象,是西方美术成就的集中代表。
在中国,宋以前人物画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多通过人物画来强调伦理教化的主题,但对其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认识作用、审美作用不甚重视。
自文人画兴起后,人物画的地位退居山水、花鸟之后。
相比西方人物绘画,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在既无人文科学环境的支持,又无内在观念思想的帮助下,大致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中造型不准、解剖不对、不画人体的原因了。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例如: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其他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
画中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第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第三,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
其中有工笔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
色,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画。
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
寥寥数笔就把大诗人李白那种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
(《清明上河图》节选)
(《《张卿子像》》)(《李白行吟图》)
综上,我们以《韩熙载夜宴图》来分析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古代人物长卷画,全幅长卷分为五段,以屏风和床榻来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各段相互联系,有独立成章,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幅长卷画可以分为“听月”、“赏舞”、“休息”、“演奏”、“散宴”共五段,实际上记录了整个晚宴的全过程。
《韩熙载夜宴图》最精彩、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它不但画出了夜宴的全过程,而且表现了夜宴过程中韩熙载自始至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精神状态。
尽管夜宴的排场很豪华,气氛很热烈,但他始终处于沉思和压抑的精神状态。
因为韩熙载其实本来就是以这种纵情声色的行动来掩饰其躲避政治危机的目的,他的内心深处应当是相当苦闷的。
韩熙载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体现出顾闳中“传神”之笔力。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强调“传神”,强调人物画不但要外形相似,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人物的神态,也就是不光形似,更主要的是神似,才能“以形写神,创造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韩熙载夜宴图》通过韩熙载在宴会中由于的神情,反映出这个人内
心的矛盾和精神的失落,体现出这一个人物形象的活动性和深刻性,也充分显示出画家顾闳中的“传神”的精湛才能和卓绝功力。
细润而圆劲的线条、浓淡适宜的色彩,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历史的画卷。
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形神兼备。
而《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则把握非常出色。
(《韩熙载夜宴图》)
而西方人物画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第二,西方绘画强调描述。
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
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第三,西方基于其理性哲学,表现在人物画中的特点是注重写实,注重色彩,空间,立体,明暗等烘托效果的运用,对人物的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塑造。
是一种油墨的堆砌艺术。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蒙娜丽莎》)
我们以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为例分析西方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是西方古典绘画的代表之作。
这幅巨大的壁画是以帕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50多位大学者。
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对称地在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帕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其余的人,众星捧月,有的在注视,有
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拉菲尔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阵容宏大之极。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拉菲尔试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夙愿。
《雅典学院》为拉斐尔诠释哲学的力作。
(《雅典学院》)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中西方人物画的主要区别有:
第一,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以线描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
线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灵魂,而线是平面的、虚拟的、抽象的。
西方绘画也注重线的运用,然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属于自然形态下的光感的面,是以逼近客观物象的真实感为基本前提,是再现人的视象对三维空间反映的因素之一。
第二,通过笔墨呈现的黑白系列,构成中国画写意性的另一基本形态。
这一点在山水画中体现的十分明显,中国画以笔墨的浓淡来体现色彩的反差,来达到写意的效果。
而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再现,运用光学原理计算,来达到与自然环境下相同的色彩效果。
第三,传统中国画“写意”具有丰富的内含。
欣赏中国画不能过分要求形似,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神似。
而西方绘画强调再现,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及制作程序比西画简单和单纯,材料本身就不像西画材料那么适于物质表现,油画无论是由高度写实技巧再现事物的物质性美感,还是以抽象观念创造抽象形体展现材料自身的物质美感,都有极强的表现力。
中国画的绢纸和水性颜料(包括墨)应付不了这两种极端的表现,工笔再怎么写实也达不到油画的精微,写意再抽象也达不到油画的丰富,这是材料特性的局限,故它必须侧重于精神表现来补物质再现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