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抗菌药ppt

合集下载

第三节合成抗菌药幻灯片

第三节合成抗菌药幻灯片
第三节合成抗菌药 幻灯片

磺胺类及甲氧苄啶
菌 药
硝基呋喃类
硝基咪唑类
一、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
1.药物发展史
第一代 萘啶酸(已淘汰)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第四代 最新氟喹诺酮类
常用: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依诺沙星 洛美沙星 、培氟沙星 、氟罗沙星 诺氟沙星 、托氟沙星 、芦氟沙星 司氟沙星 、格帕沙星 、曲伐沙星 那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二、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一)磺胺类药
【抗菌作用】 广谱抑菌药,对大多数G+和G-有良好
的抑制作用。
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对铜绿假单 胞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机制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1.全身感染
短效 (<10h)磺胺异恶唑(SIZ) 尿路感染 中效(10~24)磺胺嘧啶(SD)、磺胺甲恶唑(SMZ)
烧伤、创伤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磺胺醋酰钠(SA):无刺激性、穿透力强, 治疗眼疾:沙眼、结膜炎
烧、烫伤感染
(四)不良反应
1.肾损害:引起结晶尿、血尿、管型尿, 以SD常见,SMZ大量久用会出现。
预防措施: 案例题,选择题
(1)用等量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多饮水 (3)避免长期用药,定期检查尿常规 (4)老年及肾功能不良者,以及脱水、
癫痫患者禁用 3关节病变和影响软骨发育
16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孕妇、哺乳期禁用 4、其他:过敏反应、光敏反应、肝损害
请问四环素类的禁用于多少岁的儿童
诺氟沙星(氟哌酸)
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主要用于泌尿道、肠道、呼吸道感染及淋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
环丙沙星
广谱,口服生物利用度50%,可静脉滴注

人工合成抗菌药品种类和使用介绍

人工合成抗菌药品种类和使用介绍
兴奋、焦虑、烦躁、惊厥; 剂量大,有神经病或癫痫病史,+茶碱/NSAID时发生.
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司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4. 软骨损害: 关节痛、关节水肿 5.肝,肾功异常,跟腱炎,心脏,眼毒.
—可逆
[禁忌与相互作用]
儿童,孕乳妇,精神,癫痫病史者不用; 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药同服; 慎与茶碱,NSAID合用; 避免日光。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
•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 •吉米沙星 (gemifloxacin) •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
发展简史
各代喹诺酮的抗菌及其特点
分 代表药 类
一 萘啶酸 代
二 吡哌酸 代
三 氟哌酸 代 (诺氟
沙星) 环丙沙 星
开发 时间
1962应 用于临 床
70年代
1979年 合成
肠道感 染
少 很少 可应用
无交
于全身
叉耐
感染
受性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抗菌特点
1. 抗菌谱广:G+、G-、绿脓杆菌、厌氧菌、 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
2. 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3. 口服易吸收,抗菌后效应(PAE); 4. 不良反应少。
[抗菌谱]
氟喹诺酮类的共同特性
广谱杀菌药
G-、 G+、绿脓、结核、支原体、衣原体、
曲松-首选 脑膜炎奈瑟菌鼻咽部带菌者根除治疗
伤寒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 were derided.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图片出处不明

《磺胺类PPTX页》PPT课件

《磺胺类PPTX页》PPT课件

h
11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农兽药残留检测
❖ 磺胺药的 HPLC 检测通常使用紫外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或电化学检测器。
❖ 紫外检测器最为常用,应尽可能选取最大吸 收波长并且干扰组分相应值较小的波长作为 测定波长。在进行多残留检测时,选择波长 还要保证各组分的响应因子之间差异不致太 大。磺胺药一般均有较强的紫外吸收,无需 衍生化即可直接进行液相色谱测定。检测波 长一般为 254 ~288nm 。
❖ 通常水解选用稀盐酸,浓度为 0.1 mol / L 。对衍生 化试剂,2-硝基苯甲醛(2-NBA)是采用最多的
h
19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农兽药残留检测
❖ 2.净化 ❖ 液液萃取
❖ 实验证明,在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二氯 甲烷对溶液中的硝基呋喃残留物萃取效果好, 也有加入氯化钠以进一步提高二氯甲烷萃取 效率的报道。
农兽药残留检测
❖ 由于 SAs 在体内作用和代谢时间较长,通过 任何途径摄入的磺胺都有可能在人体内蓄积。 蓄积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对人体有害。短时间 大剂量或长时间小剂量的刺激可分别引起急 性或慢性中毒,影响机体的泌尿、免疫系统, 破坏肌肉、肾脏和甲状腺等组织,如诱发人 的甲状腺癌等。
❖ 人体中长期存在磺胺会导致许多细菌对 SAs 产生抗药性。
h
18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农兽药残留检测
❖ 2 )水解和衍生化
❖ 对于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鉴于其残留物主要以 蛋白结合物形态存在,只有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经 水解过程,才能释放出游离代谢产物,而且因残留 物的浓度一般非常低,需要采用衍生化手段提高灵 敏度,故样品的处理需要经过水解和衍生化。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04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市场分析
全球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模
总结词: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 模不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 将以年复合增长率逐年增长。
中国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模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的概述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介绍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市场分析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未来展望
01
抗菌药物的概述
抗菌药物的分类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通过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 用。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等。
局限性
可能出现耐药性、不良反应、交 叉感染等问题。
03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流程
靶点筛选
确定药物作用的微生物靶点,如细菌的细 胞壁、DNA或RNA等。
临床试验
将候选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 疗效和安全性,并确定适应症、剂量、给 药方式等。
等。
21世纪初至今
03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针对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成为研究
重点。
02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介绍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种类
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 唑等,主要用于治疗细
菌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
抗生素类
其他
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星等,具有广谱抗菌活
性。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

人工合成抗菌药PPT精品医学课件

人工合成抗菌药PPT精品医学课件

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 抗菌谱广:G+、G-细菌、厌氧菌、军团菌、 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作用机制独特:抑G-菌DNA回旋酶和G+菌 拓扑异构酶IV,与其他抗菌药无明显交叉 耐药性
给药途径广(口服、注射均可) 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不良反应较小
共同特点
耐药性:本类间交叉耐药,与其他抗菌药间无 交叉耐药性 基因突变—A亚基与药亲和力↓ 外膜膜孔蛋白基因失活——膜通道关闭 形成特殊的转运蛋白,将药物自菌体内泵出 体内过程 吸收:po好,可螯合二价、三价阳离子 分布:广,Vd大;可入骨、关节、前列腺 代谢与排泄:原形肾排泄(多)
三代
常用药物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 F为60%~80%,仅比诺氟高,比其他喹诺 酮低
应用广、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对氨基苷类, 三代头孢耐药者仍敏感-用于对其他抗菌 药耐药的G-杆菌感染
应用: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骨关节 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第二线治疗伤寒及抗 结核药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
➢ ↑抗菌活性 ➢ ↑抗菌谱 ➢ 延缓耐药性
复习思考题
简述喹诺酮类的抗菌机制。 简述磺胺类的抗菌机制。 试述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合用抗菌效力增强的
机制。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具有抑 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以4-喹诺酮为基本结构的合成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是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 第二代:吡哌酸,已淘汰(1973) 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 第四代:莫西沙星(1997)

利奈唑胺在肺炎患者中的血药稳态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浓度比较课件

利奈唑胺在肺炎患者中的血药稳态浓度和肺组织中的浓度比较课件

使用方法
剂量与给药方式
利奈唑胺的常用剂量为600mg/天,分2次给药,每次300mg。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注 射的方式给药。
疗程
利奈唑胺治疗肺炎的疗程一般为7-14天,具体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 定。
治疗效果
抗菌活性
利奈唑胺对肺炎常见病原体具有 广谱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病 原体的生长繁殖,缓解病情。
用药间隔
02
03
饮食影响
合理安排利奈唑胺的用药间隔, 确保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浓度, 同时避免药物蓄积。
注意饮食对利奈唑胺吸收的影响 ,避免与影响利奈唑胺吸收的食 物同时服用。
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疗效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具 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线性关系。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临床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利奈唑胺治 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 著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
不良反应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较少,常见 的有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但总 体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03
CHAPTER
利奈唑胺在肺炎患者中的血 药稳态浓度研究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监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常 用手段。
处理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止吐、止泻、 输血等。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促进康复。
06
CHAPTER
利奈唑胺在肺炎治疗中的临 床应用前景
当前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在评估利奈唑胺在肺炎治疗中的效 果,这些试验主要关注利奈唑胺对不同类型肺炎的疗效和 安全性。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药物课件
• 氟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后已出现细菌耐药性,其机制主
要是染色体突变,不存在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 耐药机制: 有3种机制并存 • 细菌DNA促旋酶亚基A或拓扑异构酶变异,亲和力下降 • 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下降使进入细胞内的药物减少 • 药物主动外排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 • 此类药物作用机制大都相同,因此可出现交叉耐药性
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环丙、司帕等)
• 作用机制 独特(抑DNA回旋酶),与其他抗菌
药无明显交叉耐药性
• PAE较长 • 生物利用度较高,通透性较好 • 不良反应较小
8
抗菌作用(第三代)
• 抗菌谱广 • G-菌: 大肠、痢疾、伤寒、变形、产气杆、
淋球——强: 金葡、链球——敏感 • 分枝: (环丙、氧氟、左氧氟、司帕) •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敏感
Fe2+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避免同服
•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CNS兴奋、惊厥的发
生率
• 抑制茶碱类、华法林、咖啡因的代谢, 避免
合用
19
常用药物特点
•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 • 第一个含“F”喹诺酮类 • F为35~45%, 血浓度较低 • 主要用于肠道、尿路感染, 亦可用于呼吸道、
二氢叶酸 FH2还原酶 四氢叶酸
– COOH
谷氨酸
H2N
SO2NH2
磺胺类 砜类

TMP 乙氨嘧啶 甲氨蝶呤
嘌呤 嘧啶
合成 蛋白质
35
根据作用原理, 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 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 不能
自己合成,
• 亲和力低5000-25000倍 • 同一机制 4.耐•药耐性药(性交叉)? • 酶提高识别力, 与磺胺亲和力 , 提高对PABA

磺胺药和抗菌增效剂

磺胺药和抗菌增效剂

精选ppt
14
二、抗菌增效剂
❖ 抗菌增效剂多属苄啶类化合物,是合成的 广谱抑菌药物。它不仅能加强磺胺药的作用, 也能增强多种抗生素的疗效。常用的为三甲 氧苄啶和二甲氧苄啶,均为白色或微黄色结 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 水,易溶于酸及有机溶媒。前者吸收良好, 可用于全身感染症;后者在肠道难吸收,运 用于肠道感染。
❖ (4)原虫感染症如球虫病、猪弓形虫病,选用 SMZ、SMM、SDM等。
❖ (5)局部感染症:外用,选用SN、SA、SD-Ag 等。
精选ppt
4
4.注意事项:
❖ (l)磺胺类药用量要适当,疗程应充足。由于磺胺药与二氢 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远较对氨基苯甲酸弱,磺胺药没有杀菌
作用,因此首次剂量应加倍(突击剂量),以后一定时间内 给予维持量,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复发。
精选ppt
3
3.磺胺药的应用:
❖ (l)全身性感染或传染病:对于高敏、中敏菌引起 的感染症,选用肠道吸收良好的药物,如SMM、 SMZ、SD、SM2等,与TMP同用,可提高疗效。
❖ (2)肠道感染:选用肠道难吸收的药物,如SG、 PST、SST等。
❖ (3)泌尿道感染症:以SIZ、SMZ、SMD、SM2和 SD等为好,但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磺胺米隆
❖ 【作用与用途】为外用磺胺药,不宜口服和肌注。系广谱抗 菌药,适用于创伤外科。对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
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抗菌活性,常用 于烧伤感染及化脓创面。


磺胺嘧啶银
❖ 【别名】烧伤宁、SD-Ag。
❖ 【作用与用途】为外用磺胺药,抗菌谱与SD相仿,对大肠 杆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适用于防治创面细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cfxB和nfxB基因突变,使特异孔道蛋白 (喹诺酮类进入菌体的通道)的表达减少,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下降,致使喹诺酮类在 菌体内蓄积量减少 OmpF比例增大时,膜通透性增高 OmpC比例增大时,膜通道关闭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人工合成抗菌药
-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磺胺类抗菌药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
抗菌增效剂 硝基呋喃类药物 硝基咪唑类药物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
第一、二代(六、七十年代)萘啶酸和吡 哌酸 仅对革兰阴性菌具有中等抗菌活性,仅用 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第三代(八十年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早期氟喹诺酮类) 对革兰阴性菌的综合临床疗效已超过青霉 素族,达到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疗效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构效关系
在4-喹诺酮母核的N1、C3、C6、C7、 C8引入不 同的基团,形成各具特点的喹诺酮类 增强抗菌活性:C6引入氟 扩大抗菌谱:N1环丙基(支、衣,环丙、司氟、 莫西、加替沙星);C7哌嗪环(铜绿、金葡,诺氟、 环丙、依诺沙星)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
革兰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肺炎和支 气管感染、支气管炎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与万古霉素 合用,首选用于治疗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 球菌感染 氟喹诺酮类可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引起的军团病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消除:药物的消除方式互不相同。培氟 沙星主要由肝脏代谢并通过胆汁排泄。 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主要(80%以上)以 原形经肾脏排出。其他多数药物肝、肾 消除两种方式均同等重要。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抗菌作用
第3代和第4代喹诺酮类属于广谱杀菌药抗 菌谱广,杀菌浓度相当于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2~4倍 第一代:抑制部分G-细菌感染,抗菌谱窄 第二代:对G-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对G+ 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抗菌机制
诱导DNA的SOS修复,引起DNA错误复 制,从而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细菌死亡 使细菌产生新的肽聚糖水解酶或自溶酶, 使糖肽降解而改变了细胞壁肽聚糖成分, 最终导致细菌产生溶菌 抗菌后效应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gyrA基因突变,引起细菌DNA回旋酶A亚 基变异,降低了DNA回旋酶对喹诺酮类的 亲和力 A亚基的83位氨基酸突变为亮氨酸或色氨 酸后,A亚基局部构象发生变化,形成高 度耐药菌株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抗菌机制
G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DNA回旋酶A亚基, 通过抑制其切口和封口功能而阻碍细菌 DNA合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G+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Ⅳ,通过 抑制该酶,阻碍DNA复制后期姐妹染色体 的分离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
第三代(九十年代)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 格帕沙星(新氟喹诺酮类) 抗菌谱扩大,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长t1/2, 综合临床疗效已达到或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九十年代后)克林沙星、加替沙星 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对绝大多数致病菌的 综合临床疗效已经达到或超过β内酰胺类抗 生素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抗菌作用
第三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增强 对G-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沙雷菌属、产 气荚膜梭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 等肺炎链球菌、 化脓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抗菌作用
第四代抗菌作用更强,保留对多数G+菌和 G-菌的良好抗菌活性,对G+菌的作用进一 步增强 对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 体的杀灭作用进一步增强 特别提高了对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梭杆 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厌氧芽胞梭菌属的 抗菌活性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抗菌作用特点
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相似而良好 的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活 性增强 对革兰阳性需氧菌的作用明显增强 对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及衣原体也 有良好作用 某些品种对具有多重耐药性菌株也有较强 抗菌活性
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norA基因高表达,其介导的主动泵蛋白表 达增多而将药物泵出菌体,也使喹诺酮类 在菌体内蓄积减少 norA蛋白在胞浆膜上形成特殊的转运通道, 具有将喹诺酮类自菌体内泵出的功能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临床应用
泌尿生殖道感染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与β-内酰类 同为首选药,用于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 或宫颈炎 环丙沙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的首选药 氟喹诺酮类对敏感菌所致的急、慢性前列腺炎 及复杂性前列腺炎均有较好疗效
提高药物的脂溶性:C7甲基哌嗪环(F、穿透,氧氟、左氧 氟沙星); C7甲基哌嗪环及C8氯或氟(F、t1/2,洛美、氟罗 沙星)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构效关系
与金属离子络合而降低口服F:C3羧基、C4羰基 易与食物中的Fe2+、Ca2+、Mg2+、Al3+等金 属离子络合影响药物胃肠吸收;但又是DNA 回 旋酶 -DNA-喹诺酮三元复合物的必需基团。 光敏反应:C8氯或氟(司氟、氟罗、洛美沙星); C8甲氧基(G+、光敏,莫西、加替沙星)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与C7取代基团有关;与茶碱 或NSAID合用时易出现
-
喹诺酮类( quinolones )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好。食物一般不影响药物 的口服吸收,但可使达峰时间延迟。与富 含Fe2+、Ca2+、Mg2+的食物同服可降低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 。组织和 体液中药物分布广泛,肺脏、肾脏、前列 腺组织、尿液、胆汁、粪便、巨噬细胞和 中性粒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均高于血药浓度。 但是,脑脊液、骨组织和前列腺液中的药 物浓度低于血药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