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4、给药间隔、疗程随情况而定 一般性感染疾病用药3~ 4d,症状消
失后,再巩固1~ 2d。磺胺类药物更长。
·
8
三、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尤以金葡菌、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及结核 杆菌最易产生 。 1、严格掌握适应症,不滥用抗菌药物;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要够,疗 程要恰当; 3、尽可能局部用药,并杜绝不必要的 预防应用;
Ⅳ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
16
Ⅰ+Ⅱ:协同作用 青霉素破坏细胞壁, 利于后者进入菌体内
Ⅰ+Ⅲ:拮抗作用 Ⅲ使细菌停止生长 繁殖,使青霉素的作用下降
Ⅱ+Ⅲ:相加或协同 氯霉素、大环内 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外 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但临床意 义不明。
·
17
Ⅲ+Ⅳ:相加作用
Ⅰ+Ⅳ:无影响或相加作用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各项实验与临床 的实际情况也有区别,临床联合使用 药物时,其个别剂量一般不大,即使 Ⅰ类与Ⅲ类共同使用时,也很少发生 拮抗作用。
·
18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 作为试验结果的判断依据。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甲药联合时的 MIC/甲药单用时的MIC +乙药联合时的 MIC /乙药单用时的MIC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用与饲料添加剂
·
1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 1、正确诊断是药物选择的基础 2、条件许可时进行单药药敏及联合药敏试 验 3、避免对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使用抗菌药 物
对各种病毒性感染不宜用抗菌药物。 对真菌感染也不宜选用一般的抗菌药。
·
2
对一般G+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 破伤风、炭疽、牛放线菌病、葡萄球 菌性或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可选 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和红霉素等
·
22
唑类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 依赖酶,减少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 改变膜通透性使真菌死亡。①克霉唑 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局 部浅表真菌病或皮肤粘膜的 念珠菌病。
肾功能受损:氨基糖苷类、四环素 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多粘菌 素类、磺胺类慎用或禁用,必须时减 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
11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江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和并使用, 称联合用药。 其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 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 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
12
联合用药指征:
·
6
3、药物剂量是关键 剂量过少不仅无效,反而诱导耐药菌的产
生,剂量过大,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 可引起机体损害,具体参照药敏结果。
高度敏感菌:因血中浓度要求较低而减少 用量
中度敏感菌:则用量和血药浓度均须较高。 一般对中、轻度感染,其最大稳态浓度宜 超过MIC的3~ 5倍,而重度感染则在8倍以 上。
·
9
4、病因不明者,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 5、发现耐药菌株感染,应改用对病原 菌敏感的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
6、尽量减少长期用药。
·
10
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注意防 范,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特别是在肝、 肾功能障碍的患畜。
肝功能受损:氯霉素、金霉素、红霉 素在肝内代谢,易蓄积中毒。
·
21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为多烯类抗深部真菌 药,可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 破坏膜通透性而杀菌,对细菌和浅表真菌无 效。两性霉素B口服、肌内注射难吸收,需 静脉滴注,真菌性脑膜炎需鞘内注射。该药 排泄慢,不良反应多,滴注时可致寒战、高 热、恶心呕吐,有明显的心肝肾毒性。制霉 菌素毒性更大,口服治疗消化道真菌感染, 局部用于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感染。
·
3
对G-菌引起的如巴氏杆菌病、大肠杆 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等优先选用 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
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所致呼吸到感染、 败血症等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 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亦 可用庆大、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
·
4
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
染、败血症、肺炎等可选用庆大、多 粘菌素类和羧苄西林等
无关作用,即联合药物的活性与单独 的抗菌作用相同。
拮抗作用,即两种药物联合后的抗菌 活性小于单独一种药物的抗菌作用。
·
15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通常将微生物 药分为四类:
Ⅰ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 素(速效杀菌剂)
Ⅱ静止期杀菌剂(慢效):氨基糖苷 类、多肽类
Ⅲ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1)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和混 合感染。 2)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3)容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慢性感染、 结核病 4)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为防止耐药菌的 出现。 5)毒性较大药物联合用药可使剂量减少, 毒性降低,如两性霉素B,多黏菌素与四环 素类联合,可减少前者用量,从而减轻不良 反应。
·
13
联合应用的目的
1、增强抗菌效应和对耐药菌的疗效; 2、获得协同的效果; 3、减小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4、扩大抗菌谱,增强对混合感染的疗 效,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
·
14
获得的效果:
协同作用。即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后的 药效大于同样浓度的两种药物抗菌作 用的总和。
相加作用,即两种药物联合后其活性 等于两种药物抗菌作用的总和。
·
19
FIC指数≤0.5 协同作用
FIC指数 0.5~1
相加作用
FIC指数1~2 无关作用
FIC指数>2 拮抗作用
·
抗菌活性显著 大于各单药抗 菌活性之和
抗菌活性稍强 于任一单药
抗菌活性不受 影响
抗菌活性被另
一种药物削减
(弱)
wk.baidu.com
20
抗真菌药分为抗浅表真菌药、抗深 部真菌药和广谱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结构似鸟嘌呤,能竞争性抑 制鸟嘌呤进入DNA发挥抗真菌作用。 口服治疗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 甲癣等浅表真菌病,油脂食物和超微 粒制剂增加吸收;局部用药无效。
对支原体引起的猪喘气病、鸡慢性 呼吸道病则首选FQs,如恩诺、丹诺、 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和替米考星等。
·
5
二、掌握药动学特征,制定合理的 给药方案
合理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品种,给药 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疗程等。 1、药物品种是先决条件 2、适宜用药途径是保障 危重病例以 肌注、静注给药;消化道感染以内服 为主,严重消化道感染同时并发败血 症,菌血症应内服,并配合注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