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L孙子兵法(第十一)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第十一讲:兵以诈立

《孙子兵法》第十一讲:兵以诈立

《孙子兵法》第十一讲:兵以诈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战争开始时,首先是“将受命于君”,也就是国君任命一个人为三军统帅。

然后,由这个统帅“合军聚众”,集合部队,开赴前线。

关于“交和而舍”,曹操解释说:“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所以“交和”的“和”指和门,交和就是两军对垒,舍就是驻扎。

那么两军对垒,最难的是什么呢?孙子认为,最难的是军争,也就是控制权的争夺。

为什么难呢?因为孙子所说的对控制权的争夺和我们常规的理解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这句话中充满了孙子的辩证思想,非常像《老子》的风格。

《老子》中有两句话,和“以迂为直”比较接近,分别是“曲则全,枉则直”,以及“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中的“枉”和“屈”,与孙子所说的“迂”是一个意思,直我们知道,是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线就是直。

“直”这个字最初的字形就是一只眼睛引出一条直线,直线上面有一个点,表达的是用眼睛看过去,两点取一条直线,这也是射击准星的原理。

这是直,而不直的状态就叫作“迂”,叫作“枉”,叫作“屈”。

孙子说的“以迂为直”,和老子说的“枉则直”,其实是一个意思。

讲到现在的交通,有一个词,叫“直线距离”,但是几乎没有人按照直线到达目标,因为直线往往不是最快的路线。

在战争当中,决定路线的快慢,不仅有地形的因素,还有敌情的因素,如果迂回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时候反而比直接到达还要快。

当然,“以迂为直”蕴藏的哲学含义绝不仅限于这种狭义的理解。

因为和“以迂为直”相关的,还有“以患为利”。

许多事情表面看起来是坏事,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是好事。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切换角度看问题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智慧之一。

《周易》当中蹇卦和困卦讲的就是“以患为利”的智慧。

以蹇卦为例,蹇卦的卦象是遇险而止,因为前方布满了险阻,所以需要我们停下脚步,来思考如何去越过险阻。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

《孙子兵法》完整版(含译文):建议收藏,受益一生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全文(附白话文对照,完美版)收藏起来慢慢看!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3、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4、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①;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二;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③。

【注】①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李荃曰:“夫为客,深入则志坚,主人不能御也。

”杜牧曰:“言大凡为攻伐之道,若深入敌人之境,士卒有必死之志,其心专一,主人不能胜我也。

”吴如嵩说:“孙子关于‘九地’的为客之道主要讲了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个是战术层面,一个是战略层面。

战术层面,孙子具体提出并阐述了‘九地’之名,‘九地’的定义以及在‘九地’作战的战术要求;战略层面,孙子从战略的高度宏观地论述了战略进攻作战的若干原则和方法。

”为客,指进入敌国,我军变由主而成为客。

②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张预曰:“兵在重地,须掠粮于富饶之野,以丰吾食。

”③“谨养而勿劳”四句:张预曰:“坚壁自守,勤抚士卒,勿任以劳苦。

令气盛而力全,常为不可测度之计。

伺敌可击,则一举而克。

王翦伐荆,常用此术。

”谨,小心,谨慎。

养,保养,休整。

并,合,这里是集中、提高的意思。

积,积聚,积蓄。

运兵,指部署兵力。

【译文】凡是进入敌国,其作战原则是:深入敌境,士卒会专心作战,敌军因此就不能取胜;在富饶的原野上掠取粮草,三军就会有充足的粮食;小心保养士卒的体力而不要让他们劳累,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施展计谋,使敌人感到我方深不可测。

【原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①;死焉不得②?士人尽力③。

兵士甚陷则不惧④,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⑤,不得已则斗⑥。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⑦,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⑧。

【注】①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杜牧曰:“投之无所往,谓前后进退皆无所之,士以此皆求力战,虽死不北也。

”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②死焉不得: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张预曰:“士卒死战,安不得志?”③士人尽力: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

”王皙曰:“人在死地,岂不尽力?”④兵士甚陷则不惧:杜牧曰:“陷于危险,势不独死,三军同心,故不惧也。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目录: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正文: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十一篇 九地篇全文及译文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十一篇 九地篇全文及译文

【诗歌鉴赏】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全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

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同《地形篇》一样,本篇探究的重心也是军事地形,但两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战场作战的角度划分出六种地形,本篇则依据对“人情之理”的深入揣摩,从军队进入敌国的“为客之道”出发而划分出“九地”。

赵本学曰:“上篇《地形》之地,排兵布阵之地也,以宽狭险易言之。

《九地》之地,侵我所至之地也,以浅深轻重言之。

兵之所至,其地有九等,其法不同,大要皆本于人情。

善用兵者,深达人情之理,驭之以术,发之以机,则人可用而地不困。

《孙子》是篇,首序地法于前,次究人情于后,且复覆说而再申之,详悉周密,毫发无漏,其秘旨隐诀告人尽矣。

”可知本篇具有“本于人情”、“详悉周密”的特点。

本篇可以第六段开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话题,再次给予层层展开、深入论述,故而呈现出赵氏所谓“复覆说而再申之”的特点。

“九地”分别指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本篇第一段对“九地”的概念一一定义后,指出了在每种地形条件下应当采取的战术原则,即“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以上原则显然基于作者以下三种可贵认识:其一是重视士卒作战心态。

其二是凸显了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思想。

要抢先占据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如争地、衢地,快速通过不利的地形如圮地,并要善于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扭转危局。

其三是军事斗争须辅以外交手段。

所谓“衢地则合交”,广交外援,争取同盟,以实现战略意图。

显然,在对“衢地”等地形的研究中,作者已脱离战术层面,而进入战略层面。

而这种较为宏观的战略视野,在文章其后对“为客之道”的探索中,得到了鲜明突出的呈现。

吴如嵩将本篇具有战略高度的用兵原则,依照文脉次序概括为以下八条:第一,面对强敌,必须打敌要害,一战而胜;第二,兵贵神速,攻无备,击不意;第三,投之死地,愚兵激士;第四,同舟共济,齐勇若一;第五,秘密开进,愚卒耳目;第六,威加于敌,其国可毁;第七,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第八,秘密决策,隐蔽准备。

《孙子兵法》之【九地第十一】原文及翻译文

《孙子兵法》之【九地第十一】原文及翻译文

《孙子兵法》之【九地第十一】原文及翻译文原文:【九地第十一】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译文:所以说,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不要贸然进攻,在“交地”行军不要断绝序列,在“衢地”应结交诸侯,在“重地”要掠取粮草,遇到“圮地”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运谋设计,千方百计突围,到了“死地”就要殊死奋战,死中求生。

译文:古时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失去联系,从而不能相互呼应,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互协同配合,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也不整齐。

能造成有利于我的局面就打,不能造成有利于我的局面就停止行动。

译文:用兵的道理,贵在神速,趁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译文:大凡对敌国采取进攻作战,其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军心士气越牢固,敌人越不能战胜我军;在丰饶的田野上时,要掠取粮草,使全军得到足够的给养译文:谨慎休养战士的体力,不要使自己的士兵过于疲劳,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

译文: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只能拼死命往前冲锋,虽死也不会败退。

既然士卒宁死不退,又哪有不打胜仗的道理?士卒深陷险境反而不会恐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深入敌国,我军士兵行动就轻易不敢散漫,处于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奋起战斗。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军队,不须整饬,就懂得要加强戒备;不须强求,都愿意出力;不须约束,就能团结一致,亲密协作;不用三令五申,也都会遵守纪律。

在军队中禁止搞迷信活动,以免出现不祥的预兆,引起不好的情绪。

消除士兵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退避。

译文:因此,用缚捆马匹、深埋车轮的方法,企图防止兵卒逃亡是靠不住的。

要使部队全体士兵同心协力一齐奋勇作战,就像是一个人一样,在于平时的军政修明,领导得法;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就要依靠灵活运用地形。

所以,善于用兵的将帅,能使部队携手如同一个人一样服从指挥,这是因为战争使然啊!译文:统帅军队这种事,要沉着镇静而思维缜密,管理部队严整而有条理,能够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目录: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正文: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详解第十一计敌战计·李代桃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详解第十一计敌战计·李代桃僵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详解第十一计敌战计·李代桃僵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敌战计·李代桃僵,三十六计网页游戏已经上线,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感受三十六计策略的魅力。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注释(1)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

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

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启发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

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

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

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

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

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

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

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许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

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

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许臼带走。

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

屠贼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井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

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

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

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许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

第十一章《孙子兵法》地形篇

第十一章《孙子兵法》地形篇
.
今译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我们可以 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 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 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 防备,就要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 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
.
注释 ⑧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指敌我条件相当,如以一击十,因而失败的,
叫做“走”。
⑨卒强吏弱,曰弛:指士卒强悍,但将吏懦弱,不能统帅约束,致使军政 废弛,因而失败的,叫做“弛”。
⑩吏强卒弱,曰陷:指将吏本领高强,但士卒怯弱,缺乏训练,因而失败 的,叫做“陷”。
(11)大吏怒而不服:指小将(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曹操注:“大吏, 小将也。”
5)从“知吾卒之可以击”起,到“胜乃可全”止,为第 五段,总论知彼知己,知地知天,乃可全胜。
.
二,原文及译文
1,原文及译文1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 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 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 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 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 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 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 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 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 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 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2)从“故兵有走者”起,到“不可不察也”止,为第二 段;论战斗开始时,固在能利用地形以立胜,但胜败的关 键,实系于将才的优劣和士兵的强弱。
3)从“夫地形者”起,到“国之宝也”止,为第三段, 论战时知地、察己固属重要,但尤在于先知敌情,方能战 无不胜。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打仗破敌的四个层次,最高级是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打仗破敌的四个层次,最高级是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打仗破敌的四个层次,最高级是不战而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
孙子说:但凡作战,其原则必然是:使敌国全部屈服是上策,用武力攻破敌国之后,他们才屈服就差一些;
降服敌人全军是上策,击破敌军他们才降服就差一些;
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后他们才降服就差一些;
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他们才屈服就差一些;
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后他们才降服就差一些。

因此说,常打胜仗,可以做到百战百胜的将军,算不上是最好的将军。

只有不通过交战就能让敌人全体降服的,才是优秀将领中那个最好的将军。

11.、《孙子兵法》第11讲:九地篇第十一(一)

11.、《孙子兵法》第11讲:九地篇第十一(一)

11.、《孙子兵法》第11讲:九地篇第十一(一)承前启后,明德亲民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主讲 | 涣朴老师内容简要: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九地主要讲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这九种地形应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分别带兵,如何料敌取胜。

前面的地形篇和军争篇也都谈到了地形,但是区别在于,这里的九地讲的更多是面对不同的地形变化,该如何去带兵打仗,也就是如何把地利、人和及诸侯相处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对我们分析形势、分析人的心理以及制造形势,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军队还没有离开自己的国境线,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地盘上,心理不会太过紧张,在我方的势力范围之内,我方占据主动优势,别人没那么嚣张。

当然,这个散同时还有人心比较容易散的意思,人心容易散,就要收一收,否则,可能会出现逃兵,或者被对方不小心伏击。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随着战局的推进,出了国境线,到了其他国家,这个时候,如果撤退,就又能撤退到自己的安全范围之内,称之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这一个地方,我方得到了,我方会有利;如果敌方得到了,那敌方也会有利。

也就是谁先得到谁就居于上风,这种地形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地方就要斗智斗勇。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我可以往,对方可以来,这种地方四通八达,阻碍少,行军速度快,可以用战车,运兵速度极快,交通极方便,这个时候变数会很大,所以,交地很考验人的兵力部署。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

衢和交原本意思很接近,在这里面区分开来,衢特别指一个地方处于多个国家的边境,同时会关联到好几个国家,那么,和邻国的关系处的怎么样,对于我方的行军有没有阻碍,就变得特别重要。

如果有人支持,胜算会多一点;没人支持,胜算会少一点。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重地是相对于前面的轻地而言,是越过国境线已经很久了,在敌国境内纵身作战,山高皇帝远,但同时,得到的援助也少。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文言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者,指战争。

地,所在之处。

道,途径。

察,考察、研究。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作战第二•原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注释:驰车千驷,指轻车千辆。

革车千乘,指重车千辆。

带甲,指披甲的士兵。

馈粮,运送粮食。

奉,供给。

举,出动。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

谋攻第三•原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注释:全国,使敌国完整地降服。

破国,击破敌国。

军、旅、卒、伍,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

军形第四•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注释:先为不可胜,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

待,等待。

•译文: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 第十一讲

孙子兵法 第十一讲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 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 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 ,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 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 之,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 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 ,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 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 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 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三、虚张声势、吸引顾客
我国某城市有家个体服装店,刚刚 开业,一点知名度都没有,门前冷冷清 清,服装店老板在开店前几乎把资金用 光,哪有钱去做广告,让人们知晓这家 服装店呢?老板终于有了主意,一天他 来到附近一家电影院,在电影开演前几 分钟,他雇的店员前来找他,只听电影 院的广播喇叭喊:××服装店的王老板, 外面有人找。他听到第五遍时,便起身 走出影院。一连几天,在附近的几个影 院都如法炮制,随后的日子里,他开的 服装店,门庭若市,生意不断。
三 形势
(一)《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 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 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 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 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 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 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 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 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 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 能为胜败之政。

《孙子兵法》新解(十一)

《孙子兵法》新解(十一)

《孙子兵法》新解(十一)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自译:孙子说:在与敌军对阵时,该如何部署军队才能有利于自己呢?第一,如果对阵发生在山地之间,则要选择驻扎在背靠险山、日照充足的溪谷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地第十一【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汜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汜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地区在战略上因位置和条件不同,对作战将发生不同的影响的地区可分为“散地”、“轻地”、“交地”、“衢地”、“重地”、“汜地”、“围地”、“死地”。

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

进入别人国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

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

我军可以往,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

处在三国交界的、先到就可以结交周围诸侯取得多助的地区,叫做“衢地”。

深入敌境,背后有很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

山岭、险要、水网、湖沼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汜地”。

进入的道路狭窄,退出的道路迂回,一方可利用地形以少胜多作战的地区,叫做“围地”。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寻求生存,不立即作战就只有等待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

因此在“散地”上,不宜作战;在“轻地”上不易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要点,不能等待敌人占领后再去进攻;逢“交地”,应部署好部队之间的相互策应,切勿失去联络;到“衢地”,则应加强外交活动,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注意在当地征集粮草物资,遇到“汜地”,就要设法迅速通过;如遇“围地”,就要提高警惕,运用谋略避免被围;到了“死地”,就要拼死奋勇作战,以图死里求生。

【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古来善于作战的人,能使敌部队前后不能策应,主力和小分队不能相互支援,敌军官兵间遇险不相救助,军队上下不能包容,士兵分散无法集中,部队汇合而不齐整。

能造成有利于我的局面就采取行动,不具备有利于我的局面就处于静默。

请问:“假使敌军众多,而严整地向我前进,该怎样对付它呢?”回答说:“先夺取敌人所依赖的有利条件,就能使它陷入被动而听从我们调动了。

”用兵的要旨就是要行动迅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译文】一般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越深入敌境,我军士兵越能忠心和专注,使敌方不能抵抗;在敌方丰饶的田野上夺取粮草,以供给全军所需;在作战间隙注意保持我方士兵的体力,积蓄士气,集中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对我军莫测高深。

【原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译文】当部队处于无路可走的境遇时,就会拼死坚守而不败退,当士卒都拼死作战时,怎么会不得胜?这时候所有人都会尽力而战。

在士兵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会再恐惧;当不做殊死拼斗就无路可走时,军心自然就会稳固,越深入敌国境内,士兵就越不会散漫;到了万不得已时,士兵就会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遭遇这样境况的军队不用做约束都懂得戒备;不用做宣传鼓动,都自觉自愿出力;不用沟通协调,都能通力合作,不用三令五申,都会遵守法纪。

在去除了迷信和部属的疑惑后,士兵们至死也不会逃离。

【原文】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译文】我军士兵没有多余的钱财,不是士兵们不爱财物;我军士兵拼死作战,不是士兵们不爱惜生命。

当作战命令宣布的时候,士兵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

让他们投入到只有向前拼命作战再无别路可走的地方,就会有专诸(春秋吴国勇士)和曹刿(春秋鲁国武士)一样的勇敢了。

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率然”是常山地方的蛇名。

打它的头,尾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

请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说:“可以”。

吴国人和越国人是相互仇恨的,但当他们同舟渡河遇到大风时,他们互相救援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般默契。

因此企图用缚住马匹和掩埋车轮来防止兵卒的逃亡,是完全不管用的;要使士兵共同奋勇作战,在于将帅的领导得法、指挥正确;要使作战能力有强弱差别的部队都能发挥作用,在于充分地利用地形的优势。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行动的协调一致如同一个人一样,这是因为将帅营造了使部队不得不如此的情势。

【原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译文】将军的处事;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

要使作战意图对士兵严格保密,避免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无从做出正确的预判;经常变化宿营地,进军采用迂回路线,使人们推测不出真实意图。

主帅授给军队任务,要像叫人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能进而不能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境,要象拨弩机而射出箭矢一般,使他们可往而不可返。

就像驱赶羊群一般,赶过去赶过来,使大家只管理跟着走,而不用知晓到哪里去。

聚集全军兵卒,投放在危险的境地使他们不能不拼命作战,这就是将军的责任!在不同种类地形地貌下战法的变化,在于对具体作战力量运用和作战目标的理解与调整,在于对各种情势下人员心理的掌握,是将帅不能不研究的。

【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汜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译文】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国境越深,士卒就越忠心团结,相反,如进入尚浅,则士卒极易逃散。

离开本国越境出兵的,就是进入了“绝地”;四通八达的叫做“衢地”,进入深的,叫做“重地”;进入浅的,叫做“轻地”;背后有敌坚固的城堡而前面道路有所阻隘的,叫做“围地”;无处可走的叫做“死地”。

因此,在“散地”(国内作战),就要使军队统一意志;在“轻地”(刚入敌国)上,就要连续作战,使之有归属感;遇“争地”(我彼均得利),就要向敌军的后方急进;逢“交地”(我可往彼可来),就要加强戒备、谨慎防御;到“衢地”(三属之地,先至得天下众),就要建立和巩固与友邻的协同;入“重地”(入敌境深者),就要注重给养的征集和补充;经“汜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干脆把唯一的缺口堵塞,使士兵唯有死战谋求出路;到了“死地”,就要明确告诉部队只有拼命死战斗才能死里逃生。

兵卒的心理,被包围就会抵抗,迫不得已就会战斗,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原文】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hui)。

【译文】不了解诸侯国计谋的,不能与他们结交;不熟悉山岭、森林、险要、阻塞、水网、湖沼等地理环境的,就不能带领部队行军;不重用向导的使用,就不能充分地获得地利优势。

这几项内容,有一方面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霸诸侯、王者天下的军队。

如果是王者的军队,它在进攻大国时能使敌方的民众和军队来不及动员集中;强大的军威展示出来,使其无法实现与别国联盟的企图。

因此没必要争着去同哪一国结交,也没必要去选择扶植哪一国的势力,只需要充分展示你自己的意图,把强大的威力加之于敌,就可以夺取敌人的城池,覆灭敌人的国家。

【原文】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译文】施行超越法定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号令,驱使全军兵众就象指使一个人一般。

叫他们去执行任务,不必说明为什么;叫他们去夺利,不告诉他们有危险。

把军队投放在“亡地”上,然后能保存;把兵卒陷于“死地”,反而能得生。

兵众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操纵胜败。

【原文】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指挥作战的事,在于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却集中兵力,朝一个方面进攻,长驱千里,杀其将领,这就是所谓机巧智谋成就大事!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证件,不许敌国的使者来往;在宗庙里秘密地、认真地谋划作战之事。

发现敌军出现疏漏,就要迅速乘隙攻击。

先夺取敌人的要地,避免与敌军约期会战。

实施作战计划时,要灵活地随着敌情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来决定军事行动以求战争的胜利。

因此作战前应表现得沉静,使敌人不注意防备,但真的采取行动时就要迅速和果断,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