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孙子兵法之36计

孙子兵法之36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周强060210043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
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
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
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
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
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
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
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全篇

孙子兵法(完整版):永久收藏,终生研读!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二、敌战计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三、攻战计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四、混战计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代虢五、并战计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六、败战计1、美人计2、空城计3、反间计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1、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
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
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
这就是根据《易经。
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
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周强060210043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
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
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
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
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
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
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
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
孙子兵法36计 孙子兵法 谋略智慧 知识分享 读书成长 国学智慧

孙子兵法36计孙子兵法谋略智慧知识分享读书成长国学智慧1.瞒天过海——隐藏实力,伺机攻击对手。
2.围魏救赵——以攻为守,利用对手的弱点,击败其它对手。
3.借刀杀人——借用他人的力量,打败共同的敌人。
4.以逸待劳——抓住对手疲劳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
5.趁火打劫——利用对手的内部矛盾,发起进攻。
6.声东击西——制造假象,使对手产生误判。
7.无中生有——制造虚假信息,使对手分心,从而得以进攻。
8.暗渡陈仓——出奇制胜,利用对手的盲区攻击其要害。
9.隔岸观火——观察战局,等待对手的失误。
10.笑里藏刀——隐藏真实意图,诱骗对手。
11.李代桃僵——替他人代罪,使对手误判。
12.顺手牵羊——利用对手的疏忽,获取物资。
13.打草惊蛇——利用意外事件,诱出对手的真实意图。
14.借箭放火——利用对手的武器装备,破坏其军事要点。
15.以攻代守——主动进攻,转移对手的注意力。
16.抛砖引玉——放出信息,诱骗对手暴露真实情况。
17.擒贼擒王——去其实,取其要,打破对手的组织纪律。
18.釜底抽薪——摧毁对手的资源系统,虚耗其力。
19.混水摸鱼——利用对手对自己的过度信任,窃取机密。
20.金蝉脱壳——出奇制胜,在对手掌握之外的地方展开突然袭击。
21.关门捉贼——将对手困住,眼观全局。
22.远交近攻——争取与对手的盟友,以加强自己的实力。
23.假道伐虢——利用虚假做法,制造对手的绝对信任。
24.偷梁换柱——欺骗对手,使其误判。
25.指桑骂槐——利用言语,刺激对手出招,从而损失内部实力。
26.过河拆桥——利用对手的依赖关系,破坏其资源。
27.长驱直入——直取对手的要害。
28.破釜沉舟——毁掉所有的退路,鼓舞下属的意志。
29.浑水摸鱼——利用混乱的局面,搜集情报。
30.金蝉脱壳——突然消失,引导对手措手不及。
31.无计可施——采用最后的手段,去反击对手的力量。
32.不打自招——以刑法等手段,迫使对手主动暴露真相。
33.欲擒故纵——利用对手的得意之地,引导对手驰骋,摆脱对手的防范。
孙子兵法战术体系

孙子兵法战术体系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兵法经典,被誉为战争之圣典。
它以其独特的战略思想和战术体系,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本文将以孙子兵法战术体系为标题,探讨其中的精髓和应用。
一、制胜之道:战略思想孙子兵法强调制胜的重要性,认为战争是一场危险的游戏,胜利来自于全面的规划和巧妙的策略。
对于战略思想,孙子兵法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
1. 知己知彼: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是制定战略的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实力、战略和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避实就虚:根据敌人的实力和弱点,选择合适的战术和战斗方式。
在实力不如敌人时,可以通过埋伏、诱敌等手段争取胜利。
3. 兵不厌诈:战争是一场谋略的较量,采取欺敌、假装退却等手段,可以使敌人陷入困境,从而取得胜利。
二、战术体系:兵法要诀孙子兵法不仅有丰富的战略思想,还有一整套完备的战术体系。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要点。
1. 五种进攻:孙子兵法提出了五种进攻的方法,分别是乘势攻击、诱敌深入、疾风迅雷、无中生有、暗渡陈仓。
这些进攻方法在不同的战争环境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
2. 兵力运用:孙子兵法提出了兵力运用的原则,包括集中兵力、分散敌人的兵力、利用地形和气候等。
通过合理运用兵力,可以在战场上取得战略优势。
3. 军队编制:孙子兵法强调了军队的编制和组织,包括军队的建设、训练和指挥等方面。
军队的编制应该合理,使得各部队之间协作默契,形成整体力量。
4. 情报收集:情报收集是制定战略和战术的基础。
孙子兵法提出了多种情报收集的方法,包括刺探敌情、侦查敌军、听取战俘等。
通过收集情报,可以更好地了解敌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5. 兵器运用:孙子兵法还强调了兵器的运用和发挥。
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用途和战术。
在战场上,合理运用兵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威力。
三、应用实例:历史战争中的兵法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和战术体系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历史战争中的典型案例。
1.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曹操和刘备联军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孙子在本
篇中集中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开战之前如何筹划战争全局的问题。
孙子从“兵者,国之大事”这一认识出发,强调了战前战略谋划(“庙算”)的重要性,即通过敌我双方现有客观条件---“五事七计”的考察和比较,对战争的胜负趋势作出全面、正确的估算和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
在本篇中,孙子还提出了战争中积极“造势”、争取胜利的理论。
他主张充分发挥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分析、把握各种条件,创造战略战术上的有利态势,从而确保自己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造成优势主动的战场地位,孙子提出了著名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作战原则,强调以灵活机动、快速多变、欺敌误敌的战法打击和消灭敌人。
作战篇
孙子在本篇中主要论述了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及其客观必要性。
孙子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依赖关系。
强调了进攻作战中,“速战速决”的极端重要和“旷日持久”的极大危害。
孙子明确主张,在准备、实施战争活动过程中,必须树立“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指导思想,力求速决,避免顿兵坚城;高度警惕,防止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
为了保证速战速决进攻战略方针的顺利贯彻实施,解决战争耗费巨大与后勤补给困难之间的矛盾,孙子提出了“因粮于敌”的重要原则,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补给,减少财政开支和人民负担。
同时,孙子还主张通过奖赏军功、善待敌俘等手段来壮大发展自己的实力,达到“胜敌而益强”的目的。
三、谋攻篇
“谋攻”,意思就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
孙子在本篇中集中论述了“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并不是用兵的最佳方法,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经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完全屈服。
这是孙子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最理想境界,也是《孙子兵法》立足于战争,又超越于战争的魅力之所在。
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包括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在政治上,孙子主张通过“伐谋”、“伐交”的手段,使敌国完整地降服。
在军事上,孙子提倡根据敌我兵力不同采取灵活正确的战术方针,迫使敌军完整地屈服。
为了实现“全胜”的目的,孙子主张协调处理好将帅与国君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做到辅车相依,紧密合作;并指出了君主愚妄干预军事活动的恶劣后果。
同时孙子又从战争指导的角度,归纳提出了争取“全胜”的五个基本条件,并在篇末揭示了“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一著名军事规律,这一规律直至今天仍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毛泽东管理之道:为人民服务
⏹教育群众组织起来,来为共同利益而斗争
⏹明确宗旨,宗旨的背后就是利益:组织成员为什么而奋斗?
⏹毛泽东为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定的宗旨就是: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
意地中国为人民服务。
这是军队唯一的宗旨。
⏹这个宗旨是毛泽东整个管理思想的核心,这对应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一个叫使命,一个叫价值观。
⏹企业向哪个方向发展,为什么而存在,这是使命;
⏹价值观就是企业为了发展、壮大而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
⏹两个比较起来,应该是使命更重要。
毛泽东管理之法:实现宗旨的两条办法
⏹“教育群众”和“组织起来”,这两部分也是毛泽东管理思想的主体
⏹这两条对应于企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
⏹思想教育解决的问题是彻底地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出精神力
⏹组织建设就是把调动起来的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凝聚力。
⏹对毛泽东来说,教育群众把他们调动起来,然后通过一定的形势很好地把他们组织
起来了,一个出了精神力,一个出了组织力,合在一块就是战斗力,对应于企业就是生产力
⏹《华为基本法》是企业大纲中公认搞得比较好的一部:抓管理要抓组织建设和文化
建设
⏹文化建设就是毛泽东常说的思想建设(道);组织建设就是毛泽东常说的队伍建设
(法)
华为公司的艰苦奋斗核心价值观
⏹任正非每年乘坐飞机的次数大约在100 次左右,华为的高管孙亚芳、胡厚、徐直军、
郭平、徐文伟、陈黎芳等人差不多也都在150 次以上。
而华为的董事们、EMT 成员们大约2/3 以上患有各种与精神压力相关的疾病:焦虑症是普遍的,其次是高血压、高血糖、忧郁症。
更有甚者,郭平患上了一种至今查不出原因的病症:严重到血小板异常低,但休息一段时间又莫名地康复起来……
⏹任正非说:“不奋斗,公司就只能崩溃;就这样干,也难免会萎缩呢。
华为不怕萎缩,
大环境不好,别人会死掉,我们只要活下来就行……”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是我们20 多年悟出的道理,
是华为文化的真实
⏹奋斗文化会必然导致自杀吗?恐怕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华为早年创业时的条件极其
艰苦,但那时的华为人却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和忘我的进取精神,从未有过自杀、跳楼的事件发生。
⏹西方顾问公司到华为公司来做咨询,发现我们华为公司干部队伍储备是很充足的,
他们不可想象的。
我们公司的中高级主管和专家基本不辞职,除了自己休息或者创业。
要想挖我们一位中高级主管很难,
计篇:
⏹如何谋划企业战略
⏹全局观:战略谋划所需的五事七计
⏹常计、变计、合计(常规、非常规、合成)
⏹战略选将:领导的五德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