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一篇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诸子界 2022-11-24 00:55 发表于广东《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十三篇约6000字。

注:后附《三十六计》完整版始计第一【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译文】如果您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任用我领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用我领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离开。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好并且能够接受,我将为您造成军事上的势,从外辅佐您。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⑤、寒暑、时制⑥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⑦、官道⑧、主用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⑩,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⑪,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⑫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⑬而骄之,佚⑭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⑮胜者,得算多⑯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⑰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解:①兵:本义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文中作军队解释。

②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

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

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

计,筹码。

索,考究。

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⑧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⑨主用: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主持、掌管。

用,物资费用。

⑩将听吾计:将,一作“将领”解,全句意思是“将领听从我的计谋”;一作“如果”解,作助动词使用,是孙子激吴王重用自己的语气,全句意思是“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概览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概览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概览《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孙子兵法(个人节选与注释,非完整版)

孙子兵法(个人节选与注释,非完整版)

第一篇始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死之道,不可不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进行战争必须考察的五方面:1、进行战争是否正义,是否得民心;2、天时,气候对战争的胜负很重要;3、地利,地形的远近、险夷、宽窄等;4、将领,将领的智谋、诚信、仁爱、勇敢、严明,要懂得知人善用;5、法规,军队的编制、官吏、军需的管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第二篇作战篇用兵只听说稳扎稳打地速战,没看过投机取巧长久的。

战争的持久而对国家有利的从未有过。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粮饷军需不用运输三回。

就地取食,以战养战。

军队后勤保养供给都是用兵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兵贵胜,不贵久,知兵之将,知战机,统兵如臂使指。

第三篇谋攻篇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

(毁灭别人的国家不需要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定要以全胜的计谋争胜天下,这样才不致我方军队受挫而取得完全的胜利)军事谋略,亦是政治和外交谋略。

要征服敌国,可用军事手段,但却不是最佳手段,而不通过战争使敌方屈服才是最高手段。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避之。

国君不利于军队的三种情况:1、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时却硬叫它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后退却硬叫它后退,束缚军队战斗力;2、不懂得军队内部事情而干预军事行政事项;3、不懂得军事权变而干预军队指挥作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第四篇军情篇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国防计画)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国防计画)

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國防計畫)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兵法 第二篇 作戰篇(動員計畫)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ㄔˊ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夫鈍兵、挫銳ㄖㄨㄟˋ、屈力,殫ㄉㄢˋ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性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ㄐㄧㄝˊ,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ㄓㄡˋ矢ㄕˇ弩ㄋㄨˇ,戟ㄐㄧˇ楯ㄕㄨㄣˇ蔽ㄅㄧˋ櫓ㄌㄨˇ,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ㄐㄧ)稈一石,當吾廿石。

孙子兵法第一篇

孙子兵法第一篇

2021/3/10
4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 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产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2021/3/10
5
【译文】所谓“道” ,是指民众与国君有共同意愿,能够同心同 德,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难。 (人和) 所谓“天” ,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等季节天候。 (天 时) 所谓“地” ,是指道途的远与近,地势险峻与平坦,战地的宽 广与狭窄,地形有利或有害。 (地利) 所谓“将” ,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 果断勇敢。 (领导) 所谓“法” ,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 职责、粮食来源和军需物品的管理情况和制度。 (制度)
2021/3/10
8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2021/3/10
9
【译文】若能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 仗必然胜利,我就留下。
假若不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仗必然 失败,我就离去。 (希望得到吴王的重用)
2021/3/10
10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夕卜。势者。因利 而制权也。 【译文】根据有利条件制定了战争决策而又能贯彻执 行,就要在战场上创造有利的“势” ,作为外在的 辅助条件。所谓“势” ,就是能够根据有利条件而 采取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2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 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 事,是军民生死安危主宰,是国家 存亡的关键,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2021/3/10
3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要通过敌我五方面的分析, 比较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取得对战争形势的 认识。这五个影响战争胜负的方面是:道、 天、地、将、法。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13篇原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共分为十三篇。

下面将对这十三篇的原文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篇:计篇。

这篇主要讲述了作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军队的编组、兵员的选拔、军事情报的获取等。

关键词:谋略、计策、决策。

第二篇:作战篇。

这篇探讨了如何应对敌方的各种战术行动,包括包围、避敌锐气、对敌弱点的攻击等。

关键词:战术、行动、指挥。

第三篇:谋攻篇。

这篇讲述了如何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主要内容包括了攻城策略、埋伏、奇袭等。

关键词:进攻、谋略、计谋。

第四篇:军形篇。

这篇主要介绍了军队的布阵,包括横队、纵队、斜队等不同的阵形,以及兵种的搭配。

关键词:布阵、队形、兵种。

第五篇:兵势篇。

这篇讲述了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找出优势和劣势,并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

关键词:实力对比、优势劣势、战略。

第六篇:虚实篇。

这篇强调了战争中的虚实之分,利用虚假的手段引诱敌人,创造应战的时机。

关键词:虚实、欺敌、反击。

第七篇:军争篇。

这篇阐述了战争中的攻守之道,重点讲述了如何在防守时保持坚守,以及攻击时的迅速攻破敌方。

关键词:攻守、坚守、攻破。

第八篇:九变篇。

这篇强调了在战争中的灵活变通,适时调整计划和策略,并采取变化多端的方式来控制战局。

关键词:灵活、变通、控制战局。

第九篇:行军篇。

这篇讲述了军队在行军中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持纪律、合理安排休息和补给等。

关键词:行军、纪律、休息。

第十篇:地形篇。

这篇强调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讲述了如何根据地形条件来制定作战计划,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关键词:地形、作战计划、地理优势。

第十一篇:九地篇。

这篇详细介绍了九种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包括平原、山地、水域等不同地方的作战特点和策略。

关键词:地理环境、作战特点、战略。

第十二篇:火攻篇。

这篇讲述了火攻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在战争中运用火攻来破坏敌军阵容和士气。

关键词:火攻、原理、应用。

第十三篇:用间篇。

这篇论述了间谍和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包括招募间谍、收集情报、破坏敌方间谍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孙⼦兵法》第⼀篇《始计》的主要原则此⽂章已于 22:10:53 2018/6/30 发布到可以量化研究《孙⼦兵法》第⼀篇《始计》的主要原则《始计》篇是《孙⼦兵法》的第⼀篇,分为四章,第⼀章讲军事重要,战争与和平时都需要仔细省察。

第⼆章讲五事七计知胜负。

第三章讲诡诈12法,诡道的原则是:通过诡诈影响敌⼈决策,为敌⼈创造弱点,然后攻击这个弱点。

第四章讲先计后战。

计算胜者可以战,计算不胜则推迟决战,直到有把握时再决战(如图1所⽰)。

图1《始计》篇主要原则第⼀章:军事重要,战争与和平时都需要仔细省察。

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说:军事是国家的⼤事,关系到军民的⽣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仔细省察的。

军事活动不仅在战争是国家的⼤事,关乎国家的存亡,在和平时期也是国家的⼤事,也会关乎国家的存亡。

苏联就是在和平时期因为军事⽽解体的(如图2所⽰)。

图2战争与和平时均应重视军事《战争论》中对战争的定义为:战争是迫使敌⼈服从我们意志的⼀种暴⼒⾏为。

战争的⽬的是通过媾和⽽获得利益。

《战争论》中论述了战争⾦字塔,分为战⽃、战术和战略三层,下层⽬标是达到上层⽬标的⼿段。

战⽃的⽬标是使敌⼈⽆⼒抵抗,战⽃的⼿段是消灭敌⼈;战术的⽬标是获得胜利,战术的⼿段是使⽤军队;战略的⽬标是媾和,战略的⼿段是战术胜利。

因为战⽃的⼿段是消灭敌⼈,就关系到军民的⽣死和国家的存亡,所以战争是国家的⼤事,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如图3所⽰)。

图3《战争论》的战争⾦字塔在和平时期,军事活动表现为国防,国防的主要⽬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国防需要⾦钱投⼊,那么投⼊多少合适呢?极限推理逻辑:将条件推到极限,验证得到的结果,然后再得到通⽤的结论。

这⾥介绍⼀个极限推理逻辑,对于验证逻辑思维很有作⽤,我将列举⼏个极限推理逻辑在物理学、军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应⽤。

国防预算⼀般都是按照GDP的占⽐进⾏衡量的。

按照逻辑,如果国防的投⼊是0,就是对国防没有任何投⼊,那么就会导致没有国防。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第一篇计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孙子强调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胜利,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认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战争时,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不能被个人的情感所左右。

孙子也指出了战争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兵力和物资支持;二是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指导。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孙子强调了战争中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情、掌握先机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必须加强对敌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孙子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重要性。

第三,孙子注重战争中的谋略和策略。

他认为,在战争中,不仅要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还要有巧妙的谋略和策略来指导战斗。

例如,在攻城战中,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在防守战中,可以采取“据险固守”的策略。

这些谋略和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战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孙子强调了军队的训练和管理。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军队必须具备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军队的训练和管理,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技能和武器使用。

还要注重士兵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忠诚度。

孙子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观点。

他认为,在战争中不能只依靠武力和硬实力取胜,还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迷惑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

例如,可以采用间谍活动、谣言传播等手段来干扰敌人的指挥系统;也可以采用假象伪装等手段来迷惑敌人的视线。

这些手段虽然有些不光彩,但却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主要讲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家对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孙子兵法第一篇

孙子兵法第一篇

孙子兵法第一篇一、背景介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经典之一,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是一部古代兵法著作。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必读之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兵法著作之一。

全书共分为十三篇,每篇篇名多为兵法要务之名。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第一篇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二、《孙子兵法第一篇》概述《孙子兵法第一篇》名为“计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开篇之作。

全篇共分为六章,主要讲述了军事中的“计”或“策略”在作战中的重要性,以及战争中应该如何合理运用计谋以取得胜利。

以下将对每一章进行逐一解读。

1. 道在第一章《道》中,孙子论述了作战的重要性和战争的目标。

他强调指出,不仅仅要守卫国家的安全,还要达到最为理想的胜利。

为了达到胜利的目标,孙子认为,军队需要具备道义观念的指导,具备正确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计谋。

2. 作战认识第二章《作战认识》中,孙子介绍了作战中所需的基本认识。

他了解到,只有对敌情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军事行动。

因此,指挥官必须明确了解自己的兵力,敌人的实力以及战争的环境背景等。

只有基于准确的认识,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

3. 攻在第三章《攻》中,孙子详细讲述了攻的策略和方法。

他认为,在战争中应该善于攻打敌人的要害部位,从而迅速击溃敌军,达到全面胜利的目标。

孙子提倡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采取意想不到的措施,以取得攻击的优势。

4. 用间第四章《用间》阐述了如何善于运用间谍和间谍活动来获取敌人情报。

孙子认为,了解敌人的情报对制定战略和战术决策至关重要。

他强调在使用间谍时要小心谨慎,以免被对手识破。

5. 这军《这军》是第五章的名称。

孙子在这一章中强调了士兵的重要性,以及指挥官如何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军队。

他提倡要善于培养和训练士兵,使其在战场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集中的士气。

6. 合纵第六章《合纵》探讨了如何与盟友合作以及在战场上灵活应对敌人的行动。

孙子认为,只有与盟友建立牢固的联盟,并在合适的时机采取灵活的战术,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第一篇的主要内容围绕“计”,也就是“筹划”这个话题,哎,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严肃?其实,孙子说的那些话就像是在告诉我们,打仗就像下棋,想要赢,得先琢磨清楚局势,先看看周围的环境,自己能干啥,敌人又有多强。

咱们一起来看看,这里面究竟有些什么精髓。

首先,孙子强调了“道”,这就是在说,打仗不是光靠勇气,更得有目标和理想。

就像咱们生活中,如果不清楚自己想干啥,那就容易迷失方向。

接着是“天”,这就是说要看天气、季节等因素,打个比方,你在夏天穿羽绒服,那可真是把自己搞得很尴尬。

再往下就是“地”,这就涉及到地形、地势的问题。

地形复杂,打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

你想想,打仗的时候,能借助地势的优势,简直就像是打游戏时找到了隐秘通道,轻松不少。

再来就是“将”,说的是指挥者的能力。

将军就像是团队中的领导者,他的决策直接影响战局。

一个好的将军,不仅要有智慧,还得会用人,懂得怎样激励士兵,毕竟,士气高昂的时候,士兵们干劲十足,简直就像打了鸡血。

接下来就是“法”,这个是说军队的纪律和规矩,得有章可循,打仗可不是随便闹的,要不然一盘散沙,根本打不成。

在讲究“计”的时候,孙子还提到,信息非常重要,敌人的动向、自己军队的状态,都得摸清楚。

有点像是玩侦探游戏,得时刻保持警觉,确保不会被敌人给忽悠了。

总之,做事之前都得深思熟虑,打仗当然也不例外,这里还有个成语——“未雨绸缪”,真是贴切。

另外,孙子特别强调了“胜”的重要性。

你打仗不是为了打个痛快,而是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尽量避免无谓的冲突,选对时机和战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就像咱们在生活中,做事情也得懂得取舍,有时候忍一忍,反而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孙子这番话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给我们上了堂生动的战略课。

然后,孙子还提到了“虚实”,这个说的是敌人虚弱的时候要攻击,强的时候就得退避三舍。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道理,就是时刻关注对方的变化,抓住机会,像抓住了一个闪亮的机会,才能一举拿下。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军事典籍,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将领和军事家,他在长时间的军事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关于战争和军事策略的经验,并将其整理成一部系统的书籍,即孙子兵法。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孙子兵法全文和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篇: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认为,战争是重大的国家事件,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不能轻视。

故经之以五事,根之以计,而索其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认为,要想在战争中取胜,必须对敌我双方都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预见到敌方的动向,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才能在百战中始终不败。

如果只知道自己的情况而不了解敌人,或者同时对敌我都毫不了解,那么每一次战斗都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战力,不出奇者,远攻近取者,必败。

孙子认为,战争要取胜,就必须善于出奇制胜,想到敌人意想不到的战略和技巧。

只要掌握了这种出奇制胜的艺术,就能够在战争中发挥无穷的战斗力。

反之,如果没有出奇制胜的能力,仅仅依靠攻击的距离近远规划战略,那么必定会遭到失败的结局。

第二篇:作战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孙子认为,治理大众和治理小众是一样的,只是要分数而已;与大众作战和与小众作战也是一样的,只是要根据形势和名义来安排战略。

三军之所求,各得所欲者胜。

战争中,三军所要的就是达成各自的目标,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能够取得胜利。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到则同日而食于一城下,此谓远地;同归而食,此谓密地。

孙子认为,只要清楚了解战争的地点和日期,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即使距离很远也能够决定战局。

如果距离近,就可以利用情报信息,在同一天攻击敌方,这是为“密地”。

孙子兵法之始计第一

孙子兵法之始计第一

【始计篇】一、原文: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大字版(打印学习)

孙子兵法大字版(打印学习)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第一篇】始计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第二篇】作战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孙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战争和军事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有十三篇,每篇都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战争策略和战术技巧。

下面是《孙子兵法》第一篇的原文及译文,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领域,不可不慎重地加以研究。

解读:这一段开篇的话语探讨了战争的重要性,将战争提升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为对于战争,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以五个要素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用计算来测试这些要素,以确定战争的形势: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

解读:孙子强调战争的决胜因素有五个方面,即道、天、地、将和法。

这五个要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原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与阳,寒与暑,时与治也;地者,远与近,险与易,广与狭,死与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于敌而不同,可取而用也。

译文:道,是指使人民与统治者保持一致,可以与之同生共死,而不受任何威胁;天,是指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时机和治理;地,是指远近、险易、广窄的地势,关乎生死;将,是指智慧、诚信、仁爱、勇气和严厉这些个人品质;法,是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掌握战术,可借鉴运用。

解读:孙子提出了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统治者与人民的一致,天时地势,将领的智能和德才,以及灵活运用法则。

这些要素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对《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篇主要提到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决胜因素有道、天、地、将和法这五个方面。

中国现存最早兵书《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完整版)建议收藏

中国现存最早兵书《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完整版)建议收藏

中国现存最早兵书《孙子兵法》全文、译文(完整版)建议收藏《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一、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孙子兵法白话文

孙子兵法白话文

孙子兵法----白话文版孙子兵法·始计第一[提要]本篇为《孙子》首篇,纲领全文。

其核心是两点:一是“庙算”,军事上的战略运筹,对未来胜负条件的基本估计。

一是“诡道十二法”,实际战场态势中的指挥原则。

“诡道”十二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示形”以机诈取胜;一类是“权变”,各种情况下的不同作战原则。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士兵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所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我双方的七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所谓“天”,是指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寒冷炎热气象的变化,必须因时制宜,以顺天时。

所谓“地”、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所谓“法”,是指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

以上五个方面,将帅没有不知道的;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因此,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考核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就是说: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得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根据以上七个方面核查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失败,我就离去。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势”,以辅助作战的进行。

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所以,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用某人而装作不用他,要在近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远处行动,要在远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近处行动,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他,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他,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他,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他,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办法激怒他,对于鄙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疲劳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要通过敌我五方面的分析, 比较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取得对战争形势的 认识。这五个影响战争胜负的方面是:道、 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 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产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译文】所谓“道” ,是指民众与国君有共同意愿,能够同心同 德,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难。 (人和) 所谓“天” ,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等季节天候。 (天 时) 所谓“地” ,是指道途的远与近,地势险峻与平坦,战地的宽 广与狭窄,地形有利或有害。 (地利) 所谓“将” ,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 果断勇敢。 (领导) 所谓“法” ,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 职责、粮食来源和军需物品的管理情况和制度。 (制度)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 主孰有 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 法舍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 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凡上述五个方面,做将帅的不能不知道。能 够深刻理解的就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通过双方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索敌我 双方的真实情况。 就是说, 哪一方国君政治贤明? 哪一方将帅指挥高明? 哪一方得天时地利? 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军队实力较强 ? 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贤明? 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对比,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 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 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秩而劳之。亲 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 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 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 想打;要打近处装作要打远处。敌人 食利,墨以利引诱他;敌人混乱,要 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要注意 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要暂时躲避 他;敌将易怒暴躁,要骚扰他;敌将 轻视我,要设法使他更加骄横。对于 休整充分的敌人,要设法使他疲劳; 对于内部和睦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 攻击没有防备的敌人, 行动向着敌人 意料不到的地方。 这些都是军事 取胜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又 不能公布于众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 算不胜者,得算少 也。多算胜,少算不 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 矣。
【译文】如果作战之前就能在 庙堂(军帐)中预计出战势和 胜负的结果, 是应为计划稠密, 获得胜利的条件多。 作战之前 就能预 计不能取胜的, 是应为筹划不 周, 获得胜利的条具备 有利条件呢? 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就可以 判断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若能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 仗必然胜利,我就留下。 假若不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仗必然 失败,我就离去。 (希望得到吴王的重用)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夕卜。势者。因利 而制权也。 【译文】根据有利条件制定了战争决策而又能贯彻执 行,就要在战场上创造有利的“势” ,作为外在的 辅助条件。所谓“势” ,就是能够根据有利条件而 采取相应的措施与行动。
孙 子 兵 法
第一篇 计篇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讲述了孙子 的战略观。战争是一个国家生死存 亡之道。可以这样理解,军事与人 民死生攸关,蕴藏国家存死的道理, 所以一定要慎重。 他还强调战争一定要有道义、正义, 上下同心。这说明孙子是反对战争 的,不到万不得以,不能随便动用 武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 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 事,是军民生死安危主宰,是国家 存亡的关键,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