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

提纲

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

(1)物价持续下跌。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1)投资需求

(2)出口需求

(3)消费需求

(4)供给原因

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

(一)结构调整

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

其次,调整行业结构。

再次,调整产品结构。

最后,调整技术结构。

(二)货币政策

(三)财政政策

(四)解决供需问题应与推进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相结合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

(1)物价持续下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份,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分别连续下跌21个月和16个月;另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下跌50多个月(其中仅有几个略有回升)。物价的下跌,使得企业亏损面扩大,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并最终导致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1998年已经降到58%这种状况,使得消费需求难经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消费难以启动,使得增加投资需求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1996年以来,我国投资的增长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去年以来更有下降的趋势。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货币供应所增长看起来似乎呈扩张性的。但是,注意到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较快,存款增量连续数年大于贷款增量(所谓存差扩大),以及M0/M1,M1/M2连续数年下降的事实,应当认为,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利率虽然连续下调数次,但由于物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实际利率仍然连续数年保持较高水平。问题是,考虑到稳定汇率的目标,名义利率下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1998年虽然增发了大量国债,但由于绝大多数国债并没有货币化,其扩张作用并不明显。去年以来,税收增长一直高于支出的增长,紧缩的特征更为明显。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总量平衡关系上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供给制约型的经济转变为需求制约型的经济。这次通缩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及消费需求趋于萎缩造成的。当然,除了需求方面的原因之外,供给方面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1)投资需求:在1993年以前,国企对待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就如对待一块公共牧地一样,一旦银根松动,大家都去积极地“抢购”资金,结果是“赢了归企业,亏了归银行”。为了应付这种对信贷资金的饥渴,往往倒逼政府印刷更多的钞票。据统计,1980、1985、1988

及1993年,国家所投放的信贷分别为2414.3亿元、6430.87亿元、10551.33亿元、26461亿元,(1)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这种信贷投放的膨胀必定带动消费的膨胀。因受产出能力的限制,结果促使零售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迅速上升。但到1993年以后,政府加强对信贷资金的风险管理,陆续出台了《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于是国企向银行伸手的难度大大增加。国有投资(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的投资)在1993年以后增幅明显放慢,1993年的增长还有44.1%,到了1996年、1997年分别降为10.2%、9.0%,因政策上的导向,到1998年又上为19.6%,但仍低于1981-1996年的平均拉长水平(20.0%)。不仅国有企业投资乏力,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长更不容乐观。1981-1996年非国有投资的平均增幅达到29.9%,快于同期国有投资9.9个百分点。但近两年以来明显回落,1997年、1998年分别降为8.6%、8.0%,低于同期国有投资增长0.4和11.6个百分点。除此之外,非国有企业投资占全社会的投资比重也有所下降,1996年为47.6%,1998年降为45.0%。(2)根据乘数——加速数原理,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幅回落,产出增幅的倍数就会下降,而产出的下降,通过加速数的作用,造成投资进一步的下调,在乘数与加速数的交互作用下,经济陷入相对萧条的阶段。

(2)出口需求:1981-1997年我国出口增长7.3倍,年均增幅为13.2%;进口增长了5.5倍,年均增幅为11.2%;进出口的贸易占GDP30.0%以上,根据张曙光等人的研究。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80年代平均为0.5%,1990-1997年年均上升到7.5%。(3)但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增速滑坡,甚至出现3个季度连续负增长的现象。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共3239.4亿美元,比1997年下降0.4%,其中出口1837.6亿美元,仅增长0.5%,远远低于90年代的出口平均增长16.7%的速度(4)。除了出口需求萎缩之外,因受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逃汇现象。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统计,资本外逃规模达661亿美元(宋文岳的估计为474.41亿美元)。如果按8.3的汇率计算,光该项就减少了5486.3亿元的基础货币,这对通货无异是雪上加霜。

(3)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一个最终需求,若想维持一种持续的投资要求,必须有一种持续的消费需求作为引力。然而,过几年国内消费需求不增反降。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短期的由0.885下降为0.795,长期的由0.9812下降到0.8548。(5)同时我国的消费率也由“六五”、“七五”的66.5%、62.4%降到“八五”的

59%,1996年、1997年也分别只有59.2%、58.8%,都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水平(78%-79%)。(6)居民的消费需求趋淡的原因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1.在近几年内,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幅下降,1997年与1998年分别只增长了3.4%与5.8%,比“八五”期间下降了4.4 和1.2个百分点,(7)如果加上价格水平下降的因素,按现价计算的人均货币量基本上没有增加的感觉,因此人们就认为收入不增还降,最终导致消费“人气”不旺。2、与国外比较,我国保障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随着近几年住房、医疗及养老制度等改革方案的推出,人们预期未来的支出会增大。理性地减少了即期消费,增加了储蓄。对我国居民的一项储蓄动机的调查表明,其中为了应付“医疗、养老”的储蓄动机占38.4%,而为子女上学作准备的占44%。(8)3、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一大批冗员裁减,同时国企改革也导致大量的人员下岗或正面临下岗。为了防止因失业而造成前后生活水平的剧烈反差,选择持久性储蓄也是人们一种着眼于长远考虑的谨慎理财手段。

(4)供给原因:近几年随着国企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转制方面已取得某些成就,但国企产权的管理仍停留在一个相对混乱的状态中,国企改革的深化显得举步维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1999年、1995年与1997年亏损面分别为27.6%、33.8%、38.2%。(9)由于国企产权管理问题尚未解决,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亏损面仍在逐年扩大,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国企将经受更大的考验。由于国企改革不到位,其生产不仅低效率,而且产品无法形成有效供给。没有有效的供给,也无法形成有效的需求。

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

(一)结构调整

通货紧缩的物质基础是过剩经济产生大量的“多余”产品。这些产品由于超过了正常的社会消费以及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储备而成为多余的,从而形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在市场机制下,这些多余的产品为了实现其价值,完成这最后的“惊险一跳”,通常采取降价销售的形式,并引发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水平走低,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社会投资受到抑制,社会再生产速度减缓,总供给也相应减少遂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可见,通货紧缩是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社会总供给总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应该说,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这一特殊的“纠错”功能,如果与时间变量结合,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