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创作思想作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的创作思想与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天才女作家,通过犀利的文字及冷静的笔触,重现了当时新旧文化交锋时代中人们内心的挣扎与灵魂的不安。张爱玲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比较深,在其创作中,多以描写传统女性为主,在体现她们悲哀、凄凉的生活时,也讽刺了男权社会的传统礼教。本文在此对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特点做如下论述。
张爱玲创作思想作品特点张爱玲作为当代文坛上的奇葩,是20
世纪上海名噪一时的才女,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中国小说家中最为独特的一位,张爱玲将东方文化中意味深远的意象与西方意识流相结合来构筑人物的心理迷宫,再加上蒙太奇在作品中景象中的应用构建,更以张爱玲唯他独有的那份孤绝与苍凉构筑成专属她的文学堡垒,这些都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一、张爱玲的创作思想
张爱玲幼年处于时代变革阶段,作为满清名门望族,张爱玲的家庭仍延续了富足生活,即使缺乏父母的温暖,仆人们的细心照顾仍为年幼的张爱玲带来了生活温暖。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便被父母离异、继母进门与母亲归来所打破,对于渴望留洋的张爱玲来讲,母亲的家永远是最具吸引力的,而父亲的家则是沉没的地方。在父母察觉到张爱玲的变化后,借故将其囚禁了一秋一冬,而这场幽禁,则是张爱玲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挫折,与其童年中的幸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张爱玲认识到封建大家庭热闹氛围的同时,也感受到
了强烈的孤寂。这与张爱玲后期敏感、孤傲、审慎怀疑的性格有着直接联系,在逃离父母双亲的生活时,时间磨灭了张爱玲对母亲的柔情,也让张爱玲从此成为了家庭生活的边缘人。
在时代战乱的影响下,张爱玲留学的梦想化成泡影、进入香港大学取得的优异成绩化为一纸空文,这些经历都让张爱玲对和谐有序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在幼年生活与战争的影响下,张爱玲的创作风格习惯以悲壮、素朴、苍凉为主,喜欢体现普通人的人生。尤其在作品人物选择上,多数作品的主人公为“软弱的凡人”与“不彻底的人物”,张爱玲对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深刻的描述,对他们在新旧文化脱节中对封闭环境的依赖产生了同情,同时对他们心灵上的挣扎与碰撞进行了刻画,如作品中对银娣、振宝、玉清等人滑稽相的描写不难看出,这些人即使认识到了国家改朝换代了,但仍无法摆脱旧习俗。
二、张爱玲作品的特点
(一)作品中的悲凉——以《霸王别姬》为例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家世显赫的家庭,从小受到旧式官僚气息的影响,再加上父母离异对其造成的打击,导致她在小说创作中,往往以不圆满的爱情为结局,处处充满着悲凉,且这一特点在张爱玲17岁创作的第一篇小说《霸王别姬》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霸王别姬》取材于楚汉相争时的故事,张爱玲笔下的《霸王别姬》更加凄美动人,通过虞姬的视角对男人的世界与女性地位进行了诠释,在小说中,虞姬的爱情陷入了无望中的无奈,对霸王的爱情变成了英
雄的附属品,只能为项羽的霸业活着,即使最后的自杀也是为了维护项羽伟大的形象,正如虞姬最后跟项羽告别时说的:“这是您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充分地发挥您的神威,充分地享受屠杀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战斗力。”从这些语句中不难看出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凉,而这种悲凉,居然是出自一个17岁的少女之手。
(二)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以《沉香屑·第一香炉》《金锁记》为例
张爱玲幼时接受的教育主要以封建大家庭中的传统教育为主,而后又接受了西式教育,两种教育的结合,使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在包含中国古典美学的同时,又具备了西方现代小说的跳跃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进而奠定了她文学女作家的地位。在张爱玲创作的众多作品中,最能体现其语言风格的作品有《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茉莉香片》等几部作品,作者通过“红楼”式的旧体语言,将读者带回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十里洋场中。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作者对丫鬟的描写,从语言到神情,都与《红楼梦》中的丫鬟描写极为相似,尤其在人物对白上,也多引用了《红楼梦》中的对白,如睇睇跟梁太太拌嘴时的“可别叫我说出好的来”就是晴雯与袭人吵架时的原话。而在《金锁记》的描写中,曹七巧的出场则是引用了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述方式,“人都齐了。想必今
儿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这些言语描写对旧式大家庭分财产时的场面进行了赤裸裸的讽刺,是典型的“红楼”笔法。然而随着旧式大家庭的解体,曹七巧进入了“现代”社会,从最后作者对曹七巧的心理描写中能够看出其语言风格也逐渐变的现代化,“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从这段心理描写中不难看出,张爱玲在描写一位女性正常心理过程中的细腻,尤其是“光辉”“细细”等字眼的运用,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来描写女性的字眼。
(三)对小人物的细致描写——以《小寒》为例
通过深入分析不难看出,在张爱玲创作的众多小说中,其主人公作为市井小人物,即旧上海嘈杂环境中能够随时看到的人物,且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将人性本质最深处的贪婪、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张爱玲的创作思想中,本着“文学是人性的描写”的思想,避开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描写,将笔锋对准了人性。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看不到时代战乱,也看不到革命的曲折斗争,所描写的只是常人的平凡事迹,只是世态炎凉的人性及时代变革的沧桑。例如,在作品《小寒》中的少女,在明知违
背人伦的前提下,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并在这种扭曲的恋情中,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产生了嫉妒、排斥与敌对,甚至在这种恋父情结的趋势下,使少女过分的留恋女孩时代,而正是这种违背道德的真爱导致了她最后的悲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通过对普通小人物的描写,将其“苍凉”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整个小说中,多以爱情题材为主,但却很难看到有关歌颂爱情的字迹,反而多以苍凉的情殇爱逝为主。而正是这份“苍凉”成就了张爱玲,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蔡萍.乱世中的奇葩——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2]黎雪琴.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
[3]余逊涛.论张爱玲小说的风格[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
[4]李静.阅尽世风是苍凉——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j].考试周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