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讲解学习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6地球表面的板块目录 (1) (2) (3) (4) (10)一、大陆漂移学说1.太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提出这个学说的时间是1915年。
2.主要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海陆位置。
3.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可拼合性。
(2)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①相邻大陆在地层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
②古冰川遗迹的分布。
③古生物化石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1.提出者——哈里•赫斯和迪茨。
2.主要理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三、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作板块。
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易发生火山与地震。
3.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用来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矿产的生成和分布等。
4.板块的运动形式(1)板块相撞、相挤压:形成高原和山脉,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2)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印度洋、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重要提示】(1)魏格纳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2)“由魏格纳的意外发现到创立大陆漂移说并发展成板块构造理论”的过程,使我们再一次理解“通过现象→提出假说→论证假说一形成理论一指导实践”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悟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进行认识和解析。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在1912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在地球表面漂移,而不是固定不动的。
韦格纳认为,大陆漂移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这种运动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研究热潮。
1.1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得到广泛认可的证据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陆地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不同大陆的地质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古气候学的研究也发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例如在南极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发现了与冰川作用有关的地质特征。
而且,大陆漂移学说还能解释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规律,这些都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 大陆漂移的争议和完善尽管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大量的证据支持,但在其提出之初却受到了激烈的反对。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大陆漂移学说无法解释地壳板块的运动机制,也无法提供合理的动力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磁学的进步,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了完善。
很快,板块构造学说随之提出,成为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地球科学重要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和板块边界的分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地壳与上地幔的外层是由许多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地球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动力机制。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填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些不足,为解释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提供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
备战中考:大陆漂移学说专题训练讲义

备战中考:大陆漂移学说专题训练讲义一、大陆漂移学说考点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用来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理论。
2、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原始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相关证据: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地质构造和古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的相似性,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二、大陆漂移学说题型分析(2022·广西·博白县)读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火山喷发引起的B.地壳运动引起的C.地震现象引起的D.气候变化引起的【答案】1.C 2.B【解析】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因此大西洋两岸即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C正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遗迹,都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ABD 错。
故选C。
2.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6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
可知,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B正确;火山喷发和地震也是地壳运动引起的,不是大陆漂移的原因,AC错;气候变化与大陆漂移无关,D错。
故选B。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详细解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快运动三大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dà lù piāo yí shuō大陆漂移的设想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
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问世,才作为一个科学假说受到广泛重视。
在这本不朽的著作中,魏格纳根据拟合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古地极迁移等大量证据,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极大陆后来分裂,经过二亿多年的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由于当时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的知识局限,大陆漂移和动力学机制得不到物理学上的支持。
魏格纳学说的不幸遭遇在于他倡导大陆漂移的同时却认为大洋底的稳定。
直到他去世的20年后,抛弃洋底稳定不动的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人们对大陆漂移的兴趣又复萌了。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
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
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
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
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到: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
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你看过电影“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吗?它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我们一起看一下电影花絮。(播放视频)大陆真的会漂移吗?在远古时期所有的大陆是不是连在一起的?
2.(播放视频)不妨你折几艘小小的纸船,当把它们放在平静的水面上,它们就会慢慢的漂动起来,那么漂浮在海洋上面的大陆是不是也能够像这样漂来漂去呢?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大陆漂移说》
难点名称
“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过程及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大陆漂移学说”是对海陆变化的理性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探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教育,因此,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和的相关内容,把大量的直观材料输入学生头脑后要自然而然的形成地理概念或原理,还要经过逻辑思维过程的“加工”才会形成对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4.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大陆是怎样漂移的?我们用电脑动画模拟演示一下!(播放视频)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在 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陆地,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6500万前,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这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就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缓慢地漂移,使得大西洋在不断扩大,太平洋在不断缩小,而且这种漂移从未停止过。
3.观看视频《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播放视频)
魏格纳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成功与失败,就隔着一层纸,你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层纸被捅破了,成功就会向你招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大陆在漂移这一伟大的假说,并且为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献出了生命。他这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漂移的大陆》 说课稿

《漂移的大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漂移的大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漂移的大陆》是具体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具体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地质现象和地图,引发学生对于大陆分布的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核心观点。
然后详细阐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如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冰川遗迹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奇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复杂的地质概念和原理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同时,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2)掌握大陆漂移的证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的地质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图表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大陆漂移ppt课件

地层学的证据显示,不同大陆上的地层在地质年代上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这表 明这些大陆曾经是相连的。
地球物理学的证据
重力异常
地球重力场的测量结果表明,不 同大陆上的重力异常存在一定的 关系,这表明这些大陆在地球重 力场中是相互关联的。
磁场异常
地球磁场的研究表明,不同大陆 上的磁场异常存在一定的对应关 系,这表明这些大陆在地球磁场 中是相互关联的。
古生物分布
不同大陆上的古生物分布表明,许多 物种在数亿年前是相连的,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些物种的分布区域发生了 变化,这表明大陆也在移动。
化石记录
化石记录揭示了不同大陆上的生物历 史和演化过程,这些证据表明大陆的 位置在过去与现在有所不同。
地质构造和地层学证据
地质构造
不同大陆上的地质构造表明,许多地壳板块在过去是相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板块发生了分离或碰撞,导致大陆的位置发生变化。
生物交流与散布
大陆漂移也可能导致不同地区间 的生物交流与散布,使得一些物
种在新的地区繁殖和扩散。
05
大陆漂移学说的未来研究 和发展
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如地震波探测、重力测量 等,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 更精确的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高精度、大面积的观 测和测量,研究地表形变、板块运动等现象,验证大陆漂 移学说的预测。
数值模拟技术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和 相互作用,预测未来板块运动趋势,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 理论支持。
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研究
古地磁研究
通过对古地磁的研究,了解古代板块位置和运动轨迹,验证大陆 漂移学说的历史记录。
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doc

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2020年4月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本文关键词:演进,漂移,学说,起源,大陆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本文简介:摘要:二十世纪时期,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对地质学发展来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学术革命,造成这场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席卷的源头便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随着声纳、磁力计在地质学界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海底地形、海底磁场极性、岩石年龄的分析为解释了大陆漂移学说中陆地是怎样的移动;大陆漂移学说为研究地球变迁奠定了理论基础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本文内容:摘要:二十世纪时期,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对地质学发展来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学术革命,造成这场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席卷的源头便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随着声纳、磁力计在地质学界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海底地形、海底磁场极性、岩石年龄的分析为解释了大陆漂移学说中陆地是怎样的移动;大陆漂移学说为研究地球变迁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陆漂移学说;起源;支持证据;发展;思考自从大陆漂移学说这一理论被提出后,便在欧美国家引发了巨大争议。
当时,由于人们对地球外层构造特征的认识程度有限,之前的地质构造发展成果难以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和排斥。
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学、深海测深技术的发展,才为大陆漂移学说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演化成为如今板块构造学说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第一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人称为魏格纳猜想,从此由一张世界地图引发猜想在欧美地质学界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者对此都持反对态度。
但魏格纳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跨学术领域,潜心研究古生物、地质等学科知识,并先后两次去格陵兰岛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陆漂移的证据,得出格陵兰岛以每年lm的速度在缓慢漂移。
三年后,魏格纳整理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该书中指出现阶段人们所认识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级澳大利亚在遥远的古代是一块完整的陆地板块,后来在离心力和潮汐作用下,大约2亿年前,这个完整的板块出现了分离。
5.1 大陆漂移学说

在洋中 脊处, 发现正 的热异 常值, 而在海 沟处则 为负的 热异常 值。
洋底黑烟囱 400 ℃ 高温
海底平顶火山(Guyot)
磁异常带对称于洋脊 分布,年龄由新到老
1963年 , 英 国 剑桥大学的凡 因 ( Vine) 和 导师马修斯 ( Matthews) 发表了论文 “关于洋脊磁 异常”,正确 地解释了磁异 常条带对称分 布与海底扩张 的关系,吹响 了地学革命的 号角。
大陆漂移说的不足:
①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 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程 度,而花岗岩却依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 这是违反物理定律的;
②大陆能漂移吗? 即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 转的离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移 动,潮汐力同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 果证明,其驱动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几个 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陆漂移。
1.海底等时线
根据海底年龄 编制的全球海底扩 张模式图可以看出 大洋中脊与最年轻 的海底吻合。而通 过磁异常条带年龄 的测定可以建立等 时线,从而得到自 洋脊形成以来的年 龄,最老的海底年 龄只有1.7亿年。
(据W.C.Pitman等,1994)
②.证据 洋底年 龄:对 大洋的 认识: 洋底物 质组成 不同于 大陆, 未发现 老于侏 罗纪的 岩石。
海底扩张说证据
• 洋底磁异 常
a. 条带状海底磁异常 基本特征: • 线条状:正反向地 磁条带相间排列, 每一条宽度仅20~ 30公里,长数百到 千公里,异常强度 约400伽玛左右; • 定向性:平行洋脊, 显著定向; • 对称性:以洋中脊 未轴,对称分布; • 全球性。
海底扩张说证据
海底年龄与海底扩张及扩张速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古地磁学研究成果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红海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非洲板块 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大在陆漂移相学说互和板块张构造裂学说 。
一、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 释下列地形的形成:
1、东非大裂谷 2、大西洋 3、喜玛拉雅山脉 4、地中海
(板块的相互张裂) (板块的相互张裂)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
(板块的相互碰撞 )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提出问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对应,是偶然的 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 , 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建立假设: 大陆可能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寻找证据:证据一: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 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 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证据二: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 岩石、构造上非常对应,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科学依据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西洋两岸的 非洲和南美洲 的很多动物有 亲关系。
如两岸都有鸵 鸟,而鸵鸟不 会飞,更不会 游,所以无法 跨越大西洋。
舌草齿化石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 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 被发现,由于舌羊齿的“种子 ”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 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移 过海。尽管现在大陆之间呈犬 牙交错状,但仍能说明它们在 以前曾是连成一片的。
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_山__脉__。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 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 常形成山脉。
《大陆漂移学说》课件

板块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板块的相对运动会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它们也对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学产生影 响。
结论和未来展望
大陆漂移学说为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提供了关键的线索。未来的研究将 进一步深化我们对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认识。
《大陆漂移学说》PPT课 件
欢迎参加我们的《大陆漂移学说》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大陆 漂移的意义、背景和基本概念。
研究意义和背景
大陆漂移理论对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揭示了地球历 史上大陆的演化过程。
大陆漂移的基本概念
大陆漂移指的是地球上大陆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现象。这一理论由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引起了广泛讨论 和研究。
大陆漂移的证据和理论
大陆漂移的证据包括大陆形态对比了大陆漂移背后的机制。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地壳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移动,导致了大陆漂移和地质活动。
板块拼图和板块边界
板块拼图是通过比较不同板块间的地质特征,将它们拟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球地壳图像。板块边界是板 块间的接触区域。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大陆漂移: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
大陆漂移说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基本内容: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1.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
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
2.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1.8亿年)曾经是统一的超级大陆,称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Pangaea),中生代以来,泛大陆分裂,各个小型大陆块逐渐漂移(白垩纪末大陆位置图)到现在所处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由于古老大陆是整体一大块,所以不存在大西洋、印度洋,而只有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泛大洋(古太平洋)。
此后在漫漫地质历史长河中逐渐萎缩,成为现今模样。
3.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4.在大约3亿年前(石炭纪末期),全球只有一块巨大的大陆:南美洲与非洲大陆相连,大洋洲和南极洲也附着在这块大陆上,印度半岛则恰好位于非洲和大洋洲之间。
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侏罗纪),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和日月潮汐力的作用,这块大陆开始分裂,各大陆向西或向赤道移动。
南美洲和非洲在大约一亿年前(白垩纪)才开始分裂,从而逐步形成大西洋。
格林兰和挪威直至到第四纪(一百万年前)还连在一起。
在原始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中,由于各大陆相互挤压,便在大陆内部或边缘形成了高大的山西系。
魏格纳理论改造的主要内容:1.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巨大板块在运动着,其中有的板块会带动大陆或部分大陆和海底一道运动。
高中地理选修课:行星地球之大陆漂移学说教学课件

解释:雨量稀少,气 候干燥,仅在每年12 月至次年1月雨季积水
蒸发盐
在封闭、半封闭的环境中,由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强烈 的蒸发作用而形成的化学沉积。
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 严格的要求
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 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 佳水温上限可达29°C。
证据三:古气候
现代大陆冰川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 )又称“冰被”、“大陆冰盖”。 表面大致平缓、中部略厚,呈盾形,规模比山岳冰川大。主要分布 于南极大陆和格棱兰岛。 分布于极地或高纬地区的大面积冰川,厚度往往超过千米。大陆冰 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表面大致平缓,中部略厚, 呈盾形,间有冰原石山突出冰上。在海岸一带,冰从冰盖中央向四 周缓慢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成为飘浮的冰山。
4、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 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 的岩石。
1、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
2、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 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
3、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 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 也彼此吻合
Uyuni盐湖
乌尤尼盐沼又名“天空之镜”,在玻利维亚波托西省西部 高原内,海拔3,656米,长150公里,宽130公里,面积9, 065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边缘有盐
场。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仅在每年12月至次年1 月雨季积水
解释:乌尤尼盐沼 雨量稀少,气候干 燥,仅在每年12月 至次年1月雨季积 从纬度水、海陆位置、大气环
板块构造 第一章 大陆漂移 全面详细

观 20 点世 的纪 动地 向球 动 力 学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并为地学界普遍接受是50年 代中期以来地球物理学取得巨大进展后实现的。越 来越多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大陆相对于地极的位置 发生过重大改变;上地幔低速层的发现及其缓慢流 动的塑性性质的确定,使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上滑 动,(并非Wegener的Si-Al在Si-Mg层上滑动,也 不是Holmes的地壳在地幔上的滑动),海底扩张说 的确立为大陆漂移提供了驱动机制。同时,地质学 家积累了更丰富的资料来证实大陆漂移的存在,于 是大陆漂移说在新的基础上复活和发展,而成为板 块构造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大西洋两缘所作 拼接获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考虑其它 大陆的拼接问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案, 下图是迪茨和霍尔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 种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合结果形成联 合古陆,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问题。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 大西洋两缘所作拼接获 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 考虑其它大陆的拼接问 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 案,下图是迪茨和霍尔 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 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 合结果形成联合古陆, 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 问题。
地球的磁场
地磁南极 地理北极 D 水平面 H I Z 垂直面 F L 地理北极
北 地磁南极
a.
地理南极 地磁北极 图 3—12 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b.
L—地磁力线;F—总地磁场强度;H—地磁场水平分量;Z—地磁场垂直分量;D—磁偏角;I—磁
• 磁偏角(D):与子午线的夹角 • 磁倾角(I):与纬度相关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初二地理大陆漂移学说解析

初二地理大陆漂移学说解析地理大陆漂移学说是现代地质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揭示了地球上大陆的漂移现象并对地球的地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解释作用。
本文将对地理大陆漂移学说进行解析,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证据。
一、学说提出与发展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于20世纪初提出。
他认为大陆是在地壳的运动下漂移的,形成了现今的地理格局。
魏格纳通过研究地球的积石作用,发现了南美洲与非洲大陆的岩石类型和地层特征的相似性,从而得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
二、漂移的原理地理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的外部由地壳构成,地壳在地球的某种力驱动下,形成了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像悬浮在地球上,它们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移动。
大陆则位于这些板块之上,由于板块的运动,大陆会随着板块的漂移而改变位置。
三、证据与解释1.地质证据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岩石类型、地层特征以及化石记录等,发现了许多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例如,南美洲和非洲的岩石类型和地层特征的相似性,以及它们之间化石组合的一致性,都表明这两个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2.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通常集中在地球板块的交界处,这些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是密切相关的。
例如,环太平洋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板块交界地区,这里发生了许多剧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事件。
3.磁性证据通过对海底喷发岩石的磁性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称为磁倒转的现象。
磁倒转是指地球磁场的方向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反转。
这一现象与海底扩张理论相吻合,也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四、进一步研究与证实地理大陆漂移学说在提出之初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和否定,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证据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接受和支持这一学说。
现代地质学研究中,利用卫星测量、地震监测、地磁测量等高精度技术,科学家们能更加准确地观测和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并进一步验证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五、意义与启示地理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和发展不仅深化了对地球内部和地壳运动的认识,也为地壳运动相关的自然灾害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