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进行认识和解析。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在1912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在地球表面漂移,而不是固定不动的。
韦格纳认为,大陆漂移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这种运动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研究热潮。
1.1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得到广泛认可的证据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陆地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不同大陆的地质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古气候学的研究也发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例如在南极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发现了与冰川作用有关的地质特征。
而且,大陆漂移学说还能解释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规律,这些都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 大陆漂移的争议和完善尽管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大量的证据支持,但在其提出之初却受到了激烈的反对。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大陆漂移学说无法解释地壳板块的运动机制,也无法提供合理的动力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磁学的进步,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了完善。
很快,板块构造学说随之提出,成为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地球科学重要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和板块边界的分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地壳与上地幔的外层是由许多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地球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动力机制。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填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些不足,为解释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提供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
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
大陆漂移学说是一种认为地球上大陆在海洋上漂移的假说。
该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间一直在缓慢地移动,并且这种移动是由地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所驱动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大陆边缘的吻合性:观察地球上的各个大陆,可以发现它们的边缘在某些
地方几乎完全吻合。
这种吻合性表明,这些大陆在过去的某个时刻可能曾经是相连的。
2.地壳上的裂缝和断层: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壳上的裂缝和断层是由于地
球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所导致的。
这些裂缝和断层是大陆漂移的重要证据之一。
3.古地磁学证据:古地磁学研究显示,地球的磁场方向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间
一直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与大陆漂移的速度和方向相吻合,进一步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4.岩石和化石证据:通过对不同大陆上的岩石和化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
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这些大陆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曾经是相连的。
总之,大陆漂移学说是一种解释地球上大陆分布和移动的理论。
虽然该学说在最初提出时存在一些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该学说的正确性。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魏格纳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魏格纳早在1620年的时候,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虽然培根喊出了著名的言语“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只是将自己关于两块大陆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没有试图去寻找证据,来证实两岸曾经是相连的。
在培根之前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一点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哥伦布在1492年才发现了美洲,当时的地图错误百出,只是到了培根的时代,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才绘制得像模像样。
但是培根之后将近30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大洋两岸的陆地竟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
许多人也许在心里有过疑问,但是却都没有去行动。
最终,历史将荣誉授予了一位德国人。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
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突出部分与之对应。
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位青年学家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
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暗示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也彼此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
大陆漂移学说的三个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三个证据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地质学家弗里德拉德赫尔伯特提出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发生了移动。
他的理论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精细的数据研究闻名于世,但仍然有很多争议。
以下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三个证据:第一个证据是洋底地貌。
从海底地起的证据表明,从束缚的低洼海底深处,连接悬空的山脉、海岛和山脉,形成了深海沟,赫尔伯特把它们称之为洋底地貌。
这种地貌类型在洋面上是常见的,也表明了地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穿越大陆漂移说可以解释其原因。
第二个证据是相似的地层。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地质地层的结构大致相同,这支持了赫尔伯特的大陆漂移说,即地球在形成时或之后部分大陆曾经移动过。
第三个证据是地球磁场。
赫尔伯特指出,地球冷却之后,许多地层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磁场,而这些磁场和大陆漂移说相关,进一步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赫尔伯特的大陆漂移说引起了许多争议,但多年来学术界进行的科学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理论。
通过大量的证据和推论,学者认为,大陆漂移是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地球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陆漂移说解释了为什么海洋和大陆的地质结构大致相同,以及当今世界的大陆结构的变化。
它的提出使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世界地质学的中心思想,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结构的构成,以及全球变化的机理。
大陆漂移说后来成为地质学家探索地球结构的重要依据,其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大陆漂移的机理。
研究发现,大陆漂移是由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引发的构造运动形成的,这种运动破坏了海底的岩石,改变了大陆的结构。
它还从地球的磁场变化中得出结论,支持了大陆漂移理论的正确性。
以上就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三个证据。
虽然大陆漂移说仍然存在争议,但是通过进行科学研究和获得有关证据,学术界已经认可这一理论,把它视为地球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也为科学家探索地球构造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人们对地球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大陆漂移ppt课件
地层学的证据显示,不同大陆上的地层在地质年代上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这表 明这些大陆曾经是相连的。
地球物理学的证据
重力异常
地球重力场的测量结果表明,不 同大陆上的重力异常存在一定的 关系,这表明这些大陆在地球重 力场中是相互关联的。
磁场异常
地球磁场的研究表明,不同大陆 上的磁场异常存在一定的对应关 系,这表明这些大陆在地球磁场 中是相互关联的。
古生物分布
不同大陆上的古生物分布表明,许多 物种在数亿年前是相连的,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些物种的分布区域发生了 变化,这表明大陆也在移动。
化石记录
化石记录揭示了不同大陆上的生物历 史和演化过程,这些证据表明大陆的 位置在过去与现在有所不同。
地质构造和地层学证据
地质构造
不同大陆上的地质构造表明,许多地壳板块在过去是相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板块发生了分离或碰撞,导致大陆的位置发生变化。
生物交流与散布
大陆漂移也可能导致不同地区间 的生物交流与散布,使得一些物
种在新的地区繁殖和扩散。
05
大陆漂移学说的未来研究 和发展
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如地震波探测、重力测量 等,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 更精确的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高精度、大面积的观 测和测量,研究地表形变、板块运动等现象,验证大陆漂 移学说的预测。
数值模拟技术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和 相互作用,预测未来板块运动趋势,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 理论支持。
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研究
古地磁研究
通过对古地磁的研究,了解古代板块位置和运动轨迹,验证大陆 漂移学说的历史记录。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它的原意是指什么?现在用来比喻 什么?
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 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 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 世事变化很大。其实这个故事的原 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 洋 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观察南美洲和非洲的的轮廓,你能发现什么?
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 凹进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两块大陆就 象撕破的一页纸,可以拼合在一起。
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这个假说的内容 是什么?
大陆漂移学说
在距今两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 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它的周围是一 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先后在多处出现裂缝,分 成几块大陆,每一裂缝两侧的大陆,向相反的方向 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 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 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 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 板块的两种运动方式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利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 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 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 将成为新的大洋。
红海的形成
红海的形成
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位于非洲东北部 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 年之后可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 将分成两部分。有媒体称,地球将来会出现五大 洋和六大洲。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 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 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 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 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doc
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2020年4月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本文关键词:演进,漂移,学说,起源,大陆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本文简介:摘要:二十世纪时期,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对地质学发展来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学术革命,造成这场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席卷的源头便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随着声纳、磁力计在地质学界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海底地形、海底磁场极性、岩石年龄的分析为解释了大陆漂移学说中陆地是怎样的移动;大陆漂移学说为研究地球变迁奠定了理论基础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依据及演进本文内容:摘要:二十世纪时期,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对地质学发展来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学术革命,造成这场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席卷的源头便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随着声纳、磁力计在地质学界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海底地形、海底磁场极性、岩石年龄的分析为解释了大陆漂移学说中陆地是怎样的移动;大陆漂移学说为研究地球变迁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陆漂移学说;起源;支持证据;发展;思考自从大陆漂移学说这一理论被提出后,便在欧美国家引发了巨大争议。
当时,由于人们对地球外层构造特征的认识程度有限,之前的地质构造发展成果难以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和排斥。
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学、深海测深技术的发展,才为大陆漂移学说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演化成为如今板块构造学说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起源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第一次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人称为魏格纳猜想,从此由一张世界地图引发猜想在欧美地质学界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者对此都持反对态度。
但魏格纳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跨学术领域,潜心研究古生物、地质等学科知识,并先后两次去格陵兰岛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陆漂移的证据,得出格陵兰岛以每年lm的速度在缓慢漂移。
三年后,魏格纳整理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该书中指出现阶段人们所认识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级澳大利亚在遥远的古代是一块完整的陆地板块,后来在离心力和潮汐作用下,大约2亿年前,这个完整的板块出现了分离。
大陆漂移的三个证据
大陆漂移的三个证据
1、生物地理证据:生物地理学是一种研究地理分布的学科,它可
以使我们从物种的生物分布认识古代大洲之间的连通性。
生物地理学
家发现,有很多物种在大洲范围内出现,但不同大洲之间存在着它们
的差异。
比如澳洲和南美洲有一些共同的物种,如奇异犰狳、小丑鱼、翠绿鹦鹉和企鹅,表明当它们居住于大洲上时,应该有一段共同的历史。
这就证明大陆漂移的存在。
2、气候变化证据:据研究,地球表面气候变化给大陆漂移提供了
有力证据。
从古老的世界地图中,可以看出,古代北美大陆有很大程
度上位于古老大西洋中间。
古代大西洋连接着南极冰盖,所以当时古
代北美应该更加寒冷。
而现在,古代大西洋分裂成多个海洋,形成了
北美大陆今天的热带海洋气候,这正是大陆漂移带来的气候变化的结果。
3、地质证据:地质学的研究可以证明大陆漂移的发生。
比如,根
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大洲巨原的连接,例如非洲和南
美的笛卡尔构造原系,欧洲和亚洲的苏伊士构造原系,以及北美和南
美的庞贝构造原系,它们都暗示了大陆是非常漂移的。
此外,矿物构
成可以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比如法国曼陀拉山和瑞士卢塞恩山,他
们有相同的矿物组成,证明它们以前是在一起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主要证据有3点,分别是: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证据有3点,分别是: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两岸构造:北美洲、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例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早古生代造山带﹔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一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一二叠系中.而这些大陆所在的气候带却不同。
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与此同时﹐在北半球除印度以外的广大地区并未找到确切的晚古生代冰川遗迹﹐相反却见到许多暖热气候的生物化石.这表明上列出现古冰川的诸大陆在当时曾相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大陆。
科学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5.1 大陆漂移学说
在洋中 脊处, 发现正 的热异 常值, 而在海 沟处则 为负的 热异常 值。
洋底黑烟囱 400 ℃ 高温
海底平顶火山(Guyot)
磁异常带对称于洋脊 分布,年龄由新到老
1963年 , 英 国 剑桥大学的凡 因 ( Vine) 和 导师马修斯 ( Matthews) 发表了论文 “关于洋脊磁 异常”,正确 地解释了磁异 常条带对称分 布与海底扩张 的关系,吹响 了地学革命的 号角。
大陆漂移说的不足:
①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 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程 度,而花岗岩却依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 这是违反物理定律的;
②大陆能漂移吗? 即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 转的离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移 动,潮汐力同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 果证明,其驱动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几个 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陆漂移。
1.海底等时线
根据海底年龄 编制的全球海底扩 张模式图可以看出 大洋中脊与最年轻 的海底吻合。而通 过磁异常条带年龄 的测定可以建立等 时线,从而得到自 洋脊形成以来的年 龄,最老的海底年 龄只有1.7亿年。
(据W.C.Pitman等,1994)
②.证据 洋底年 龄:对 大洋的 认识: 洋底物 质组成 不同于 大陆, 未发现 老于侏 罗纪的 岩石。
海底扩张说证据
• 洋底磁异 常
a. 条带状海底磁异常 基本特征: • 线条状:正反向地 磁条带相间排列, 每一条宽度仅20~ 30公里,长数百到 千公里,异常强度 约400伽玛左右; • 定向性:平行洋脊, 显著定向; • 对称性:以洋中脊 未轴,对称分布; • 全球性。
海底扩张说证据
海底年龄与海底扩张及扩张速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古地磁学研究成果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是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理论。
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石,它解释了地球上的地壳是由多个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不断地在地球表面上运动和漂移。
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理论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
魏格纳根据大陆的形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是可以移动的,它们可以像木筏一样漂浮在具有塑性的地幔上。
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大陆漂移的存在。
他们发现,在大洋底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海山、海沟、大洋中脊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与大陆漂移理论是相符合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地壳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许多个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的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驱动的。
地球内部有一个热流体层,即地幔。
地幔中的热量会形成对流,这种对流会产生上升和下沉的运动。
板块运动就是由这种对流运动推动的。
地球表面的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沿着各自的边界相对运动,有的板块相互靠拢,有的板块相互远离,有的板块相互滑动。
板块边界上的运动会引起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
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依据还包括地球的磁场记录和地壳变形的研究。
地球的磁场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岩石中的磁性矿物记录下来。
研究表明,岩石中的磁性矿物在形成时会保持当时的地磁方向,而这些岩石在不同的板块上分布,通过研究它们的地磁方向可以推断板块运动的历史。
此外,地壳的变形也可以提供关于板块运动的信息。
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可以通过地质构造、地震和地表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得到证实。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和发展对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为我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大陆漂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是一种关于地壳漂移的学说,其主要内容如下:
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在地球表面不断地漂移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大陆分布格局。
该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曾经是一个大陆“超大陆”(即盘古大陆)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等因素,大陆板块逐渐分裂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大陆。
大陆漂移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对流运动所导致的。
地球内部的热起源于核心区域,从核心区域传递到地壳,导致了地壳的漂移运动。
大陆漂移的速度很慢,通常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每年。
大陆漂移的证据主要来自地质学领域的研究。
例如,地球表面上的山脉、断层、火山、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地貌特征都可以用来证明大陆漂移的存在。
大陆漂移是地球上演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对地球环境和生命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陆漂移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总之,大陆漂移学说是关于地球演化的一种重要学说,它的研究对于地球科学、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板块构造 第一章 大陆漂移 全面详细
观 20 点世 的纪 动地 向球 动 力 学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并为地学界普遍接受是50年 代中期以来地球物理学取得巨大进展后实现的。越 来越多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大陆相对于地极的位置 发生过重大改变;上地幔低速层的发现及其缓慢流 动的塑性性质的确定,使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上滑 动,(并非Wegener的Si-Al在Si-Mg层上滑动,也 不是Holmes的地壳在地幔上的滑动),海底扩张说 的确立为大陆漂移提供了驱动机制。同时,地质学 家积累了更丰富的资料来证实大陆漂移的存在,于 是大陆漂移说在新的基础上复活和发展,而成为板 块构造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大西洋两缘所作 拼接获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考虑其它 大陆的拼接问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案, 下图是迪茨和霍尔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 种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合结果形成联 合古陆,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问题。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 大西洋两缘所作拼接获 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 考虑其它大陆的拼接问 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 案,下图是迪茨和霍尔 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 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 合结果形成联合古陆, 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 问题。
地球的磁场
地磁南极 地理北极 D 水平面 H I Z 垂直面 F L 地理北极
北 地磁南极
a.
地理南极 地磁北极 图 3—12 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b.
L—地磁力线;F—总地磁场强度;H—地磁场水平分量;Z—地磁场垂直分量;D—磁偏角;I—磁
• 磁偏角(D):与子午线的夹角 • 磁倾角(I):与纬度相关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陆漂移
魏格纳大陆漂移的证据 3. 地层与构造证据 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 山系(阿帕拉契亚造山 带)与西北欧斯堪的纳 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 (加里东造山带)相对 应,都属早古生代造山 带。
加里东-阿帕拉契亚造山带
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的证据 3. 地层与构造证据
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的证据 4. 古冰川证据 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南部、印度、澳大利亚、 南极洲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这些地区除南美洲和 南极洲外,目前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
Continental Drift
大陆漂移
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命运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1912年,德国青年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魏格纳1880年出生于柏林。他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因斯布 鲁克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并取得天文学博士学位。 青年时期的魏格纳对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去极地探险,他曾刻苦练习长跑、滑冰和滑雪。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1915年,魏格纳又从地理学、 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 学、古气候学和大地测量学等 方面对大陆漂移理论进行了系 统论证,著成《海陆的起源》 一书。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1930年,魏格纳第三次到 格陵兰岛进行探险考察。 10月30日,当他在莽莽冰 原高处一个孤独的观测站 工作时,心脏病突发,不 幸殉职,年仅50岁。
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的证据 1.从世界地图上观察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 合。魏格纳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这就好比一张被撕破的 报纸,不仅能把它拼合起来,而且拼合后的印刷文字和行 列也恰好吻合。”
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的证据 1965年,英国地球物理学 家布拉德(E.G.Bullard) 应用计算机对大西洋两岸 进行拼合,发现最佳方案 并非海岸线,而是海平面 以下915m等深线,其平均 误差小于一个经度。
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
1.陆块运动证据:地质记录显示,地质时代较晚的陆块比较大,而地质时代较久远的陆块比较小,此为陆块漂移或“拼图”的证据。
2.火山喷发证据:印度拉脱维亚火山喷发的岩石和北美洲同一时期喷发的岩石类型相同,提供了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3.地壳构造证据:对地壳构造的研究表明,地球表层地壳分布情况和大陆漂移学说提出的说法相符,这是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
4.古地理分布证据:地质记录揭示,地球某些地方古代植物和动物的分布也符合大陆漂移说,这是大陆漂移理论有力的证据。
5.海藻分布证据:海洋生物的分布与大陆漂移理论所提出的大陆拼图一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及相关证据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大陆曾经全部相连,在数百万年中缓慢漂移。
这一理论得到了一些关键点和证据的支持。
该理论指出在曾经属于同一陆块的不同大陆上发现的岩层和化石的相
似性。
在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发现了植物和动物的相同化石,
说明这些陆生生物曾经结合在一起。
第二,某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也为大陆漂移理论提供了证据。
澳大利
亚和南美洲都存在着类似的马苏皮亚目物种,这表明这些大陆曾经相
互连接,这些物种能够在它们之间迁徙。
各大陆的地质特征,如山脉和海岸线,也支持大陆漂移理论。
南美洲
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吻合,以及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苏格兰的
喀里多尼亚山脉的相似之处,都表明这些陆地沼泽曾经是同一个大陆
的一部分。
除这些证据外,大陆漂移的理论也得到了洋底磁力规律发现的支持。
这些图案表明地壳在不断移动,地壳中的磁矿物在形成时记录了地球
的磁场。
这些证据支持构造板块转移并导致大陆随时间推移移动的想法。
大陆漂移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证据支持,包括岩层和化石的相似性,
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各大陆的地质特征,洋底的磁力规律。
这些证据
合在一起,为地球大陆在数百万年中转移和移动的观念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据。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
大陆漂移学说发现的故事你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吗?这事儿可老有意思了。
话说有个叫魏格纳的哥们儿,这家伙可不得了。
有一天啊,他生病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就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看。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一个超级奇怪的事儿。
你看啊,南美洲大陆的东海岸和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就像是两块被撕开的拼图一样,形状特别吻合。
这就好比你把一块饼干掰成两半,那边缘的形状肯定是能对上的呀。
魏格纳就想啊,这难道仅仅是个巧合吗?他这脑袋里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觉得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然后呢,他就开始到处找证据。
他发现啊,不仅是形状像,两边大陆的地层结构啊,就像盖房子的楼层一样,也是特别相似的。
这就好比两栋楼,从一楼到顶楼,每一层的布局都差不多,这可太神奇了。
而且啊,两边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也很相似。
就像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同一种古生物的化石,要是这两块大陆一直离得老远老远的,那这些生物怎么能在两边都有呢?魏格纳就琢磨啊,会不会以前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分开了,就像一艘大船裂成了两半,然后慢慢地越漂越远呢?于是啊,他就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不过呢,他这个学说刚提出来的时候,可没少被人笑话。
那些老学究们就觉得,这么大的大陆怎么可能像船一样在海上漂来漂去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
但是魏格纳可不管这些,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继续找证据,到处去考察。
虽然魏格纳后来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他的生命也结束在了寻找证据的路上。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就像海底扩张啊,板块构造这些理论的出现,都在证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有它的道理。
现在啊,大陆漂移学说已经成为了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啦。
你说,这是不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学发现故事呢?。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为构造地质学、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热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学科在大陆漂移学说中的作用及其科学依据。
一、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
它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特征、地震活动、岩石的成因和变形等问题。
通过对地壳的构造特征和岩石变形的研究,可以了解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构造地质学揭示了地壳的复杂性,从而为大陆漂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和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学科。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地震的观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壳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地震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壳的动力学过程,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地磁学地磁学是研究地球磁场的学科。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产生的,它的变化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通过对地磁场的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地磁学的研究成果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四、地热学地热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热态的学科。
地球内部的热流是由地球的内部热源和地壳的导热作用共同决定的,它可以反映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热量分布。
通过对地热场的观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热态分布和物质运动情况。
地热学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科学依据为构造地质学、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热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这些学科通过对地壳构造特征、地震活动、地磁场和地热场的观测和分析,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从而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科学的支持和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和发展,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为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观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大陆漂移学说,不断推动地球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资料内容
“沧海变桑田”,是古代人们观察所得,说明海陆在不停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引起的这种巨大的变化呢初始地球的海陆是怎么分布的呢现在的海陆位置还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近年来“格罗麦挑战”号船在公海上游弋,记录在航海日志上的勘测航程非常重要,绝不逊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任何航海成就。
船上的科学工作者钻探海床,研究有亿万年历史的沉积泥和沉积岩。
每次把三英里半长的钻杆提上来,都证实了一项当代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世界各大陆都在地球内部的上地幔漂移。
这项发现产生一种称为“全球板块构造”的概念,推翻了一切认为地球是一个稳定行星的传统观点。
新概念认为,地球是个活动不息的星球。
在过去的四十六亿年历史中,地球上的海洋开开闭闭好像手风琴一样,各大陆互相冲击宛似笨重的大船在怒海中相撞。
这项崭新的认识,也解开了很多从自然科学萌芽以来就令人困惑的谜团,例如各大陆、山脉、海洋、岛屿等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竟会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上等等。
以上所举只不过其中一部分。
美国海洋学老前辈尤英博士说:“全球板块构造的学说不应再视为仅是一种理论。
就科学上的意义来说,这个学说的重要性,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能量与运动定律并驾齐驱,而且对人类也同样重要。
”
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的现象方面提出了下列几个论点:
①地壳并不如地质学家从前所想像那样是一整块硬壳,而是由若干单独的板块(十大板块,每块再分为若干小块)构成。
板块由厚四十至六十英里的岩石构成,都在极热的黏质地幔上漂浮。
②地球表面的陆地就搁置在这些板块上(洋底也是如此),从前一度连接一起,形成单独一整块的超级大陆,约两亿年前才开始分裂。
裂开的碎块终于形成现今的七大洲和各大岛屿。
这些大块的陆地缓缓漂移分离,像流动输送带上的包裹一样。
③从洋中海渊裂缝涌出来的熔岩,凝聚在这些地壳板块的边缘,使板块逐步增大;同时这些板块又受到来自地球深层的力量所推动,以每年一英寸半至六英寸的速度在地球表面朝不同方向漂移。
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这种速度可以说是猛烈的。
④板块互相推挤争取空间,产生种种蔚为奇观的现象:移动中的大陆板块(大体都是花岗岩)碰及洋底板块(由质地致密、浮力较小的玄武岩构成)时,就像巨大的推土机炉到洋底板块上面,把海床上亿万年来层叠的沉积物刮掉,也把地壳岩石成片地刮走。
这类岩屑堆积在大陆板块的边缘,像弄皱的毛毯似的,形成一系列的山脉。
洋底板块被压了下去,以斜角度逼进大陆板块边缘的地沟中。
没入的洋底板块受到摩擦所产生的热力而熔化,在地面下聚成白热的熔岩囊。
这些困在地面下的熔岩被逼由地壳裂隙逸出,喷发出地面形成火山。
地壳板块的撞碰、分离以及切截也会造成地震。
地质学家怎会做出这个看来稀奇古怪的推论细看地图时可见,假如把南美洲和非洲放在一起,稍微挪动,这两大洲就像拼图游戏中两小块合拢起来一样吻合。
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韦格纳创立学说,认为各大陆从前一度实际连接一起。
他指出巴西凸出地带的岩系与非洲几内亚湾的,在年代和结构两方面都相似,足以证明是由同一个地质结构分裂出来的。
他还注意到,在南美洲、非洲、澳洲,甚至远在印度,都发现过完全相同的化石植物和淡水动物,若说这些动植物经历几千英里的咸水旅程还能生存,实在毫无可能。
但许多人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出有什么力量能推动庞大的陆块,使陆块在地球的坚硬地壳中移动。
况且,照理这些移动中的陆块会在洋底上留下岩石移了位的痕迹。
可是一直找不到有过这种变动的痕迹。
还有难以理解的是:洋底上的沉积物稀薄得出奇。
地质学家推算,由海洋微生物形成了沉积物,加上吹进或冲入海中的尘埃,经过亿万年时间,各洋床一律至少应积有十二英里厚。
可是在各海洋的中央几乎没有沉积物。
在邻接各大陆的海洋边缘有薄薄的一层,仅厚半英里。
1850年以后,工程师在铺设横越大西洋海底电缆时,发现海洋中有淹没了的山脉。
此后在太平洋和其他海域也发现类似的山脊。
到1950年,海洋学家才发现洋脊自成一系,连绵四万英里,环绕着地球。
大洋脊的中心深处有很多裂缝,渗出熔岩。
在洋底逐渐裂开的地方,熔岩不断涌出,变硬后形成新的洋底物质。
科学家臆测,洋底可能逐渐向外移动,离开洋脊,终于急遽下陷没人邻接地的深海槽中。
这项发现产生一种称为“全球板块构造”的概念,推翻了一切认为地球是一个稳定行星的传统观点。
新概念认为,地球是个活动不息的星球。
在过去的四十六亿年历史中,地球上的海洋开开闭闭好像手风琴一样,各大陆互相冲击宛似笨重的大船在怒海中相撞。
这项崭新的认识,也解开了很多从自然科学萌芽以来就令人困惑的谜团,例如各大陆、山脉、海洋、岛屿等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竟会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上等等。
以上所举只不过其中一部分。
美国海洋学老前辈尤英博士说:“全球板块构造的学说不应再视为仅是一种理论。
就科学上的意义来说,这个学说的重要性,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能量与运动定律并驾齐驱,而且对人类也同样重要。
”
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的现象方面提出了下列几个论点:
①地壳并不如地质学家从前所想像那样是一整块硬壳,而是由若干单独的板块(十大板块,每块再分为若干小块)构成。
板块由厚四十至六十英里的岩石构成,都在极热的黏质地幔上漂浮。
②地球表面的陆地就搁置在这些板块上(洋底也是如此),从前一度连接一起,形成单独一整块的超级大陆,约两亿年前才开始分裂。
裂开的碎块终于形成现今的七大洲和各大岛屿。
这些大块的陆地缓缓漂移分离,像流动输送带上的包裹一样。
③从洋中海渊裂缝涌出来的熔岩,凝聚在这些地壳板块的边缘,使板块逐步增大;同时这些板块又受到来自地球深层的力量所推动,以每年一英寸半至六英寸的速度在地球表面朝不同方向漂移。
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这种速度可以说是猛烈的。
④板块互相推挤争取空间,产生种种蔚为奇观的现象:移动中的大陆板块(大体都是花岗岩)碰及洋底板块(由质地致密、浮力较小的玄武岩构成)时,就像巨大的推土机炉到洋底板块上面,把海床上亿万年来层叠的沉积物刮掉,也把地壳岩石成片地刮走。
这类岩屑堆积在大陆板块的边缘,像弄皱的毛毯似的,形成一系列的山脉。
洋底板块被压了下去,以斜角度逼进大陆板块边缘的地沟中。
没入的洋底板块受到摩擦所产生的热力而熔化,在地面下聚成白热的熔岩囊。
这些困在地面下的熔岩被逼由地壳裂隙逸出,喷发出地面形成火山。
地壳板块的撞碰、分离以及切截也会造成地震。
地质学家怎会做出这个看来稀奇古怪的推论细看地图时可见,假如把南美洲和非洲放在一起,稍微挪动,这两大洲就像拼图游戏中两小块合拢起来一样吻合。
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韦格纳创立学说,认为各大陆从前一度实际连接一起。
他指出巴西凸出地带的岩系与非洲几内亚湾的,在年代和结构两方面都相似,足以证明是由同一个地质结构分裂出来的。
他还注意到,在南美洲、非洲、澳洲,甚至远在印度,都发现过完全相同的化石植物和淡水动物,若说这些动植物经历几千英里的咸水旅程还能生存,实在毫无可能。
但许多人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出有什么力量能推动庞大的陆块,使陆块在地球的坚硬地壳中移动。
况且,照理这些移动中的陆块会在洋底上留下岩石移了位的痕迹。
可是一直找不到有过这种变动的痕迹。
还有难以理解的是:洋底上的沉积物稀薄得出奇。
地质学家推算,由海洋微生物形成了沉积物,加上吹进或冲入海中的尘埃,经过亿万年时间,各洋床一律至少应积有十二英里厚。
可是在各海洋的中央几乎没有沉积物。
在邻接各大陆的海洋边缘有薄薄的一层,仅厚半英里。
1850年以后,工程师在铺设横越大西洋海底电缆时,发现海洋中有淹没了的山脉。
此后在太平洋和其他海域也发现类似的山脊。
到1950年,海洋学家才发现洋脊自成一系,连绵四万英里,环绕着地球。
大洋脊的中心深处有很多裂缝,渗出熔岩。
在洋底逐渐裂开的地方,熔岩不断涌出,变硬后形成新的洋
底物质。
科学家臆测,洋底可能逐渐向外移动,离开洋脊,终于急遽下陷没人邻接地的深海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