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及对策

组员: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政府近来也一直在用一些政策或手段,企图缩小贫富差距,但是收效甚微。随着贫富差距而来的是生活在中国的人的各类问题,客观方面的涉及到衣食住行,看病等,而主观方面则涉及到人们的幸福感。我们的实践调查旨在研究贫富差距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次社会实践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调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获得结论。

关键字:贫富差距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一、研究背景

1、贫富差距现状

自人类文明诞生,贫富差距的问题便伴随着产生。如今,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了全球各国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尽管我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贫富差距的问题仍然在,并且呈现逐渐严重的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了,解放初期的按劳分配、平均主义已经荡然无存,居民收入的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已越来越不容忽视。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改革开放前,我国基尼系数小于0.2,处于绝对平均状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基尼系数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差距扩大的速度明显加快。

其次,地域之间存在收入差异。其中,城乡差距逐年拉大。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 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只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5-1.7倍,而我国1985、1990、1995、2000、2001、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2.20、2.71、2.90、3.11倍,如果加上无法统计的城镇居民工资外收入,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之比可能达6:1。另外,地域之间收入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1]另外,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垄断行业、新兴产业部门收入增长很快,而一些传统产业部门的职工收入增长就相对缓慢,到2002年收人最高行业为最低行业的6倍多,而且这种差距仍然在扩大。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由于近两年来国有单位职工数大幅下降,国有单位职工总收入在收缩,国民收入分配向其他所有制倾斜。

由此可见,我国的贫富差异现状十分严重,贫富差异问题急需解决。

2、贫富差距产生原因

我国贫富差距出现,贫富差异逐年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分配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拉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出现扩大的趋势。

第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及相关制度和政策,使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如果国家不去努力改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

第三,行业或部门垄断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和部门,依靠在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垄断高额利润。这就造成了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四,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国家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导致地区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实行改革开放较早以及国家实行让经济效率更高的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幅射和带动了部分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越来越慢,人们的收入也相对越来越低。

第五,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调控力度不够,也使收入差距扩大。随着旧体制平均主义分配格局的变革,居民收入的渠道呈现多元化,原有的调控体系难以发挥作用,而新的体系尚不健全,必然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的一时失控与无序。[1]

3、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贫富差距必然带来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炫富”事件在网络上不断上演,富二代开车撞人后没有受到与之匹配的刑罚的事件也屡屡发生,但是,也有很多穷人却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这也导致了有些穷人产生了“仇富”心理。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变化,人们的对于幸福的界定也有了一些改变。幸福是什么?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坐笑,出入有豪华轿车,穿戴名牌服饰,住豪宅是幸福呢,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以贫富差距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调查目标,调查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看法,以此来研究贫富差距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对策。

(2)研究意义

我国存在贫富差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也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观来说,贫富差距会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人际交往、心理水平与求职就业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这一群体的幸福感体验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饭、穿衣与住宅,才会努力学习与工作,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可以说,主观幸福感是各种需要实现的表现,研究贫富差距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正确看待贫富差距,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好的享受大学时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实现,选取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贫富差距通过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与月消费额体现。共回收有效问卷64份。

施测群体: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年龄在19-24岁之间

施测过程:在下沙高教园区内发放纸质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通过网上发帖,网络邮件等形式传播问卷。

统计方法:spss程序处理,进行方差分析等数据处理

(2)评价

样本数量有限,代表性可能不够。如有条件,可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地域将大学生划分为几个层级,抽取样本。

三、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1、不同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农村居民对生活更容易感到满足,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庄稼收成好,物价合理、邻里和睦等都会让他们感到幸福;而城镇居民对生活则有着更高的追求,例如收入是否能满足他们对饮食衣着的高需求,娱乐生活是否多姿多彩等。

不同的家庭所在地,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带来不同的影响。[3]在不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的人对幸福感有着不同的理解,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在娱乐幸福体验和性爱幸福体验方面幸福指数较高,而农村居民则在工作幸福体验及社会环境幸福体验方面幸福指数较高。[3]

但当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共同生活在同样的大环境中之后,他们对幸福感的体验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不同的家庭所在地又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调查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 F p

组间效应164.135 2 82.07 2.2 >0.05

组内效应2275.345 61 37.3

总变异2439.48 63

F0.05(2,61)=3.15

由上表可知差异不显著

数据分析结果如上表显示,不同的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