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角洲环境及相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三角洲
六、古代三角洲沉积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单一,沉积物往往很厚 以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 三角洲平原——常见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或薄煤层等)。 无或极少砾岩和化学岩——与河流相和湖泊相区别之一。 碎屑岩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比河流相高。 2.粒度分布特征 陆→海:具“碎屑粒度变细、分选变好”的总趋势。 C-M图:三角洲前缘具有QR和最发育的RS段——反映以悬浮为主,滚动较少。 概率图: 远砂坝——由细粒的单一悬浮总体组成; 河口砂坝——粒度过渡带,以跳跃总体为主,为(2~3.5)Φ,分选好, 反映水流作用不很强,而且有一定的波浪改造作用。 3.多种沉积构造 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能和海能(波浪、潮汐)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如: 砂岩和粉砂岩——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 泥岩——水平层理。 此外还有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 扰动构造 4. 古水流显示有双向性。
(1)分流砂坝和河道分岔的形成 (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河口区,河流流速骤减,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分流砂坝,并将水流分成两股, 形成两个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流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 级分流砂坝。以上过程的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湖)延伸的多岔道河 网系统。
二级分流砂坝
巴布亚湾港湾形潮控 三角洲
被潮汐作用所改造的三角洲模式
3、按进入蓄水体中的河流(地表径流)的类型划分
(1)扇三角洲 (2)辫状河三角洲 (3)曲流河三角洲 (4)网状河三角洲
五、三角洲沉积环境划分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三角洲分为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个亚相。
三角洲沉积模式图
2、三角洲前缘
为三角洲的水下部分,位于海(湖)平面与浪基面之间, 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向海洋一侧边缘。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天然堤 分流间湾 三角洲前缘 水下决口扇 河口坝 远砂坝
前缘席状砂
(1)水下分流河道微 相:为水上分流河道的水 下延伸部分。沉积物以砂 质为主。发育各类层理及 冲刷-充填构造。
② 朵状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半圆形 或朵形,河流输沙量较鸟足状三角洲 有所减少,波浪和潮汐改造作用有所 增强,常将指状砂坝改造成席状砂。 朵状三角洲特点: 呈向海突出的半圆状或朵状 泥砂输入量相对较少,砂泥比值 较高 波浪作用有所增强,但河流输入 沉积物的数量仍高于波浪和潮汐改造 的能力 三角洲前缘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 圆形 典型的朵状三角洲为密西西比 河全新世朵状三角洲
平行层理及冲刷面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水下分流河道)
(2)水下天然堤 微相:水上天然堤的 水下延伸部分,为水 下分流河道两侧的砂 脊。沉积物多为粉砂 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 薄互层,与下伏河道 砂岩渐变接触,顶部 常被后期河道砂体冲 刷形成岩性突变面。
水下天然堤(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
(3)分流间湾微相:为 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 的海湾或湖湾地区,以粘土 沉积为主,含少量的粉砂和 细砂。砂质沉积常为粘土夹 层或呈薄透镜状,具水平层 理和透镜状层理,有时可见 浪成波痕、生物介壳、植物 残体、虫孔及生物扰动构造 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 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3)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
波浪、潮汐、海流可对河流输入的泥砂进行改造和再分配,影 响或阻止三角洲向海方向的推进,改变着三角洲发育的形状(钱塘 江口的三角漏斗)。
(4)河口区海(湖)底地形
河口区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泥砂堆积,波浪作用不易直通 海(湖)岸,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非洲刚果河河口坡度陡,不发 育三角洲)。
分流砂坝
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形成决口 扇,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
分流砂坝和分支河道的发育过程 (a)早期河道分叉 (b)晚期河道分叉
河 流 三 角 洲

(1)河流的作用
三、三角洲形成的 (3)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 控制因素:
(2)蓄水体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4)河口区海(湖)底地形 (5)蓄水盆地的构造性质
(3)潮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潮汐的改造作用远大于 河流向海的建造作用,因而在河流流入河口湾或其他形状 的港湾中堆积的泥砂沉积物无法保持稳定,分流河口砂坝 被潮汐改造成裂指状向海扩散分布的潮汐砂脊(坝),砂 脊间有潮汐水道及潮坪岛。但这类三角洲较少。 典型的潮控口扇:为洪水漫溢冲破天然堤形成的大面积的 席状砂层,砂质粒度细。 (4)分流间洼地:位于分流河道间低洼地区,主要接受 洪水漫溢形成的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沉积。 (5)河漫湖泊:为河间常年积水区域,面积小、水体浅, 沉积物主要为暗色有机质粘土物质,夹粉砂质透镜体;
(6)河漫沼泽:大量植物繁殖的河间湿地,将逐渐沼泽化形成一停滞的 还原环境。其沉积为深色有机质粘土、泥炭、褐煤,夹洪水成因的纹层 状粉砂。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并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菱铁矿等自 生矿物,这是最重要的聚煤环境。
(5)蓄水盆地的构造性质
主要是蓄水盆地的稳定性和沉降速度。一般说来,蓄水盆地 相对稳定,或沉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 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四、三角洲的分类
1、按蓄水体性质,三角洲分为湖泊三角洲和海成三角洲。 2、按河流(地表径流)作用与蓄水体各种营力改造的强 弱,三角洲可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
(1)河流的作用 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最小流量)越高, 越有利于三角洲形成;砂粒粒径越大,越不利于三角洲 的形成(粗粒砂容易形成较大的岸坡和较陡的堤坡)。
(2)蓄水体密度与河流密度的差异
a、河流(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地表呈平面 喷流形式,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b、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 在湖泊三角洲中。
(2)浪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形成的主导作用,是由于波浪作用大于河流作 用,只有一二条主河道入海,分流河道小而少,输沙量较少, 被波浪改造后,沿河口两侧形成许多平行海岸的海滩、砂坝、 砂嘴,在向陆一侧可形成半封闭泻湖、沼泽,仅在河口区才有 较多的砂质堆积呈向海突出的鸟嘴形。 典型的浪控三角洲为巴西圣弗兰西斯科河鸟嘴状三角洲和尼 罗河三角洲。
1、三角洲平原 为河流开始分岔至岸线或海(湖)平面的陆上部分,其 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互层(包括泥炭、褐煤等)。
分流河道
天然堤
三角洲平原 决口扇
分流间洼地
河漫沼泽 河漫湖泊
(1)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的河床沉积基本相同,以砂质沉积为主, 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分选差,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发育平行层理、板状交错 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楔状交错层理等,具不对称波痕及冲刷-充填构造,化石少见。 (2)天然堤:发育在水上分流河道两侧,以粉砂沉积为主。见各种波状层理及流 水波痕,可见铁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少见植物碎片。
5.生物化石混生 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的混生现象——三角洲沉积的重要特征。 主要为原地广盐性生物——如瓣鳃类、腹足类、介形虫等 异地生物——(河流带来的)陆生动植物碎片; 完整三角洲进积垂向沉积层序中:陆生化石向上增多,顶部可见沼泽植物 堆积(泥炭或煤层);向上逐渐减少;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于层序的下部。 6. 河流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形成粒度向上变粗的反旋回沉积层序: 三角洲沉积在垂向上出现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 层序顶部: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它反映三角洲 在横向上的相序递变,这与河流相沉积的间断性正旋回有显著的不同。 7.朵状砂体形态 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分布;纵剖面上呈发散 的扫帚状,向前三角洲方向插入泥质沉积之中,与前三角洲泥呈齿状交叉。 建设性三角洲汊河口常发育“指状砂坝”,其延长方向与岸线垂直; 高破坏性三角洲的边缘则发育与岸线平行的砂坝或砂堤。
3、前三角洲
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大部分是在波基 面以下深度范围内形成的,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常发育水平层理, 反映安静缺氧的环境。 海成三角洲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湖成三角洲见还原性自生矿物。 常见有广盐性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瓣鳃类等。向海洋方向,正常海 相化石增多,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三角洲前缘砂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向前滑塌在前三角洲形成滑塌型浊 积扇。
分流间湾(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
(4)水下决口扇:为 水下天然堤垮塌形成的扇 状体,沉积物主要为泥岩 和粉-细砂岩,常发育滑 塌变形构造。
水下决口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5)河口砂坝微相: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沉积 速率最高,沉积物主要由分选好、质纯净的细砂和粉砂组成, 发育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及大量浪成交错层理,生物化石稀少。
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特点是: 河流输入的泥砂量大,悬浮负载多,砂泥比值低; 有较发育的天然堤和较固定的分支河道; 沉积巨厚的前三角洲泥; 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砂体长短不一 地向海延伸,形似鸟爪 地貌特征:海岸曲折,呈锯齿状;有广阔的三角洲平 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第四单元 三角洲环境及相模式
位置
成因
一、定义:在河流入海(湖)过渡带,因坡度减缓,水流扩 散,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顶尖向陆的 扇状沉积体。 形态
长江中下游最宽不过数公里, 上游更窄,而长江三角洲仅陆上部 分就将近10万km2,为什么如此 “窄”的河流却能形成广袤的三角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盖洛韦(W.G.Galloway,1976)提出了三角洲的三 端元分类。 河流、波浪、潮汐 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 按三者的相对强度划分 三角洲的成因类型。 三角形三个端元分 别代表了以河流、波浪、 潮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 类型,分别称为: 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1)河控三角洲
海洋改造作用不强,是以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入海建造的三角 洲,按形态分为:鸟足状和朵状三角洲两种。 ① 鸟足状三角洲是因河流输沙量大又发育有几条较大而固 定的分流河道,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砂体向 海伸展长短不一,形似鸟爪。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
浪成交错层理(现河油田,沙河街组)
(6)远砂坝微相:位 于河口砂坝前方较远部位。 沉积物较河口砂坝细,主 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主要发育和波浪作用有关 的压扁状、波状和透镜状 交错层理及同生变形构造。
压扁状层理、波状层理及透镜状层理, 远砂坝(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7)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在海洋作用较强的河口区,河 口砂坝易受波浪和岸流的淘洗和簸选,并发生侧向迁移,使 之呈席状广泛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的砂质纯、分选好, 沉积构造与河口砂坝相同,广泛发育浪成交错层理,生物化 石稀少。该微相为破坏性三角洲特有的沉积微相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