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一轮复习:“时代洪流”主题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一轮复习:“时代洪流”主题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立正

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啥,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ー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调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开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顿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停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宇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

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啊!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心生忐忑。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使打发回了家。

事隔30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在一个轮椅里,隔老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叫“红卫兵”給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将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提,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

B. 面对主人公“文革”中的遭遇,“我”的“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的感慨,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开掘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

C. 结尾的细节描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凸显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D. 小说情节的脉络为:不惯立正一被迫立正一习惯立正一一因立正断腿一一轮

椅立正,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

2.小说写的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有人认为以“改造”为题会更好。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的理由。(6分)

3.有评论家评论《孔乙己》说:“孔乙己断的不只是腿。"这话也适用于本文主人公。请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6分)

【答案】

1.D

2.答案一:更喜欢原题,理由如下:①结构上,“立正”这一动作贯穿全文,小说紧紧围绕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串全篇,一波三折,曲折有致。②人物塑造上,通过一次次“立正”,人物形象不断丰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不断加深。

③主旨上,主人公的命运因“立正”而起伏跌宕,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④表达技巧上,因“立正”而被彻底剥夺“站立”的资格,形成了反讽、荒诞与黑色幽默的效果。

答案二:更喜欢“改造”,理由如下:①内容上,小说的主体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围绕“改造”是否成功来展开情节。②主旨上,主人公被打断双腿,上身仍在轮椅上立正,宣告“改造”彻底失败,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③人物塑造上,在一次次“改造”中,逐步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3.①孔乙己除了断腿,还“断”了(丧失了)谋生能力与做人的尊严。他百无一用,穷困潦倒,最终因“窃书”被打断双腿,被人践踏、嘲笑。②本文主人公除了断腿,还被扭曲、摧残了人性,“断”了(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主人公历经数次“改造”先被打成条件反射式地“立正”,积习难改,最终因“立正”被彻底剥夺了“站立”的资格。人性、思想和尊严被“立正”、被扭曲、被摧残。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顽固不化”表述不当。由原文“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而且哭着请求“我”打他一顿,帮他改正一听到蒋介石就“立正”的习惯,可知主人公并不是顽固不化,他想改造成一个新人。小说中“不惯立正一被迫立正一习惯立正一一因立正断腿一一轮椅立正”这些情节深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故选D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文本或联系现实作答。本题要求答出“改造”和“立正”哪一个标题更好,考生需要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从小说内容、情节结构、主旨表达、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考生可答更喜欢“立正”,也可答更喜欢“改造”。如答更喜欢“立正”,可答出“立正”贯穿了全文,串起了全文的情节,又使情节发展曲折有波澜;主人公的命运与“立正”紧密相关,他由不习惯立正,到被迫立正,到习惯立正,再到因立正而被打断腿,最后在轮椅上还在立正,人物形象不断发展,悲剧性不断加深;揭示了历史与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的主题;具有反讽意味等。如答“改造”更好,则可从人物战俘的身份,需要改造;小说主要内容写的是对一个战俘的改造过程;改造失败凸显了社会扭曲人性的主题等角度进行阐述。注意,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这里的“断”指的是精神和能力的缺失,也就是要求考生分别结合《孔乙己》和本文分析出孔乙己和本文主人公在精神和能力方向丧失了哪些正常人应该具备的东西。《孔乙己》中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