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舟过安仁》PPT课件
小孩为何要撑伞?杨万里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眼前浮现出战帆的高
大形象。他不禁微笑起来,猜出了答案:原来两个小孩撑伞不是为了
遮雨,而是想借助风力使船前进呀!他灵感顿生,提笔写下:“ 一
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
使风。”
•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天高云淡。一对小孩,坐在 一叶小舟上。他们俩在互相争辩着今天要去干什么。你一 言,我一语,十分激烈。
立刻来了兴趣,便催促艄公快些行船。
•
•
不一会儿,追上了那叶渔船,杨万里发现两个小孩并没有在撑
船,竹竿和船桨都收到船尾,但船只却缓缓地移动。再仔细看,小孩
的手上还撑着一把伞,他们拿着伞转来转去,摆弄得还很投入呢。
•
•
这时,杨万里朝天上望了望,本以为要下大雨了,没想到天空
仍是万里无云。他的心中打了一个大问号:既然是个大晴天,那两个
从中,体会到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玩 耍中透露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也看出诗人的童 心未泯。
小练笔: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 成一篇短文。
• 《舟过安仁》改写
•
在阳光明媚一天,杨万里行船经过安仁。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
湖水波光粼粼,湖旁的花草树木都倒映在水里,杨万里正陶醉其中。
突然,一叶渔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远远望见两个小孩坐在里面。他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说一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 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 生活之趣。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 往。)
《舟过安仁》详解PPT课件
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意象与意境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安 仁”、“舟”、“过”等,探 讨其营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
主题与情感
深入挖掘《舟过安仁》的主题 内涵和情感表达,理解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化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 化环境,探究这些因素对诗歌
创作的影响。
诗词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等。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01
02
03
比喻
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安仁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化,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 力和感染力。
拟人
诗人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将安仁的景色和人物人格 化,使得诗歌更具有情感 和生命力。
细节描写
诗人通过对安仁的景色和 人物的细节描写,使得诗 歌更具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 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使得读 者能够快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
感。Leabharlann 形象生动诗人通过描绘安仁的景色和人物, 使得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效果,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场景。
富有节奏感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通过押 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 具有音乐美感。
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
总结词
解析了《舟过安仁》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包括渔船、小童、河流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 对安仁地区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3 诗词的主题和思想
主题概括
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安仁古镇的美景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意象与意境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安 仁”、“舟”、“过”等,探 讨其营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
主题与情感
深入挖掘《舟过安仁》的主题 内涵和情感表达,理解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化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 化环境,探究这些因素对诗歌
创作的影响。
诗词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等。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01
02
03
比喻
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安仁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化,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 力和感染力。
拟人
诗人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将安仁的景色和人物人格 化,使得诗歌更具有情感 和生命力。
细节描写
诗人通过对安仁的景色和 人物的细节描写,使得诗 歌更具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 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使得读 者能够快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
感。Leabharlann 形象生动诗人通过描绘安仁的景色和人物, 使得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效果,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场景。
富有节奏感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通过押 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 具有音乐美感。
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
总结词
解析了《舟过安仁》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包括渔船、小童、河流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 对安仁地区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3 诗词的主题和思想
主题概括
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安仁古镇的美景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PPT课件1-人教版-共24张PPT
3.你知道有哪些古人写过有关“梦境”的诗词,其内容是什么?
4.
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诗
?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请抓住重点词语,分析诗歌1.2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结合背景,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4.
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诗
?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请抓住重点词语,分析诗歌1.2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结合背景,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3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27张ppt)
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 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 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 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 诗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读课文,强调节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布置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谢谢观看
课堂练习
(3)《过零丁洋》中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句
子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4)《过零丁洋》中运用谐音和双关,写出自己孤苦伶丁
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5)《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书愤》ppt课件
节奏感强
诗歌节奏感强烈,韵律和 谐,读来朗朗上口。
表现力强
语言表现力强,能够生动 地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 迹,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 感共鸣。
01
《书愤》的意象与 意境
意象的选取与运用
选取典型意象
作者在《书愤》中选取了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等典型意象,如“楼船”、“夜雪 ”、“戎马”等,这些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
这首诗在题材、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 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还为后世文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代表了陆游个人 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后世评价二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 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它不 仅代表了陆游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 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启发了众多文 学家和诗人的创作灵感,还成为了后世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重要对象。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象征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今 昔之感,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 思考。
意象构造
通过构造独特的意象,表达了作者 对故国的思念和壮志未酬的愤懑。
语言风格
语言质朴
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和思考。
01
《书愤》的文学特 色
主题思想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课件
现实意义
探讨忠勇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诚信、责任、担当等 品质的培养与践行。
地域文化特色在京口北固亭体现
地域文化背景
介绍京口北固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 背景,如吴文化、江南水乡等特色。
文化特色体现
分析京口北固亭的建筑风格、诗词歌 赋等方面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探 究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04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心得体会二
通过阅读这首词,我对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古典诗词的 Nhomakorabea爱和兴趣。
心得体会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品味了词作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还 通过思考和感悟,获得了更多的人生启示和智慧。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借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自 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此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对历史遗 迹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苏轼在词中运用典故 和想象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色和周瑜等 历史人物的英勇形象;而辛弃疾则在词中借古讽今,表达 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两首词都具有豪 放派的风格特点,但在具体表现上各有千秋。
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点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诗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对京口北 固亭进行了描绘。但两者在时代背景和风格上有较大差异 。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 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 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豪放情感的表达。因此,两 首诗在对京口北固亭的描绘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诗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主题上相似,都是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文 天祥在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身世的坎坷和国家的沦亡。两首诗都充满了爱国情感和民 族气节,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探讨忠勇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如诚信、责任、担当等 品质的培养与践行。
地域文化特色在京口北固亭体现
地域文化背景
介绍京口北固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 背景,如吴文化、江南水乡等特色。
文化特色体现
分析京口北固亭的建筑风格、诗词歌 赋等方面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探 究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04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心得体会二
通过阅读这首词,我对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古典诗词的 Nhomakorabea爱和兴趣。
心得体会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品味了词作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还 通过思考和感悟,获得了更多的人生启示和智慧。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借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自 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此词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对历史遗 迹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苏轼在词中运用典故 和想象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色和周瑜等 历史人物的英勇形象;而辛弃疾则在词中借古讽今,表达 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两首词都具有豪 放派的风格特点,但在具体表现上各有千秋。
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点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诗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对京口北 固亭进行了描绘。但两者在时代背景和风格上有较大差异 。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 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 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豪放情感的表达。因此,两 首诗在对京口北固亭的描绘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诗与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主题上相似,都是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文 天祥在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身世的坎坷和国家的沦亡。两首诗都充满了爱国情感和民 族气节,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抒发归隐情怀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雪梅》PPT课件
《雪梅》PPT课件
目录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
卢梅坡生平简介
01
卢梅坡,南宋诗人,具体生卒年 、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 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 梅》流芳百世。
活力。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难以用 言语表达,只好停下笔来,细 细品味。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畏之情。
“梅须逊雪三分白”
诗人客观地评价了梅花与雪花 的优劣,认为梅花虽美,却不 如雪花那般洁白无瑕。
“雪却输梅一段香”
然而雪花虽然洁白,却缺少了 梅花的幽香。诗人通过对比, 进一步突出了梅花与雪花的各
诗人的情感世界。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咏物言志传统体现
梅花作为传统意象
01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梅花常被用作表达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
象征。
咏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02
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和人格追求。
梅花与文人情怀
03
梅花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清雅、高洁的文化精神,与文人
墨客的审美情趣相契合。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同类题材诗歌推荐
01
《梅花绝句》(陆游)
02
《墨梅》(王冕)
03
《白梅》(王冕)
04
《早梅》(张谓)
卢梅坡其他作品欣赏
《雪梅·其二》 《春游》
《茉莉》
文学常识补充
01
02
03
梅花意象
在文学中,梅花常用来象 征坚韧、高洁、孤傲的品 格。
目录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
卢梅坡生平简介
01
卢梅坡,南宋诗人,具体生卒年 、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 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 梅》流芳百世。
活力。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难以用 言语表达,只好停下笔来,细 细品味。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畏之情。
“梅须逊雪三分白”
诗人客观地评价了梅花与雪花 的优劣,认为梅花虽美,却不 如雪花那般洁白无瑕。
“雪却输梅一段香”
然而雪花虽然洁白,却缺少了 梅花的幽香。诗人通过对比, 进一步突出了梅花与雪花的各
诗人的情感世界。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咏物言志传统体现
梅花作为传统意象
01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梅花常被用作表达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的
象征。
咏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02
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和人格追求。
梅花与文人情怀
03
梅花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清雅、高洁的文化精神,与文人
墨客的审美情趣相契合。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同类题材诗歌推荐
01
《梅花绝句》(陆游)
02
《墨梅》(王冕)
03
《白梅》(王冕)
04
《早梅》(张谓)
卢梅坡其他作品欣赏
《雪梅·其二》 《春游》
《茉莉》
文学常识补充
01
02
03
梅花意象
在文学中,梅花常用来象 征坚韧、高洁、孤傲的品 格。
《过零丁洋》课件课件
总结词:作品地位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书愤》PPT课件优质课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春,此 时陆游已62岁,被罢官在山阴闲居了6年。直到作此诗时, 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诵读诗歌
诗歌大意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曾记得25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着楼船 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 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 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思考:作者“书”了哪些“愤“?如何抒
发的?请结合诗句和诗人的生平具体分析。
所愤之一: “世事艰”,为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 事业屡遭打击而“愤”。
书愤 陆游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雁门太守行》优秀课件PPT
别裁》)。
• 4、塞上句:写战斗激烈而且残 酷,从白天到晚上,战场上的 血迹在夜色将临之际呈现出一 片片的暗紫色。
• 5、易水:今河北省易县。易水 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 言悲壮之意。战国时燕太子丹 在易水边送荆轲去刺秦王,荆 轲唱《易水歌》:“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6、声不起:由于天寒霜重,鼓 都敲不响了。此句暗示战事惨 烈,乃至战鼓都喑哑了。
鼓声低沉。 •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 • (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
死沙场。
《雁门太守行》 - 诗词句解
• 一、二句写战争形势的紧迫。
• “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 《晋书》说:“凡坚城之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军队 的精气可以映发黑云,自然是荒诞迷信的说法,不过李贺 写诗作意好奇,他将这一类说法引入艺术构思,铸成这一 名句,以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有力地刻画出敌军压境的汹 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一个“压”字,形象地描 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 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 明地层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 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 感。
• 1、雁门: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 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 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 2、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 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 十分紧张。一说是实写天空中 的黑云。
• 3、甲光句:形容铠甲在日光下 闪耀。日:一本作月。据说王 安石批评这两句诗不合理: “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 光?”杨慎则认为既有黑云也 有日光的自然景象是有的“贺 之诗善状物”,而王安石则是" 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 话》)。沈得潜也说"阴云蔽天, 忽露赤日,实有此景"(《唐诗
• 4、塞上句:写战斗激烈而且残 酷,从白天到晚上,战场上的 血迹在夜色将临之际呈现出一 片片的暗紫色。
• 5、易水:今河北省易县。易水 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 言悲壮之意。战国时燕太子丹 在易水边送荆轲去刺秦王,荆 轲唱《易水歌》:“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6、声不起:由于天寒霜重,鼓 都敲不响了。此句暗示战事惨 烈,乃至战鼓都喑哑了。
鼓声低沉。 •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 • (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
死沙场。
《雁门太守行》 - 诗词句解
• 一、二句写战争形势的紧迫。
• “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 《晋书》说:“凡坚城之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军队 的精气可以映发黑云,自然是荒诞迷信的说法,不过李贺 写诗作意好奇,他将这一类说法引入艺术构思,铸成这一 名句,以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有力地刻画出敌军压境的汹 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一个“压”字,形象地描 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 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 明地层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 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 感。
• 1、雁门: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 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 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 2、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 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 十分紧张。一说是实写天空中 的黑云。
• 3、甲光句:形容铠甲在日光下 闪耀。日:一本作月。据说王 安石批评这两句诗不合理: “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 光?”杨慎则认为既有黑云也 有日光的自然景象是有的“贺 之诗善状物”,而王安石则是" 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 话》)。沈得潜也说"阴云蔽天, 忽露赤日,实有此景"(《唐诗
《临安春雨初霁》PPT课件
问 题 探 究
【思考8】阅读与思考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问题: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在表现 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明确 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 之志难酬的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 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牢骚。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 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问 题 探 究
【思考7】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 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明确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 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 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 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1.明确字音
霁(
) 明朝(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②京华:京城之美称。 ③矮纸:短纸、小纸。④斜行:倾斜的行列。 ⑤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⑥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素士”)。
(二)初读课文。 1.根据朗读,划出节奏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问 题 探 究
【思考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 怎样的态度?
《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诗歌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临安 春雨初霁》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更是一份文 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智慧。这种 文化内涵使得诗歌成为我们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的重要途径。
THANKS
感谢观看
陆游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 意境深远。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却能表达 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对大自然 的热爱和赞美,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02
诗歌背景
临安春雨初霁的创作背景
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二月,受诏 命为严州知州,赴临安(今杭州)赴 知州任。
在这种背景下,陆游写下了《临安春 雨初霁》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前 途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陆游在临安任职期间,虽然生活安定 ,但内心却充满了报国无门的苦闷。
陆游的政治生涯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 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陆游在政治上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妥协投降,因此遭到了官僚们的排挤和打压。
临安春雨初霁对后世的影响
1 2 3
传承文化
这首诗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文 明的博大精深,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敬意。
启示作用
这首诗给后世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让人们认识到 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 境界。
艺术创新
这首诗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 多艺术家从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新,推动了 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03
诗歌赏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本诗通过描绘临安春雨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慨
《游山西村》ppt课件
著作: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 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 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 等篇均为世所传诵。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
趁着月明来闲游。
译文:今后如果还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 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
五、赏析探究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 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 的情感。
三、初读感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西
箫鼓/追随/春社近,
村
桃源古风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重游之望
拄杖/无时/夜叩门。
热爱家乡 热爱乡亲
六、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 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 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七、写法探究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 言生动,中间两句对偶自然工整,展示出诗人锤炼语言 的非凡功力。
。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泛流传的 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 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 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 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 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
趁着月明来闲游。
译文:今后如果还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 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
五、赏析探究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 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 的情感。
三、初读感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西
箫鼓/追随/春社近,
村
桃源古风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重游之望
拄杖/无时/夜叩门。
热爱家乡 热爱乡亲
六、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 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 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七、写法探究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 言生动,中间两句对偶自然工整,展示出诗人锤炼语言 的非凡功力。
。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泛流传的 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 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 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 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 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建炎三年(1129)的冬天,金兵渡江,攻破临安、 越州,宋高宗从海上奔逃。建炎四年(1130)的春 天,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伤 春》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
8
宋人的崇杜之风:
王禹偁始发其端;王安石达到极致。苏 轼提出“一饭未尝忘君”和“集大成”说, 黄庭坚亦然。
黄庭坚重点在于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他 的推崇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
9
创作成就更高的是陈与义和曾几。陈与 义诗风雄浑深沉,曾几诗风清新活泼。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南宋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1
南宋初期政治形势 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兵南下,占
领都城汴京,徽宗钦宗被俘并押解到北方, 北宋宣告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帝位, 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王朝,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之后,南宋朝廷 又在金兵的压迫下继续南迁,最后落脚在 临安(今杭州)。
曾幾(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人。有《茶山集》。他在南宋初是一个 坚决的抗金派,曾受到秦桧huì的排斥。
他推重黄庭坚,自己说曾把一部《山谷集》 读得烂熟、又极佩服陈师道,还曾向韩驹和 吕本中请教过作诗的方法,可见他受江西诗 派影响之深。
14
他常写些得轻快清新的诗作,尤其一些近体 诗写得饶有情趣,开了杨万里“诚斋体”的 路子
3
第一节 陈与义与南宋前期诗人
一、陈与义 二、曾 几
4
南宋初最出色的诗人是陈与义和曾几。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洛阳人。在北宋末年曾任文林郎、太学博 士等职,金兵南侵,他从陈留向南流亡, 经数年颠沛,才抵达南宋都城临安,历仕 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中特别具有改良创新精 神的杰出诗人。
5
知识点:江西诗派
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 宗派图》,将20多个诗人集中在 一起,称作江西诗派。以杜甫为 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为宗。(“一祖三宗”)
主张自成一家,字字有来历, 点铁成金、追求形式美。但后来 把诗歌引向了形式主义。
“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地。”
——《风月堂诗话》
6
“脱胎换骨”与“点铁成金”
第一节 陆游
这是叹息建炎三年临安失守、宋高宗逃亡海上, 并赞叹向子諲yīn敢于抗金的诗。
12
这首感怀时事的诗作,深刻地反映了南宋 前期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
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 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 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 进行热情地讴歌。
13
曾幾的诗
10
陈与义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和黄 庭坚、陈师道一样,他也尊杜学杜。在经 历了靖康之变,切身感受了国亡家破的沧 桑巨变,南逃之后,对于杜诗的精神实质 也有了深入的体会,所以他说:“但恨平 生意,轻了少陵诗”。
因此,他的诗歌更加深了国破家亡的沦落 之苦,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开始逐步走 出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写出了一些感时伤 事,去国怀乡,沉郁悲壮的黍离之篇。其 中,《伤春》可称为其代表作。
2
这一事变极大的刺激给文人士大夫。他们 中的有人亲历了流浪逃难的艰辛,目睹了 战争的酷烈,使得心理、思想与情感都产 生了很大变化。
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 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 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的孱弱 懦怯的对比,无不使他们感到悲愤。
忧愤成了这一时代文人最强烈的心态,也 造就时代文学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 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激奋而又悲怆的情调。
江西诗派诗歌主张:“文 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 始逼真”。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 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 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 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 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 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
7
江西诗派特点:富于人文意趣的诗歌
黄庭坚诗文人气和书卷气极浓,文人意象密 集,高雅不俗,多用典故,多用拗体,风格 生新廉悍。号称“山谷体”。 《寄黄几复》(《作品选》76页)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如《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
在南宋初,曾幾心中如焚,据他的学生陆游说, 他每次去拜见曾幾,都要听到曾幾的“忧国之 言”。
这种忧国之情常常发于诗歌,如《寓居吴兴》: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18
《夏夜闻雨》
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雕。 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
19
第二节 陆游和杨万里、 范成大
20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方回:“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言 诗必曰尤、杨、范、陆。”(《跋遂初尤先 生诗》)
21
诗中满溢的悲愤之气,使诗的感情力度大为增强, 显得深沉而又苍凉,近于杜甫的风味。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 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 何况田间望岁心!
17
曾几是南北宋诗坛承先启后式的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陆游等爱国诗人开始走 出书斋,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奏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建炎三年(1129)的冬天,金兵渡江,攻破临安、 越州,宋高宗从海上奔逃。建炎四年(1130)的春 天,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伤 春》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
8
宋人的崇杜之风:
王禹偁始发其端;王安石达到极致。苏 轼提出“一饭未尝忘君”和“集大成”说, 黄庭坚亦然。
黄庭坚重点在于借鉴杜诗的艺术经验,他 的推崇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
9
创作成就更高的是陈与义和曾几。陈与 义诗风雄浑深沉,曾几诗风清新活泼。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南宋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1
南宋初期政治形势 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兵南下,占
领都城汴京,徽宗钦宗被俘并押解到北方, 北宋宣告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帝位, 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王朝,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靖康之变”。之后,南宋朝廷 又在金兵的压迫下继续南迁,最后落脚在 临安(今杭州)。
曾幾(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人。有《茶山集》。他在南宋初是一个 坚决的抗金派,曾受到秦桧huì的排斥。
他推重黄庭坚,自己说曾把一部《山谷集》 读得烂熟、又极佩服陈师道,还曾向韩驹和 吕本中请教过作诗的方法,可见他受江西诗 派影响之深。
14
他常写些得轻快清新的诗作,尤其一些近体 诗写得饶有情趣,开了杨万里“诚斋体”的 路子
3
第一节 陈与义与南宋前期诗人
一、陈与义 二、曾 几
4
南宋初最出色的诗人是陈与义和曾几。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
洛阳人。在北宋末年曾任文林郎、太学博 士等职,金兵南侵,他从陈留向南流亡, 经数年颠沛,才抵达南宋都城临安,历仕 至参知政事。有《简斋集》。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中特别具有改良创新精 神的杰出诗人。
5
知识点:江西诗派
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 宗派图》,将20多个诗人集中在 一起,称作江西诗派。以杜甫为 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为宗。(“一祖三宗”)
主张自成一家,字字有来历, 点铁成金、追求形式美。但后来 把诗歌引向了形式主义。
“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地。”
——《风月堂诗话》
6
“脱胎换骨”与“点铁成金”
第一节 陆游
这是叹息建炎三年临安失守、宋高宗逃亡海上, 并赞叹向子諲yīn敢于抗金的诗。
12
这首感怀时事的诗作,深刻地反映了南宋 前期战乱动荡的社会现实。
诗中一方面对南宋朝廷不采取抵抗政策, 一味退却逃跑,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另一 方面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 进行热情地讴歌。
13
曾幾的诗
10
陈与义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和黄 庭坚、陈师道一样,他也尊杜学杜。在经 历了靖康之变,切身感受了国亡家破的沧 桑巨变,南逃之后,对于杜诗的精神实质 也有了深入的体会,所以他说:“但恨平 生意,轻了少陵诗”。
因此,他的诗歌更加深了国破家亡的沦落 之苦,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开始逐步走 出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写出了一些感时伤 事,去国怀乡,沉郁悲壮的黍离之篇。其 中,《伤春》可称为其代表作。
2
这一事变极大的刺激给文人士大夫。他们 中的有人亲历了流浪逃难的艰辛,目睹了 战争的酷烈,使得心理、思想与情感都产 生了很大变化。
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 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 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的孱弱 懦怯的对比,无不使他们感到悲愤。
忧愤成了这一时代文人最强烈的心态,也 造就时代文学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 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激奋而又悲怆的情调。
江西诗派诗歌主张:“文 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 始逼真”。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 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 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 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 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 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
7
江西诗派特点:富于人文意趣的诗歌
黄庭坚诗文人气和书卷气极浓,文人意象密 集,高雅不俗,多用典故,多用拗体,风格 生新廉悍。号称“山谷体”。 《寄黄几复》(《作品选》76页)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如《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
在南宋初,曾幾心中如焚,据他的学生陆游说, 他每次去拜见曾幾,都要听到曾幾的“忧国之 言”。
这种忧国之情常常发于诗歌,如《寓居吴兴》: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18
《夏夜闻雨》
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雕。 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
19
第二节 陆游和杨万里、 范成大
20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方回:“宋中兴以来,言治必曰乾、淳,言 诗必曰尤、杨、范、陆。”(《跋遂初尤先 生诗》)
21
诗中满溢的悲愤之气,使诗的感情力度大为增强, 显得深沉而又苍凉,近于杜甫的风味。
1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 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 何况田间望岁心!
17
曾几是南北宋诗坛承先启后式的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陆游等爱国诗人开始走 出书斋,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奏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