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与民主
西方精英民主理论探析
西方精英民主理论探析精英民主理论是应对经典民主理论与西方民主实践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其是与柏拉图以来的贤人治国理念一脉相承,更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精英理论的发展。
以韦伯、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家,从西方民主现实出发,以实证主义为视角,在精英政治基础上提出精英民主理论,形成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标签:韦伯;熊彼特;精英民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经典民主理论越来越难以充分地解释西方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经典民主理论与西方民主实践之间的矛盾不断彰显。
一、精英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经典民主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启蒙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所持有的民主观,其溯源于古希腊,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统治”或“大多数人的统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实证主义哲学的兴起,许多深受其影响的学者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即使在公认的西方民主社会,也很难找到符合经典民主理论的民主模式。
对西方学者来说,面临着一个悖论:假如接受经典民主理论,把它当作民主的标准,那么就得承认,西方社会不论现在还是将来可能都不会有民主制度存在;假如断定西方现存制度是民主制度,那么就得承认经典民主理论不能为民主制度提供标准。
面对经典民主理论与西方民主现实的这种矛盾,韦伯、熊彼特等人以实证为取向,把西方民主制度作为理论建构的现实依据,对经典民主理论提出责难。
开始寻求一种符合西方民主现实的新的民主理论,于是,精英民主论便应运而生。
精英民主理论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其理论渊源,是与柏拉图以来的贤人治国理论一脉相承的,更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精英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后者是构成精英民主理论的直接理论渊源,其代表人物有加塔诺·莫斯卡、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罗伯特·米歇尔斯等。
帕累托和莫斯卡被视为精英理论的鼻祖。
帕累托首先在最普遍的意义上使用“精英”这一术语,认为精英是由每个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人组成的。
但帕累托更关注的是政治精英,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可分为统治的精英和被统治者。
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
人民代表报/2011年/8月/9日/第007版公民・民主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任何社会都有精英,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民主社会,政治也是由精英所主导,没有政治精英,社会将会陷入无序状态,因为政治精英比一般的民众洞察力要强。
但是,如果就因此把权力全部委托给精英来掌管,仍然具有巨大的风险。
这是因为,人性是恶的,精英也是人,精英的人性也是恶的,人性是不完美的,精英也有不完美的人性,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精英的理性也是有限的,精英充当不了圣人的角色,充当不了上帝的角色。
凡人有对名誉、地位和权力的追求,精英也具有同样的追求,离开了权力,精英就成为普通的民众。
马克思是文化精英,马克思说,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
政治精英也都是由人组成,人所具有的他们同样具有。
把政治精英想象为神,想象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伟大人物,这无疑降低了普通人作为人的尊严,降低了普通人的人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社会里,如果把政治精英的作用无限夸大,会堵塞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的通道。
有精英民主就有大众民主,但是大众的民主本身也有问题,精英具有的不良因素在普通民众那里都会有,另一方面,只讲大众民主会陷入多重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民粹主义,把民众抬上了天,中国特色的语言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际上,人民群众是当家也难以作主,这种民粹式的民主如果从民主的合法性或从民主的来源和归宿的角度看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个误区就是民主的至善论,即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只要是人民的声音就是理性的、合法的、正确的、毋庸置疑的,反对人民就是反对民主,至善论的实质就是人民无错论。
第三个误区就是把参与视为民主的核心,但是这种参与缺少最基本的逻辑推理和事实判断。
道理很简单,参与的人数与参与的质量成反比,与参与的效率成反比,即参与的人数越多,参与的质量越差,参与的效率就越低,参与只起到了广场效应,一个人在说,众多的人在听,听也听不清,入脑不入耳。
第四个误区就是参与如果搞不好,就会搞成类似于“文化大革命”的一人之下的轰轰烈烈的反民主的大民主。
从精英谈民主:西方精英民主理论之辨析
从精英谈民主:西方精英民主理论之辨析作者:沈云涛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5期摘要:“精英”与“民主”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概念,从古代发展至现代,分别有着不同的历程。
在西方有学者将精英与民主结合起来提出精英民主理论,熊彼特是精英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汲取了帕累托、莫斯卡以及马克思·韦伯等人的经验,对精英民主理论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本文通过对精英和民主发展以及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辨析,挖掘出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精髓,总结出其存在的缺陷,为民主的发展提出拙见。
关键词:精英;民主;精英民主理论;熊彼特精英主事实,民主主价值,两者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历程,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提出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精英、民主概论(1)何谓“精英”精英理论的创始人帕累托曾多次定义精英,他认为“精英是指最强有力、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而无论好人还是坏人”。
[1]莫斯卡也对精英做出了界定,提出“统治阶级”一词进行区分,统治阶级总是人数较少,行使所有社会职能,垄断权力并且享受权力带来的利益,被统治阶级则为统治阶级以合法但又多少是专断和强暴的方式所领导和控制。
[2]帕累托、莫斯卡等早期精英理论家揭露了精英的实质。
(2)西式民主的起源与发展民主这一体制最先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后来雅典被马其顿灭亡,此制度便消失。
在其后的二千多年中,民主不是一种受到推崇的制度。
[3]发展至今,由于现代社会错综复杂、规模庞大且专业化程度高,人们不可能直接参与每项共同体决策,因而直接民主显然是不现实的。
[4]因此直接民主在当今各国不具有大范围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于是精英民主的意义就不可小觑了。
(3)精英与民主相结合的可能性精英与民主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精英与民主不可协调,精英是民主政治的主要威胁,同时精英与所谓的“民治”观念相冲突,另一派学者则认为精英是民主的保障,可以防止极权主义的威胁。
代议制民主与政治精英的关系
代议制民主与政治精英的关系代议制民主与政治精英的关系本文关键词:代议制,民主,精英,政治,关系代议制民主与政治精英的关系本文简介:直接民主在各国当今各国不具有大范围普遍适用性与一般而言可操作性,这导致代议制民主成为一种利皮扬卡真藓科青藓:由于现代伦理错综复杂、规模庞大且专业化程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无暇洛赞县每一项共同体决策,因而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显然是现实的.[1] 虽然在少数情况下,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创制、复决等形式直接代议制民主与政治精英的关系本文内容:直接民主在当今时序各国不具有大范围普遍适用性与实际可操作性,这导致代议制民主成为一种可以预见:"由于现代自由民主错综复杂、规模庞大且专业化不断增长程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无暇参予每步每一项共同体决策,因而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显然是不游牧部落现实的."[1]虽然在少数情况下,人民可以通过创制、复决等形式直接参与决策,但这类形式明定面小、成本高,而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等民主类型虽然可以减少参与的人数,但由于议题单个且较窄,亦有其局限性.随着民主观念的转变与竞争性机制的导入,尤其是熊彼特对民主的重新定义,使得"精英民主"一说在西方国家成为民主学说的重要流派,而代议制也面临如何协调民主与精英的关系,有学者直言:"代议制事实上是精英政治,精英政治存在固有的弊端--只反应精英的偏好,民主与其说是表达了民主的人生哲理,倒不如说是描述描述了这种神话."[2]有美国史家也指出:"代议制使得更好或者越发持续的商议成为可能.但是为商议民主带来的这种好处这种要求付出依此的代价:它可能产生一个特殊的可能政治商议上层社会.代议员换成了商议专家,而公民变成了叙述者.这种政治劳动分工的第一种危险是精英主义,即商议那些商议者企图支配那些非商议者的倾向."[3]现代民主离不开代议制,而代议制又有可能远离民主的本意,成为特殊利益集团或者政治精英用以谋取私利的途径,这使得代议制面临着民主政体两难的选择.那么,应该如何来认识代议制宪政与精英的关系呢?一、精英理论之述评论及精英理论,人们习惯把帕累托(Pareto)、莫斯卡(Mosca)以及米歇尔斯(Michels)作为代表人物,或将韦伯(Weber)、波普(Popper)、熊彼特(Schumpeter)、达尔(Dahl)、萨托利(Sartori)甚至是阿罗(Arrow)等人也归入这个谱系.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划分是不准确的,不能因为竞争式民主论在气质或其他方面与莫斯卡或帕累托有关,就认为它也是精英论,这种错误的血统论相当严重地混淆本体论了精英论的概念,莫斯卡的统治阶级论与达尔的多元统治论的含义毫无相同之处;如果要按反精英论者的标准,那卢梭倒是个彻头彻尾的精英论者,因为他厌恶底比斯人,却赞扬令人鄙视怀疑民主政体下的罗马人,把日内瓦看成虚无可能体现他理想城邦的现实世界.确实,卢梭是这样论说人民与统治者关系的:"如同牧羊人的资质高于他那一群羊的资质一样,人民的牧放人,即人民的首领,其资质也高于广大群众的资质."[5]一般认为,政治精英理论是民权精英民主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因而政治精英、竞争性选举、寡头统治铁律等一些核心观点也就相应融入了精英民主理论中去了.1. 何谓"精英"?现代科学精英理论的肇始者帕累托曾多次定义"精英"这一概念,他认为在历史上,除了偶尔的间断不仅如此,依然各民族始终是被精英统治着,"精英是指格外强有力、最精明能干生气勃勃和最顾家的人,而无论好人还是傻子.然而,根据一条数条重要的生理学定律,精英不可能持久不变.因此,人类的历史某些精英不断更替的历史:某些人上升了,另一些雅兹迪人衰落了.真相便是如此,虽然它常常可能自我感觉为另一种布季形式.毛序精英力图取代旧的精英"[6].在这个定义中,帕累托不以道德而以能力来界定精英,并提出了着名的"精英循环论"动态地阐释了精英的流动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帕累托还根据人们在各项各组活动中的能力来进行打分,得高分者就是"精英",他还很清楚地区分了精英与非精英、政治精英即非政治精英:"我们将民众分为两个阶层,即:(1)下层阶层,非精英阶级,现在我们不探讨他们在政府中能起的作用.(2)上层阶层,精英阶级,可一分为二:(a)执政的精英阶级;(b)不执政的菁英阶级."[7]他举例说明,如一名着名的棋手肯定是属于女选手精英阶级的,但他作为棋手不会的功绩并没有为他开拓通往政界之路,所以他不属于执政的精英社会群体.拉斯韦尔则是根据人们所享有权力的权重、范围等为判别标准来进行界定界定:"精英(Elite)指的是在群体中掌握权力最多的那些人;中层精英(Mid-elite)是指掌握权力相对较少的那些人;民众(Mass)掌握的权力是最少的."[8]拉斯韦尔认为,影响力与人际关系权力成正相关关系,精英和民众在影响力上的若干差异与精英权力成正相关关系,而且上层精英往往更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莫斯卡并没有直接使用"精英"一词,而是从阶级的角度来区分的:"在任何达到一定文明程度的人类集体中存在进行统治的少数人,这些少数统治者招募成员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它们占有总是如上所述对多种不同社会力量的占有上--换句话说,即拥有那些能够带来能够人性声望、以及知识与经济优势的素质和资源."[9]他提出"成功进行统治的少数人"这一论点精英就成为后来习惯将他也视为也论者的一个重要根据.还有个更为直接地对统治与被统治阶级的界定:"在所有社会中……都会出现两个阶级--一个是统治阶级,另一个是被统治阶级.前一个阶级总是人数较少,行使所有社会职能,垄断权力并且享受权力带来的商业利益.而另一个阶级,也就是人数更加多的阶级,被第一个第一个社会群体以多少是合法的、又多少是专断和强暴的专断方式所领导和重新配置.被统治阶级至少在表面上要供应给第一个阶级生活资料和维持政治组织必需的资金."[10]除了这些通常被视为精英论者之外,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等也有着类似的精英论,甚至是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认精英的存在.目前,重要性西方有不少学者对政治精英在共和政体中的重要性之认同已是公然不讳了,甚至认为民主的实际运作离不开精英的存在,如德·马达言道:"撇开表面现象不谈,自由民主制度对领袖的依赖,大概更甚于其他威权个人主义的统治,因为……这种制度所的削弱政治权威的倾向,必须用领袖任何一方更高水平出去的权威去遏制."[11]他所谓的领袖即政经精英.而在日常生活中,如现代美国,精英论往往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词汇,以至威廉·亨利专门写了部《为精英主义辩护》的着作,他认为对精英的敌视是源于平民主义以及的思想导致的对智识上的甄别的藐视,因而他倡导人们:"要乐于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下见解:思想有优劣之分,贡献有大小之异,成就有高低之别."[12]诚然,精英理论不似"人民主权""人人生而平等"一类的话语看去具有正当性或政治正确性(Political Correctness),因而难免会遭到反感与反对.2. 精英存在的理由.熊彼特有鉴于此的论述很有代表性,他从民众缺乏政治兴趣与政治能力等角度来论证政治精英存在的必要性.他认为,因普通民众对政治缺乏兴趣与能力,而政治精英在政治上具有相对优越性,故应由精英来进行治理.他分析道,普通和对于与个人有直接关系的家庭民众工作方面的事情比较熟悉,可以整体表现得较为精明,但是"思想和圣塞雷县行动的明确性和合理性是非这种对人和对事的熟稔,也不是那种现实感和责任感遵行所能保证做到的"[13],一旦离开了所熟悉的事情,普通民众的意志、对事实的掌握以及推想方法马上就显得不够充分了.他举例说,主妇们在食物、衣服、熟悉的未必家用品等方面是不容易应受愚弄的,一般人可以在桥牌桌上表现得非常聪明与讨人喜欢头脑清晰,但对于出他们较远的政治生活就缺乏在这类事物中表现离的听话和判断力:"典型的公职人员一旦进入政治领域,他的技术水准精神状态就跌落到较低水平上.他会毫不犹豫地承认,自恋他辩论和分析的方法是幼稚的,局限于他实际利益的范围.他又成为原始人了.他的思想变得易于引起联想和充满感情."[14]因而,在熊彼特看来,普通民众在政治政治经济问题上往往会听任职业政客或集团的摆布,这些政客或集团不仅可能影响甚至可以制造出人民的意志来.当然,他也认识到这是有限度的,他引用林肯的话说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二、代议制下民主与精英的融合1. 民主的程序性转捩.作为经济学家的熊彼特居然在民主理论上做出突破性贡献,或许是因"不在此山中"而更易超脱.经典民主理论的假设是"人民的统治",而熊彼特发现:"人民实际上从未统治者过,但他们总是能被定义弄得像在进行统治."[15]在他看来卢梭的"公意"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他进行了逆向思考,将选民选举做出政治决定的人作为最初目标,而将选民直接决定政治问题置于第二位,即人民的是产生政府或是产生建立政府的一种中介,再由政府来进行统治,他给民主做了一个划时代的编出界定:"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16]熊彼特这一定义一经提出便受到许多学者的赞许,如亨顿廷认同"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统治的人民通过竞争性的选举来挑选领袖"[17],并承认这一民主概念最重要的现代内含是由熊彼特首先探讨出来的.萨托利也有着非常类似的体认:"选举不制定政策;选举只决定由谁来制定相关政策.选举不能逐步解决争端,它只决定由谁来解决争端."[18]通过熊彼特这样的改造,民主的内涵其实已经悄然变换:从人民行使主权的政体(Government by the people)变成了广大群众不再直接行使权力、而只是国家权力来源的政体(Government by the consent ofthe people).这或许现实当更符合现实民主的状态,经过这样改造过的民主便主要是代议制民主.2. 选举与政治新贵的产生.现代代议制民主与选举是紧密地勾相联的,"如果说代议制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必然产物,那么选举制则是实现代议制的必定前提……选举制度是议会制运行机制度的基础"[19].有选举并不必然代表着代议制民权的实现,它只是代议制的充分条件而已;代议制民主包含着选举的内容,反之则未必.现代政治中代议制的具体运作需要意识形态选举制度的支持.与生俱来议会选举的选举必然是竞争性的,选举与政治新贵的产生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对此有不同的回答,但主要是基于对"精英"的不同认识.沙斯泰对选举的认识是:"当我们说选民'选择'他们的代表时,我们的用语不很精确.事实是,代表使他自己被民主党员选举……在选举中,以及在弱势群体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那些意志坚定、并特别具有道德、知识和物质手段把他们意志施加给他人的人,领导着其他人,并命令着他们."[20]显然,在莫斯卡看来,最后当选者往往是那些意志坚定、具有各种优势能够领导他人的政治精英,确实他对选举会产生政治精英持肯定态度."多数决"是选举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得票多者获胜,在托克维尔看来,多数的道义"一部分来源于这样一种思想:许多人联合起来总比一个人的才智大……还来源于多数人的利益应当优于少数人的利益的起源于原则"[21].基于多数原则,道格拉斯·雷以概率为基础,借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这一假说来论证多数意见更有可能会做出合理的选择:在原初状态下,个人不清楚事情处理事务将如何进展以及他人会如何对其行事,规约故而每个人都会愿意有一个初选规则,或使他所支持惟一的观点失败或他所反对的观点获胜的概率降至最小,"在多数原则下,事件A 和事件B 的陷于预期发生率都一直处于最低点,因此在这一标准下多数基本处于下所最佳位置……这意味着多数原则会使自已最佳价值与集体政策得到最佳配合"[22].而同样是基于大部分原则,密尔则认为,政党为了争取尽可能多该党的选票,"为了确有把握纠合绝大部分力量,也不得不提出一个该党中谁也不会强烈反对的工人党候选人--也就是凸显一个没有任何显着特点,除了该党的陈词滥调以外没有任何为人所知的见解人"[23].并且认为,这样的情况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最为突出,最多可信赖的政党从不敢提出它的最强有力的人.在密尔看来,这是过于强调多数所导致的极少数顽疾,没有关注到少数人的利益,而少数人也必须有其人因自己的代表.所以,密尔是对选举的择优性持相对态度否定立场的.我国学者王绍光对竞争的择优性并无太大异议,他认为选举的工具性意义之一便是"选举会决定谁能够变成政治精英"[24],只是在他看来:"现在主流的民主体制下,民主被化约为选举,选举被化即约为竞选,竞选被化即约为推销,一系列推销手段便应运而生."[25]包括负面竞选、抹黑对手等,故而非常助选策略的运用变得非常重要,公民成为"选主",竞选会成为骗取百姓选票的过程.选出人则来的人往往是最能推销自己的候选人,下一场胜出的可能是那些资源多、口才好、形象佳、甚至是演技拿手的人,选举产生的所谓"精英"只能是那些掌握了大批资源、工于政治计谋的人.综上,对于选举必须依靠地多争取选票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异议,而对于当选者是否属于精英存在着不同程度青年的认识分歧.对肯定论者的观点且不论,现从相对否定稍为的观点稍作分析.在密尔看来,可能会导致最终被提名者不是政党中最强的,而是"谁也不会不会强烈反对的投票者",其实,能做到不会已引起他人强烈反对的人至少不会是个最起码平庸之辈,甚至上所可能是政治上的稳健派,正如罗素指出的"一个反华如果要成功的话,必须取得他本党人格结构集团猜忌的信任,然后还要少数能激起多数选民的某种程度的热情"[26],只有这样就才有可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从王绍光的界定中我们俨然看到的是一个工于权术、机敏包装之人在选举中获胜.因而,关键要看如何定义"精英"一词了.根据帕累托对精英的理解,精英是那种"最强有力、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而不管他是傻子还是坏人,这应该是较为中性的表述.政治能力强弱与道德素养好坏必然并无必然关连关联,马基雅与其弗利更是将二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现代民主西欧国家的选举中,从候选人的产生、选举的过程、竞选人在选举中的表现,都不大可能会将一个"阿斗"选出来的,当然其前提是存在着真正民选的竞争性选举.而且政党对候选人的酝酿、考查,以及候选人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博弈,都会将一个相对能代表其利益并且具备相应政经能力的人推荐出来.而在之后的竞选中,候选人的口才、应变能力、传媒深度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通过现代思想表现出来以接受大众的辨验,最终的当选者应当是具备相应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即使不是最优,至少也是能代表多数人偏好的非平庸之辈.总之,通过竞选产生精英的政治整个过程会导致有如"丛林法则"那样优胜劣汰的结果,在竞选中被筛选出来的当选者应当是具有更强的获得、运用资源的愿望和能力、有着较强政治理性的政治精英.三、余论现代科学代议制民主往往会因为竞选而产生民主政治精英,形成精英政治.民主与精英之间并非绝然排斥、水火不容,诚如拉斯韦尔指出的:"社会结构的民主与否不是是否存在精英,而是取决于精英同民众的新贵关系--它是如何被组建的,以及它是如何行使权力的."[27]拉斯韦尔权力认为权力的配置在任何社会都不必可能是完全平等的,但只要统治阶层对人民负责,人民具有影响统治阶层的权力,同时社会提供给全体人民平等地获取权力潜质的机会,那么这个社会还是等同于民主制度民主的.因而,在一个民主社会风气中,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政治精英,而在于人民是否具有对精英的最终控制力的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进行规制,政治精英极有可能会"异化",这早已是一种宪法学与政治学上的共识,所以建立起完善的且运行高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弊端是任何欲建立与经济发展民主的国家所不能不着重考虑的问题.概言之,直接民主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已然明显,对于巨型民主的追求就不在于是否由人民自己这样一来进行治理,是能否通过妥当的方法产生人民信任的代表,制约并通过有效的制度设置对产生的政治菁英份子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其不至于滥用权力,为害人民,能上在真正或者至少客观上能做到"为人民服务",这仍不失为民主的现实可行之道.。
简谈精英决策与民主问题
=、■英决策理论关于精英与政府决策关系的论述
对于人民大众来说,实行投票选举是一种影响政策决策 的重要手段的,但是,对于精英决策论来讲,这种影响同样是 失败的,投票者的角色仅限于接受或者拒绝另一个“老板”。
精英决策理论认为。政府公共决策是由组织的精英作出 的,并且精英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完全不受公众的影响。
:
想。此后,帕累托与莫斯卡从能力水平的角度,加塞尔从道德 水平的角度,托马斯・戴伊、拉斯韦尔从权力掌控的角度,对 精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本文取现代学者对精英的理解,认 为精英是支配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对政府 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的人物。 民主,其要旨是。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 主”。根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则可把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 间接民主。直接民主体现为人民直接决定国家或地区的事 务,由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这种制度下,精英在事务 决策中的影响会大大减小。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以直 接民主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正 是因为间接民主当道,才会有选民与代表之分,才会产生精 英与决策民主的冲突。 精英与政府决策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或者说精 英在政府决策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有两大理论对此作 出了解释,即精英决策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
简谈精英决策与民主问题
●金剑锋 (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对于精英与政府决策的关系,精英决策理论认为政府决策由组织的精英做出,完全不受人民群众的影响,多元主 义亦认同政府决策的精荚作用,但同时认为精英内部存在竞争性及人民对精英决策有相当大的制约。由此.我们应得到以下启 示:承认精英集团的存在及其在我国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同时要使政府过程开放化。允许更多的精英参与政府决策.并为人民 参与政府决策创造条件。 关键词:精荚;民主;精荚决策理论;多元主义 中图分类号:12046.1 文献标识码:A
浅谈精英民主对大众民主的批判
浅谈精英民主对大众民主的批判摘要:精英民主理论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它发源于意大利,是在批判大众政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针对大众民主的缺陷和不足,精英民主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和修正。
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精英民主和大众民主,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国情重新审视二者对于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精英民主;大众民主;批判一、精英民主理论的内涵近代社会经历了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科技革命、法国大革命等一系列历史变迁,所有这一切都为大众民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开启了民主历程上的一个新起点,从那时起大众政治与大众民主就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面临大众如何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问题,毋庸置疑,现代政治的实质就是大众政治。
大众民主否认精英、贵族等权贵阶层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主张更多地公民参与,鼓励大众阶层超越资产阶级对政治生活的垄断。
它提倡的是在现代大众社会条件下,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大众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避免民主虚伪与民主不足等问题,从而增加民主的合法性和广泛性。
精英民主理论诞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它发源于意大利,是在批判大众政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精英一词最初在17 世纪是用以形容质量精美的商品,后来才用来表示地位优越的社会集团,如精锐部队和上层贵族”。
精英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总是处在少数人即精英的统治之下,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精英主义民主理论主要探讨的是政治领域的统治精英。
他们认为,民主的主体应该是精英而不是大众,因为大众是一个无知、盲目而又自命不凡的群体。
如果让他们在民主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势必将民主政治引入歧途,而精英则品德高尚、能力超群,最适合做大众的统治者。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民主理论进行改造,将“人民主权”“公意”“共同福利”等等这些价值取向从民主中剔除出去。
民主应当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即由大众选举精英进行统治。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郎友兴“民主变成了一个广受赞誉的词”。
(注: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4页。
)当代世界更是几乎将民主等同于善了,但在西方各种民主理论中,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又常常为人所诟。
笔者以为人们对精英主义理论的抵触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它不甚了了,乃至误解。
本文旨在描述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其主要思想,从中发掘出对中国民主化有所启迪的思想资源。
一、导言从精英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民主政治的理论,有些学者如Peter Bachrach 称之为“民主的精英主义理论”(Democratic Elitist Theory),(注:peter Bachrach,The Theory of Democratic Elitism:a Critique,Boston:Little,Brown,1967.)另一些名之为精英主义民主理论(Elitist Democratic Theory),还有如以色列社会学家Etzioni-Halevy称之为“Demo-elite perspective"。
(注:Eva Etzioni-Halevy,The Elite Connection:Problems and Potential of Western Democracy,Cambridge,MA:Polity Press,1993.)尽管名称不一,但所指的对象大体上是相同的。
所以这些概念其实可以互用。
1.精英主义与其民主理论的演进精英理论与阶级理论都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它们都勾画出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不过,精英理论主要关注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权力关系,其信条是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与无权的大多数,前者为统治者而后者为被统治者;统治集团即精英垄断着权力,而大众即非精英除接受前者的安排外另无选择。
(注:Thomas Dye和Harmon Zeigler将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很好的归纳。
精英民主政治理论研究报告
精英民主政治理论研究报告摘要:国家体制历来是每个国家非常重视的话题,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到底使用什么才能使国家变得稳定起来,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
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再到如今的精英思想,是历史的长期积累沉淀变革产生的思想产物,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通过对精英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到底什么是精英思想,如今我们可以怎样更好的发展、运用精英思想才能使我们现在的国家体制更加健全,经过分析可得,仅仅实行民主或者精英政治是不行的,只有将精英和民主融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既实行精英政治,同时又有民主做保障,国家才能经久不衰。
关键词:精英;民主;权威;融合一、精英及其相关定义“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
精英政治统治理论是形成于本世纪上半期一直延续至今对西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统治理论,它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缘源流长的贤人治国理论一脉相承精英政治统治理论认为“精英是由那些曾经、正在或将会拥有权力的人物构成的”。
在一个国家中,就是这样一些极少数政治精英统治着国家,他们是真正的政治统治者,他们垄断着政治权力,履行着所有重大的政治职能。
被统治阶级是绝大多数群众,他们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从来就是一个虚构的神话。
不可变移的历史规律是,绝大多数群众始终是受极少数统治者的统治,政权权力从来就集中于一小撮人之手,极少数政治精英掌握政权,统治绝大多数群众,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学法则”。
精英理论是指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和统治关系的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
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
精英民主是否足够民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自由主義民主(liberal democracy )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漸遇到愈來愈多的挑戰。
在現實中,普通民眾對代議制民主感到無能為力,精英主義和政治冷漠並存。
自由市場經濟造成的經濟不平等也威脅g民主政治,自由主義崇尚的個人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公共善(public good )的弱化。
從理論角度看,對西方民主理論主流中的精英民主(elitist democracy )理論,批評聲不絕於耳。
精英民主理論的代表人物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 )本人就悲觀地看待精英民主的現實,他曾用「個人主義民主」一詞來概括這種資本主義政治文化的特點,認為個人主義的泛濫使人們在根本社會問題上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壞,而這種一致性是民主制度運行的必要條件1。
本文將上述挑戰的核心問題概括為:精英民主是否足夠民主?圍繞g對該問題的肯定、批評和尋找替代性的建構,本文梳理了多元民主、參與民主、強勢民主和協商民主等新興民主觀念,嘗試為二十世紀後半葉民主理論的發展提供一個結構性、全景性的評述。
一 精英民主理論:政治是政治家的統治精英民主理論淵源深遠。
古典時代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反對民主政體,但晚年柏拉圖提出的「最佳政體」融合了君主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自由,已經蘊含了精英民主的內涵。
在工業化時期的近代社會,帕雷托(Vilfredo Pareto )、莫斯卡(Gaetano Mosca )和米歇爾斯(Robert Michels )提出精英理論,闡述了社會的兩分法、精英的分類和循環、政黨的寡頭制傾向等觀點,這些基本的分析為精精英民主是否足夠民主?*此文受到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項目支持。
精英民主是否足夠民主?圍繞L對該問題的肯定、批評和尋找替代性的建構,本文梳理了多元民主、參與民主、強勢民主和協商民主等新興民主觀念,嘗試為二十世紀後半葉民主理論的發展提供一個結構性、全景性的評述。
精英主义对当代民主的启示
精英政治及其对当代民主的启示论文摘要:精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思潮,精英主义的兴起反映了西方思想界对大众民主兴起的保守态度。
精英主义从它出现之日起就备受诟病,民主主义者批判它反对大众民主,是蔑视仇视大众的。
这些其实是对精英政治,精英民主的误解和偏见。
精英民主对当代民主有着十分重要的互补作用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英政治精英民主大众民主正文:一,精英理论的起源“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源于法文“Elite”,原意指特别优良的商品或选出来的少数东西。
重点在于,一是优秀,二是少数。
“精英”这一词用于社会科学中源于帕累托。
“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精英由每个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所有人组成。
接着,帕累托集中关注相对于非精英或较低社会阶层而言的所谓‘统治精英’(1916年)。
”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
精英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哲人政治”,在柏拉图、马基雅弗利等人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精英主义的蛛丝马迹,但是,一般观点认为系统而有影响的精英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其发展的顶峰。
二,精英理论的发展精英理论有早期和当代之分。
人们通常把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的精英理论称为早期精英理论。
早期的精英主义发源于意大利。
莫斯卡、帕累托等人在批判大众民主的基础上发展了早期的精英主义理论,韦伯、熊彼特等人则从民主政治出发,论证了精英民主的政治合理性。
当代的精英主义者,如伯纳姆、米尔斯等人则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论证了精英主义。
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其代表作为《统治阶级》和《精英政治》。
他指出,在所有的社会里,都存在着两个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莫斯卡所谓的“统治阶级”有时称作“政治阶级”,指的就是由社会不同行业占支配地位的人共同组成的精英群体。
如何看待精英——精英民主理论阐释
求.许多公民对政治事务没有兴趣.政党成员的大多数对其组织 在议会中能否获取多数席位也不会关心.第四,工人阶级竞争力 的缺乏与领导者的优势.在政治生活中,大众缺乏竞争力几乎是 普遍的,由此巩固了领导者权力的基础。既然民众没有能力照顾 曰己的利益,那么,由专家来处理其事务就有必要了.第五,工人 阶级领袖的不变更,官职任期越长,领导者对大众的影响力越 大,因而后者也越来越依赖于前者. 三、民主政治中大众的能力、素质与精英的核心角色 精英统治在民主社会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问题在于为什 么他们能够在民主社会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这个问题就涉及到 民主与大众的关系方面尤其大众的能力问题.他们更相信精英 的智慧与能量,而对大众的能力多半加以怀疑,这是他们之所以 认为即便在民主社会小精英也扮演核心角色的基本因素.精英 民主理论家普遍认为民主是一种产生领袖并使之合法化的制度 安排,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民主的看法和古典民主理论 家所认为的民主是人民的统治感到联系是很模糊的。 熊彼特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民主并不是指,也不可能指, 按照“人民”和。统治”这两个词的明显的意义说的人民确实在那 里统治的意思.民主不过是指人民有机会接受或拒绝要来统治 他们的人的意思……定义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成:民主就是政治 家的统治,人民只有在选举他所认同的政治领袖时才是有意义 的。所以他对于普通公民的政治能力和知识能力估计很低.他认 为选民通常软弱无能,易受强烈的情感冲动支配,不能理智地作 出决定,易受外部势力的左右。他特别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环境, 人们聚集到一起听收音机,这里存在着最大限度的参与感,而且 人们思考能力是低水平的。人民只是每天忙碌于日常生活,政治 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虚无的世界,。大的政治同题在典型公民 的心理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在正常状态下是和业余时间的各种 兴趣和不负责任的闲扯相等的。”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以及许多受过教育的人接触公共事务 时,其考虑问题的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判断.熊彼特坚持认为,教 育并不能改变这种状况t。人民不能被拉上楼梯.”因为国内外事 务中的大多数问题与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比较谣言,人民不会轻 易去做不现实的事情的. 精英民主理论家对大众能力的怀疑还与他们对于直接民主 的不现实性密切相关的.他们认为直接民主不具有实践性.因为 直接民主要求所有参与者的相对平等,其关键条件是最低限度 的经济和社会差别。因此,从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贵 族政体中,从美国的某些城镇中,以及从精心选择的职业群体如 大学教师中,人民可以找到这种。治理”形式的范例.然而,现代 社会的规模、复杂性和极大差异性,使得直接民主绝对不易作为 政治管理和控制的一般模式。 韦伯认为,直接民主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统治,但是,在一 个异质社会中,直接民主会造成毫无效率的管理、令人讨厌的无 能和政治的不稳定,并且最终急剧增加暴戾的少数人统治的可 能.这种少数人的统治之所以可能,完全是因为缺乏技术上有效 的管理而造成了协调真空.此外,直接民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也 使其特别不适应现代政治:其政治代表的方式阻碍了政治谈判 和妥协的可能性。 四、民主政治中大众的作用和精英与大众的关系 精英主义民主理论强调精英,但并非所有的精英主义者都 完全否认大众对民主政治的意义.曼海姆承认。政策的形成实际 上在精英手里”,但是他并不以为这样一来社会就不是民主了, 因为在民主社会中,被统治者总是能够赶走领导者或者迫使他 们决策时考虑到多数人的利益.李普赛特在‘政治人>中肯定了 工会、工会组织、工人阶级矽舅:在19世纪与20世纪为争取扩大 政治民主所起的重大作用.氏主统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
精英统治与大众民主
精英统治与大众民主――二十世纪上半叶精英主义思想家对大众时代民主的反思(王炜)关键词:精英民主精英主义摘要:作为一种解读政治和历史的理论与方法,精英主义的主要特点在于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剖析和批评,以及对现代工业社会里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必然性和正当性的论证。
本文主要阐述了精英主义思想家对大众时代民主的反思,并分析了固有的缺陷,试图对建设现代民主有所启发。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普选权的逐渐实施,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面对这一民主潮流,在一些比较保守的思想家那里,出现了对民主的悲观主义情绪。
其代表就是由三位意大利思想家一帕累托、莫斯卡、米歇尔斯发展出来的精英主义理论。
依照这种理论,人类社会是由少数人统治的,历史的舞台不过是走马灯般的精英在演出,人民统治是不可能的。
因此,精英主义者怀疑民主的可能性,并对大众民主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和反思。
一、精英主义政治思想的兴起精英主义(elitism)的核心内容是认为社会总是处在少数人的统治之下,这些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即称为“精英”(elite),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精英”一词源于法文“Elite”,原意指特别优良的商品或选出来的少数东西。
后来这个词的运用有了扩展,帕累托则使“精英”这一术语在社会科学中广为流行。
“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精英由每个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所有人组成。
接着,帕累托集中关注相对于非精英或较低社会阶层而言的所谓。
‘统治精英’(1916年)。
”1莫斯卡在1896年就已经作了类似的区别,即在所有的社会里,都存在着两个阶级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莫斯卡所谓的“统治阶级”有时称作“政治阶级”,指的就是由社会不同行业占支配地位的人共同组成的精英群体。
莫斯卡认为统治阶级的存在是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依社会的发达与否或文明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这就是莫斯卡的“统治阶级论”。
虽然精英主义者一方面强调任何社会都可以区分为掌握了统治权力的少数与被统治的多数,但另一方而他们又认为,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少数即政治精英并不能永久地垄断自己的这种统治地位,会有新的精英集团从原有的统治精英之外产生出来并与他们争夺统治的权力与地位。
浅谈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
浅谈精英民主与大众民主与浅水期摸着石头过河不同,深水期必须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通盘考虑,显然需要凝聚强大的力量,决策层担负着历史担当和需要远见卓识。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人类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战国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千百年来几乎历代帝王都标榜自己的施政理念是源自孟子的这句话,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是这样做的呢?我至今心存疑虑。
当然了,脱离了人民的政权最终会土崩瓦解,那么对于我们这个依靠人民发展起来的政党该怎么处理人民与党之间的关系呢?我想很有必要思考一下人民与领导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政党之间“真正的”的关系。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人民”?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人民是指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们,指在人口中占大多数、顺应历史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不受剥削压迫或有摆脱剥削压迫的思想和行为的人和群体。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政治观念。
历史与现实一次次证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我想这是没有多少人反对的,但他们是不是核心呢?绝对不是,原因很简单,既然是核心,那必然是极少数人能配得上的,至少是一个群体,而人民这个群体实在过大了些。
每每在国家出现危局或是面临重大考验时,人民似乎总是充当着一个有力推动者的角色,并非发起人与领导者。
换句话说来,他们是一群盲目的跟风者,迷信权威,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正确的判断,最终在他们的推动下,酿成了一场场悲剧。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文化大革命”便是有力的证明。
外国人也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苏联民众对于政治变革的大潮根本没有准备,反而稀里糊涂地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好好地利用了一把,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
有数据表明:除哈萨克斯坦之外,其他的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综合国力没有一个恢复到解体前的水平,伤痛远没有愈合。
2005年俄联邦总统普京发出这样的感叹:“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改变,对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这是巨大的灾难”。
精英与民主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精英理论认为精英掌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民主社会也不例外。
古典与现代精英理论的中心议题是在稳定的民主社会中,精英需要通过定期的选举而竞争权力。
但是随着欧洲纳粹的兴起,这个理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直到1980年代再次兴起。
究其原因是较为复杂的,据说其中一个是古典精英理论家如帕累托(V Pareto)的理论与纳粹的兴起有关联,也就是说精英理论为纳粹提供理论根据。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民主在二十世纪尤其四十年代以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最高目标”,因此,没有一个政体声称自己是反民主的,这样一来,有关精英研究就有反民主之嫌疑了2、民主与精英关系的两种基本态度和两种研究取向一种我们不妨称之为“不协调论”。
其主要的观点就是精英与民主不仅不能协调起来,而且精英是民主政治的主要威胁,同时他们认为精英是与所谓的“民治”观念相冲突的。
另一种可谓是“协调论”,即精英主义的民主论,认为精英是民主的保障,可以防止极权王义的威胁二、民主与精英关系的主要议题:古典与现代的分析被称之为精英主义民主理论家,他们之间的观点各不尽相同,但有下列这些共识:(1)民主并非意味着人民统治,而是精英或政治家统治;(2)民主政治意味着多元精英竞争的过程,而政党竞争是其中典型的一个;(3)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定期地投票选举出决策者,当然他们可以通过利益群体对决策过程有所影响;(4)精英群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精英的行列。
1、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民主内涵对一个持精英主义倾向的学者来说,如何界定民主对构筑出其民主理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从对民主的界定本身中就不难看出学者本人的精英主义立场。
熊比特认为,“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出决定的权力”。
(注:熊比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95-396页。
“精英—民主”模型:中国政治模式的经验描述与理论重构
作者: 苏哲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浙江社会科学
页码: 21-3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政治模式;精英;民主;精英—民主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模式"的研究也越发流行起来。
然而,由于这一概念是对西方主要经验和主流理论的双重挑战,因此热闹的研究景象背后并没有多少深入的研究成果。
本文发现,正如中国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主导一样,中国模式的核心亦非经济模式,而是中国独特的政治模式。
在经验描述和理论重构的多次互动中,中国政治模式最终可以被表述为"精英—民主"模型。
"精英"是指在国家层面上,我国的权力稳定地归属于一个具有高度公共性和执政能力的自主排他的政治集团;"民主"指的是在基层社会中,村民/居民通过直接民主的途径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精英"与"民主"辩证统一地构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
浅析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关系
浅析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作者:张嵛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6期摘要:在民主化进程中,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之间在含义、特质界定,作用范围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也有相联系的一面。
只有将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民主进程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精英;人民民主;特质界定;背离;联系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6-0066-03中国政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精英政治,而人民民主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诉求。
在民主化进程日益加深的当代中国,清楚地界定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具体含义,合理区分政治精英的治理范畴和民众的民主参与范畴,有效地加强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沟通联系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首先从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具体界定出发,分析政治精英应该具备的特征,然后从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结论。
一、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界定(一)人民民主的界定所谓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在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政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人民民主强调对于公民权利的重视和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使得人民民主的主体和权利范围逐步扩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人民民主理解为一种大众民主。
(二)政治精英的界定早期著名精英论者帕累托在其精英理论中指出:“精英”是由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人组成的,兼具“高度”与“素质”两方面的成分。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研究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研究熊彼特,这位二十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以其独特的精英民主理论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当今社会,熊彼特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具有更深远的影响,为我们在新时代理解民主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核心在于,民主政治不是大众统治,而是由精英领导的统治。
他认为,民主政治的精髓在于选举和被选举,而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精英。
这些精英具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们能够明智地制定公共政策,推动社会发展。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出现了大众民主的浪潮,许多人认为大众民主将取代精英统治。
然而,熊彼特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他认为,大众民主存在诸多弊端,如民粹主义、短视和情绪化,这些都会对社会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由精英主导的民主模式,以克服大众民主的弊端。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它提醒我们民主政治不是简单的多数统治,而是需要发挥精英的智慧和才干。
熊彼特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知,使我们意识到民主政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熊彼特的理论为如何培养优秀的政治人才提供了指导,使我们更加重视政治教育、领导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为我们理解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视角。
尽管这一理论有其局限性,但它强调了精英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展望未来,熊彼特的理论将继续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对熊彼特增长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综述,分析了该理论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优缺点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熊彼特增长理论强调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企业家提供了一种理解经济增长的新视角。
熊彼特增长理论是由约瑟夫·熊彼特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该理论强调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大量的争论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英与民主摘要精英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韦伯和熊彼特等精英民主理论家依据实证主义分析方法,通过批判经典民主理论关于公益和人民意志的假说以及理想主义民主的不合实际之处,提出民主是一套制度化的程序和人民选择统治者的方法,也是政治家竞取领导权的途径。
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自由。
虽然精英民主理论也遭受许多批判,但它提供了分析上的准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在政治实践中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精英民主政治理论由洛克、卢梭等人阐述的以代议制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它却不能解释和说明西方不断演进的社会政治实践的全部。
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改造、修正以适应社会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势在必然。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有别于经典民主理论的新民主思想或流派不断涌现,它们见解主张各不相同,分析的视角和方法也有差异而引起的影响程度各异。
其中以韦伯、熊彼特、拉斯韦尔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一个重要转折,成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精英民主理论是运用精英理论考察和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问题而得出的西方民主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elitism) 又称精英理论(elite theory) ,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种理解政治和历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精英主义从英雄史观出发,试图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发展与统治者的关系。
①一、精英民主理论的产生经典民主理论源自古希腊,其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统治、多数人的统治。
熊彼特对经典民主理论下了一个定义,即“民主方法是这样一种达到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使人民通过选举将集合起来表达他们的意志的人,自己来决定争论的问题,从而实现公意。
”②这一定义可分解为下列三个基本含义:第一,人民能够理性地行为,并具有某些必不可少的美德和才智;第二,存在着某种公益之类的终极价值,从而也相应地存在着人民的共同意志;第三,能够找到一套可借以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程序或制度,比如代议制度等。
启蒙学者通过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认为这些命题是不证自明的。
然而,随着本世纪以来心理学、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的问世,许多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影响的西方学者对此产生了怀疑。
他们发现,即使在公认的西方民主社会,也无法真正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命题。
相反,大量事实似乎表明,在实践上根本不存在也达不到符合经典民主理论的民主模式。
显然,经典民主理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果坚持经典民主理论,把它当作衡量是不是民主的标准,可现实证明西方社会现在没有此种模式;如果断定西方现存制度是民主制度,那么就得证明了经典民主理论不能提供区分是否民主制度的标准。
①赵建平.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②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对于经典民主理论与西方民主现实的这种矛盾境地,韦伯、熊彼特等人转向经验和实证的研究。
他们认为,大多数人能较一致地区分民主国家与极权国家,那么在这两种国家之间肯定存在着某些重大的实质性差别,即存在着某种与专制制度相区别的民主制度。
从经验出发,能在实践中找到区分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民主理论。
不过,前提是必须把西方民主制度当作理论建构的现实根据。
基于此种考虑,他们对经典民主理论提出了批判,并开始寻求一种符合西方民主现实的新民主理论,于是,精英民主理论便被适时提出。
精英民主论就其理论形态而言与柏拉图的贤人治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更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名噪一时的政治精英理论的继承发展,后者构成了精英民主论的直接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益塔诺·莫斯卡和维尔支雷多·帕雷托,瑞士的罗伯特·米歇尔斯,西班牙的奥尔特加·伊·加赛特等。
政治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划分。
这一理论的第一位倡导者是莫斯卡,他在1896年发表的《统治阶级》一书中认为,从亚里士多德以来那种把一切政体划分为君主、贵族、民主三类的做法是一种难以理解政治实践的方法,它忽视了所有政治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即所有这些政体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
因此,所有存在过的政体只有一种类型,那就是寡头政体,他指出在各种社会中“都有一个统治阶级和另一个被统治阶级。
第一个阶级人数较少,但是履行所有政治职能,垄断各种权力并享受由此而来的利益。
第二个阶级接受第一个阶级的指挥和控制,其方式或多或少是合法的,同时又或多或少是专制而暴烈的”①。
这个统治阶级并不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而是社会的精英,即社会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优秀分子。
他们能力超群,在各方面都胜过常人。
帕雷托还把社会成员具体分为10 个等级,其成功者如律师是第一等级,最差者如“小笨贼”属最末等级,在帕雷托看来,不管什么行业,只要在该行业中位居最高等级,他便是社会行业的精英。
精英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的剖析、批评和改良,以及对现代工业社会里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必然性和正当性的论证。
②资产阶级政权是建立在以政治平等和人民主权为核心价值的民主学说基础上的。
这一思想源于古希腊的多数人统治的民主观念。
在那里,民主制是与由一人掌权的君主制和由少数人掌权的贵族制相区别的多数人掌权的城邦政体。
这一民主观念在18世纪由启蒙学者和功利主义者发展成系统的人民主权学说。
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
以洛克、卢梭为代表的启蒙学者运用社会契约论论证了国家的权力是来自于并只属于人民。
熊彼特把古典民主价值观的核心概括为共同的幸福和人民的意志③。
莫斯卡列数了以代议制和普权制、分权制为特征的民主政治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一系列弊端。
第一,民主社会的多数人并不能象卢梭等人所说的那样选择政府,实际上只是有组织的少数人在自我选择。
第二,民主政治由于一味顺从民众物质要求而导致官僚机构在规模和权力两个方面的膨胀,因为其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结果则是分权制度的名存实亡。
第三,现代民主孕育财阀政治,因为议会和普选制使富豪得以间接地统治社会,而美国就是财阀政治的典型。
第四,群众性政党的恶性滋长意味着私利的争斗,机会主义者、冒险家和暴发户均得以渔利,成为社会的主宰。
第五,工业社会所依赖的专业化使各职业集团利用自己的专长要挟整个社会。
第六,民主政治削弱了宗教和伦理约束,激发了民族、阶级和个①莫斯卡.《统治阶级》[M] .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39 .②赵建平.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③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人的仇恨,进而危及社会的统一和稳定。
①帕雷托认为,在自由民主制度中统治者的委屈求全和软弱无力反而使对手们的活动嚣张,并使用暴力手段,而这些对手们的强大正是由本来能够对付他们的那些人表现出的胆小懦弱所造成的。
政府已无力实施法律,而对于一个文明人来说,没有法律就很难生存下去。
奥尔特加甚至断言,民主政治的过度发展使得自19世纪末以来被统治阶级开始否认自身的固有缺陷,组织起来迫使政府接受自己的无理要求和错误见解,而一旦社会被愚昧无知和不负责任的群众所支配,西方民主和西方文明便会走向衰落。
奥尔特加并不否认民主,但在他看来,民主是少数精英创造的,如果多数人尊重少数人的正常权威,民主就可成为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
否则现代文明的毁灭将在劫难逃,民主政治必须与精英政治相结合,以承认少数精英的权威为前提。
米歇尔斯把政治精英作用推向了极端,他提出了著名的寡头统治铁律,极少数政治精英对绝大多数群众的统治是通过有组织地实现的,政治精英是一个有组织的集团,绝大多数群众只是一群丝毫无能为力的无组织的乌合之众,而政治精英所构成的政治组织特别是政党都是由少数统治寡头控制的。
在任何政治组织中都必须有自己的政治代表,否则这些组织就会瓦解,而这部分人一旦合而为一,就会产出寡头。
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条件的差异,总有少数人以其超群才能而脱颖而出形成寡头。
绝大多数的组织成员在政治上是冷漠和盲从的,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离开了领袖人物的领导和控制,组织就无法达到预定目标。
有鉴于此,人类的一切党派组织、政治系统和社会系统,都必须也只能由少数寡头统治。
在社会流动方面,莫斯卡、帕雷托等人认为,在任何社会里精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流动之中。
这种流动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英集团内部的流动,另一种是精英和群众之间的流动。
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政治精英的无限循环过程,帕雷托指出,“通过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新的精英产生于社会的较低阶层,升为更高阶层,在这里登峰造极,然后,趋向堕落,被消灭或消失”②,与这一精英循环过程相适应的就是“社会状况的缓慢转变和改良”③。
政治精英论在本世纪初经莫斯卡、帕雷托等人的努力,已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并在西方造成一定影响。
特别是其从西方国家政治实际运作出发,视少数精英为社会活动和政治体系的中心,这种虽显保守但却“现实”的政治分析方法,为韦伯、熊彼特等人所吸收,并加以改造,借以修正已显得“过时”的经典民主理论,终于促成了精英民主理论的产生。
二、精英民主理论的代表性思想(一)韦伯的合法性民主思想马克思·韦伯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民主理论,但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现代民主的见解。
韦伯的民主观的前提是他的官僚制理论,现代社会理性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官僚制的扩展,官僚制广泛地涵盖所有形式的大规模组织的特征,包括政府、工业企业、政党、大学、和医院等。
官僚制是现代国家的管理体制,它是现代国家理性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改变不了这个制度。
基于对官僚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的确认,韦伯认为经典的直接民主不具有实践性,现代社会的规模、复杂性和极大差异性,使得直接民主绝对不宜作为政治管理和控制的一般模式。
在社区里,政治组织由对政治管理感兴趣①金贻顺.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J].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② S·E·芬纳编.《帕雷托社会学著作选》[M].纽约:弗里德里·艾·普雷格公司,1966.③S·E·芬纳编.《帕雷托社会学著作选》[M].纽约:弗里德里·艾·普雷格公司,1966.的人所管理,,而管理国家更是一项公共事业,是那些对政治和其他公共事务感兴趣并具备一定才能的政治精英的职业,一般选民对参加选举的领袖做出选择。
因此,他把民主描述为可能的领袖人物的选举制度。
民主机制如同市场机制,它使在竞争选票和权力斗争中的弱者被淘汰,强者被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