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斯韦尔的精英理论

合集下载

理解公共政策

理解公共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是什么一、公共政策的概念: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组织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1)公共政策是由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采取的行动(行动包括了作为和不作为)构成;(2)该计划、规划或被采取之行动系由某权力中心作出;(3)该计划、规划或行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必定是从一系列相关的计划、规划或行动中选择出来的;(4)这种选择隐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偏好在里面。

二、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五、公共政策的发展历史日本政策学者药师寺泰藏认为:政治学中的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有三个根源,第一个是行为主义;第二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害和社会问题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第三个是政治学的理论问题。

首先,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克服经济危机和不断加剧的社会问题的需要,催生了公共政策学。

其次、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再次,理论上,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出现,推动了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拉斯韦尔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划分为七个过程:即信息、建议、法令、援引、实施、评价、终止,并认为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政策科学的体系,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同时,拉斯韦尔还阐述了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应具备的特征:(])公共政策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公共政策学的哲学基础是理论实证主义。

(3)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必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公共政策学是一门以社会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林德布洛姆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他主张从“政治互动”的动态途径来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第二,他倡导政策分析思想。

第三,他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著名的“渐进决策”模型。

(2)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以色列学者叶海卡·德罗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68年)、《公共政策科学》(1971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

公共政策理论的模型与范式

公共政策理论的模型与范式

从阶级利益到人民(一定不同阶级的联合)利益 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共产党的政策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的利益; 毛泽东:人民的利益; 江泽民:三个代表。
公共政策理论建构的范式
一、分析型理论建构范式(拉斯韦尔) ⒈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是个人与集体的选择,它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 前提。 ⒉目标: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⒊特点: 1)对时间的敏感性:强调政策的历史脉络; a.重视对未来的研究,从现状提出对未来的发展趋势; b.全球的观点:将全世界各个民族看作密切相关的共同体(共同利益); c.发展的概念:以社会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对变化、创新、革命的研 究; 跨学科性:最终目的是建立可检验的理论,用实证的方法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靠学者和官员共同研究; 评价: 评价: ⒈方法论进步不是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唯一动力; ⒉在价值上采取中立立场,欲把政策科学变为纯科学(引入大量数学模型, 抽象化)。
四、功能过程理论模型(拉斯韦尔)
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决定过程,要经过七个程序: ⒈收集信息; ⒉提出建议; ⒊作出规定,产生相关文件; ⒋行使职权(“规定”加上“权力”,使得规定具有了合法性); ⒌法律和规则的运用; ⒍对政策的评估; ⒎对政策的终止。 评价:运用决策理论对政策过程进行解释,力图建立科学的政策理 论。但是,在论述政策形成过程的时候,没有看到政治环境对于 政策制定的作用。
“总体政策”型的学科理论建构模式(德洛 尔)
⒈公共政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缺少一种理论模型(将多学科中与公共政 策有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自成体系); ⒉将管理科学家提出的方法论同行为科学家提出的个人意志决定论结合起来; ⒊具体运用:1) 必须明确理解、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 必须与客观政策密 切相关,能够包容每一个微观具体的政策的宏观性格;3) 对时间的敏感, 把现在看作是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⒋特征:1) 重视系统化的知识和理性化的认识;2) 客观处理超理性过程和 非理性过程现象,反映政策制定现实;3) 注重传统科学,特别是行为科 学与管理科学的联系,整合各种学科的知识,构成一个集中关注公共政 策制定的跨学科系统;4) 强调在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架起桥梁;5) 政策科学除了使用现成的研究方法外,还要把那些个人经验和不证自明 的知识当成本学科的知识来源; ⒌评价:德洛尔的范式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他希望将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 整合在一起),而将各种知识融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将管理 科学和行为科学融合——两者出发点不同,管理科学的出发点是个人服 从集体;行为科学则要求集体先满足个人的兴趣、需要,两者之间存在 矛盾。

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

原因三
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首先,受 传统的专制主义长期影响,一般的老百姓远离政治中心, 普遍不太关心政策的制定,似乎这些与他们并不相关。 更重要的是,政治参与需要公众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才有能力参与政策的制定,而培养公民的这种素质需要 一定的时间和相当的成本。
精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意大利政治理论家、新闻记 者和公职人员。他以发展精英主 义理论和政治阶级学说而知名, 是意大利精英学派的三位主要成 员之一。
观点:
01
一切社会中都存在 着两个阶级:统治阶级
和被统治阶级。
02
精英的形成
另一种是突生 03
02 有两种方式:一
机制,即无论是
种是渐变机制,
被统治阶级还是
即下层社会的一
统治阶级,都存
精英模型分析 小公组G共R成政O果策UP展分4示析
2020/1/18
起源:•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 17世纪的法国,意为“精选出 来的少数”或“优秀的人物”。 但精英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时期柏拉图的的“哲人政治” 思想: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 亦是一门科学,真正的政治家 (哲学王)无需用法律进行统 治,为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 比知识更有威力。
正是二者平衡的结果。
且还创造了“亚洲奇迹”已成为集
电子、造船、精密机械制造等高技
二是新加坡采取的干部党员制度和公 众直接选举有机结合的方式,已被证 实是一种在新加坡比较有效地确保选 才成功率的精英选拔模式
术蓬勃发展的工业中心、世界海运 中心、东南亚转口贸易中心和修造 船工业基地,是仅次于荷兰鹿特丹 的世界第二大海港。
1970年美国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 (T.R.Dye)和哈蒙•齐格勒 (L.H.Zeigler)合著并出版了《民主的 嘲讽》,2001年独著并出版了《自上而 下的政策制定》,都从这一视角对美国 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

精英理论学习

精英理论学习
第16页/共20页
精英决策模式合理性原因分析
原因一
精英并不是多数公众的代表,当然也并非完 全意义上的统治阶级,但他们能够形成一个有组 织、有目标并且自觉的团体。
原因二 原因三
由于普通大众往往都是自私、冷漠、消极的,所 以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如果政策的决定权由他们来行 使,可能会使政策制定过程异常缓慢,即使作出决策 也是反映了部分人的利益,或眼光比较短浅,只注重 短期利益,不能够顾全大局。精英由于本身已经处在 一个比较优势的地位,加上自身兼具较高的知识水平, 因而能够作出更加合理的决定。
第13页/共20页
现代精英政治理论:
1970年美国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 (T.R.Dye)和哈蒙•齐格勒 (L.H.Zeigler)合著并出版了《民主的 嘲讽》,2001年独著并出版了《自上而 下的政策制定》,都从这一视角对美国 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
第14页/共20页
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前辈学者的精英理论的梳理, 概括、总结出如下一组命题:
正是二者平衡的结果。
且还创造了“亚洲奇迹”已成为集
电子、造船、精密机械制造等高技
二是新加坡采取的干部党员制度和公 众直接选举有机结合的方式,已被证 实是一种在新加坡比较有效地确保选 才成功率的精英选拔模式
术蓬勃发展的工业中心、世界海运 中心、东南亚转口贸易中心和修造 船工业基地,是仅次于荷兰鹿特丹 的世界第二大海港。
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 捷克共和国),1906年获维也纳大学 法学博士,1919年任奥国财政部长, 1926年回任德国波昂大学。1932年移 居美国取得公民资格,任教于哈佛大 学经济学系。
10
第11页/共20页
观点:
民主是政治精英进行权力竞争和人民 抉择政治首领的过程,本质上是“竞争的 选举过程”,即政治精英把握政治权力, 实行政治统治,但其正当性来自于人民的 取舍。他认为古典民主理论和人民主权理 想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因为大多数选 民在政治生活中是被动的、冷淡的,不能 准确判断公共事务,因而不能参加政治决 策。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郎友兴“民主变成了一个广受赞誉的词”。

(注: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4页。

)当代世界更是几乎将民主等同于善了,但在西方各种民主理论中,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又常常为人所诟。

笔者以为人们对精英主义理论的抵触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它不甚了了,乃至误解。

本文旨在描述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其主要思想,从中发掘出对中国民主化有所启迪的思想资源。

一、导言从精英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民主政治的理论,有些学者如Peter Bachrach 称之为“民主的精英主义理论”(Democratic Elitist Theory),(注:peter Bachrach,The Theory of Democratic Elitism:a Critique,Boston:Little,Brown,1967.)另一些名之为精英主义民主理论(Elitist Democratic Theory),还有如以色列社会学家Etzioni-Halevy称之为“Demo-elite perspective"。

(注:Eva Etzioni-Halevy,The Elite Connection:Problems and Potential of Western Democracy,Cambridge,MA:Polity Press,1993.)尽管名称不一,但所指的对象大体上是相同的。

所以这些概念其实可以互用。

1.精英主义与其民主理论的演进精英理论与阶级理论都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它们都勾画出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不过,精英理论主要关注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权力关系,其信条是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与无权的大多数,前者为统治者而后者为被统治者;统治集团即精英垄断着权力,而大众即非精英除接受前者的安排外另无选择。

(注:Thomas Dye和Harmon Zeigler将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很好的归纳。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作者:傅坤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7期摘要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但当代大学生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呈现出意识淡薄、动力不足等“政治冷漠”现象,这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文章结合拉斯韦尔“精英理论”,尝试从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当下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思考适度“政治冷漠”的合理性以及应对过度的“政治冷漠”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政治冷漠拉斯韦尔精英理论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256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骨干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于政治的参与程度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年轻人所特有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尚不成熟的“愤世”情结,使得他们对于政府能否提供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较为关注。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方法,以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为基础采集了数据,问卷发放份数为400份,收回问卷382分(回收率95.5%),涵盖了文科、理科和工科各专业的二、三、四年级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政治较为关注,对政治事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政治不够关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政治冷漠”,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政治冷漠的界定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对政治冷漠的定义尚不统一和成熟,现有的观点主要是从政治态度(心理层面)和政治行为(行为层面)来界定:1.“政治冷漠”在政治态度上表现为对政治活动的冷淡和对政治问题的漠视,在政治行为上表现为对政治参与的疏远和逃避。

” 2.“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 3.“政治冷漠只不过是政治参与中的一种现象,是对‘无政治阶层’民众不参与政治的形容。

精英理论-帕累托与拉斯韦尔比较

精英理论-帕累托与拉斯韦尔比较

精英理论:帕累托与拉斯韦尔比较摘要:作为精英理论的代表,帕累托的逻辑经验分析模式,与拉斯韦尔提倡的行为主义分析模式是有区别的。

通过理论比较发现,关于精英的定义、精英统治的方式以及民主问题的不同理论构架,形成了帕累托与拉斯韦尔不同的精英理论。

研究精英理论,揭示政治权力体系中政治精英的活动,促使社会政治朝着更现代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精英理论;帕累托;拉斯韦尔社会精英的研究已经是经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20世纪初,与集团理论相对,精英理论创立。

精英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在所有社会,只要存在一个政府,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的总是少数人,而多数人事实上从未能参与政府,而只是服从罢了。

正如艾伦·c·艾萨克在其著作中所言,“在许多政治系统中,最高的权力并非掌握在政府领导人手中,而是被其他领域——经济、军事、宗教领域中的精英所享有”。

[1](325)精英理论的三位理论奠基思想家分别为v·帕累托、g·莫斯卡和j·米歇尔斯。

莫斯卡首次运用“统治阶级”的概念,米歇尔斯提出了“寡头政治铁律”,帕累托则是在政治意义上提出了“精英”和“精英统治”的概念,为精英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一、关于精英的定义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异质性,即人类社会始终存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总存在两个对立的阶级,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2] (97)。

帕累托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精英”由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人组成的观点,由此,帕累托将社会分为两个阶层:一、低等阶层,即精英之外的阶层;二、高级阶层即精英阶层。

而精英阶层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统治精英或政治精英;(二)非统治精英。

精英阶层是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突出成绩的冒尖人物,他认为,“在每一项人类活动中,对每人的能力都能打一个类似考试时得的分数。

譬如,给最优秀的专业人员打10分;对门可罗雀者打1 分;给笨蛋可打0分。

……。

政治民粹主义:民众与精英的博弈

政治民粹主义:民众与精英的博弈

51
高层 的权 力 阶层 。显 然 ,当我 们论 及 民粹 主义 上 的精英 时 ,我 们就 是 在说 拉斯 韦 尔意 义上 的 “政 治精 英 ”,“精 英 的指 向很 明确 ,即 除 民众 以外 的统治 的少 数集 团 ,因为 民众 对应 着 当权 者”。『6】1
虽然不同的精英理论派别(民主精英理论和传统精英理论 )对于各 自的主张存在不 同的论述 ,但是他们 在对 待 其共 同 的对立 面(即 民众 )时 ,态 度是 一 致 的 ,都 表现 为 一 种 斗争 性 ,这 是精 英 理 论 的一 个 重要 特 征 。 如在民主精英理论家看来 ,精英不仅不会对选 民负责 ,而且会操作选 民。而传统的精英理论家则认为 “民众 的崛起意 味着民粹式的多数暴政 ”。【_ 现在的西方 国家 ,特别是美国,精英主义意味着民主政治必须要有精 英 的明智统治 。虽然精英主义不意味着掌权 的人与民众 总是处于对抗状态 ,但是就相互影响而言 ,一方面 民众希望影 响精英的决策 ,另一方面精英主义总是认为 民众是被动 、冷漠 、信息贫穷的,民众 只是起 到间接 影 响 的作 用 ,所 以精英 与 民众之 间 的交 流越 来越 少 ,这 为 民粹 主义 的繁 衍埋 下 了根 基 。
民粹 主义对于现实政治而言 ,愈发体现为一种工具性 的阐述 ,一种政治策 略式的辩护 。“民粹主义 的最 佳解释就是一种政治策略,具有魅力型人格 的领导者寻求大量直接 、无 中介 、无组织 的追随者 的支持来行使 政治权力。”[3】1而作为一种策略 ,使用的主体就是少数政治精英 ,其体现的矛盾就是少数精英与普通大众之 间的张力 。著名政治学 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认为 ,把社会阶层分为精英和大众是普遍存在 的现象 ,甚 至在 民主社会 中,掌权 的也是少数精英 ,为数众多 的民众在决策方面能够行使的权力少得可怜 。事实上 ,精英从 来 都 是居 于统 治 地 位 ,精 英 与 民众 之 间 的斗 争 也 从 未止 息 ,精 英 主义 与 民粹 主 义 的博 弈 正 是 体 现在 这个 矛 盾 当中。诚如希尔斯所言 ,“理解 民粹主义的关键在于 了解精英与普通民众之 间的关系”。『4”因此 ,本文希 望 从精 英 与 民众 之 间 的矛盾 关 系来 解释 民粹 主义 与精 英 主义 的博 弈 状况 。

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
第五,精英允许甚至鼓励有限的社会变迁,但是力图将变迁程度限制在有利于实现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而不能 威胁到他们的权力。重大的社会转型总是遭到精英的反对。
第六,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庞大而复杂时,精英的权力趋于隐秘,因为这一权力根植于无数的组织化结构之中。
学术意义
学术意义
精英理论试图从社会精英、特别是政治领导人和杰出人物,着手揭示政治系统的实质和运行规律,开辟了政治 学研究的新的途径,形成了一些分析手段,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和对政治现象的分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但一些学者批评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统治者的个人作用和主观条件,其思想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二)精英循环理论
关于精英循环,经典理论基本认同两种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帕累托式和莫斯卡式。帕累托认为精英循环是一 类精英被另一类精英所代替的政治现象。
特征
特征
对于精英理论基本特征的概括,学者各有不同。M.E.奥尔森和M.N.马杰尔认为,精英取向的基本原则有 六个要点。
第一,在所有的社会(以及大型组织)当中,一直并将继续存在少数强有力的统治精英。不论政府体制和经济 制度的性质如何,总是寡头统治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群众确实不能自己统治自己。
基本命题
基本命题
(一)理论背景或目标
首先,欧洲大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马克思主义学说。该理论强调国家和阶级关系对于社会的政治意义, 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并认为是经济的原因导致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进而导致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 命,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理论对保守的、反对激烈革命的精英主义构成了威胁(从这一意义上 讲,精英主义是强调政治的稳定发展的),因为精英主义宣称在任何人类社会中都只能是少数人的统治,所谓的“人 类大同”式的“千年天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变革和革命的企图都是不可接受的。其目的显然是维护精英层的 既得利益,弥合阶级对立和冲突,钝化无产阶级斗志。

精英理论资料

精英理论资料

一、精英主义的发展:精英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20世纪50年代引起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于20世纪70年代达其颠峰。

精英主义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第一阶段,流行的是传统主义或经典的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维尔费雷多·帕累托及其同胞盖坦诺·莫斯卡和罗伯特·米歇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第二阶段,传统精英主义发展成为当代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尔斯,熊彼特等人。

二、精英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社会中的权利集中在做重大决定的少数人或小群体的手中。

虽然一个政治精英可能为另一个所取代,导致一个既定的精英层的组成者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化,但精英统治社会的规则保持不变。

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承认人类社会中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

在政治生活领域,指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现象的普遍性。

对于精英理论基本特征的概括:马文·奥尔森(MarvinE.Olsen)和马杰尔(M.N.Marger)认为,精英取向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六条:()l在所有的社会(以及大型组织)当中,一直(并将继续)存在少数强有力的统治精英。

不管政府和经济的性质如何,总是寡头统治,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群众确实不能自己统治自己。

(2)尽管精英在人口中占极小的比例,但它们却控制着极大份额的资源,它们组织良好,相当内聚。

因此精英在社会中能够有效地使用权力。

(3)精英通常运用所有的手段来保护、维持其权力,并一有可能便增加权力。

只有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与他人分享权力L。

他们从来不主动让渡权力。

(4)为了统治社会,精英运用各种广泛的技术手段。

包括控制政府、支配经济、使用警察和军事力量、操纵教育体制和大众媒介、惩罚和消灭反对者、以及制造意识形态使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合法化。

(5)精英允许甚至鼓励有限的社会变迁,但是其程度限制在对实现他们追求的目标有利,并不威胁他们的权力。

中国的决策模式探析

中国的决策模式探析

中国的决策模式探析摘要:我国的决策模式从决策主体来看属于精英决策模式,但从实践来分析, 又属于人民民主参与、精英决策模式。

中国的精英决策模式不是完全按照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执行。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精英模式已经发展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决策模式,那么这种决策模式是怎么样适用于现有的中国,它的内容有哪些,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推进未来中国决策模式发展的趋向又是什么,将会简单阐述。

关键词:决策模式;精英决策;大众民主;一、西方精英决策模式的理论精英模式是西方多元主义政治理论中精英阶层民主理论的观点。

经典的精英民主理论的一个核心前提是,在每一个社会里,少数人做出主要决策。

这种理论的起源是柏拉图,但它的阐发则是在意大利的两位政治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和盖坦诺·莫斯卡的思想中。

此外,德国的米歇尔斯“寡头政治铁律”理论也与前两人的理论相辉映,构成了精英主义三重唱,对20世纪政治学关于权力的思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帕累托区分一般精英与统治精英,一种不尽容易的区分。

统治精英其实就是政治精英,也就是其政治决策将会对未来造成影响的那些人。

二战后,精英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托马斯·戴伊,他们继承了早期精英论者的基本立场,与早期精英论者不同的是,当代精英论者的分析重点不再是历史经验或者民众心理,而是社会现实本身。

拉斯韦尔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分析社会精英,认为社会精英是“获得极大多数价值的极少数人”或者是“得到绝大多数应得利益的人”。

托马斯·戴伊则对精英决策模式做出了理论概括,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可划分为拥有权力的少数人,以及未拥有权力的多数人。

少数人是社会的精英,多数人是非精英,精英享有分配社会价值的权力;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需求,而是精英普遍性的价值。

至于公众则未能影响公共政策。

托马斯·戴伊还认为精英决策作为“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认可政策与时推移,与时俱进”,并认为“这是精英集团依据他们兴趣喜好的变化,对政策重新界定后产生的结果。

简析拉斯韦尔的精英理论

简析拉斯韦尔的精英理论

简析拉斯韦尔的精英理论作者:徐骄周巍来源:《卷宗》2015年第05期摘要: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20世纪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其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将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引入政治学,并对精英理论做出了开创性探索。

拉斯韦尔认为精英们为了维护自己已获取的价值,主要采用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四种方式来驾驭或操控整个环境,达到自己的特定目的。

关键词:拉斯韦尔;精英理论;象征;暴力;物资;实际措施1 拉斯韦尔及其精英理论简介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他从梅里亚姆的思想中获得很大启发,同时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引入政治学研究,进而创立了行为主义政治学。

拉斯维尔认为,传统政治学已经不适应新的政治环境的发展,所以他反对传统政治学以静态的国家政治制度为研究重点,倡导研究处于动态的行为主义政治学。

他提出的有关政治传播学、象征研究、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理论对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西方享有“政治传播学先驱”、“政治学研究领域的达芬奇”、“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等盛名。

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学不能忽略对社会中的个人的研究。

他首先关注的是个人,把个人,特别是权势人物,看成是政治科学研究的中心。

同时他又强调,“政治学把研究对象集中在权势人物身上并不意味着对整个社会中各种价值的全面分配忽视不管。

不考虑多数人,就不可能确定少数人。

精英与群众的区别在于对价值的不同占有。

价值,在拉斯韦尔看来,是“人想要的每一件东西”,由此他确立了八种价值:权力、财富、幸福、启蒙、技能、感情、尊敬与公正。

不同的人对于价值的占有是不平等的,而精英就是获取权力、财富、幸福等价值最多的人。

由此可见,拉斯韦尔承认精英与大众之别是普遍的事实。

而精英们为了维护自己已获取的价值,便采用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等办法来驾驭或操控整个环境,达到自己的特定目的。

2 精英驾驭环境的四种手段精英为驾驭环境,惯常会使用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对精英的命运产生深刻的影响。

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百科名片精英理论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和统治关系的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

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

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

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

书名:精英理论又名:精英政治理论作者:莫斯卡类别:政治学装帧:精装目录精英理论发展沿革1精英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1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1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1瑞士籍德国社会学家R·米歇尔斯1总结精英理论的基本命题精英理论的特征精英理论的学术意义展开编辑本段精英理论发展沿革精英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哲人政治”思想,以及中世纪意大利的N.马基雅维利关于统治者的权力和统治技巧的研究。

后来法国的圣西门、H.坦恩,德国的L.龚普洛维奇等也探讨了谁统治社会、统治者的共性、如何维持统治、怎样统治等问题,这对精英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主要作用。

到19世纪中期,精英理论才形成比较明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获得理论性的地位。

编辑本段精英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精英理论有早期和当代之分。

人们通常把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的精英理论称为早期精英理论。

这一时期有三位代表人物,他们是: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①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其代表作为《统治阶级》。

他认为一切社会都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社会文明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

他着重研究了政治精英的本质与他们取得权力的方式, 以及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变化。

同时,探讨了精英地位的维持和更替问题。

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②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其代表作为《思想与社会》。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论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第一章拉斯韦尔精英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拉斯韦尔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生存的时代恰好是精英理论发展时期,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精英理论主张,尤其是著名的精英理论三大奠基者加塔诺·莫斯卡,罗伯特·米歇尔斯及帕累托,在他们的努力下精英理论逐渐发展成型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传统的民主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

拉斯韦尔在三大奠基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精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

一三大古典精英理论奠基者的精英主义思想
1 莫斯卡首次提出“统治阶级”论,是西方政治学中“精英统治理论”的首创者
2 帕累托的精英及精英统治概念
3 米歇尔斯提出“寡头统治铁律”
二韦伯和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特点
二社会背景二十世纪民主浪潮的到来,使精英主义成为一个真问题
三拉斯韦尔自己精英理论的特点
1 精英的定义
2精英德来源
第二章精英统治方式分析
1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2 精英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
3影响精英统治结果的因素
第三章精英与民主的可协调论
一拉斯韦尔对民主的理解:对领导权的控制和影响
二精英对民众的“责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三民主和精英统治之间互相影响
第四章结论
一对民主的独特理解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后世的影响。

拉斯韦尔关于公共政策的观点

拉斯韦尔关于公共政策的观点

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是20世纪美国政治学家,他在政治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拉斯韦尔的一些观点与公共政策相关,主要体现在他对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的研究中。

以下是拉斯韦尔关于公共政策的一些观点:
1. 政策制定的精英理论:拉斯韦尔关注政策制定中的精英和决策者。

他认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实际决策通常由一小部分社会精英层来完成,而不是由广泛的公众参与。

2. 社会科学方法论:拉斯韦尔提倡使用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政策制定过程。

他强调了对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以更全面地理解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

3. 政策制定中的权力和影响:拉斯韦尔认为政策制定是一个涉及权力和影响的过程。

政策制定者通过竞争和协商来争夺资源,而制定政策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和竞争的影响。

4. “谁得到什么、何时、怎么得到”的定义:拉斯韦尔提出了政策制定过程的经典定义,即政治是关于“谁得到什么、何时、怎么得到”的过程。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制定中涉及资源分配和利益博弈的复杂性。

5. 公共意志和政治社会学:拉斯韦尔的政治社会学研究强调了对公共意志的探讨。

他关注人们如何形成对政策问题的看法,以及这
些看法如何在政策制定中得以表达和实现。

总的来说,拉斯韦尔的观点强调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权力、影响和精英参与。

他的研究对政治学、公共政策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精英理论的源起与发展_冶芸

西方精英理论的源起与发展_冶芸
现代精英理论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精英理论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引起了政治 学、社会学、历史学的广泛关注,并在70年代达到巅峰。该时期 的精英理论虽然还是沿袭早期思想,但除了重视政治精英的地
152 人民论坛
责 编/王胜源(实习)
位和作用,也注意其他社会精英甚至公民的不可替代性,表达出 “价值中立”的研究立场,并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说明社会权力 关系和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20世纪末,撒列尼、维克多·倪等人开始关注社会转型中精 英的形成与转换问题。通过讨论社会主义国家市场转型对社会 结构的影响,撒列尼指出文化资本在精英地位转换中具有的重 要意义。他认为旧精英将会被拥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专业精英所 取代,而居于社会顶端的人只有被赋予很好的文化资本,才不至 于向下流动。维克多·倪深受撒列尼的启发,认为在社会主义国 家的市场改革中,原来的政治精英由于存在基础不断被削弱,特 权会逐渐丧失,从而出现实质性的向下流动,而新的分配机制开 辟了不被国家控制的通向社会上层的新渠道,使得新经济精英 能够获得比政治精英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这就是著名的“市场 转型理论”。③
精英理论的源起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古典精英理论在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确立了较为明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其主要代表 人物有三位: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加塔诺·莫 斯卡和瑞士籍德国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他们分别就精英 的本质、权力获得和集体流动等进行了研究。 精英循环理论。作为精英循环理论的开创者,帕累托认为 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政治精英的无限循环过程。①他将即在的 统治阶级称为旧精英,认为随着统治时间的推移,旧精英的力量 会逐渐衰弱,行为会更加腐败,而被统治阶级中会涌现出一些优 秀人物形成“新精英”,他们强大而富于纪律性,往往借助宗教 的力量,向腐朽的旧精英发出挑战,最终成为统治阶级。但是, 新精英掌握权力后也会开始腐朽,并最终走上旧精英的老路,被 另一个新精英阶层或原来的精英阶层推翻。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精英集团衰落和另一个精英集团兴起的“精英循环”。帕累托相 信,精英循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上的政治变迁都不过是新 旧精英的流动而已,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平衡。 精英循环理论揭示了“精英循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 命题,为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直接影 响了现代精英理论的产生。该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拉斯维尔 则主张应从社会的各阶层而非少数阶级中挑选精英,从而确定 了精英研究走向“民主”的价值转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论拉斯韦尔的精英理论
作者:左高山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84
刊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4,10(5)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7条)
1.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 2000
2.金贻顺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 1999(02)
3.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 1992
4.帕累托精英的兴衰 1993
5.乐利文从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分析当代美国的国际宣传体制[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6.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1993
7.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 2002
引证文献(3条)
1.江明生国家、族群和个人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需求[期刊论文]-世纪桥 2010(7)
2.陈莉.左停农村经济精英与村域发展[期刊论文]-乡镇经济 2008(11)
3.陈永胜改革以来中国基层政治精英更替及原因分析——以河南省M县主要机关领导干部的研究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ndxxb-shkxb20040500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