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1周)剖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氏族世系简表
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为炎帝与黄帝。 炎黄本出一父,夏、商、周、楚均出一源。
少典——
炎帝(姜姓)
昌意——高阳(颛顼) 黄帝(姬姓)—— 玄嚣(青阳)
高阳——
穷蝉—— 敬康——句望——桥牛——鼓叟— 舜 鲧——禹(夏先祖) 偁——老童(卷章,楚先祖)
放勋(帝尧) 挚 契(商先祖) 稷(周先祖)
《国语·鲁语下》:“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 祖颛顼而宗 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 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二、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1、“传统文化”的界定
何谓“传统”?
纵向曰“传” ,指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
横向曰“统” ,一是指空间的拓展,二是指权威性。
“三皇”与“五帝”之功绩区别:
三皇只是教人谋坐的手段,而五帝则是养民惠民,
所体现的是道德政治。
三皇虽有非凡之处,但却只是比常人聪明而已,
而五帝则凭着自己的修养,可以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三皇只是文化的创始人(与动物区别),而五帝
则是文明的缔造者(与野蛮区别)。
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论传统》:“传统是一个社
会的文化遗产,是延续三代以上,继续影响当代人 生活的,并被赋予当代价值和意义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总特点及其形成 游牧文化(草原) 农耕文化
商业文化(海滨)
静定的、保守的
流动的、进取的
天人相应
“顺”、“和”
天人对立、敌我对立
尚“自由”争“独立”
1、个人方面:文化指个人品味,文明指公民素质; 2、群体方面:文化是特殊的风俗,语言和信仰(民族性)。
文明是普世的价值,制度和宗教(可传播)。
1、“文化”的概念
①文化学的奠基者泰罗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
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
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人类
留意身边或社会发生的文化现象,思考其中
的文化意蕴。(随堂发言)
提交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具体要求另行通
知。(期末考查)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起的源流 变与分期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 二、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
1、中华文化起源的几种说法
(1)传统说(单源中心说)
自春秋战国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然后向
第二,“多元化区域性发展”,“既 汇聚又扩散”的证明是:
中华新石器文化如星火点点
神话传说中各氏族部落的斗争与融合
新石器文化的主体: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域: (1)中游文化区:前仰韶文化(前6000—前5400年)——仰韶文化 (前5000—前30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前
⑤我国学者任继愈先生也将文化作广义和狭义的区
分,他认为广义文化,包括文艺创作、哲学著作、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等等。狭义 的文化,专指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成果。
(《民族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⑥台湾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
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 (《文化与生活》)“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 公共人生。”(《中国文化精神》)
以上归结起来不外三种:
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 神财富; 二是指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历史遗迹、典章制度、文 献典籍、信仰习俗、宗教艺术等; 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军事相并列的一种形态。
我们认为:
文化指的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其内容包括世 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信仰、价值观、语言、 制度、器具、技术和艺术形式。
“征伐的”、“侵略的”
求“安足” 求“富强”
3、传统文化的流变与分期
(1)殷周文化:中国文化精神的孕育期
古人说:“夏尚忠、殷尚鬼、周尚文。” 周公的文治(花样):
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
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 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 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 合和万国”。 舜“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 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 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 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 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 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舜举八恺, 使主后士,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 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 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③《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指“总体的人类社会遗
产”。
一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即“文化是一
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 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 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 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
第一,“土生土长”的证明是:
中华远古人类及其文明的存在
我国人类进化阶段: 直立人(猿人,距今10万年前)
早期智人(古人,距今10万年至4万年前)
晚期智人(新人,距今4万至1万年前)
已发现的古人类遗骇地点,比较集中于黄河中游黄
土高原和长江中游,然而到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分布范围大为扩大,发现300余处,分布于全国27 个省、市、自治区。
《小戴礼记·乐记篇》:“情深而文明。”
2、“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 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
Civilization—“文明” ;Culture—“ 文化”
Civil:城市的;
Agricultural:耕种的
思考:中西方文化观的不同在哪里?
二、“文化”的界定
与自然相对的文化,文化即人加工过的自然。 与愚昧相对的文化,文化即知识和教养。 与文明相对的文化。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对以上传统学,外来说
都有修正或否定:
①彻底推翻了形形色色的“外来说”,肯定了中华文 化与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华大地,虽然在其发展中吸 收了不少外来成分,但就起源而说是土生土长的。 ②也使传统的认为中华民族与文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 然后向四周扩散的“单源中心说”得到了修正,证 明了中华文化即是多元区域性发展,又呈现向中原 内向汇聚及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不平衡发展。
顺天地之纪, 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 难。时播百谷草术,淳化鸟兽虫娥,旁罗日 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 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能知事;养材以任 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而制义,治气以教 化,絮诚以祭祀”。 帝喾“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 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 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材而节用之, 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 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 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 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源自文库
2、“中国”、“华夏”、“中华”的 含义
华夏:古代汉族的自称,亦作“诸夏”。此称带有礼仪文化 色彩,《左传· 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 达疏解:“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也。”
中华:(1)是由中国与华夏名复合而成,其含义在古代与中 国一词相当,论地域主要是指中原,扩而大之,及于王朝直接 管辖的郡县地区;(2)论民族,一般指汉人;(4)中华又是 文化概念,一般指古人所称“礼乐冠第”的中原文化。
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思考:历史上所谓“华”、“夷”之分,以什么为标 准?
西方讲民族的都注重在血统分别上 中国古人看来,民族界线在文化上 • 晋献公正妃称“大戎狐姬”,次妃称“小戎子”,
又有一妃称“骊姬” 。
•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袵矣。” (《论 语·问》)
• 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 猿人包括:元谋人、蓝田人(陕西蓝田县)、北京人(周口
店)、郧县人(湖北)、郧西人(湖北)、和县人(安微)。
• 古人包括:大荔人(陕西)、丁村人(山西)、许家窑人
(山西)、金牛山人(辽宁)、马坝人(广东曲江)。
• 新人包括: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河套人(内蒙古)、
安图人(吉林)、柳江人(广西)、丽江(云南)、左镇 (台湾) 。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
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 ,俯察法于
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
宜燥湿肥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而遇七十毒”。
个人品德崇高,但没有涉及文治教化
“五帝”的主要功绩
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中国文化概论
惠州学院中文系 陈凯玲 (仅供内部交流)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
第一讲:导言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流变与分期 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精神 第四讲:中国古代宗教 第五讲:中国古代哲学 第六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第七讲: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研修书目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劳思光《中国文化要义新编》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 《中国古代文化史》
第一讲 导言: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一词的起源 二、“文化”的界定 三、“文化现象”与“文化精神” 四、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一、“文化”一词的起源
1、“文化”一词,中国古已有之。
《周易· 贲卦· 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900—前2000年)
(2)下游文化区: 青莲岗文化(前5400—4400年)——大汶口文 化(前4300—前2500年)——山东龙山文化(前2500—前2000年)— —岳石文化(前1900—前1500年) 长江流域两大文化区: (1)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迄杭州湾地区。包括 河姆渡文化、松泽文化、良渚文化。 (2)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括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 川东,北达豫南,包括皂市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湖北龙山文化。
三、“文化现象”与“文化精神”
文化现象:可以由人们的感官感觉得到的文化经验
事实,其本质是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指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意识,它产生于
人们的意志或自觉心。
英国思想家休谟提出——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
四、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尽可能多的阅读古代经典,如《四书》、
《五经》。(自觉完成)
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原道》)
3、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盘古纯粹虚构,大约是东汉后期的产物。 “三皇”,主要有两说:
一是天皇、地皇、人皇,
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最为后人接受的是《国语》的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的主要功绩
四周扩散。尧舜投“四罪”于四裔: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 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 以变东夷。” (《史记· 五帝本纪》)
(2)外来说(东来、西来、南来、北来)
自17世纪开始,认为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来自埃及,来自西亚、
中亚、南亚或东南亚,来西伯利亚、蒙古等 。
早期历史与文化之研究》,1865)
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
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 一切能力与习惯。(《原始文化》,1971)
②《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将文化概念作了广义 与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 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青阳—— 蟜极——帝喾(高辛)——
中国远古部落的“三强”:
①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舜(有 虞氏)、祝融氏等。 ②东夷集团:包括太昊、少昊、蚩尤等。
③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驩兜。
以上三大部落集团长期交往、斗争,终至融
合成为华夏,即汉族的前身。
史传说时代》)
(徐旭生《中国古
中国:(1)指京师,国是都邑的同义词,中国就是天子所居 的城,与四方诸侯对举;(2)指华夏族地区为中国,因为华 夏族在“四夷”之中。例《诗经· 小雅· 六月序》:“《小雅》 尽废,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带有地理色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