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考点专训:探究性实验

中考化学考点专训:探究性实验

1.乙炔(化学式为C 2H 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多种化合物。

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氧炔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构件。

现在让我们一起对乙炔燃烧(氧炔焰)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当还原性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时,难以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乙炔燃烧的产物中除水外主要还有哪些物质? 【假设与猜想】猜想:①一定有 ;②可能有一氧化碳。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两种物质的猜想设计如下实验:(1)在氧炔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 的大烧杯,观察现象。

(2)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足量的浓硫酸,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若氧化铜变红,说明有(填写化学式) 。

【证据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若氧化铜变红,则猜想②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2)时,若将乙炔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此时氧化铜不变红,能否证明猜想②不成立? (填“能”或“不能”)。

【答案】 【假设与猜想】二氧化碳 【实验设计】(1)澄清石灰水 (2) CO 【证据与结论】(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O H CaCOCa(OH)CO 23 22+↓+ 【分析与交流】 不能2.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

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

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3)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中考化学考试题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考试题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考试题实验探究题以下是一道适合中考化学考试的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酸碱中和反应
问题: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的体积变化是否相同?
材料:
- 稀盐酸(HCl)溶液
- 稀氢氧化钠(NaOH)溶液
- 蒸馏水
- 塑料滴管
- 烧杯或烧瓶
- 容量瓶或量筒
-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溶液)
步骤:
1. 准备两个烧杯或烧瓶,一个用于稀盐酸,另一个用于稀氢氧化钠。

分别加入适量的酸和碱溶液。

2. 使用容量瓶或量筒分别加入相等体积的酸和碱溶液。


下初始体积。

3. 将酸碱指示剂加入其中一个酸碱溶液中,搅拌均匀。

4. 逐滴将一种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同时记录下滴加的体积,并轻轻搅拌。

5. 持续滴加溶液直到颜色变化明显,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6. 记下终点时的体积。

7. 重复实验几次,取平均值。

数据记录与分析:
- 记录每次滴加的酸或碱溶液体积以及中和终点的体积。

- 比较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所需的体积变化。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你可以得出关于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体积变化的结论。

例如,你可以发现不同浓度的酸和碱在中和反应中所需的体积变化是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

你还可以讨论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时,请务必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则。

确保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小心操作化学试剂。

如果对实验操作不确定或缺乏经
验,请在老师或有经验的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实验探究精选20题

期末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实验探究精选20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精选20题(培优题)1. “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②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和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1)【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试验.(2)【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_______;(2)固体Ⅰ的成分是________ (填物质化学式,下同);(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2. 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1)仪器识别:a ________ ;b ________ 。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2O3、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Cu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Fe2O3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预期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一.实验探究题(共50小题)1.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的铁矿石的名称是(填“赤铁矿”或“磁铁矿”)。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粉末,当红棕色粉末变成色时停止加热,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CO。

(3)写出①处CO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③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6)如图2为有关金属铁的实验。

①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②洁净铁钉久置空气中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发生化学反应。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实验室模拟炼铁(装置如图1)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A处玻璃管中现象:,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按图2连接,请将以下四步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填序号)。

a.点燃A处酒精喷灯b.通入COc.停止通入COd.熄灭酒精喷灯。

(3)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框内装置起到的作用有(填序号)。

A.收集一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C.检验二氧化碳(4)已知此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同,可能生成铁的不同的氧化物。

原固体Fe2O3质量为48.0g,现用热分析仪记录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有关数据,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象分析,写出D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②若B点生成物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请确定其化学式是。

3.请参与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完成下列内容。

[设计实验]编号操作现象解释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色固体2Al+3CuCl2═2AlCl3+3Cu(1)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Fe OH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1)向少量()3Ca OH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2)向()2(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小马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他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Ca OH与HCl发生了反应。

溶液中可判断()2(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Cl-。

(填“>”“<”或“=”)。

①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2.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现象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3)实验室可选用发生装置B和C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C相较于B的优点是,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若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用E装置收集CO2时,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

(4)用装置F测定生成CO2的体积,会比实际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偏小,原因是;为防止产生误差,你改进的方法:。

3.下图是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1)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加热氧化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试管B中的现象是。

(4)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是否已经收满。

九年级中考化学探究题主要考点

九年级中考化学探究题主要考点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主要考点一、变质问题1.证明NaOH变质的三种方法:①Na2CO3+2HCl=2NaCl+H2O+CO2↑②Na2CO3+Ca(OH)2=2NaOH+CaCO3↓(3)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2.证明NaOH部分变质(先用下面的方法除去Na2CO3,然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如果溶液变红说明NaOH部分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3.证明Ca(OH)2变质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4.证明Ca(OH)2部分变质的方法(取两份相同的样品,按以下方法做):①证明Ca(OH)2变质: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证明还有Ca(OH)2存在:Ca(OH)2+2NH4Cl=CaCl2+2H2O+2NH3↑5.证明CaO部分变质的方法(取三份相同的样品,分别按以下方法做):①证明CaO仍然存在:CaO+H2O=Ca(OH)2②证明CaCO3的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③证明Ca(OH)2的存在:Ca(OH)2+2NH4Cl=CaCl2+2H2O+2NH3↑(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二、除杂1.除杂的原则:①主要成分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多);②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2.除杂的方法:物理方法:溶解、过滤、结晶。

如从糖、玻璃碎片、泥土等中提取糖。

化学方法:①所选物质与杂质反应,与主要成分不反应;②与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与主要成分不能同态,但最好是生成主要成分;③不能引入新杂质;④操作简便。

3.说明: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用石灰水好,除去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好。

4.实例:①除去CuO中的C:在氧气流中灼烧(C+O 2CO2)。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探究实验
烧杯 (1)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 ,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 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 。 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进 入集气瓶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 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 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
生大量气泡
Na2CO3
.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
.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
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 液究竟是哪种盐.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 试纸,将样品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 . 色卡比较,测得溶液pH 大于7。(或取少量无色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等。)
探究实验
⊙命题趋势⊙
实验探究题,复习应CO、O2、CO2、CH4) 。 (2)催化剂。主要是针对催化剂的概念 要点—“两不变”进行设计实验探究。 “两不变”即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 均不变,两者缺一不可。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 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 占集气瓶容积的70%。
NaCl
.
(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 这二者的化学式中Na元素的右下角不会有2 .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BaCl2 溶液,静止一段时间,倾 先出现白色沉淀, 后产 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实验结论 ] ( 3)该瓶无色溶液是 [实验反思 ] ( 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实验探究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实验探究

初三生化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乙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

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

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4.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

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1,关闭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此操作是为了。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人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人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色。

初中化学_中考实验探究题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PPT课件

初中化学_中考实验探究题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PPT课件
___________;
丙方案______________;
丁方案______________;
三、评价设计方案型
题型三
题型特点:
已知实验目的,提供几套设计方案,要求 评价优劣或挑选方案或设计方案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原理上的可行性; ②操作简单方便; ③环保(尽量不使用、不 产生有毒物); ④安全(防止爆炸等);⑤ 经济合算(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结论: 取残留固 现象: 体加水溶 (1)可 解,过滤, 固体部分 能有氧 向滤液中 溶解,酚 有氧化钙生成 化钙 滴加几滴 酞试液变 无色酚酞 红色 试液 结论: 有碳酸钙 另取残留 ① (2)还 有气泡产生 方程式: 固体滴加 可能有 足量盐酸 ② 结论: 无碳酸钙 碳酸钙 无气泡产生
一、完成实验报告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实验探究题 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一)
1、取一片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
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
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某同学设计了下
列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现将
有关内容记录在下表中。
残留固 体的成 分
探究的步 骤
可能观察 到的现象
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
总结提升
1、完成实验报告型
解题策略 弄清实验目的和所用药品及操作
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情境,按图索骥。 2、限定条件型
解题策略 以限制条件为依托,利用已有知识
资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资源解决问题。
3、评价设计方案型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原理
的可行性;②环保(尽量不使用、不产生有 毒物);③安全(防止爆炸等)④经济合算 (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4、设计方案开放型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探究题》考点总结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探究题》考点总结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实验探究题》考点剖析:此考点通常考查以下知识:1:某种物质加热分解后对产物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

2:某些物质相互反应后对反应后的产物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对某些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通过加入其它试剂,验证此反应是否发生或验证其反应后的物质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

4:对某些物质的变质情况进行猜想并验证。

5:对某些反应后废液中的溶质进行猜想并验证。

6:对某些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验证。

7:对某些实验中的特殊物质性质及在实验中的作用进行猜想及验证。

8:对实验中出现的某些有害、有毒及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进行处理并对实验装置进行合理的改进。

【考点归纳】一:常见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

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

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1: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1)酸液(H+):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②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2)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3)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4)}碳酸盐(如:碳酸钠等)碱液(OH-):①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②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区别Cl-和SO42-: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加盐酸产生气泡,加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2O3、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Cu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Fe2O3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

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

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假设2:;假设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作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木炭粉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你回答:①烧杯中( 填“有”或“没有”)不溶物.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三题: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实验方案: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

查阅资料:铁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有关NaOH化学性质的探究题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常见的碱,既是中考的重点、也是热点。

有关它的化学性质在平时的练习,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更是屡见不显。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熟悉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它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与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可溶性盐类例如铁盐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例如,游泳池里“蓝色水”的探究,工厂排放的污水硫酸铜或氯化铁的探究,都用到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得到蓝色沉淀或与铁离子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来说明。

常见探究题分析如下:O、Na+、OH-)能使指示剂无第四题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步骤: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钠离子。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第五题: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

但CO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明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1)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2、3、4、5、6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各自会看到什么现象?23456(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乙同学加的物质是或。

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第六题: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

小伟提醒我:是不是拿错了药品?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了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做了一下探究活动:(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2)设计实验确认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我想知道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小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我们完成写出第三步中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如何用该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简述实验步骤。

三、CaO、Ca(OH)2、CaCO3性质有关的探究题新课标尤其重视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社会的关系,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个方面的素材,所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例如:怎样来鉴别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厨房中的化学物质,洗发水的选用,吃皮蛋的时候为什么蘸点醋……;关注人们生活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关注化工生产与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关系等等。

在生活、生产中CaO、Ca(OH)2、CaCO3用得较多,例如虎门消烟用的就是CaO,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达到了烟的着火点,烟就销毁了。

砌砖、抹墙、中和土壤酸性常用Ca(OH)2。

对氧化钙的考察首先是它与水反应放热,升温了,可以测温度来检验;其次考察它与水反应得到微溶性碱Ca(OH)2,其水溶液就是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对Ca(OH)2的检验说明氧化钙的存在。

对Ca(OH)2的检验可以利用它与CO2气体反应、与Na2CO3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也可以用指示剂的变色或测PH的方法。

对CaCO3的考察是它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可生成CO2气体。

常见探究题如下:第七题:为了对一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探究,小明提出了两项探究任务:(1)探究干燥剂是否失效;(2)探究失效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是氢氧化钙。

他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你认为探究(2)是否严密?请说明原因你认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转化为Ca(OH)外,2还可能转化为,请简要说明验证的思路第八题: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一组: 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和CaO的混合物。

3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和CaO的混合物。

结论:是CaCO3二组: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二组的方案正确吗?,理由。

第一题分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脱氧剂”,考察C、Fe、Cu、Fe2O3、CuO的性质。

“脱氧剂”常温下应该能与氧气反应,而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氧化铜又是黑色的且铜生锈后的物质是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的,所以脱氧剂与铜、氧化铜无关。

铁生锈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红色的粉末,故甲、丙的猜想不对,乙是正确的。

那么针对乙的猜想进行实验即是考察Fe、Fe2O3、活性炭的性质。

可利用Fe、Fe2O3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活性炭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说明。

(对于铁粉也可以用磁铁吸)第二题分析:此题仍然是一道有关C、CuO的性质探究题。

木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所以假设时,可以是它们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对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区分上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异来进行,最常用的就是用酸来区分,木炭粉不溶于酸(即不与酸反应),氧化铜溶于酸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所以填写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考察碳的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固体是铜。

剩余的固体成分有两种可能(因为木炭粉无剩余),一是只有铜生成,二是在生成铜的同时氧化铜剩下了。

那么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加酸没有反应发生,溶液呈无色仍为硫酸溶液;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剩余的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的蓝色溶液,方程式也很自然的就写出来了。

第三题分析:此题仍为一道考察Fe、Cu、FeO、Fe2O3、CuO性质的探究题。

加热后只有红色粉末,排除了FeO,因为FeO是黑色的。

反应前是铁粉和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后固体为红色可知,生成物是Cu和Fe2O3,因为是置换反应方程式不难写出。

Cu和Fe2O3的验证仍然用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

第四题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去解答。

即H2O分子,Na+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那么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只有OH-离子了。

类似此类探究还有,例如:实验探究: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

或探究盐酸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等(分析同上)。

第五题分析:此题看似很长但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复杂,考察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是Na2CO3溶液,因反应中消耗了CO2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外形成了压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