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二

合集下载

实验二、液压泵的静态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液压泵的静态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实验§1 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液压泵的静态特性。

着重测试液压泵静态特性中:①实际流量q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q—p曲线;②容积效率ην、总效率η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ην—p和η--p曲线;③输入功率Ni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Ni--p曲线。

2.了解液压泵的动态特性。

液压泵输出流量的瞬时变化会引起其输出压力的瞬时变化,动态特性就是表示这两种瞬时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液压泵工作特性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2 实验原理一、液压泵的空载流量与理论流量液压泵的出口压力为最低时所测到的输出流量叫空载(零压)流量,即在测试回路中,节流阀开口为最大时的流量计中的读数值。

泵的理论流量是不考虑泄漏时,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它等于泵的排量与其转速的乘积。

泵在额定转速下的理论流量常以额定转速下的空载流量代替,因空载时泵的泄漏可以忽略。

额定流量是指泵在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下输出的实际流量,它总是小于泵的理论流量。

二、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可长期连续使用的最大工作压力,它反映了泵的能力。

超过此值就是过载。

但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泵能力的极限),还可短期运行。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即油液克服负载而建立起来的压力,它随负载的增加而增高。

在实验中我们以节流阀作为负载,使节流阀具有不同的开口,则泵出口压力就有对应的不同值,在一系列的压力值下,测量出对应不同的流量值,就得出油泵的流量—压力特性:q = f1(p)。

实验油温越高、压力越大,其实测流量值就越小。

三、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总效率----压力特性1.容积效率ηv:液压油泵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称为容积效率,它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

ην=q/q t=1-q泄/q t=1-(k泄·p/V·n)= f2(p)。

式中:实际流量q=60·Δν/Δt,单位为L/min。

实验指导书2-网络端口扫描

实验指导书2-网络端口扫描

实验2网络端口扫描一、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在实验中,我们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Superscan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实验,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利用综合扫描软件“流光”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二、实验原理(一).端口扫描的原理一个开放的网络端口就是一条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信道,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

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较高。

扫描工具是对目标主机的安全性弱点进行扫描检测的软件。

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可以发现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的安全漏洞,从而能及时了解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扫描工具根据作用的环境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和主机漏洞扫描工具。

主机漏洞扫描工具是指在本机运行的扫描工具,以期检测本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网络漏洞扫描工具是指通过网络检测远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所存在漏洞的扫描工具。

本实验主要针对网络漏洞扫描工具进行介绍。

1.端口的基础知识为了了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端口的基本知识。

端口是TCP协议中所定义的,TCP协议通过套接字(socket)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

套接字采用[IP地址:端口号]的形式来定义,通过套接字中不同的端口号可以区别同一台计算机上开启的不同TCP和UDP连接进程。

对于两台计算机间的任意一个TCP连接,一台计算机的一个[IP地址:端口]套接字会和另一台计算机的一个[IP地址:端口]套接字相对应,彼此标识着源端、目的端上数据包传输的源进程和目标进程。

这样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就可以由套接字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找到需要传输的主机和连接进程了。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2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2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教研室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我们知道: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不考虑构件的具体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而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见教材中机构运动简图常用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运动特征。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是: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力等分析研究。

它是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三、实验设备、工具1.典型机械的实物(如:缝纫机、牛头刨床、插齿机等);2.典型机械的模型(如:内燃机模型、油泵模型、牛头刨床模型等〕;3.钢卷尺、内外卡钳、量角器;4.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四、实验步骤及测绘方法(1)正确选择投影面对于机械实物的测绘,为了将机构运动表示清楚,要洽当地选择测绘投影面。

为此,一般选择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

(2)确定机构的构件数目测绘时,首先找到原动件并使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3)确定机构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从原动件开始,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

依此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及数目:(4)画机构运动简图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如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在纸上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并按确定的比例尺逐步画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比例尺μl =实际长度L AB(m)/图上长度AB(mm)(5)标注各构件及各运动副从原动件开始,用数字l、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微电子器件实验指导书(实验2)

微电子器件实验指导书(实验2)

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实验二图示仪检测MOS管参数学时安排:4学时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要求:必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用图示仪检测MOS直流参数;2、学习并掌握该仪器的基本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巩固及加深对晶体管原理课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介绍同实验五三、实验设备介绍晶体管直流参数是衡量晶体管质量优劣的重要性能指标。

在晶体管生产中和晶体管使用前,须对其直流参数进行测试。

XJ4822晶体管图示仪是一类专门用于晶体管直流参数测量的仪器。

用该仪器可在示波管屏幕上直接观察各种直流特性曲线,通过曲线在标尺刻度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各项直流参数。

用它可测试晶体管的输出特性、输入特性、转移特性和电流放大特性等;也可以测定各种极限、过负荷特性。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测试场效应管2SK30、IRF830的直流参数。

准备工作:在仪器未通电前,把“辉度”旋至中等位置,“峰值电压”范围旋至0-10伏档,“功耗限制电阻”调到1K档,“峰值电压” 调到0位,“X轴作用”置集电极电压1伏/度档,“Y轴作用”置集电极电流1毫安/度档。

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

调节“辉度”和“聚焦”使显示的图像清晰。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是为普通的NPN、PNP晶体管的特性图示分析而设计的,要用它来检测场效应管,就必须找出场效应管和普通晶体管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处。

场效应管的源极( S )、栅极( G )和漏极( D )分别相当于普通晶体管的发射极( E )、基极( B )、和集电极( C )。

普通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而场效应管则是电压控制元件。

1)场效应管2SK30是N-MOS器件,它的管脚分布如图6.1所示。

图6.1 2SK30管脚分布图按照管脚的分布插好管脚后,把“Y轴作用”调到0.2mA/div,“X轴作用”调到1V/div,扫描电压极性为“+”,“功耗限制电阻”调为250Ω,“峰值电压”范围为60% ,“阶梯档级”调到0.1V/div,“阶梯极性”为“-”,“级/簇”置为10。

202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二)-图文

202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二)-图文

2022互换性-实验指导书(二)-图文实验二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量内经常用的计量器具和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

2.加深对内径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1.用内径百分比测量内径。

2.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但对深孔或公差的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作比较测量(一)内径百分表1.百分表的结构和传动原理百分表是应用杠杆、齿轮、齿条等机械传动,将测量杆的微小直线位移经放大后转变为指针的偏转,从而指示出相应测量值的量具。

图2-1所示是百分表的外形和传动原理。

如图2-1(b)所示,有齿条的测量杆上、下移动,带动齿轮22传动,与齿轮22同轴的齿轮23也随之转动,而齿轮23又带动中心齿轮Z,及其同轴上的指针偏转。

游丝的作用力保证齿轮在正反转时在同一齿面啮合,从而消除齿轮啮合间隙所引起的误差。

弹簧是用来控制测量力的。

百分表的刻度盘上刻成100等份,当测量杆移动1mm时指针转一圈,因此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

百分表的测量范围有0~3mm、0~5mm、0~10mm三种,可在百分表表盘中的小刻度盘上来体现。

22.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内孔的一种常用量仪,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一般为6~10mm、10~18mm、18~35mm、35~50mm、50~160mm、160~250mm、250~400mm等。

图2-2所示为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图。

内径百分表是用它的可换测头3(测量中固定不动)和活动测头2与被测孔壁接触进行测量的。

仪器盒内有几个长短不同的可换测头,使用时可按被测尺寸的大小来选择。

测量时,活动测头2受到一定的压力,向内推动镶在等臂直角杠杆1上的钢球4,使杠杆1绕支轴6回转,并通过长接杆5推动百分表的测杆而进行读数。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对称的定位板8,装上测头2后,即与定位板连成一个整体。

定位板在弹簧9的作用下,对称地压靠在被测孔壁上,以保证测头的轴线处于被测孔的直径截面内。

实验二射极跟随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射极跟随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射极跟踪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踪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其各项参数测试方法、熟悉multisim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2.1为常用的射极跟踪器电路。

XSC1图2.1常用的射极跟踪器电路。

晶体管为非线性元件,要使放大器不产生非线性失真,就必须建立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否则输出波形会产生饱和获截止失真。

但要注意,即使Q点合适,若输入信号过大,则饱和截止失真会同时出现。

改变电路参数U CC、R C、R B1、R 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加入输入信号u i。

在输出电压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i和u o的有效值,则电压放大倍数A u = U o / U i 。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在图1.2所示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用示波器测出U S 和U i ,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R U U U RU U I U r i S iR i i i i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用示波器测出放大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 O 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 OL ,则根据O Lo LOL U R r R U +=,可得:L OL O o 1R U U r ⎪⎪⎭⎫ ⎝⎛-=。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电脑、multisim 软件四、预习要求1.射极跟踪器的工作原理。

2.射极跟踪器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及测试,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及测试。

3.截止失真、饱和失真的原因、失真波形、消除失真常采用的办法。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2.1在multisim 中搭建电路,并进行仿真 2.调整并测量静态分析工作点调整电位器R P ,观察示波器波形,当输出最大不失真电压时,进行直流分析(点击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 ,将需要的工作点加入后,点simulat ),将结果填入表2.1中。

实验指导书(实验2-数字调制解调Ⅱ)

实验指导书(实验2-数字调制解调Ⅱ)

实验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Ⅱ1、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USRP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并且通过LabVIEW 来实现对不同调制信号的同步性能的对比,由于你在实验一中已经完成了数字调制的实验,所以在做这部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之前的调制解调模块。

该实验将通过配置USRP的参数来使你了解把基带信号上变频到射频信号以及把射频信号下变频到基带信号的过程,并熟悉LabVIEW中的各种USRP模块的配置方法。

2、实验环境与准备软件环境:LabVIEW 2012(或以上版本);硬件环境: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实验基础: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的基本操作;知识基础:了解常见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以及相关概念。

3、实验介绍本实验发送端主程序的前面板如图所示,首先是USRP的基本参数设置,包括IP地址、载波频率、IQ采样率等;接下来是PN序列的参数设置,包括保护间隔、信息序列长度、同步比特长度和PN序列的类型;然后是采样数和滤波器参数;之后是输出的PN序列以及调制前的信号时域图,频域图;最后是不同调制方式的不同调制结果。

接收端主程序的前面板如图所示,一开始的设置与发送端一样。

在解调部分,是解调信号以及它的时域图、频域图、星座图和误码数,你可以通过这些来判断你的程序是否正确。

图1 数字调制解调实验发送端前面板图2数字调制解调实验接收端前面板1、发送端介绍本实验发送端的调制主程序包含4个功能模块,其功能分别如下所述。

(1)TX_init本模块主要实现USRP的初始化,是配置一些基本USRP参数的模块。

(2)transmitter本模块是调制程序的核心,实现的是基带信号的产生,包括信源编码,调制,脉冲成形等重要功能。

(3)TXRF_prepare_for_transmit本模块的作用是对调制完的信号幅度进行归一化。

(4)TXRF_send本模块实现的功能是把调制完的数据写入USRP,实现发送。

2、接收端介绍本实验接收端端的解调主程序包含5个功能模块,其功能分别如下所述。

石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2生药理化鉴别(二)

石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2生药理化鉴别(二)

实睑二生药理化鉴别(二)[目的要求]掌握生药化学成分的主要性质与理化鉴别方法。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试管、试管架、天平、量筒、水浴、烧杯、酒精灯、微量升华装置、显微镜;蒸储水、1%盐酸、碘化铀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鸨酸溶液、30%硝酸、45%乙醇、三氯化铁溶液、醋酸铅试液、澳水、石灰水、1%香草醛浓硫酸试液。

【实验材料】百部、黄连、槟榔、五倍子、冰片。

【实验内容】一、生物碱1.沉淀反应:取百部(RadiXStenIonae)粉末1g,力口1%盐酸15ml,水浴加热10分钟,滤过,将滤液分置于5个试管中(其中一管做空白试验),分别滴加以下生物碱沉淀剂:碘化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鸨酸试液,观察有无沉淀,并注意沉淀的颜色。

2.显微化学反应⑴取黄连(RhizomaCoptidis)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滴润湿,微干,再加1%盐酸或30%硝酸1〜2滴,放置5〜10分钟,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颜色(小槃碱)。

⑵取槟榔(SenIenAreCae)粉末O.5g,加水2ml及1滴10%硫酸,水浴中煮沸数分钟,放冷后过滤,取滤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碘化例钾试液1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放置数分钟,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颜色(槟榔碱)。

二、糅质沉淀反应:取五倍子(GalIaChinenSiS)粉末O.5g,置试管中,加水IOnI1,40~50C水浴中浸润10分钟,滤过,滤液分置于5个试管中(其中一管做空白试验),分别滴加三氯化铁溶液、醋酸铅试液、滨水、石灰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及沉淀的颜色。

三、挥发油微量升华试验:取冰片(BOmeoIUmSyntyeticum)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将载玻片取下,反转,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加数滴乙醇溶解,然后滴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浓硫酸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作业】记录各类化学成分的反应过程及结果。

【思考题】生物碱、鞍质、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常用理化鉴别方法。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二)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二)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二)一、试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组成及工作原理2、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记录并计算带传动的滑差率及效率。

3、掌握带传动初拉力的调整和测试方法.4、了解其他类型的带传动的安装、调整及测量.二、实验原理及设备一)基本原理: 通过运行带传动实验台, 了解影响带传动打滑的因素, 明确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 计算滑差率和效率。

图一DLS-C综合设计型带传动实验台(一)、主要技术参数1.直流电机功率: 2台×350W2.主动电机调速范围: 0~1000 rpm3.额定转矩: T=1.68N·m4、电源: 220V交流(二)、实验台结构1.机械结构本实验台机械部分, 包括动力部件, 传输部件, 负载以及参数检测部件。

动力部件为一台电动机, 由单片机调速装置供给发电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 实现无级调速。

传输部件为一台发电机, 一端与原动机相连, 另一端连接负载。

负载为一组灯泡(共9个), 随着负载级数的增加, 灯泡的亮度出现相应的变化。

检测部分为两组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位于电机尾部, 传输输入和输出速度信号(N1,N2)。

压力传感器位于电机内侧, 随着压力的增加, 相应输出力矩信号(T1, T2)电动机的机座为滑动机构, 通过调整带轮中心距, 可改变张紧力。

2.检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台检测系统框图实验台配数据采集箱一个, 承担控制检测、数据处理、自动显示等功能。

通过单片机接口外接PC机, 可输出带传动的滑查曲线ε—T2.效率曲线η—T2及相关数据。

三、实验操作(一)、操作面板图3-1面板图1.输入、输出电压显示2.输入、输出电流显示3.输入、输出转速显示4.输入、输出转矩显示5、加载、减载按钮6、卸载按钮7、转速旋钮8、电源开关输入、输出转速显示: 按下速度按钮可分别显示输入、输出转速。

输入、输出转矩显示: 按下转距按钮可分别显示出输入、输出转矩。

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

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

实习指导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实验一药物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掌握大鼠在体肠道灌流法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掌握药物肠道吸收的机理及吸收速度常数(k a)与吸收半衰期[t1/2(a)]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消化道吸收实验方法可分为体外法(in vitro)、在体法(in situ)和体内法(in v ivo)。

在体法由于不切断血管和神经,药物透过上皮细胞后即被血液运走,能避免胃内容物排出及消化道固有运动等生理影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吸收的方法。

但本法一般只限于溶解状态药物,并有可能将其他因素引起药物浓度的变化误认为吸收。

消化道药物吸收的主要方式为被动扩散。

药物服用后,胃肠液中高浓度的药物向细胞内透过,又以相似的方式扩散转运到血液中。

这种形式的吸收不消耗能量,扩散的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药物转运的速度可用Fick's(注:最后一稿校,全书一致)扩散定律描述:式中,为扩散速度;D为扩散系数;A为扩散表面积;k为分配系数;h为膜厚度,C GI为胃肠道中药物浓度;C为血药浓度。

在某一药物给予某一个体的吸收过程中,其D、A、h、k均为定值,可用透过系数P来表示,即。

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随血液迅速地分布于全身。

故胃肠道中的药物浓度(C GI)远大于血中药物浓度(C),则上式可简化为:上式表明药物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表明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观一级速度过程。

若以消化液中药量(X a)的变化速度()表示透过速度,则:式中,k a为药物的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对上式积分后两边取对数:式中,X a为t时间消化液中药量;X0为零时间消化液中药量。

以lg X a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此直线斜率即可求出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并可计算吸收半衰期:本实验以磺胺嘧啶为模型药物,进行大鼠在体小肠吸收试验。

三、仪器与材料仪器:蠕动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离心机、注射器、眼科剪刀、眼科镊子、手术刀片等。

实验指导2

实验指导2

实验报告提交要求
1.内容要求:
1)说明四缸以上内燃机铸铁曲轴和锻钢曲轴构造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2)列出所拆解发动机各主要零部件的所属类别? 3)简要说明活塞连杆组的拆装步骤?
2.提交时间:在本次实验周次基础上后推一骤
1. 2. 3. 4. 5. 6. 7.
拆卸机体组 拆卸活塞连杆组 拆卸曲轴飞轮组 清理各零部件 安装曲轴飞轮组 安装活塞连杆组 安装机体组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正确使用工具; 按顺序拆装,分类放置; 不可损坏缸体、缸盖接合面;不要敲打其 它接合面或主要机件; 装配前各机件装置面应保持清洁; 注意装配关系和装配记号; 按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调整或紧固。
实验项目及目的
项目:
发动机结构拆装讲解实验(一)
目的:
1.观察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安装形式。 2.观察活塞、活塞环的特点。 3.观察曲轴的特点。
实验设备
序号 名称 一般式发动机机体、龙门式发动机机体 1 各种气缸盖 2 3 4 5 6 7 柴油机活塞、汽油机活塞 各种连杆 各种气环 各种油环 常用工具一套
实验要求(1)
机体零件的构造观察与构造分析:观察一 般式机体、龙门式机体的构造特点,并将 二者加以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机型 ;分析其上润滑油道及冷却水路的走向及 其特点; 活塞的构造观察与构造分析:观察各种柴 油机活塞和汽油机活塞的构造并比较分析 其特点。
实验要求(2)
活塞环的构造观察与构造分析:
观察活塞各种气环(矩形环、微锥形环、内切 式扭曲环、外切式扭曲环、梯形环)的构造特 点并比较分析其安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各种活塞油环(整体式油环、带内衬簧的 整体式油环、二片一簧式组合油环、三片二簧 式组合油环)的构造并比较分析其特点。

河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2生药的理化鉴定(二)

河医大生药学实验指导02生药的理化鉴定(二)

实验二生药的理化鉴定(二)一、实验目的(一)掌握生药中黄酮昔类、皂苔类、强心昔类、香豆精昔类的理化性质和定性反应,并能应用于生药鉴定中。

(二)掌握生药中生物碱类、糅质类、氨基酸与蛋白质类的理化性质和定性鉴别反应。

(三)学会应用荧光分析法、薄层层析法,水份测定法鉴别生药。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槐米、桔梗、穿山龙、地高辛片(tabellaedigoxin)s白芷、粉防己、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五倍子、槟榔、天花粉。

试管、试管架、量筒、烧杯、水浴锅、50ml三角烧瓶、滤纸、蒸发皿、紫外分析灯、硅胶板、层析瓶。

乙醇、1%盐酸、碘化锄钾试剂、碘化钾碘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硅铝酸、明胶氯化钠溶液、三氯化铁试剂、饱和漠水、醋酸铅试剂、饱和石灰水、苗三酮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0.5%硫酸铜试剂、镁粉、1%三氯化铝甲醇液、10%盐酸试液、0.9%氯化钠溶渡,2%红细胞悬浮液、醋酢、浓硫酸、冰醋酸、三氯化铁-冰醋酸试剂、K-K试剂、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试液、乙醍、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稀盐酸、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甲苯、醋酸乙酯、甲酸。

槐花乙醇提取液、远志生理盐水提取液、夹竹桃醇提取液、粉防己酸性乙醇液;核桃楸皮、秦皮和秦皮甲素乙醇提取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黄酮苔的鉴别取槐米粗粉约0.5g,加乙醇IOmI,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

(1)盐酸-镁粉还原反应:取上述滤液2ml于大试管中,加镁粉少许振摇,滴加浓盐酸数滴,观察到产生许多泡沫,同时溶液渐变樱红色。

(2)三氯化铝反应:取上述滤液2ml于试管中,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Iml,振摇,可见溶液渐变鲜黄色。

2、皂昔的鉴别取桔梗与穿山龙粗粉各Ig,分别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水IOmI,煮沸2分钟,滤过,滤液加水至IOmI,备用。

(1)泡沫试验:分别取上述滤液各2ml,置2个试管中,密塞或以手指压住管口,强烈振摇数分钟,观察是否产生大量泡沫,放置10分钟后,再记录泡沫的高度。

实验2指导书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位的研究(电工)

实验2指导书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位的研究(电工)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位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研究电路中各点电位与参考点的关系。

3.掌握电工仪表的使用和直流电路的实验方法,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

二、实验预习1.打印实验指导书,预习实验的内容,了解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2.计算各表中要求的电压、电流理论值,写出计算过程。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NEEL-II 型电工电子实验装置。

四、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用来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

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ΣI =0,一般定义流入结点的电流相加,流出结点的电流相减。

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ΣU =0,一般定义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相加,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相减。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参考方向应与电流参考方向一致。

2.电位:在直流电路中,任一点的电位是以参考点的电位为零来确定的,不同的参考点对应不同的电位值,而电位差值与参考点无关。

五、实验内容本实验在直流电路实验单元中进行,按图1接好线路。

其中1S U (12V )和2S U (18V )由直流稳压电源调出,数值以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读数为准。

开关1S 投向1S U 侧,开关2S 投向2S U 侧,开关3S 投向3R 侧。

以A 节点验证KCL ,以ADEF 构成回路I 和ABCD 构成回路Ⅱ验证KVL ,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1I 、2I 、3I 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

图1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电路1.验证KCL定理:使用直流电流表按表1的要求测量,以验证KCL定理。

(1)熟悉电流测量电缆的结构,将电缆插头的红接线端接到电流表的红(正)接线端,电缆插头的黑接线端接到电流表的黑(负)接线端。

《高分子材料》实验指导书_2

《高分子材料》实验指导书_2

实验一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定高压聚乙烯的熔融指数;2、了解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时的流动黏性及其重要性;3、熟悉测定塑料熔体流动指数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衡量高聚物流动性难易程度的指标有: 熔融指数、表观黏度、流动长度等多种方法。

这里介绍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塑料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或体积, 习惯用MFR(MI)或MVR表示。

在塑料成型加工中, 熔融指数是用来衡量熔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测试仪器通常称为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熔融指数仪)。

对一定结构的塑料熔体, 可用MI来比较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MI越小, 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反之MI越大, 其相对分子量越小, 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 其加工性能就相应好一些, 但其它性能如断裂强度、硬度、耐老化稳定性等将差一些。

此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简便易行, 对材料的选择和成型工艺条件的确定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采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试样: ABS粉料或颗粒, 测试前进行干燥处理仪器:塑料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 天平, 秒表, 装料漏斗, 锋利刮刀, 玻璃镜, 液体石蜡, 绸布和棉砂, 镊子, 清洗杆和铜丝。

四、实验步骤1、准备。

熟悉仪器结构和操作规程。

接通电源, 选择测试条件, 安装好口模, 在料筒插入料杆。

调节加热控制系统使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恒温至少15min。

加料。

取出料杆将试料加入料筒, 把料杆再插入料筒并压紧试料, 预热4min使炉温回复至要求温度。

2、注意: 取出料杆后置于耐高温物体上, 避免料杆头部与其它坚硬物体碰撞;3、切勿用料杆去压紧物料, 避免损伤;4、在料杆顶托盘上加上砝码, 随即用手轻轻压下, 促使料杆在1min内降至下环形标记距料筒口5-10mm处。

待料杆(不用手)继续降至下环形标记与料筒口相平行时, 切除已流出的样条, 并按规定的切样时间间隔开始切样, 保留连续切取的无气泡样条三个。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实验二不同养分水平的溶液培养与植株中养分含量的速测)实验二不同养分水平的溶液培养与植株中养分含量的速测(综合性实验)一.原理绿色植物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除了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外,只要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和其他条件,植物不一定非在土壤中生长不可。

因此,在用蒸馏水及必需的几种元素配成的溶液中,植物同样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培养方法称为溶液培养(又称水培)。

由于溶液培养其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控制,因此要了解某种元素的数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时,可有意识地配制不同水平某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症状,了解其影响。

收获后,通过测定植株中的养分含量,了解养分在植物体中的累积情况。

二.材料、仪器及药品1、材料准备玉米或白菜幼苗于实验前15天左右砂培育苗。

2、仪器气泵、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10ml刻度吸管、1000ml量筒、培养箱及泡沫板、移液器、棉花、试剂瓶、容量瓶、白瓷板、标准滴唧、比色管3、药品(1)Ca(NO3)2?4H2O, (2)KNO3, (3 )KH2PO4, (4) K2SO4, (5) CaCl2, (6) NaH2PO4, (7) NH4NO3, (8) KCl (9) FeSO4?7H2O, (10) EDTA-Na2, (11) H3BO3, (12) CuSO4?5H2O, (13) MnSO4?4H2O, (14) ZnSO4?7H2O, (15)(NH4)6Mo7O24?4H2O。

(16)MgSO4?7H2O4、试剂(1)浸提剂:称取化学纯氯化钠58.5克放入烧杯中,加入约500毫升蒸馏水溶解,用小量筒准确量取2.1毫升浓盐酸倒入烧杯中,搅匀,移入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混合标准原液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分析纯的下列试剂于小烧杯中:磷酸二氢钾0.2194克,硝酸钾1.806克,硫酸钾3.873克,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500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几次,都无损地移入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即得含磷100mg?L-1,含硝态氮500mg?L-1,含钾5000mg?L-1的混合标准原液。

电子科技大学大物实验二指导书-2024鲜版

电子科技大学大物实验二指导书-2024鲜版
最小二乘法
对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可以采用最小二乘 法进行拟合处理。
2024/3/28
逐差法
逐差法用于处理等间距变化的数据,可以有 效消除线性系统误差。
公式选择
根据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 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14
结果分析与讨论
误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包括系统误差和 随机误差的估算和讨论。
化学品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024/3/28
触电
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将受害者与电源 分离,进行急救并呼叫救援。
受伤或不适
立即停止实验,进行急救处理,并报告实验 室管理人员或教师。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8
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 理解
学习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 器和设备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 思维习惯
4
实验原理
本实验基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验证物理定律的正确性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024/3/28
5
预期结果
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验证 物理定律的正确性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 理能力
04
图表编号
图表按章节编号,如图1-1、表2-1等 。
2024/3/28
21
图表绘制及标注规范
01
02
03
图表绘制
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如 Matplotlib、Excel等)绘 制图表,确保图表清晰、 美观。
2024/3/28
图表标注
图表要有标题、坐标轴标 签、数据点标注等,方便 读者理解。

实验二直流变换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直流变换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直流变换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1熟悉斩波电路Buckchopper(降压斩波)、Bootchopper(升压斩波)、Buck-Bootchopper(升降压斩波)、Sepicchopper(升降压斩波)的工作原理,掌握斩波电路的工作状态及波形情况。

1.2掌握开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熟悉直流PWM专用集成电路SG3525的组成、功能与工作原理,熟悉H型PWM变换器的控制原理与特点。

二.实验内容1.1斩波电路的连接。

1.2斩波电路的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2.1PWM控制器SG3525性能测试。

2.2控制单元测试。

2.3H型PWM变换器性能测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2MCL-22组件1.1电力电子教学试验台主控制屏1.3双踪示波器、万用表2.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2NMCL-22实验箱。

2.3直流电动机M03及测速发电机2.4双踪示波器、万用表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1.PWM发生器的性能测试用示波器测量,PWM波形发生器的“VT的G端”孔与地之间的波形。

记录下波形的频率。

调节占空比调节旋钮,记录下占空比的调节范围。

(测周期T时一大格等于200u)1/15最小占空比a波形周期T600u2/3最大占空比b波形频率f1.67KHz2.Buckchopper(降压斩波)L2VT(1)连接电路。

按照右图将面板上的器件接成Buckchopper斩波电路。

将PWM波形发生器产生的触发信号接入VT的G端,注意须将VT的E端和PWM波形发生器的“地”相连接。

(完成降压斩波实验后,VT的G端和E端接线不要拆除)i0E0VDRu0(2)调节占空比为最小值a用万用表记录此时电源电压E0和负载电压u0的数值,验证输出和输入的数量关系。

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记录负载电压u0的波形(电阻R两端的电压波形)。

(3)调节占空比为1/2用万用表记录此时电源电压E0和负载电压u0的数值,验证输出和输入的数量关系。

移动计算实验指导手册(实验二)

移动计算实验指导手册(实验二)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工具对无线和有线网络性能做比较2-1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Wireshark,ttcp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2.用Wireshark中的过滤器观察一个重流量网络3.用Wireshark完成TCP和UDP比较4.用Wireshark完成TCP流和UDP流的竞争2-2 工具简介1.Wireshark简介Wireshark(原名Ethereal)是自由而且功能强大的网络调试和数据包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基本类似于tcpdump,但 Wireshark还具有设计完美的GUI 和众多分类信息及过滤选项。

用户通过 Wireshark将网卡设置成混杂模式,可以查看到网络中发送的所有通信流量。

目前,Wireshark在分析无线局域网时主要要注意的是“捕捉”网卡上传输数据时的设置。

Wireshark应用于故障修复、分析、软件和协议开发以及教育领域。

它具有用户对协议分析软件所期望的所有标准特征,并具有其它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有关特征。

Wireshark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允许用户向其中添加改进方案。

Wireshark适用于当前所有较为流行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Unix、Linux 和Windows。

Wireshark的详细介绍及使用方法请查阅《Wireshark User's Guide》。

2.TTCP简介TTCP是一个用于测试TCP吞吐量的命令行工具,它的全名是 Test TCP。

它需要在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以不同的参数运行。

您可以同时启动并侦听 TCP 连接。

您还可以将 Ttcp 工具用于 UDP 通信量。

使用 TTCP,您可以将计算机配置为侦听特定 TCP 或 UDP 端口模式,而不必在计算机上安装应用程序或服务。

这允许您在服务就绪之前测试特定通信量的网络连接。

TTCP在windows下的移植版称为TTCPW。

TTCPW使用方法如下:在windows中运行cmd,用cd进入到ttcpw所在的目录,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执行以下命令:发送端:ttcpw -t -s <接收者IP>接收端:ttcpw –r –sttcpw的详细介绍及使用方法请查阅ttcpw.zip中自带的文档。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指导2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指导2

①数据表达式的输入。至少有 3 种方法。
5
copy right @mwy;
Email: mwy@
(a) 在某个波形显示页面,调出计算器,这时,数据表达式栏已经显示出默认的要处理的数 据名, 然后直接点击普通计算器栏进行数值计算或者右边函数栏进行函数计算, 便可以完成表达 式输入。 (b)在 ADE 窗口调出的计算器, 数据表达式栏为空白。 选择需要处理分析模式, 如 ac 分析, 然后选择要处理的数据类型,如 vf(交流电压),会直接跳到 schematic editor 页面,让你选择需要 处理的点的电压。比如选择 Vout 节点处的连线,系统自动把 VF(“Vout”)添加进数据表达式栏。 然后直接点击普通计算器栏进行数值计算或者右边函数栏进行函数计算, 便可以完成表达式输入。 (c) 在 ADE 窗口调出的计算器,数据表达式栏为空白。在数据表达式栏直接输入要处理的 数据,比如直接输入 VF(“Vout”)/ VF(“Vin”),便是指要处理的数据为输出节点电压/输入节点电 压。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这里,Vout 和 Vin 指的是节点名,如节点名为 net13,则这里应该输入“net13”。
Email: mwy@
内容
直流扫描仿真时, 所有节 点的电压值和选择保存 端口的电流值 仿真采用的模型参数
ac-ac dcOP-dc
dcOPInfo-info
交流仿真中所有节点电 压值和选择保存端口的 电流值 工作点的直流仿真, 所有 节点的电压值和选择保 存端口的电流值 工作点的直流仿真, 所有 器件的参数。 在该文件夹 下以器件名命名的文件 夹, 分别保存各个器件的 直流工作点参数
tran vt it ac dc vf if vdc idc swept_dc vs is noise info vn op var 瞬态仿真节点电压 瞬态仿真端口电流 交流节点电压 交流端口电流 直流工作节点电压 直流工作端口电流 直流扫描节点电压 直流扫描端口电流 噪声电压 直流工作点 设计变量 opt mp 瞬态工作点 模型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空间数据的转换处理与几何变换一、实验部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结构之间的转换操作。

2、掌握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操作。

3、掌握几何变换(仿射变换)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1、ArcGIS中的数据模型ShapefilesGridsTINsImages(各种格式)Vector Product Format (VPF) filesCAD文件表(各种格式)Oracle with SpatialDB2 with its Spatial TypeInformix with its Spatial TypeSQL ServerPersonal Geodatabases(微软的Access)ArcGIS支持的栅格数据类型包括:●ADRG系列的文件:Image(.IMG)、Overview(.OVR)、Legend(.LGG);●ESRI系列的文件:GRID、SDE Raster、Raster Catalogs(Image Catalogs)、Band Interleavedby Line(.BIL)、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BIP)、Band Sequential(.BSQ)、Band Sequential(.BSQ)、GRID Stack (<directory>)、GRID Stack File (.STK);●ERDAS系列的文件:Imagine(.IMG)、7.5 Lan(.LAN)、7.5 GIS(.GIS)、Raw(.RAW);其它文件格式:Windows位图(.BMP)、ControlledImage Base(CIB)、压缩的ARC 数字栅格图形(CADRG)、数字地理信息交换标准(DIGEST)、DTED Level 0, 1, and 2(.DT*)、ER Mapper(.ERS)、图形交换格式(.GIF)、Intergraphraster file (.CIT or .COT)、JPEG文件交换格式JIFF (.JPG) 及JPEG 2000 (.JP2)、美国图象转换格式NITF 2.0 and 2.1(.NTF)、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PNG)、LizardTechMrSID and MrSID Gen 3 (.SID)Tagged Image File Format,TIFF (.TIF)。

2、数据结构转换1)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1)展开Conversion Tools工具箱,打开FromRaster 工具集,双击Raster to Polygon,打开Raster to Polygon对话框。

(2)在Input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输入需要转换的栅格数据。

(3)在Output Polygon Features文本框键入输出的面状矢量数据的路径与名称。

(4)选择Simplify Polygons按钮,可以简化面状矢量数据的边界形状。

(5)单击OK按钮,执行转换操作。

2)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1)展开Conversion Tools工具箱,打开To Raster工具集,双击Feature to Raster打开Feature toRaster对话框。

(2)在Input features文本框中选择输入需要转换的矢量数据。

(3)在Field窗口选择数据转换时所依据的属性值。

(4)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键入输出的栅格数据的路径与名称。

(5)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键入输出栅格的大小,或者浏览选择某一栅格数据,输出的栅格大小将与之相同。

(6)单击OK按钮,执行转换操作。

3、数据格式转换1)CAD数据的转换数据输出CAD格式A.展开Conversion Tools工具箱,打开ToCAD 工具集,双击Export to CAD,打开Export to CAD对话框。

B.在Input Features文本框中选择输入需要转换的要素,可以选择多个数据层,在Input Features文本框下面的窗口中罗列出所选择的要素,通过窗口旁边的上下箭头,可以对选择的多个要素的顺序进行排列。

C.在Output Type窗口中选择输出CAD文件的版本,如DWG_R2004。

D.在Output file文本框键入输出的CAD图形的路径与名称。

E.Ignore Paths in Tables为可选按钮,在选择状态下,将输入单一格式的CAD文件。

F.Append to Existing Files为可选按钮,选择状态下,可将输出的数据添加到已有的CAD文件中。

G.如果上一步为选择状态,则在Seed File对话框中浏览确定所需的已有CAD文件。

单击OK按钮,执行转换操作。

●CAD的输入转换与输入CAD格式的转换方式类似。

2)栅格数据与ASCII文件之间的转换●栅格数据向ASCII文件的转换A.展开Conversion Tools工具箱,打开From Raster工具集,双击Raster To ASCII。

B.在Input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输入需要转换的栅格数据。

C.在Output ASCII raster file文本框键入输出的ASCII文件的路径与名称。

D.单击OK按钮,执行转换操作。

●ASCII文件向栅格数据的转换与Raster数据向ASCII文件的转换INTEGER,即整型。

方法相似,但可以选择输出数据的类型,如选择整型。

4、数据处理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对空间数据进行裁接、拼接等操作,以便获取需要的数据。

1)数据裁切●矢量数据裁切Analyst Tools——Extract——Clip●栅格数据裁切以矩形裁切为例:Spatial Analyst Tools——Extraction——Extract by Rectangle*除矩形裁切外,还可用已有栅格数据、圆、点、面等进行裁切。

2)数据拼接●矢量数据拼接Data Management Tools——General——Append*执行操作后,目标数据将包含添加的数据栅格数据的拼接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Raster Dataset——Mosaic to New Raster*将Mosaic to New Raster与Mosaic进行比较3)数据提取是从已有数据中,根据属性表内容选择符合条件的数据,构成新的数据层。

可以通过设置SQL表达式进行条件选择。

●矢量数据提取Analyst Tools——Extract——Select矢量数据提取图示:●栅格数据提取Spatial Analyst Tools——Extraction——Extract by Attributes栅格数据提取图示:*在Analyst Tools、Spatial Analyst Tools及Data Management Tools工具集中查看其他矢量和栅格数据处理工具。

5、几何变换为了使数字化后的地图可用于输出或分析,必须对其进行投影转换,这一转换称为几何变换(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几何变换是利用一系列的控制点建立数学模型,使一个地图坐标系统与另一个地图坐标系统建立联系,或使影像坐标与地图坐标建立联系。

基于矩形对象的变换方法包括等积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投影变换等。

在进行地图到地图或影像到地图的变换以及对地行位移的航空照片进行投影变换时一般使用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在保留平行线的条件下允许对目标矩形进行旋转、平移、倾斜和不均匀缩放等操作。

操作过程:A.调出Georeferencing工具条。

B.使用Zoom观察两个图层(二者坐标系不同因此不能同时查看)。

需要用一个或多个链接将两图层进行地理坐标匹配。

推荐采用道路交叉点。

C.在第一个控制点周围放大视窗。

激活Georeferencing中的Add Control Points()工具。

单击与括号中心相交的交叉点,再单击一次,在控制点上有一个由绿变红的“+”出现。

用同样的方法添加其它3个点。

D.单击Georeferencing工具条里的View Link Table()。

查看4条记录。

E.选取更多控制点(10个)。

使总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个象元或10m。

二、课堂练习部分练习一:数据更新变换1、背景:由于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图与DEM)都是分幅存储的,造成某一特定研究区域跨越了不同的图幅。

而当我们要获取有特定边界的研究区域时,就要对数据进行裁切、拼接、提取等操作,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投影变换。

2、目的:获取具有投影坐标系统的特定边界的DEM数据。

通过练习,掌握数据提取、裁切、拼接及投影变换的方法。

3、数据:1幅1:25万矢量数据,为地理坐标系统,其中大地基准是D_North_American_1927,参考椭球体是Clarke 1866。

2幅1:25万DEM数据,为地理坐标系统,大地基准是D_Krasovsky_1940,参考椭球体是Krasovsky_1940。

4、要求:通过两幅给定的DEM数据,提取出白水县县界范围内的DEM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高斯克吕格投影系统。

工作流程练习二:几何变换1、背景:为了使数字化后的地图可用于输出或分析,必须对其进行投影转换,这一转换称为几何变换(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2、目的:获得影像到地图转换后的数据。

3、数据:spot-pan.bil,分辨率为10m的SPOT全色卫星影像;road.shp,由GPS接受并被投影至UTM坐标系的道路Shapefile文件。

4、要求:完成影像到地图的转换。

三、提交成果部分(教材后练习)第三章:地理关系矢量数据模型习作1:将ArcInfo的交换文件转换为Coverage,将Coverage转换为Geodatabase要素类,将Geodatabase要素类转换为Shapefile。

习作2:查看美国国家水文地理数据集的分区和路径。

习作3:在ArcCatalog和ArcMap中查看TIN。

一、查看ARC/INFO的Coverage和Shapefile的数据文件结构。

所需数据:land.e001、启动ArcCatalog,连接第三章数据库,在上方工具栏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ArcView 8xTools前打钩。

下拉箭头选择Import From InterChange File工具。

选择land.e00为输入交换文件,land作为输出数据集名称。

2、展开目录树中新生成的land,它包含arc、label、polygon和tic四个要素类,在Preview栏中预览这四个要素类。

3、右击land,查看其Properties:General、Projection、Tics and Extent和Toler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