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a93f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d.png)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中学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
中学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职业压力较大,对个人身心健康及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工作倦怠、离职等问题。
因此,研究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对于推动教师职业发展,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工作倦怠的缓解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和表现方式;
2.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3. 中学教师的应对方式和应对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某市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中学教师在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应对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中包括以下内容:
1.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
2. 职业压力:采用工作压力问卷(WLQ)进行测量,测量范围包括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工作质量等方面。
3. 工作倦怠:采用马斯洛工作动机问卷(JDI)进行测量,测量范围包括工作失去兴趣、不满意等方面。
4. 应对方式:采用抗压能力问卷进行测量,包括心理应对方式、行
为应对方式等。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探究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应对方式等变
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有望揭示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情况,为解决中学教师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改善中学教师的
工作环境,提高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ab12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4.png)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中班主任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是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人物,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的
变化,高中班主任职业疲劳和职业倦怠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困扰,更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拟通过探究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
及对策,以期为高中班主任的职业发展提供启示以及贡献力量。
二、研究问题
1.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2.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何影响?
3.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应如何应对和缓解?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通过相应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了解和整理高中班主任
的职业倦怠现象,调查使用问卷调查法,以了解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可能因素和因
素的严重程度,并从中推导出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
最后,对高中班主任
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如职责、态度、情感、个人因素等各个方面分析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对策,以此推动高中班主任的职业发展,提高
高中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60a8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7.png)
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教育事业逐渐成为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关键角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社会价值观的灌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及其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本研究将针对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研究。
武汉三中作为全国重点中学,其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深入了解其职业倦怠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结合武汉三中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探讨其职业倦怠原因及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对象为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范围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研究问题:1、武汉三中青年教师存在哪些职业倦怠现象?2、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内容:1、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与特点2、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3、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其表现4、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和策略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武汉三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三中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现象、原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相关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揭示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因素,对该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选择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具体阐述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刻理解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对规避职业倦怠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管理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管理对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3a3b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8.png)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管理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在工作中也可能会遭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比如职业倦怠,这不仅会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而且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形象。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提出有效的职业倦怠管理对策,以期为学校和教师自身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具体内容包括:1.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类型、表现形式等进行论述和分析。
2.通过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探究各种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3.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提出有效的职业倦怠管理对策,包括但不限于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加强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
4.剖析职业倦怠的后果、风险及预防控制策略。
5.通过实地调研和教师实践,得出结论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参与观察、采访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参与观察和采访则是为了深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以及探究各种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揭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识别各种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职业倦怠管理对策。
这些结果,将能够为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实现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27fa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e.png)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重要工作。
然而,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学生数量的逐年增长,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部分辅导员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该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2. 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反映情况调查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与支持机制建设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缓解策略的设计与实践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访谈形式,了解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对其职业发展与支持机制进行探讨。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缓解策略的有效性与实践效果。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职业特征和发展模式,进一步发现自己的职业潜能,并设计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同时,本研究可以有效地减少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5ec8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9.png)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这个职业中,职业倦怠的问题成为了存在于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中学教师由于其接触的学生人数众多,工作强度较大,加之学生的心理和肉体等方面的特殊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因此,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深入剖析职业倦怠的产生机制,明确包括教师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具体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和对策,以期通过本研究为提高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教师工作动力和素质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和内涵(2)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4)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缓解对策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潜在因素的分析,以量化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因素进行客观评估。
(2)个别访谈法通过个别访谈采集中学教师的真实心声,探究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并通过访谈的方法和策略来了解如何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
四、研究预期结果(1)深入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影响,清晰认识到职业倦怠对教学工作的危害。
(2)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策略和模式,提高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3)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以上是本人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901f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d.png)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教师是社会的精神领袖,是未来的主人翁培养者,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中学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学教师面对着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压力,导致许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因而,探究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以及其对策,对于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任务1. 目的:(1)探究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2)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3)提出针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任务:(1)收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2)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数据;(3)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其影响;(4)总结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5)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教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启示。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1.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2.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3.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4.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5.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教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启示。
四、研究方法1.文献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原因、影响因素及对策等;2.问卷调查法:采用合适的问卷形式,对中学教师进行调查,收集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其相关原因;3.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深入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4.逻辑分析法: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分析,总结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
五、预期成果1. 形成针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有助于提升教师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2. 发掘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深层次本质,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任务书及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d826a381c758f5f61f6753.png)
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科学含义及表现特征,指出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学业绩、身心健康及人际关系方面的严重状况和危害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自我修养;改进人际关系;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管理制度;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减轻工作负荷,优化教学方法;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关注教师需要;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建立创新性评价制度,为学校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
4.第一稿:2011.11.16~12.15;
5.第二稿:2011.12.16~2012.2.15;
6.第三稿:2012.2.16~3.15;
7.定 稿:2012.3.16~4.15;
8.评 定:2012.4.15~5.10.
五、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六、系(部)审批意见
系(部)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年 月 日
教研室审核意见:
年 月 日
系(部)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EBI)一些研究者,如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等人基于玛勒诗等人的倦怠问卷,通过对各个维度的题目进行添加或删除,采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作为职业倦怠的效标,并在初测与正式施测的结果基础上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EBI。修编的EBI保持MBI的3个核心维度,由21道题目构成,其中来自MB工的题目和研究编制的题目各占一半。采用7点Likert量表,让被试者按出现每种症状的频次进行评定,从0-6表示出现症状的频次依次增加。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f505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7.png)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校辅导员是学校的重要人员之一,既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同时也承担着学校文化传承、教育引领的使命。
然而,在当前高校日益复杂化的教学管理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压力逐渐加大,职业倦怠问题也逐渐突显。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辅导员的个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研究意义:1.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指导。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和对策的研究,对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指导。
2. 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负荷过重(2) 工作内容单一,无明确发展方向(3) 岗位收益较低(4) 工作资源不足(5) 学生群体问题(6) 组织环境和管理问题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压力(2) 增加岗位收益,提高工作积极性(3) 推进职业发展规划,增加工作动力(4) 加强学校组织支持,提供资源保障(5)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缓解学生问题(6) 加强组织管理,优化工作环境四、预期结果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研究结果:1.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和问题的来源和成因,提高领导对辅导员工作的关注度和管理水平。
2.建议高校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支持体系,建立健全的辅导员选拔和培训机制,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3.总结出有效的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1800字》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1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099fc6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4.png)
[3]张亚红,周璇,别平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现状调研分析及心理调适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02):22-26.
[4]贾轶,许雪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C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2,24(01):131-136.
2.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在“备注”栏注明每位学生独立承担的工作。
1.树立良好社会评价观
2.注重教育,提升社会评价
(二)学校重视教师发展,改善教学环境
1.重视教师的发展,完善教师的待遇
2.创造和谐教师队伍,做好教师职业规划
(三)教师保持心态,提升教师待遇
1.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心态
2.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五、结语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1]徐寒枝,黄玮.兰州远郊四区(县)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22,27(02):117-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职业倦怠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解读,暂未形成共识,Maslach提出的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目前被学者们广泛采用。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为个体感觉到身心俱疲,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会刻意的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关心他人的行为反应,个人成就感低,情绪低落。国内学者目前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同时在对职业倦怠的调查问卷进行本土化研究。李超平、时堪(2003)等人通过调查后提出高校教师70%以上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楚克群(2017)等研究表明,博士及以上学历、28——35岁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闫丽雯、周海涛研究发现,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呈上升趋势。
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7414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8.png)
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幼儿教育的普及和幼儿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幼儿教育行业不仅面临着人员短缺、质量下降等问题,更面临着教师职业倦怠的挑战。
乌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其幼儿教育行业也日益发展。
然而,由于政策、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原因,乌海市幼儿教师工作状态和教学质量存在明显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普遍较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关系。
因此,对于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其对策,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深入了解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以乌海市幼儿教育行业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策,包括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对策。
3. 提出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乌海市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大量数据;其次,通过个案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最后,结合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达到如下成果:1. 深入探讨乌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幼儿教育行业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2. 提出针对性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乌海市幼儿教育行业提供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3. 提出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乌海市幼儿教育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23db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6.png)
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学语文教师是一种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职业。
虽然语文教师是一个受人敬仰的职业,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却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会影响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甚至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方式和解决措施,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供帮助,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究以下问题:(1)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方式;(2)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3)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4)针对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措施及其效果。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
调查对象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数据。
访谈对象为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方式以及解决措施的效果。
同时也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收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并进行分析和汇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深入研究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能够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教师重拾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2.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也为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
3. 对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本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五、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完成时间为六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1个月):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
2. 第二阶段(1个月):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
3. 第三阶段(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数据。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结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结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d4f0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3.png)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结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职业满意度,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现状及其应对方式,为有效预防和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分析:构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模型,分析其内部关系及其对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影响。
2.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深入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3.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分析:结合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特点,研究有效的职业倦怠缓解和预防策略,包括心理干预、资源支持、职业发展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梳理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文献,深入了解职业倦怠的概念、结构、原因及其应对方式等内容。
2. 问卷调查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某地区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3. 个案研究法:选取数名小学教师作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经历、成因、影响及其选取应对方式等。
四、研究预期结果1. 分析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模型,分析职业倦怠的内部关系以及外部影响因素。
2. 认识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策略提供支持。
3. 探索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研究职业倦怠的应对方式,构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策略,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乌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乌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1c9b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5.png)
乌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他不仅容易导致教
师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
乌海市是一
个人口不算多但较为繁荣的地区,其中的中小学教师数量也不小。
然而
在教师职业倦怠方面,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
解决。
二、研究目的
1.探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2.分析职业倦怠对教育工作的影响;
3.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取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
怠情况,并归纳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2.访谈法:针对调查结果,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更好地了
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对策需求。
3.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比如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和案例。
四、预期结果
1. 对乌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出主要原因,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2.深入分析职业倦怠对教育工作的影响,为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管
理建议。
3.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尝试解决乌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2653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4.png)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教师的工
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十分严重,根据教师职业倦怠的三维模型,中小学教师在情感倦怠和道德倦怠方面尤
其突出。
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既关乎教师个人福祉,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成就。
因此,如何缓
解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中小学教师职
业倦怠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类型的中小学教师。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量表,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访谈法
通过对受访教师的个人经历、工作环境、收入待遇、工作压力等因素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他们如何应对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分析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探讨中小学教师应对职业倦
怠的策略及其有效性,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有效的治理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措施,从
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e5da7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9.png)
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重点高中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较为优越的办学
条件和师资力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教师作
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城
市重点高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学生
的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市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
倦怠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主要表现、影响因素及对策。
具体包括:
1. 对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主要表现
及原因;
2. 探讨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其机制;
3. 分析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心理因素、教
育制度因素、管理制度因素等;
4. 提出解决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心理干预、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水平等方面。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将有助于:
1. 提高城市重点高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增强其专业意识和责任感;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3. 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cc7a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1.png)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存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职业倦怠可能导致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疑虑等问题。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不断变革的时代,高校教师不仅要面对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不断适应教育创新和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因此职业倦怠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愈发突显。
此外,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倾向也与职业倦怠有关联,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完美主义。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系,提出对应对方案,从而促进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探究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和产生原因,研究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应对方案,引导高校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和应对策略,促进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分析2.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的关联研究3.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研究4.基于研究成果提出职业倦怠干预的建议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深访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完美主义和应对方式情况,然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职业倦怠状态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探究职业倦怠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系。
五、预期结果预计本文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机制、完美主义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职业倦怠干预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个人应对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个人应对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7237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4.png)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个人应对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在逐步增加,其中一种表现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应对策略,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探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
2. 系统归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表现。
3.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应对策略。
4. 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缓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影响因素、个人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调查问卷法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个人应对策略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定义、特点和表现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2.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从工作负荷、工作压力、职业满意度、个人情感等方面对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调研和分析。
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应对策略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和归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应对策略。
4. 缓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和措施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缓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完成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及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以辽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以辽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4d82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4.png)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以辽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小学教师成为了农村教育的主要力量。
然而,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阳市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状态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1.研究问题(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2)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2.研究目的(1)探究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2)分析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3)提出改善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状态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概述和研究现状;(2)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3)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4)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收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访谈法主要用于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体验,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
四、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外,本研究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的开题报告
![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0369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8.png)
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教师都陷入了职业倦怠的状态,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措施,同时提出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感、工作压力、教育事业一、研究背景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学生思维的导师、品德的典范,承担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任。
教师的工作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是一种很有挑战性和不稳定的职业。
在处理学生问题、安排课堂教学、准备教案和参加培训等过程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导致了许多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不平衡,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甚至产生了负面情绪,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职业倦怠成为当前我国许多教师的心理问题,占比近60%。
然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同时也可以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和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措施,同时提出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原因,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幸福感,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步骤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然后设计并调查一份问卷,对广泛的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状况,并找出其中的原因和对策。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1.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概念及其特征。
2.探究教师职业倦怠和幸福感的关系。
3.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
小学教育3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课题名称
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11年9月10日至2012年5月10日
课题类型
理论研究
课题性质
教师科研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受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给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教师产生的职业倦怠的问题,提出预防和解除职业倦怠的可行性策略,为学校、老师以及社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2.要在文献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格式规范。
3.不容许任何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撰写好本论文,达到一定的研究水平。
4.虚心接受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并向同学和其他相关人员请教。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各教研室主任、系(部)教学主任审批生效;
2、此表双面打印,一式三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三、课题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包括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参考资料)
1.文献资料方面: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CNKI上有大量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文献可查;
2.教师指导方面:学院、系部有很多教育方面的专业老师,可随时向他们请教有关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问题;
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EBI)一些研究者,如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等人基于玛勒诗等人的倦怠问卷,通过对各个维度的题目进行添加或删除,采用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作为职业倦怠的效标,并在初测与正式施测的结果基础上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EBI。修编的EBI保持MBI的3个核心维度,由21道题目构成,其中来自MB工的题目和研究编制的题目各占一半。采用7点Likert量表,让被试者按出现每种症状的频次进行评定,从0-6表示出现症状的频次依次增加。
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及表现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二、基本要求
1.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指导思想,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深入并有系统地整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关理论及实证研究文献,概括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既丰富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内容,又能为教师职业倦怠理论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为学校加强科学管理,维护并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用自身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本身就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可见,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价值。
[5]万莉,郑志明.近十年来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1,3(上):72-73
[6]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6
[7]杜娟,刘喜香.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0,(9):293
[8]董淑花,黄依林.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7
预期目标:
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改善教师的精神面貌;完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论文。
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认真搜集、仔细研读教师职业倦怠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总结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特征及不良影响,并从教师工作特征、个体特征两大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
研究现状:
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很少,而且主要是引用国外的有关资料。刘维良在《教师心理卫生》一书中谈到: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杨秀玉、杨秀梅在《教师职业倦怠解析》一文中谈到: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六、系(部)审批意见
系(部)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2011年9月10日 ~2012年5月10日(共32周)
系(部):指导教师:
班级:学生姓名:
3.自身水平方面: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四、论文(设计)进度表
1.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选题:;
2.明确研究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确定论文题目“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3.开 题:;
4.第一稿:;
5.第二稿:;
6.第三稿:;
7.定 稿:;
8.评 定:
五、教研室审批意见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日益凸显。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发表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专题报告,指出教师是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职业群体之一。
近年来,为响应“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成为了新的压力源,相当一部分教师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多项研究发现,我国相当比例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各种心理情绪问题,非人性化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育事件频频曝光,中小学师资尤其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作为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受害者。因此,无论从关心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还是从重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积极关注这一现象。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与拟采用的研究方法,8篇以上主要参考文献,进度安排,论文提纲)
选题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用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其三个核心成分为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低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13]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14]陈平文.控制点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5,(11)
[15]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34-238
[16]赵春阳.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徐富明、吉峰和钞秋玲等进行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测。他们提取出了3个职业倦怠因素并分别命名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性化。此问卷由15个项目构成。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法,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
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科学含义及表现特征,指出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教学业绩、身心健康及人际关系方面的严重状况和危害性,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丰富完善;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自我修养;改进人际关系;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管理制度;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减轻工作负荷,优化教学方法;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关注教师需要;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建立创新性评价制度,为学校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
[9]蔡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1):54
[10]侯新杰, 谷自英.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J]. 教育探索, 2009,(1):111
[11]游小培.教师职业与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存在的各类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找寻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比较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和借鉴相关研究的先进理念和成果,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在概括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制定应对策略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17]黄文芬.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4)
进度安排:
1.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选题:;
2.明确研究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确定论文题目“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3.开 题:;
4.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稿:;
5.第二稿:;
6.第三稿:;
7.定 稿:;
8.评 定:论文提纲:
前言
3.自我效能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个人调整
(二)学校指导
(三)社会支持
结论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年 月 日
教研室审核意见:
年 月 日
系(部)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表现
一、教师职业倦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教师的教学业绩
(二)教师的人际关系
(三)教师的生理健康
二、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