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七下《道德与法治》(15--18课)知识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春苏人版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15-18课)知识提纲(最新)
第15课远离”高压线”
1、什么叫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违反了社会规范,
不同点: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指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3、不良行为的危害?
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②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
③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
违法犯罪行为。
4、未成年人如何矫治不良行为?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用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中
小学生守则来要求和管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②要提高自身对不良行为的认识,明辨是非,主动避开诱因。
③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陶冶高雅情趣;
④要磨炼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矫治不良行为。
5、不良行为习惯的自我矫正方法有哪些?---①替代性反应法②切断诱因法③中断改变
刺激法
6、什么叫未成年人犯罪?-----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7、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冲动性、模仿性、从众性、报复性。
8、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心理诱因有哪些?
①好奇心理②逆反心理③盲从心理④攀比心理⑤报复心理
9、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外部原因:家庭教育失当、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学校教育不力等;
内部原因: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等。
10、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1、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①社会和学校应在教授未成年法律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看
待和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形式。未成年人
的父母应当主动学习,不断增强监护人应具备的育人素质。
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在于未成年人要提高自身素质。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修养,提
高自控能力,做一名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16课孝亲敬长
1、如何理解父母的爱?
①每个人的成长都倾注了父母无数的辛劳和汗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②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宽厚深沉,凝重如山;母亲给予我们的爱,仁和慈祥,恒久绵长。
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总会化作一句句叮咛嘱咐,而这些叮咛嘱咐中却蕴涵着父母对我们的质朴爱心。
③每个人的家境有贫富差异,父母有性格区别,表达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不能选择
父母,但应该理解父母,不挑剔,不抱怨,多沟通,多交流。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敬父母是我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
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孝敬父母,人人必须身体力行。
3、怎样孝亲敬长?
①孝亲敬长要从现在做起,不拖延,不等待,更不能忽视。
②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学好功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
分解忧愁;外出时,及时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不让父母担心。
4、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和见识增多,由于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我们和父母在许多问题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不能接受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和严格要求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5、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在很多时候表现为对父母的教育和劝说不肯听从,常常故意顶撞父母,或者对父母的教育不理不睬,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6、逆反心理的危害?
会导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演变成一种心灵上的互相伤害。
7、怎样主动调适逆反心理?
①父母与我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需要我们在沟通中增加理解。
②和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换个角度、换种语气、换种方式。
8、和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沟通?
①换个角度和想法。父母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参考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可
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和父母发生争执时,即使争赢了,也未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反之,退一步也不失面子。
②换种态度和语气。当被父母批评和责骂时,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先心平气和地听父母讲
完他们的想法。然后把握时机,用合适的态度和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冲动时也不能口无遮掩,说出伤害父母的话。
③换种表达方式。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对话、写信、网络、请求他人帮助等。
第17课与人为善
1、换位思考的作用?为何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
对方的立场和视角,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心灵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对方的是一份尊重和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双方
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任何人、任何国家,在
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