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八上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清导航八上语文答案
【篇一:【四清导航】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知识点训练新人教版】
难字。
2.重点词语解释。
(1)何.陋之有(什么)
(2)斯.是陋室(这)
(3)惟吾..德馨.(只是;我;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长到、蔓延到)
(5)有龙则灵.(灵异)
(6)可以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
(7)往来无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8)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9)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0)无丝竹..之乱耳(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11)可爱者甚蕃.(多)
(12)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
(13)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庄重)
(14)香远益.清(更)
(15)亭亭..净植.(挺立的样子;竖立)
(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亲近而不庄重;呢)
(17)陶后鲜.有闻(少)
(18)宜.乎众矣(当然)
3.一词多义。
(1)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名???有仙则名.(出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1
水陆草木之花(的)?.?出淤泥而不染(3)之?予独爱莲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却)?.(4)而? ?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就)?.
?有闻(少)?陶后鲜.(5)鲜? ?屡见不鲜(新奇)?.
4.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今义:形状,样子?
??古义:大(2)谈笑有鸿儒鸿? .?今义:鸿雁?
???(3)亭亭净植植.??今义;种植
??(4)宜乎众矣宜? .?今义:应该?
5.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 ..
(2)无丝和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
扰乱;使??感到..
劳累)
(3)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
(4)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
6.重点句子默写。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
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
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爱莲说》中描写美好形象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作家作品。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 2
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哲学家。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
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
世风,表明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一、课内阅读
陋室铭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
类比。
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
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选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5分)
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日常生活:高雅。
3.发挥想象,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的情景。
(5分) 示例:院中长满碧绿的青苔,不安分的青苔啊,那样
顽皮,竟然长到台阶上;庭院中的小草啊,生机勃勃,翠色欲滴,
竟映入帘中,满室生“青”。
4.作者借赞美陋室表现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
不慕名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5.课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
操和情趣?(5分)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5分)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
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7.“谈笔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
看法?(5分) 比较高雅(或:限制了交际面,使视野狭窄)
爱莲说
8.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5分)
为了反衬莲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9.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5分)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
文章的主旨。
10.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
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写法,《陋室铭》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
负和情操,《爱莲说》则通过赞美莲的形象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
都写得较含蓄。
(6分)
二、比较阅读
【甲】刘禹锡《陋室铭》
①②【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②不堪:无法忍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
(2)人不堪其忧(忍受,承受) .
1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字。
(5分)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3.在《陋室铭》中,刘禹锡身居陋室,但能安然自若,文段乙文
中颜回“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表现了这一特点。
(5分)
1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5分)
刘禹锡觉得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精
神品质。
三、课外阅读
兰之味
①②③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故称瑞
④耳。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
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而名之不可(说出) .
(2)莫能肖也(酷似,逼真) .
1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b )(5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17.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5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8.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填在下面横线上。
(6分) 香味:莲——香远益清;兰——氲氲无所
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9.文中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高洁
的品性。
(6分) 附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它)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纯粹以情韵取胜。
弥漫飘忽,
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是吉祥的;兰花,兼有各种色彩,但
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使
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
绘兰花的形状,不能完全表现其神韵。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4
【篇二:【四清导航】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
之美知识点训练新人教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
(1)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下面这段文字每句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6分)
①千年运河,使杭州成为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
的独特水乡风韵。
②近年来,随着运河综合保护措施的全面推进,
拱宸桥西岸的大量历史遗迹得到保存。
③凭借众多的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存,这里的传媒、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快速发展。
(1)①在“风韵”后加“的胜地”(或:删去“成为”)。
(2)②将“措施”改为“工程”(或:将“推进”改为“落实”)。
(3)③删去“众多的”(或:删去“丰富的”)。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5分)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
里。
........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
d.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
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将序号写下来。
(5分)
①“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
③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④桥,那么美。
⑤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④①⑤②③
6.说说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8分)
(1)“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引用俗语,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引出说明对象。
(2)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打比方,桥的美是对桥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一支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
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7.下面是某班“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
如红军飞夺泸定桥,张飞喝断长坂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
(2)请搜集有关桥的诗歌、俗语等,写出两句。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船到桥头自然直”等。
(3)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①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②坚定的信念是到达理想彼岸的桥。
8.根据课文中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写出你所观察的周围生活中的美。
(7分)
示例:我市青云塔高耸入云,结构匀称,全由青石块垒叠而成,呈
现阳刚之美,与塔下小湖互相映衬。
当清风徐来,波光粼粼,一动
一静,一刚一柔,令人赏心悦目。
示例:江南乌镇,水乡古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
观光游人坐在
轻摇轻摆的船中,沿着曲曲折折的水道,从容自在地游着,低头观水,抬头看粉墙、青瓦,百年老屋屋顶长出长长的瓦松,临水阁楼
上一扇扇窗户敞开着,里面探身出一个江南女子,或凝眉远眺,或
回眸含笑。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5分)
...
10.右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
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5分)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
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表示公众同心同德,共同保护环境。
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
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美文悦读
杭州湾大桥全线亮灯
①3月20日晚,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亮灯,成千上万盏桥面景观照
明灯将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装点得流光溢彩。
夜幕渐渐笼罩
海面,杭州湾大桥上灯光璀璨,1844盏路灯形成的两条灯龙和银光
衬映下的南、北航道桥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银龙探海”的壮美画面。
②大桥的灯光系统分照明和景观两部分,照明系统主要指路灯和雾灯,景观灯包括南北航道桥、南北引桥及饶塔平台的景观照明。
③大桥上风速大,多盐雾,腐蚀性强,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下,所有
的照明系统究竟能否经得起考验?首先站出来“应答”的是全桥11套
综合气象仪,它可以预报风、雪、雨、雾等天气情况,让指挥中心
提前应对。
同时,所有的照明路灯在应对大雾、大风、强腐蚀都有“秘密武器”。
④由于杭州湾的特殊地理位置,大桥上经常会出现大雾天气,所以
雾天里的行车安全也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问题。
整个大桥1844盏路灯,在灯杆据路面1.5米处,都设置了雾灯,这在国内跨海大桥中也
是首例。
海上起雾需要降低车速的同时,雾灯就会亮起,能见度能
增加2倍。
⑤大桥路灯有一项独创技术——单灯控制模块,这项技术的智能控
制系统可以根据大桥上实际车流量来调整路灯亮度和路灯开启密度。
雾灯也是一样,在全桥分成36个路段,可单独控制。
比如一般在南
北航道桥间的中引桥路段起雾比较严重,大桥管理部门就可以在那
个路段单独开启雾灯,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据了解,这项世界独创技术,也是首次运用在道路、桥梁照明上。
⑥雾灯的角度调节与行车安全也有关系,工人们花了大量时间,把
所有雾灯调到与车行方向呈10度角,这个角度是灯光照明的最佳角度。
⑦桥上本来风速就大,万一台风过境,路灯能经得起考验吗?别担心,大桥上所有路灯
都是按百年一遇的10米高度的最大风速——39米/秒设计,大风下
也能安然无恙。
在路灯下,我们会发现,每盏路灯的灯杆似乎要比
一般的路灯粗一些,灯杆壁厚度在6毫米以上,钢板的用料也特别好。
同时,每盏路灯都经过了10万次以上的震动测试,并设计了减
震系统和双重防坠落装置。
因此,我们也不用怕灯头坠落砸坏车子。
⑧海上的盐雾和潮气对机电设备的腐蚀性也比较强,对这点,灯杆、灯具在出厂前就打过“疫苗”了,它的rp指标,也就是防风尘、防雨雪、防腐蚀的指标达到了65级,已经非常高了。
大桥工程人员做过
检测,灯杆的使用寿命至少30年,灯具是20年,包括雾灯也在10
万小时以上。
11.杭州湾大桥的灯光系统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回答。
(10分)
美观,安全(防雾、抗风),技术先进,使用寿命长。
12.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0分)
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杭州湾大桥灯光设备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13.杭州湾大桥的地理位置多雾,为了保证雾天行车安全,大桥灯
光系统主要有哪些安全措施?(10分)
①全桥有11套综合气象仪,可及时预报风、雪、雨、雾等天气情况;
②整座大桥每一个灯杆上都设置了雾灯;③所有的雾灯在全桥分成
36个路段,应用单灯控制系统可对其单独控制;④所有雾灯被调节
到灯光照明的最佳角度,利于行车安全。
14.“灯杆的使用寿命至少30年”一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0分) 不能删去。
“至少”从时间上加以限制。
原句的意思是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删去后变成只有30年。
改变了原意,所以不能删去。
【篇三:【四清导航】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8 观潮知识点训练新人教版】。
2.重点词语解释。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日)
(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发,起)
(3)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5)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6)艨艟..数百(战船)
(7)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8)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舞动;树立,举)
(9)如履.平地(踩)
(10)则一舸.无迹(船)
(11)随波而逝.(去,往)
(12)皆披发文.身(动词,刻画花纹)
(13)吴儿善泅.者数百(游泳)
(1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1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17)而僦赁..看幕(租用)
(18)虽席地..不容间也(一席之地)
3.一词多义。
(1)方???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 ?方.出神(正)
(2)观???观.潮(动词,观看)
? ?天下之伟观.也(名词,景象)
?
(3)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当作,作为)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4)势???势.极雄豪(声势)
?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5)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
(6)能???能.以径寸之木(能够)
? ?以此夸能.(技能)
4.古今异义。
(1)吞天沃.日
沃?????今义:肥沃
(2)人物略.不相睹
略???古义:一点? ?今义:简单、简化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枪?????今义:田径运动的一种项目或一种投掷器械
(4)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望???? ?今义:看
(5)海涌银为郭.
郭?????今义:姓氏
(6)人物..略不相睹
人物?????今义:人
(7)江干.上下十余里
干???? ?今义:干燥或做
5.词类活用。
(1)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
(2)皆披发文身(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
(4)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名词作状语,用银;用玉) .. 6.重点句子默写。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7.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2)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
样(安稳)。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上一倍,而租赁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会空下来。
一、课内阅读
1.第一段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6分)
首句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2.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6分)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3.第一段总体评价潮水的句子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7分)
4.请写出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
行描写的。
(6分)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
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5.文中引用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6分)
对潮水壮丽的景象做侧面补充。
6.水军演习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用自己
的话概括)(6分)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
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干净、迅速。
7.一场声势浩大的演习活动,却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采
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6分)
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番演出作了铺垫。
8.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
超本领?(6分) “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
9.第四段写了几件事来突出观潮盛况游人之众?并简要分析一下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描述了“溢日”“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席地不容间”等四件事
来突出人多及盛况。
作者这样写,抓住了场面描写中的几个细节,
使描写更真实可感。
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乙】周密《观潮》
10.下面对两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7分)
a.两个文段都写水,甲文写出了三峡夏天的水湍急的特点;乙文写
出了浙江潮水雄奇壮观的景象。
b.乙文写水是按照形、声、色、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c.甲文中描写了“或王命急宣”时的特殊情况,从侧面进一步证明了
水速快。
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又借此写出船行之快。
d.乙文段只写水,并没有写山,作者的感情体现得并不明显。
11.甲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6分)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
山涧的水枯了。
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
(水流急缓或大小)
12.两个文段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甲文引用渔者歌词,作用是衬托“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象,渲染萧瑟气氛;乙文引用杨诚斋的诗。
作用是甲文对上文的描写作
概括性的收束;乙文与首句相呼应。
三、课外阅读
①白洋潮
张岱
②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
如之。
③④⑤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⑥⑦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
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⑧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
⑨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⑩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
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在浙江绍兴西北海滨。
②三江:地名,在
绍兴东北浮山北麓,古代是防御海寇的要地,明朝在此建有三江卫所。
③戊寅:明崇祯十一年(1638)。
④少师:官职。
⑤同席:坐在一桌。
⑥擘翼:展翅。
⑦镞镞:也作“簇簇”。
高昂挺拔的样子。
⑧辟易:惊惧后退。
⑨炮碎龙湫:形容潮头受阻,像北炮轰碎的瀑布,
从空中散落。
龙湫,瀑布。
⑩漱激:冲刷激荡。
13.翻译下列句子。
(8分)
(1)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只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扑过来,直奔向海塘。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观看的人们(被潮水)惊退,跑着躲避到海塘下面。
14.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用观者的感受衬托海潮惊心动魄的气势。
15.作者由远而近,对潮进行了多层次的描写。
你最喜欢哪一句描写?为什么?(6分)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比喻的
修辞手法示例:“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潮水稍近的情态。
16.同时描写壮观的潮水,张岱的《白洋潮》与周密的《观潮》在
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6分)
内容上:《白洋潮》主要描写了潮来的过程及惊心动魄的气势,而《观潮》不仅描写了海潮的壮美,而且描绘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
和吴中健儿高超的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
表现手法:《白洋潮》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海潮;《观潮》
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
译文:(按照)旧例,三江镇是个看潮的好去处,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
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戊寅年八月,(我) 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
海堤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也跟着
我随后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