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风貌规划方法探析
小城镇风貌规划实践探讨
小城镇风貌规划实践探讨1.小城镇风貌规划概述城镇风貌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环境共同反映的特征,体现在城镇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
通过现代城镇规划理论,将城镇的各种风貌要素进行恰当合理的安排,创造出环境宜人的现代人居环境。
2.舒家镇风貌规划案例分析2.1现状概况2.1.1用地现状舒家镇规划区现状用地大部份为城市建设用地。
该区地形较完整、平坦,中部有一自然冲沟,城镇现状用地高差变化在3—5米左右。
该规划区紧临御临河,随着三峡工程三期水位的完工,御临河水位线上涨,形成该镇滨水的良好自然景观。
2.1.2建筑现状现状区内建筑以商住房为主,大部分是近几年新建的两至三层砖房,有少部分为木构建筑或土墙房。
在规划区中部有已建成的舒家镇中学,舒家镇卫生院,舒家镇供销社,舒家镇粮店,舒家镇敬老院。
2.1.3市政设施现状规划区内已建有两条道路,路宽7~9米。
城市道路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内部道路宽度3~5米,多为水泥路面。
城镇饮用水源为河水。
沿道路有市话线路、照明线路,城镇用电来源于龙兴镇。
城镇排水体制现状为雨污合流,雨水直接排入溪河、水渠,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2.2风貌设计原则随着舒家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配合三峡工程移民迁置,人口增多,城镇用地范围正逐步扩大,同时也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舒家镇总体发展规划与设想,在规划中贯彻以下原则。
2.2.1特色原则舒家镇及周边地区自然山水优美,有山林、溪河、水渠、溶洞为主体的自然风光,配合排花洞旅游基地的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城镇。
2.2.2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立足现实,统筹全局,使规划既有科学性,又有超前性,以适应舒家镇今后的发展。
由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完成,在保证城镇持续发展和稳步繁荣的前提下,促进舒家镇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
2.2.3生态原则人与环境之间应该是协调共存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
小城镇景观风貌规划探析--以保山市龙陵县为例
■ 崔
瑶
C u i Y a o
【 摘
要 】城 镇 风 貌 特 色 是城 市 外 在 形 象 的 个 性 特 征 。 本 文
面 积 较少 , 公共 开 放 空 间 不足 。
律 和 整 体 特 色 ; 通 过 城 市 广 场 、步 行 街 、 绿 地 、 水
( 1 )城 镇 风 貌 千 篇 一 律 城 镇 发 展 迅 速 , 导 致 城 镇 建 筑 环 境 日趋 相 同 , 建筑 风格 千 篇 一 律 , 建 筑 文 化 的多 样 性 遭 到 扼 杀 , 城 市风 貌 的特 色 逐 渐 丧 失 ,城 镇 面 貌 趋 同 。 ( 2 ) 部 分传 统风 貌 破 坏 老 城 片 区 部 分 传 统 风 貌 遗 留较 为 完 整 , 但 部 分 住 宅 建 筑 改 建 现 象 较 为 突 出 ,普 遍 以 蓝色 彩 钢 板 覆 顶 , 造 成 老 城 风 貌 与 建 筑 色 彩 杂 乱 无 序 ,对 传 统 风 貌 影 响较 为严 重 。 ( 3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消 逝 城 镇 内部 具 有若 干 重 要 文 化 底 蕴 的 历 史 建 筑 , 如 中 日抗 战 遗 址 、李 鑫 故 居 等 , 具 备 较 高 的 历 史 文 化 价 值 ,但 目前 缺 乏 区 域 性 的 保 护 及 开 发 措 施 ,传 统 文化 展 示 不 足 ,文 化 承 载 力 较 弱 。 三 、 龙 陵 城 镇 风 貌 规 划 原 则
s t r u c t i o n ,r e a l i z i n g s ma l l t o w n s ’l a n d s c a p e s t y l e a n d t h e h a — ml o n i o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c i a l e c o n o my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城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乎到城镇的发展方向、特色风貌的塑造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小城镇规划设计更是需要考虑如何将地域文化、历史传承和自然风光融入到规划中,打造独具特色的小镇景观。
本文将从特色风貌营造的角度,探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重点和方法。
一、传统文化与特色风貌的保护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特色风貌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小城镇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历史传承,这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小城镇的发展中。
在规划中可以保留和修缮古老的建筑、街道以及传统手工艺品,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前来体验和参与。
小城镇规划设计也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引入现代元素,如建设文化广场、艺术街区、文化创意园等,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让小城镇成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名片。
二、自然风光的保护和利用除了传统文化,小城镇的自然风光也是其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之间,田园风光,是小城镇独有的自然资源。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保护自然风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从中发现和打造小城镇的特色景观。
小城镇的自然风光要得到保护。
在城镇扩建和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
在规划中可以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将原生态景观保护起来,为城镇增添自然的美丽风采。
小城镇的自然风光要得到合理利用。
可以利用山水资源打造观光景区,提供旅游、休闲、度假等服务;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农家乐、生态农庄,吸引游客和城里人前来感受乡村生活;在规划中增加绿地和公园,让市民在自然环境中放松心情,享受舒适的生活。
三、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小城镇的功能布局要考虑其地域特点和资源条件,充分体现特色风貌。
在规划设计中,应根据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使得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形成多样化、丰富化的城市面貌。
小城镇风貌的营造_空间_景观_设计融入型的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
摘要:在当前城镇化加速的进程中,通用的“功能地块”布局主导型规划设计方法不利于小城镇风貌的营造。
本文基于对小城镇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当前通用规划方法不足的考虑,探讨一种“空间-景观”设计融入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以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小城镇风貌塑造中的作用,并结合重庆市金佛山旅游小镇—头渡镇的镇区规划实践具体阐明。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过小城镇“大问题”的命题,引发了国内外对小城镇问题的关注。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方针下,我国小城镇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文历史资源的遗弃……其中小城镇风貌丧失,地域特色泯灭,千篇一律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规划高层的关注、规划业界和业外人士的探讨,如仇保兴、任世英、彭震伟、陈秉钊等,他们都指出小城镇风貌丧失的危机,并从多角度提出风貌营造的建议和规划设计策略。
造成当前小城镇风貌特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建设观念片面不当、建设资金不足、管理操作混乱以及规划制度不成熟等。
本文立足于小城镇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完善目前通用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在城镇风貌营造方面的不足之处为目标,探讨一种“空间—景观”设计融入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从这个角度为小城镇风貌营造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所提到的小城镇规划专指小城镇规划编制办法中的镇区建设规划)一、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自身发展特点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欧,历史上很多小城镇的风貌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给人以强烈深刻的印象,保存至今的很多小城镇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体验的圣地。
那么世界各地的小城镇为什么能展现如此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态风貌?这与小城镇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与大中城市相比较而言,小城镇的这些特点仍是易于形成独特风貌的天然资源。
(一)城镇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显著城镇空间形态发展的组织机制是他组织(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行为)与自组织(自下而上内在的客观力量)相互交织协同作用完成的。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视角建造风貌的营造下,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特色风貌的营造能够突出一个小城镇的独特性,吸引游客和居民,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特色风貌营造需要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
小城镇往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
规划设计需要将重点放在保护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和古建筑等方面。
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恢复性修缮和改建,使得这些建筑物恢复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城镇的公共空间设计中,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城镇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特色风貌营造需要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
小城镇的景色和自然环境往往是其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保护植被和水资源,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规划中应考虑交通和出行的便利性,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行,减少车辆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特色风貌营造需要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小城镇的建筑风格应该符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不能随意改变或破坏原有的建筑风貌。
规划设计应该明确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统一建筑的外观和材料,形成整体的城市风貌。
可以在建筑物的布局和组织上进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增加城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特色风貌营造需要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应该根据人口、产业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的布局。
可以在城镇的中心地带规划商业街和文化广场,提供商业、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可以在城镇的周边地区规划住宅区和生态园区,提供居住和休闲的空间。
规划设计还可以考虑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提供便利的服务和出行条件。
在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注重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建筑风格统一性和协调性以及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 --------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李莹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风貌特征面临严峻威胁:首先,新旧建筑混杂,地域建筑风貌逐步丧失。
新建工业建筑出现厂房大棚,住宅开始崇尚欧式异域风格,商业建筑风格不一,没有章法,整体风貌过于杂乱;同时地方对传统民族建筑的价值认知明显不足,保护与保留意识不强,传统老旧建筑残破不堪,年久失修,大多处于荒废。
其次,小镇的空间肌理开始向城市肌理转变,由以慢生活节奏为主的曲折街巷与分散化小型近人尺度的开敞空间,逐步向以强调高效,经济为主导的平直道路与集中化巨型公共空间转变,小镇的空间肌理韵味正逐步丢失。
再次,城镇建设空间缺少对农田与自然空间的协调统一,城镇风貌侵占性过强。
农田与自然景观是特色小城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度重视城镇建设空间的发展,农田与自然区域处于相对被动,出现景观视线通廊不通透,农田风貌被遮挡,城镇风貌相对单一。
最后,传统文化的风貌特征正逐渐淡化。
快速城镇化催促着地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也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商贸集市,民俗活动不适应新时期的城镇发展,开始淡出日常生活。
风貌是一个小城镇耐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小镇独有个性,稀有价值的充分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风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大理市右所镇为研究目标,剖析小镇风貌问题,讲解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风貌的方法。
关键词:风貌保护、城镇化、空间肌理、开敞空间、自然景观图:右所镇风貌景观1.2.云南大理右所镇风貌保护背景右所镇简介与发展背景右所镇位于大理市北洱源县内,距州府大理73公里,北距丽江120公里,香格里拉225公里,处于大理至丽江、大理至香格里拉旅游带中心位置。
其国土面积302.4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0%,坝区面积占30%。
全镇有耕地面积42500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的有林面积106614亩。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小城镇风貌整治规划探析--以杨寨镇集镇楚豫大道
都有 自己独 特的风格类型 ,在实 践造 作中,应尽量 对 当地 的风俗 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挖掘 , 通过布局 、 外形 、色彩 、材料、细部处理等 方法,突出建筑 的 地域性 ,探索具有地域特色 的街道风貌 。
2 . 坚 持 多样 统一 的整 体 美 原 则 街 道 是 由大 量 沿 街 建 筑 组 成 的 建 筑 群 体 ,对 于 Nhomakorabea一
、
楚豫大道街景概况 楚豫大道为原 1 0 7国道镇 区段 ,南北 向贯穿杨
街道家具、视线通廊 以及 重要开放空间 ,对各要 素
现 状 问题 分析 判 断 , 提 出规 划 控 制 导 则 和 整 治 措 施 。
灌木 丛中重新种植新灌木 ,并整 体修整维护 ;补种
花 灌 木 ,增 加 景 观 层 次 、丰 富 四 季 观 赏 效 果 ;将 现 状 乔 木 间 隔 更 换 成 大 型 乔 木 ,加 强修 整 和 养 护 ;人 行道 加 种 乔 木 。
( 1 )建 筑形 态 整 治
楚豫大道道路两侧 的建筑形态多样化 、建筑色
彩 杂 乱 ,整 体 不 协 调 , 部 分 建 筑 损 坏 或 脏 乱 ,违 章
的一条南北 向主要 街道 ,与横 向的城镇路 网相交, 导致 过境 交通与生活交通重叠冲突 。
二 、 街 景 风 貌 整 治 方 法 1 . 地 方 风 貌 元 素 挖 掘 提 取
三 、 结语
寨 镇 镇 区 , 北至 武 胜 关 ,南 连 孝 昌县 ,现 状 道 路 红
线宽度 3 0 m ,断面形式为三块板 ,2 0 0 0年 以后随着 杨 寨镇社会经济 的快速发展 ,镇 区跨越 楚豫大道 向
西 拓 展 城 镇 用 地 空 间 , 逐 渐 使 国道 变 成 了镇 区 内 部
小城镇风貌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小城镇风貌规划设计方法探析这些小城镇的共同特征是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基底,但即使是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小城镇仍然由于建设资金、设计水平、规划管理水平等不可避免的时代因素,面临着千城一面,特色缺失、城镇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必须承认的是,风貌规划设计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它只为甲方和大众提供了当前功能发展诉求下关于未来的直观而美好的图景,将经过设计的具有地方特色统一风貌特征的城镇物质空间呈现出来。
唯一可能起到作用的是将设计导则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未来城镇规划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整个项目我们以“方向—方法—方案”的思路,先确定古韵斋堂、风雅斋堂、风尚斋堂三个风貌分区及镇区在功能上的发展方向,同时开展城镇风貌规划要素分析、建筑语汇分析、基地设计分析及国际国内案例研究四个层面的分析方法研究。
在方案阶段,运用了将城市设计原则导入土地利用细化方案、整体及局部空间形态分析、街景轮廓线及街道尺度分析等设计方法。
从分析方法到设计方法的运用贯穿工作始终。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作为规划设计的前战,为方案设计打下理性的基础。
方法一:城镇风貌规划要素分析一座城镇形象是否有特色,能不能让居民和来访者识别和记忆,在于它的可意象性风貌要素的强弱。
提升城市特色的关键之一就是分析、寻找、树立、建构和强化结构性风貌要素。
之二在于有效地结合社会管理和政策鼓励,将独特性风貌要素与非物质性风貌要素相结合考虑。
城市风貌的提升是维护和强化城市特色的有效手段,其组成内容分为结构性风貌要素、独特性风貌要素和非物质性风貌要素。
独特性风貌要素和非物质性风貌要素分别对应于城市环境特色和人文特色。
在设计中即是要将独特性和非物质性风貌要素在城市景观和社会意义体系中鲜明地勾勒出来,并能在城市结构性要素中作为图形凸显出来。
项目构建了城镇风貌规划研究体系,并通过要素分析提出对应于斋堂城镇风貌特色的规划策略:◆因借与强化自然环境特征;◆保护与发扬历史环境特征;◆突出城市格局的独特性;◆提高形态的标志性;◆强调建筑风格和色彩的整体性;◆构建独特的公共空间和设施。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摘要】本文从特色风貌营造视角探讨小城镇规划设计,首先介绍了城镇规划设计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强调特色风貌对小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
随后详细阐述了特色风貌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营造策略。
探讨了建筑风格与环境融合的设计原则,以及人文历史传承与现代城镇发展之间的平衡。
结论部分强调了特色风貌营造对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最后指出了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实践意义,为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对特色风貌的合理营造,可以打造独具魅力的小城镇,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 小城镇, 营造策略, 建筑风格, 环境融合, 人文历史传承, 现代城镇发展, 重要性, 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1. 引言1.1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在城镇规划设计中,特色风貌的营造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特色风貌不仅能够展现城镇的独特魅力,也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特色风貌的营造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城镇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而这些特色恰恰是小城镇的发展优势所在。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充分挖掘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镇的传统风貌和建筑风格,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独特韵味和现代气息的城镇形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将城镇的人文历史传承与现代城镇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找到一条平衡之路,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推动城镇的现代化发展。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是对城镇形象和品质的提升,是对城镇文化底蕴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城镇发展的推动与引领。
通过对特色风貌的营造和规划设计,可以为小城镇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镇的繁荣与进步。
2. 正文2.1 城镇规划设计的背景与重要性城镇规划设计是指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形态风貌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活动。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其目的是为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指导,并营造出特色风貌,使小城镇成为生活舒适、生态环境良好并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
本文将从特色风貌营造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特色风貌是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核心。
每个小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注意。
该特色可以是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或特有的产业与发展方向等。
规划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城镇的特色,并围绕这些特色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如果小城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在规划中保留传统建筑和街道布局,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展示小城镇的独特魅力。
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一个成功的小城镇应该既适合居住又适合工作。
规划设计师需要提供足够的住宅面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也需要规划商业区域和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住宅与商业区域和工业园区合理结合,以便居民出行便利,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
规划设计师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并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也需要考虑交通规划和能源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文化遗产是小城镇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所在,是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规划设计师应该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将其纳入规划和设计中,并将其与当代艺术和文化活动相结合,以创造出多样性和活力的文化氛围。
也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教育,培养和传承小城镇的独特文化。
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
一个成功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应该是在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完成的。
规划设计师应该与居民、利益相关者和专家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规划和设计中。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是我国城乡结合部特有的空间形态,是城市与农村的交汇之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小城镇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美丽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如何在规划设计中凸显小城镇的特色风貌,成为新时代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
一、概念解析特色风貌,指的是城镇在历经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视觉风景和文化氛围。
对于每个小城镇而言,其特色风貌代表着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传承和艺术风格。
同时,特色风貌也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体现。
小城镇规划设计,则是围绕小城镇的经济、环境、社会等要素,制定出未来发展的总体方案,并在具体实施中进行落地细化的过程。
小城镇规划设计应将特色风貌融入其中,以保障小城镇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壮大。
二、特色风貌营造的原则1. 避免盲目模仿外来建筑风格很多地方在建设小城镇过程中,往往会盲目模仿外来的建筑风格,这并不一定能够体现小城镇的个性和特色。
小城镇在设计中,应该注重本地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保护,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特点,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风格。
2. 注重整体规划及细节的协调性小城镇规划设计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及细节的协调性,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特色风貌营造需要考虑到城镇内不同空间之间的效应关系,打造出有序、协调的整体形象。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注重各细节之间的协调,包含建筑物外观、室内布局、景观空间等方面,都必须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美丽的整体形象。
3. 种类多样,建筑结构清晰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特色风貌的营造也需要考虑到种类的多样性。
建筑、路灯、栏杆等建筑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城镇内部的功能性和审美性。
此外,建筑结构也应当清晰明了,便于区分,从而增加城镇的可识别度。
1. 体现历史文化特点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新时代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出这些历史文化特点。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且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任务,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更是需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化城镇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遗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要求,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特色风貌营造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传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小城镇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根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特色是小城镇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古街巷、名胜古迹等文化遗产,不断丰富小城镇的文化底蕴。
可以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规划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区域,保护和修复古街巷,修缮名胜古迹,以此来保护和传承小城镇的传统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传承还需要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来弘扬。
可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展示馆等设施,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展览,加强对传统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宣传,增强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小城镇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不断提升小城镇的自然风貌。
在规划设计中,可以规划建设公园、绿地、湖泊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丰富小城镇的景观特色。
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在利用自然环境的也需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可以规划保护区、环境保护区等,加强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构建一个和谐的城乡环境。
三、创新特色产业小城镇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小城镇的地域特色。
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鼓励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生产、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等,推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来引导和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为小城镇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小城镇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镇的地理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以期达到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在城镇规划中,特色风貌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城镇的外在形象,更是城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特色风貌营造的视角下,对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特色风貌是一个城镇的独特标识,它代表了城镇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特色风貌的营造能够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镇的经济发展。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特色风貌的营造至关重要。
特色风貌的营造需要从城镇的功能规划、建筑风格、环境景观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考虑,确保特色风貌的融入性和持续性。
1.地理环境分析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之初,需要对城镇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人文地理条件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条件。
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可以确定城镇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为后续的特色风貌营造提供基础。
2.城镇功能规划城镇功能规划是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
在城镇功能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特色风貌的营造。
在商业区的规划中,可以将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民俗街区等功能区域纳入规划范围,以展示城镇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住宅区的规划中,可以保留和修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建筑,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居住环境。
3.建筑风格设计建筑是城镇的主要载体,建筑的风格和特色直接影响着城镇的整体形象。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建筑风格设计是特色风貌营造的重点之一。
建筑风格设计需要融入城镇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保留和发展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体。
4.环境景观规划环境景观是城镇的“面子”,它直接关系到城镇的整体形象。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环境景观规划需要注重特色风貌的营造。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已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特色风貌的营造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特色风貌营造是指在小城镇建设中,通过强调地方文化、建筑风格、自然景观等元素,打造地域特色,丰富城镇形象的过程。
特色风貌营造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城镇的区别度小城镇与其他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体现在地方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
通过特色风貌营造,能够提高城镇的区别度,使其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独具特色。
特色风貌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加城镇的知名度。
特色风貌成为城市和小城镇的特色标志,增加了小城镇在旅游和经济方面的竞争力。
3. 丰富城镇形象特色风貌的营造,可以让小城镇形象更加丰富多样,增加城镇的文化内涵。
这不仅有助于城镇发展,同时也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
4. 增加城镇的美感特色风貌的营造,可以增加城镇的美感。
从建筑风格到自然景观,从城市雕塑到艺术品装饰,各种元素的融合,使城镇更加美丽、精致、有活力。
1. 地方文化的挖掘和应用地方文化是小城镇特色风貌的重要方面。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当挖掘和应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如特殊的建筑结构、图案、雕刻等等;在城镇装饰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如民间艺术品、地方风味小吃等等。
2. 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艺术性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艺术性非常重要。
在建筑设计上,应当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并在不断演变中创新。
建筑的统一性能够提高城镇的整体形象和美感,而艺术性则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城镇的吸引力。
3. 自然景观的整体规划和保护自然景观是小城镇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规划和保护也至关重要。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当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同时也应当进行整体规划,使其符合城镇整体形象的要求。
小城镇风貌规划初探
唐琦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上里古镇风貌规划为例. 探索,I,.#itt镇风貌规划编制方法体系。详细介绍了从规 划技术路线、前期调研资料收集的方法、现状景观资 源评价到规划结构、规划控制图则、三维控制方藩的 实践。
城市风貌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凸显城市特色的重要 标志,而城市的风貌在体现当下人精神面貌的同时也折 射出城市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因此城市风貌一词比城 市景观更具深刻内涵,它是过去、现在、将来的一种重 叠性综合反映。现如今,城市风貌规划在各大城市如火 如荼地进行,这其中不乏优秀上乘之作,但是中华大地 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景源奇特、风景优美的小城镇,这 些小城镇具备很多城市所没有的风貌特点,它们是中国 城市中稀缺性的城市资源,是为人们提供不同的城市感 受、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好去处。
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范畴内,笔者认为风貌规划往 往更多地是以独立姿态出现于各类城市之中。而对于本 身先天条件好、经济基础雄厚的城市更是争相编制风貌 规划。因此在此种类型的风貌规划中,会出现区域发展 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情况,不仅仅体现在规划的 数量上,还体现在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执,7-7力上。作为一 个独立的规划项目,此类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思路与 上述专项规划类似。如“柳州市景观风貌规划”、“干
(七)重点地段风貌控制图则 重点地段是基于城市空间形态划分的,能够代表 风貌片区主导特征的,并且需要重点引导和控制的一 系列结构单元所构成的整体,包括核、轴、点,其空 间形态呈块状、线状、点状。因此往往采取硬性控制 和引导原则,目的是强化其现状风貌特色.凸显城市 个性特征,从而带动整个镇区景观风貌系统走向更和 谐更有序更明晰。图则编制成系列菜单形式为规划管 理提供大量示范性图例,同时指导下一步的设计。以 下分别是古城区沿河建筑界面控制图则、广场控制图
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探讨
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探讨1. 引言概述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探讨的背景和意义。
2. 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现状描述重庆市小城镇目前的发展状况、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现有的风貌特色。
3. 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介绍在制定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如历史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
4. 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实施讨论制定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如区域划分、文化传承和保护、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5. 结论与展望总结探讨的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规划的意义和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如如何提高重庆市小城镇的美观程度、增加城镇的特色、发挥城镇的作用,引导城镇文化向深度发展等问题进行展望。
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使得城市空间日益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小城镇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的发展相对滞后,以至于很多小城镇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为了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小城镇的文化遗产和环境,需要规划出小城镇的风貌特色。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重庆市小城镇进行风貌特色规划,以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小城镇的文化遗产和环境。
第二章:重庆市小城镇风貌特色现状重庆市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城市,也是拥有发达工业和服务业的城市。
重庆市下属的小城镇也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小城镇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变得模式化和同质化。
一方面,小城镇是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其先天条件和发展潜力都很有限,无法像大城市那样具有更多的繁荣和发展。
而另一方面,小城镇规模小、发展有限、观光游客资源更少也是其特殊性所在,在满足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的前提下,需要依据小城镇的特色来进行规划和开发。
因此,对于每个小城镇来说,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掘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特征,并定位其调整方向和发展策略,以便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城镇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也需要有其特色风貌,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和游客的光顾。
如何营造特色风貌,成为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特色风貌营造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
二、从自然环境特色出发
小城镇所处的自然环境特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正确利用小城镇周边的自然资源,可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
例如,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小镇中,
可以适当增添一些自然景观,如花园、公园、树木等,让城镇的自然特色更加明显。
三、从人文特色出发
小城镇的人文特色,也是一个值得开发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例如,可以在小镇中设置一些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如书店、美术馆等。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小城镇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营造出特色的景观。
四、从商业特色出发
商业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营造出特色的商业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城镇的吸引力。
对于不同的小镇,可以根据其特点和传统产业,适当开发一些相关的商业项目,例如小吃、农产品等。
这样可以让小城镇形成独特的商业特色。
总之,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商业特色,四个视角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营造出小城镇特色风貌。
当然,最终的成功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用经验的结合,同时还需要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来进行具体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城镇真正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风貌。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仅仅是对城镇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规划,还需要考虑文化、历史、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在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小城镇规划设计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城镇的历史文化,突出独特的地域风貌,提升城镇的品质和魅力,为居民和游客营造宜居、宜游的环境。
本文将以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为主题,阐述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实现小城镇的特色风貌营造。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目标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精心的设计手法,将城镇的特色风貌尽情展现,让城镇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具体来说,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小城镇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建筑、风土人情、传统民俗等。
规划设计要注重对这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成为城镇的独特韵味。
2. 突出独特地域风貌。
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貌,这是城镇的灵魂所在。
规划设计要从地域特色出发,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使城镇的地域风貌得到突出和展现。
3. 提升城镇的品质和魅力。
规划设计要契合城镇发展的需要,提升城镇的品质和魅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环境。
4.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小城镇规划设计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对立,实现城乡互动、共生共赢。
1. 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风貌。
小城镇规划设计要尊重城镇的历史文化,保护传统风貌,不能随意拆除历史建筑,破坏历史文化遗产。
2. 注重功能布局,优化空间利用。
小城镇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各项功能区域,优化空间利用,使城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 强调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绿地、水系等生态空间,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 强化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
小城镇规划设计要强化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通过建筑风格、景观布置等手法,展现城镇的独特韵味。
5. 注重公共参与,促进社会和谐。
小城镇建筑风格与规划措施探讨
小城镇建筑风格与规划措施探讨摘要: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城市化在过去30年中取得了一些成功,在促进社会文明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新时期城市化应走新的发展道路,突出中国特色,减少城市化矛盾,确保城市化效果的改善。
国家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规划和实施新的城市化进程,以满足基本要求,促进战略发展。
新城市化对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当前的城市规划应提高适应性,更好地服务于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新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更高的建筑设计,需要进一步促进绿色能源的养护。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城镇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建筑风格;地域特色;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不仅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有助于促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设施是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城镇的发展,突出小城镇的特点,有必要重视建筑风格的统一规划设计,使小城镇能够实现特色发展。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和功能的设计。
对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施工前解决方案。
设计对象仅适用于建筑工程。
城市规划设计的范围远远大于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不仅包括城市的建筑设计,还包括城市绿化、交通和公共活动的规划设计。
因此,建筑师应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建筑,并在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开始规划具体建筑。
(1)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虽然建筑设计旨在建设单一的建筑,但由于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还要考虑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考虑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是整个城市绿化、交通、建筑和公共活动的设计和规划。
城市规划和设计涵盖了许多内容和广泛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风貌规划方法探析
摘要:通过对阳江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与绿色城区规划设计实践探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出发对如何塑造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城镇风貌建设方式,希望对正处建设热潮中的城镇风貌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城镇、风貌、景观要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表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到小城镇,农村非农产业也在小城镇获得极大发展,小城镇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纵观当前一些小城镇的发展,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略了城镇风貌和特色的建设,导致千镇一面,处处雷同,很难从小城镇的外貌上予以识别。
本文就阳江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与绿色城区规划编制过程中对
城镇风貌建设的一些思考予以介绍,希望能对小城镇发展有所贡献。
1 阳江市概况
阳江,因漠阳江流经境内而得名。
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地处广州与湛江之间,是广湛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地理坐标北纬21°28′45″~22°41′02″,东经111°16′35″~112°21′51″。
1988 年 2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现市区建成区面积 22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24 万多人。
1.1 历史悠久
阳江历史悠久,古为百越之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漠阳江水路上通阳春,下经北津,出海通粤港、广州,县城宋代始从海上通内地贸易,商业、手工业发达。
明中后期,城内逐步形成九街十二巷,明末在城外十二街(今太傅路渔洲路)和西门漠阳江边(今龙津路)一带逐渐形成商业区,行业集中的有埠尾鱼栏,河堤木栏和多处农贸市场。
清时县城内外已有17坊87条巷,广府商人(多指佛山、南海)多来江经商,并于同治三年设广州会馆于十二街(今太傅路)。
光绪三十四年辟县前街市场,这时县城区已有商市500
余家。
清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开始突破城墙束缚。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始拆墙开马路,到民国23年建成河堤路、太傅路、南恩路、渔洲路、兴仁路、龙津路;民国25年建成环城东、西、南、北路,基本形成了现在旧城的格局。
1.2 人文特色
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资多彩的地方风情。
阳江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别具特色,不但放飞效果很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故素有风筝之乡的美称。
阳江的龙舟竞渡也颇具地方特色。
龙舟竞渡以竞速为主,每艘龙舟都归属当地神庙或姓氏宗祠,都有各自的旌旗和称谓,在造型上颇具特色。
阳江的楹联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即有名联流传下来。
阳江楹联文化的广泛性和群众性,最集中的体现是贴春联。
阳江的春联,几乎是户户必贴,连改革开放后迁来阳江工作的外地人亦受环境熏陶,以贴春联为入乡随俗,为吉为庆。
2005年,阳江市被中国楹联学会正式批准为“楹联之市”。
阳江的书法、对联、咸水歌、山歌擂台闻名遐迩。
文学、戏剧、舞蹈、音乐、曲艺、摄影、书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哺育出阮退之、关山月等一批著名诗人、书画家。
1.3 山水特色
阳江市中心城区地貌由平原及丘陵构成,主要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主要位于市区的北部及西部边缘。
漠阳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中部是漠阳江上游谷地。
城区内部有共青湖、大金山水库、独田水库和鸳鸯湖等自然湖泊水体资源。
自然山体与水域相连,风光秀丽,但大多尚未开发利用。
跨入新世纪,阳江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广东三类地区之首,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中独具魅力,是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同大多数城镇一样,经济发展刺激了城镇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建设雷同的道路,如何帮助当地政府依据自身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城市形象,就是本次规划中进行风貌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
2 规划思想与原则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我们确定了对城市进行风貌控制的总体思路:即创造清晰的山水城一体化的空间结构,将新旧镇区发展进行整合设计、尊重历史、尊重现有的发展进程,继
承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传统建筑文脉,在造型、比例、色彩等方面吸收传统手法并加以新的发展,引导多种形式的风貌建设模式。
总体规划如图
风貌规划中贯穿了如下的设计原则
2.1 整体连续性原则
规划区功能多样,含有商贸、文化、娱乐、办公、居住等,每个功能片区虽各具特色,但却同属整体的景观风貌格局之中,因此,它们在保持自己景观风貌特色的同时,必须具备整体性。
这种整体性是人们所感觉到的一种内在的连续”而非形式上的雷同。
2.2 动态性原则
反映社会发展的城镇景观风貌存在着一个不断更新演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城镇景观风貌的塑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弹性原则,力争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赋予城镇景观以新的内容和意义。
2.3 生态性原则
城镇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设计应遵循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生态性原则,以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 风貌定位
在对阳江市自然环境及建筑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区的总体风貌进行定位:以鸳鸯湖、漠阳江、天露山、天雾山等构成的湖光山色之乡;以风筝、龙舟、楹联、书法等文化艺术营建的南国文化之都;一座山奇水秀,人杰地灵的滨海休闲旅游城市。
4 城镇风貌设计
为实现城市风貌控制与建设的全面、可控、可操作性,本次规划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
4.1宏观控制——定位
宏观层次主要对阳江市全面、整体的风貌进行了控制指引。
阳江市中心区风貌与环境的关系是山、水、城市建设的相互共融。
规划遵从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分的城市结构:“一心两片六区”,依据各片区的特征,明确提出塑造各具特色城市片区形象的具体措施。
(详见总体规划分区图、总体规划意向图)
规划同时展开了阳江市城市色彩规划专题。
城市色彩是由土地、树木、河流以及天空等为主的自然色和城市中的建筑物、广场路面、交通工具、服饰楹联等人工色两部分构成。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规划将阳江市城市主色调定为:“以杏红色、茶色为调的“基本色”;以浅黄、浅绿、浅灰等为调的“辅助色”;和结合片区实际的“点缀色”的色彩体系。
(详见阳江市建筑基辅色总谱、阳江市城市色彩趋势图)
阳江市建筑基辅色总谱、阳江市城市色彩趋势图
4.2 中观控制——可控
从建筑风格与色彩、道路交通、城市生态及园林景观建设、历史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引导和控制,确保城市风貌的统一性,完整性。
(1)筑特色风貌控制指引
将岭南建筑和阳江建筑进行类比和对比,提取富有历史文脉的阳
江建筑特色,并将岭南建筑在通风方面的节能手段应用于阳江建筑。
(2)道路风貌控制指引
分别就城市道路沿线树种的类别、大小、颜色搭配以及建筑物临街面的尺度、凹凸、色彩、形式等进行了规划指引。
(3)城市生态及园林景观风貌控制指引
对城市的自然轴线、景观视廊、城市公园景观、山体背景、绿地率、绿地及绿化树种等各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规划指引。
(4)历史文物保护控制指引
对主要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要点控制,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风貌进行了节点导引。
4.3微观控制——可操作
从近期城市重点建设的西平北路、体现阳江市湖光山色特色的鸳鸯湖公园、运用绿色生态规划技术设计的城南新区规划示范区三个具体案例的规划与设计,为阳江市具体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实践操作范本。
5 结语
本次规划对阳江市这样兼具湖光山色特色的小城市风貌建设做了细致的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小城镇风貌建设有所裨益。
在我国存在着许多类似阳江市这样的小城镇,它们有着良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但是对城镇建设的轻视往往使这些优势丧失殆尽。
作为规划设计者,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特色和潜在特征进行深入的发
掘研究,以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形成小城镇风貌百花齐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