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5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56例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型双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型双骨折临床资料。结果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全部病例获得临床治愈。结论分析认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方法,可以减少切开复位风险,减少费用,缩短病程。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手法复位
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系儿童常见上肢骨折,绝大部分为闭合性骨折。因靠近骨骺,如采用不当治疗方法易影响儿童骨骼发育。我们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岁;病程最短30 min,最长6 d;跌扑伤35例,坠落伤13例,车祸伤8例;左侧23例,右侧33例。均为闭合性移位骨折。随访时间3~5个月。
12治疗方法骨折局部行血肿内麻醉,约5~10 min后行手法复位术。患者平卧位,伤肢外展,曲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双手握持肘关节,另一助手一手握住患侧拇指,一手握住其余四指行对抗牵引以矫正重叠和成角移位[1]。牵引的同时嘱远端助手轻度旋转骨折远端,矫正远端旋转移位。约2 min后医者对骨折端行分骨手法,使骨折端骨间隙恢复正常。分骨手法后用拇指触摸骨折端,
如仍有残余重叠移位可嘱两助手减小牵引力度,在维持牵引下,行端提、折顶等手法予以纠正。侧方移位予以捺正手法。有背向移位时,应放松牵引采用回旋手法纠正。术后医者手指置于骨折端,再嘱远端助手轻轻旋转远折断数次,感觉指下有稳定感即示复位基本成功。行小夹板简易固定后拍片复查对位对线情况,提示复位良好后骨折端外敷消肿止痛膏,根据原始移位情况合理放置分骨垫和压垫,前臂中立位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其中尺侧夹板长度要超腕达到第五掌骨颈。
13术后处理术后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每周更换外敷药并做拍片复查,发现移位及时纠正。由于受旋前方肌牵拉的影响,复位后易发生桡侧移位倾向,因此在放置分骨垫和压力垫时位置要准确,尺侧夹板长度要超腕达到第五掌骨颈,不使掌腕带悬吊时手掌尺偏而引起骨折断端发生桡侧移位倾向。伤肢外固定不能过紧,嘱患儿及家长如出现手指肤色变化或疼痛、指端麻木应立即来院就诊调整扎带松紧度。3~5周后拍片提示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即可解除外固定,予以舒经活络类中药熏洗,早日加强伤肢腕关节、指间关节功能锻炼。外固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腕、指关节功能恢复。2治疗结果
以复位后骨折端对位对线完全恢复正常关系为解剖复位标准,对位1/2以上,成角10°以内,无旋转移位为功能对位标准。本组第一次复位即达到解剖对位17例,功能对位39例,术后发生再次移位重新复位6例。全部病例均获得临床治愈,3~5月后复查断端无畸
形,腕、指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3讨论
儿童生性活泼爱动,在追逐、溜冰、跳跃等活动中易发生跌扑、坠落伤害,当受伤时手掌撑地极易发生此类骨折。由于受伤时瞬间暴力较大,骨折线常在同一平面且靠近骨骺端,多为横形、短斜形。骨折后因断端受前臂肌肉和骨间膜的牵拉,发生重叠、侧方、旋转、成角等移位,个别病例发生背向移位。
采用手法复位时,应重点纠正骨折端的重叠、旋转移位,对成角不大特别是与生理弧度顺应的成角移位不必为追求解剖对位而过分
多次复位,可待骨折愈合过程中自行修复塑形。本组遗有轻度成角移位的病例经后期复查,外观均无畸形,功能无受限。但对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纠正,不可依赖儿童的骨折改造塑形。切开复位内固定虽能达到解剖对位标准,也能迎合部分家长对骨折的治疗期望,但由于骨折线靠近骨骺,容易引起骨骺损伤,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2]。而手法复位无此虞虑,且无手术瘢痕,无需二次取出内固定。因此,对家长要作耐心细致的解释,以获得理解配合。外固定时间不宜过长,患儿多在3~5周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再施以中药熏洗,腕指关节功能练习,即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天裕中医接骨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4.
[2]曹荣旗,许红婕麻醉下闭合手法整复儿童移位型尺桡骨下段骨折中医正骨,2011,2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