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梁荣华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讨
乳腺 非肿块型病变 的超声诊 断探讨
金 舟
( 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 民医院 3 1 7 0 1 6)
【 中图分类号 】 R . 7 3 0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5 ) 1 1
【 摘要 】 目的: 探讨临床超声诊 断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诊 的 4 2 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
1 . 1临床 资料 选取 2 0 1 4年 6月至 2 0 1 5年 6月期 间 , 在 我 院接诊 的 4 2 例 乳 腺非 肿块 型病变 患者 。通 过病理 活检 或 者接 受手 术 治疗 ,患者 均 确诊患有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均为女性,调查显示患者的年龄在 3 6 —7 3 岁之 间 ,平 均年 龄为 ( 6 7 . 5 2  ̄ I . 6 3 )岁 。在 4 2例 患者 中 , 2 9 例 患者经 过手术 治疗 后确诊 为乳 腺非 肿块 型病 变 , 1 3例 患者通 过 病理检 测予 以确诊 。通 过对 患者 的病 灶进 行 了解 ,其 病灶 的直 接在 O . 5 —9 . 5 c m之 问 ,平均 长度 为 ( 5 . 0 1  ̄ 1 . 9 2 )c m,在 对 乳腺非 肿 块型病 变进 行超 声诊 断过程 中 ,在影 像 资料 方面 ,其 对病 变 的 边 界显 示并不 清晰 ,超声 诊断 显示 在两 个 不 同方 向上不 存在 空 间 占位效应 。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讨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讨倪静【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乳腺非肿块性病变患者57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对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
结果在57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40例恶性病变,占70.18%;17例非恶性病变,占29.82%。
片状低回声区的有43例,占75.44%;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有14例,占24.56%。
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81.34%,准确性为67.77%。
结论对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而言,超声诊断敏感性较高,准确性较低。
在临床上应该结合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进行检查。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for non-mass breast lesions.Methods a total of 57 patients with non-mass breast lesio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of the patients’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a fter surgery or biopsy pathology examination. The ultrasonic data of the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o compare with pathological biopsy results. Results Among 57 cases of non-mass breast lesions, a total of 40 cases were malignant lesions, accounted for 70.18%; a total of 17 cases were non-malignant lesions, accounted for 29.82%. There were 43 cases (75.44%) with lfake keyed acoustic areas and 14 cases (24.56%) with scattered microcalciifcation acoustic areas. For non-mass breast lesions, the sensitivity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81.34%, the accuracy was 67.77%.Conclusion For non-mass breast lesions, ultrasound diagnosis has high sensitivity but low accuracy. Itshould be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ing examination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11【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乳腺肿瘤【作者】倪静【作者单位】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职工医院超声科,新疆巴州 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即不出现结节或肿块的乳腺病变。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目的:研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以及表现。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以及穿刺活检病理确诊情况,对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本院诊断,6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为48例,良性病变为19例。
另有13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狀低回声区域;45例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有9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散在分布的微钙化。
检验的准确性为67.16%,敏感性为92.54%,特异性发生率为13.43%。
结论: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其主要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和微钙化作为观察指标,采用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不足。
标签: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的乳腺病患者的病变区并没有出现肿块或结节的情况,并且在病变区扫查时并没有发现空间占位效应,这就是临床中说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1]。
目前,在临床诊断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难度较大,其诊断已经成为了治疗中的难点之一,鉴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以及表现[2]。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进行了超声诊断结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进行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67例患者,其中男性占36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11.4)岁,女性占31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11.2)岁,其中最大病灶长为0.89~9.52cm,平均长度为(2.91±2.12)cm。
纳入标准:①边界模糊,不具备占位效应片状低回声区;②有导管内低回声区;③具有簇状分布或者散在分布的微钙化区。
排除标准:①病变超声图像上边界病变清晰;②不同的超声扫查上具有空间占位效应。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这5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15例为良性病变(30%),35例为恶性病变(70%),BI—RADS分级中,4级有35例(70%),5级有12例(24%),3级有3例(6%)。
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主要通过微钙化以及含或者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表现,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临床价值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on-lump type of breast. Method:Select 2016 yearsFrom May to March 2017,50 cases of breast non-lump-type lesion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Of the 50 cases of non-luminal breast lesions,15 were benign lesions(30%),35 were malignant(70%),BI-RADS was grade,35 had 40(70%),12 cases(24%),3 cases(3%).Conclusion:Breast non - lump type lesions mainly through microcalcification and micro - calcification with or without micro - calcification of the plate hypoechoic performance,ultrasound has a high sensitivity,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of breast non - lump type lesions.Key words:Ultrasonography;Breast non-lump type lesions;Clinical value 前言:大部分乳腺在病变时,其临床表现都没有出现结节或肿块,而在两个不同方向的超声诊断不存在空间占位效应的非肿块病变,伴随乳腺病变种类的不断增多,临床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已经变成一项难点,同时也增加了乳腺的超声鉴别诊断。
乳腺非肿块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及多模态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及多模态超声诊断丁玲玲【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45)4【摘要】目的分析非肿块性乳腺病变(NML)在B型超声(US)、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SE)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中的特征,建立多模态超声方法鉴别恶性NML病变,并比较多模式超声方法诊断恶性NML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7月本院行乳腺多模超声(B超+CDFI+SE+C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及月经史、US、彩色多普勒、SE、CEUS各种模式下多个参数的差异,并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法确定诊断恶性NML独立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恶性NML预测模型并检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比较不同超声模式下的NML诊断效能。
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共71个乳腺病变)。
患者平均年龄(46.32±9.96)岁。
病变的最大直径0.47~5.62 cm,平均值为(2.25±1.30)cm。
恶性组40个(56.3%),良性组31个(43.7%)。
两组的年龄、微钙化、血管分布、达峰时间、峰值强度、蟹爪状形态和硬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其中微钙化、高峰值强度、质硬是恶性NML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诊断恶性NML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2.5%、83.9%、90.2%、89.7%、92.9%,较其他超声模式的准确度明显提高。
结论多模式超声方法简单、诊断性能高,有助于预测NML的潜在恶性。
【总页数】5页(P353-357)【作者】丁玲玲【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声触诊弹性成像定量技术及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型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2.不同直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超声特征表现及多模态超声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3.多模态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4.乳腺非肿块样病变诊断中多模态超声的应用研究5.超声双模态弹性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5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本组的135例患者中,95例为恶性病变,占70.37%,其余40例均为良性病变,占29.63%;在超声表现中,5例为散在簇状微钙化,占3.70%,30例为片状低回声的微小钙化,占22.22%,100例为片状低回声,占74.07%;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5%(26/40)、94.74%(90/95)、74.07%(100/135)。
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超声检查时,应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乳腺病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特殊病变、钙化型以及肿块型病变,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肿块型病变,其辨别容易,诊断准确率高[1]。
但是对于非肿块型病变,其病灶呈现出弥漫性特点,并且在超声图像上,其边界比较模糊,空间占位效应不明确,诊断难度大,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
因此,本文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运用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病灶直径(3.1±2.4)cm,年龄(51.3±9.4)岁,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且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选择飞利浦S650型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一般为6-13MHz,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先运用二维超声全面扫查乳腺,一旦发现病灶,再给予患者多轴位检查,对病灶的钙化、内部回声、边界、直径以及大小等情况进行探查,并且对腋下淋巴结进行扫查,如果出现淋巴结构消失、纵横比<或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等情况,应该考虑为淋巴结异常。
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摘要】目的针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后的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疑似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40例,给予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超声诊断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结果 40例疑似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诊断良性病变患者12例;恶性病变患者28例,其中主要涉及病变类型为:炎性病变、腺病、浸润性导管癌、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纤维腺瘤等。
经超声诊断后良性病变患者10例,恶性病变患者30例,两组对比(P>0.05)。
结论临床中针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后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价值据了解,乳腺疾病在病变过程中不仅会出现明显的肿块或结节,部分患者还会以非肿块型病变形式存在[1],为临床医生的触诊带来一定的诊断难度,进而影响患者的病情及时治疗和身体健康[2]。
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3],超声诊断对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疑似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给予超声诊断后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中纳入的对象均为疑似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患者选取时间及病例数分别为2018年6月至2020 年6月和40例;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
回顾分析研究对象资料:患者的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2岁和59岁,均值(45.3±4.2)岁。
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诊断,由诊断人员指导患者行平卧或侧卧位后,将超声诊断仪器对患者的乳腺病灶位置进行常规扫查,并着重观察期病灶的大小、形状及便捷等相关信息;之后对患者的病灶内部回声及其腋下淋巴结的情况进行分别检查,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进一步判断;最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患者病灶位置及病灶附近的详细状况进行判定。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观察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
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有40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有22例患者属于非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有15例患者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
有2例患者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微钙化病不伴有衰减,超声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为较低,准确度为较高,导管内癌微钙化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组腋下淋巴结5.8%明显低于非恶性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低,并对导管内的微钙化存在和腋下异常淋巴结对良恶性病变的辨别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57-02近几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传统的乳腺病变表现为肿块或者结节,而现代的乳腺病变表现为非肿块型病变,是指在不同的方向进行扫描病变不具备空间占位效应[1]。
随着乳腺病变的种类增多,使得非肿块型病变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很大的困难。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高清的超声诊断用于临床诊断中,使得乳腺内非肿块型病变能够清晰的展现在医生面前。
本次研究就是对我院的62例乳腺内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
详细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2例乳腺内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年龄在35岁~78岁,平均年龄(51.6±14.7)岁,手术病理证实有40例,穿刺活检病理22例,病灶长径为0.6厘米~9.8厘米,平均长径(3.4±2.3)厘米。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探讨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 例确诊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2 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中,非恶性病变患者20 例(32.26%),恶性病变患者42 例(67.74%)。
44 例(70.97%)患者超声表现为片状的低回声区,14 例(22.58%)患者的超声表现为含散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4 例(6.45%)患者超声表现为簇状分布或散布的微钙化,并且后方不伴或伴有声衰减。
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不含或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腋下是否有淋巴异常情况对于鉴别诊断病变程度有一定意义,而病变内部是否微钙化则有利于导管内癌的准确诊断。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82-01在当前临床领域中,一些乳腺病变的表现并不是以结节或肿块为主,而是存在非肿块型病变的可能。
这对于非肿块型病变诊断与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使得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本文选取我院确诊的62 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 年7 月~ 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的62 例乳腺肺肿块型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病理或超声检查及手术等确诊,年龄37 ~ 78 岁,平均(51.6±4.2)岁;病灶直径0.8 ~ 9.2cm,平均(2.9±1.2)cm。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选用Siemens Sequoia 512 型超声诊断仪,探头为15L-8;Philips iU22型,探头为12-5。
取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通过超声检查并测量乳腺病灶的位置、最大直径、边界等,对病灶内部回声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存在钙化现象,同时对腋下淋巴结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结[1]。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讨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讨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该院经过穿刺活检病理或者手术确诊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5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共有34例恶性病变,占患者总数的68%;16例非恶性病变,占患者总数的32%,超声诊断和患者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同的共有39例,诊断准确率为78%。
结论超声诊断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达到显著的敏感性要求,但是,其特异性相对较低,通过结合其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配合使用腋下淋巴结异常技术能够保证诊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non-mass les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reast non-mass lesion by biopsy pathology through puncture and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ir ultrasonic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Of the 50 cases with non-mass breast lesion,34 cases were malignant lesions accounting for 68%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16 cases were non- malignant lesions accounting for 32%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39 cases had the same diagnostic results by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biopsy pathology through puncture and surgical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was 78%. Conclusion Ultrasonic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reast non-mass lesion can meet the obvious sensitivity requirements but its specificity was relatively lower,by combining with the other different imaging examination ways to examine patients,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abnormal technology can guarantee a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n future.[Key words] Breast non-mass Lesion;Ultrasonic diagnosis;Clinical application很多乳腺患者在出现病变时的临床表现不存在肿块或者结节,但是,在不同方向所用的超声诊断并不具有空间占位效应等显著特征[1]。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019 年5月第6卷/第15期V ol.6, No.15 May. 2019126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汪 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B超室,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17年2月~2017年9月间接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共59例,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中包含18例良性病变,占比30.51%,其余41例为恶性病变,占比69.49%。
通过BI-RADS分级,共包含5例3级(8.47%),16例5级(27.12%),38例4级(64.41%)。
结论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患者大部分为不含或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和微钙化形式展现,采用超声诊断其敏感度较高,可以作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5.126.01乳腺病变不一定会出现肿块或结节,而是以非肿块型病变形式展现,是指其病变在扫查方向的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会表现出空间占位效应,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1]。
为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诊断率,加强对改变的了解,本次实验采用超声诊断,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再根据病理结果进行比较[2]。
因此,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7年2月~2017年9月间接治的59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的价值,具体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17年2月~2017年9月间接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共59例。
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患者5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32岁,平均年龄(45.9±5.5)岁。
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
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李晔;王知力【摘要】Many breast lesions show non-mass-like lesions instead of presenting with nodules or lumps. 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can identify the non-mass-like breast lesions which may be ignored in clinic. This review elucidates various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of the non-mass-like breast les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and sonographic-pathologic by elastography, Doppler techniques and other radiological technologies.%很多乳腺病变并不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而是表现为非肿块型病变.高分辨率超声能够识别临床上被掩盖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本文就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不同超声表现以及通过采用弹性成像技术、多普勒技术和其他影像学手段反映的其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9【总页数】3页(P957-959)【关键词】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超声检查;诊断【作者】李晔;王知力【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可以被发现,但其超声图像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正确率还很低。
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更是诊断的难点和重点。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研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的病变具有的实际价值。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象是59例本院收治的出现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病人,时间范围是2017.2至2017.9,就这些病人的超声表现展开了分析,并对病理结果加以比较。
结果:这些患者中一共有18例良性的病变,占总量的30.51%,还有41例十余恶性病变,占总量的69.49%。
依靠BI-RADS分级,一共有5例3级,占总量的8.47%,16人是5级,占总量的27.12%,38人是4级,占总量的64.41%。
结论:这种病变的病人大多数是不含或者含有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也有通过微钙化形式呈现的。
超声诊断由于敏感度比较高,能在这种病变诊断以及治疗中运用,值得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乳腺病变;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引言:在所有女性疾病中,乳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乳腺疾病的因素较多,例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感染等,一旦患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女性而言,乳腺疾病的范围较大,分类较多,比如,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乳腺炎等,该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可通过吃药调理,同时还可实施手术切除,以防发生恶变,但是乳腺恶性疾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比如,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化疗等,无论哪种治疗,都需要准确的诊断。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超声具有安全性高、清晰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患者易接受,准确诊断有助于医生的后续治疗。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17年2月~2017年9月间接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共59例。
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患者56岁,年龄最小的患者32岁,平均年龄(45.9±5.5)岁。
患者均通过活检或手术确诊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排除超声图像中有明确边界病变的患者;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有认知障碍的患者。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梁荣华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梁荣华发表时间:2016-08-24T13:58:25.1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梁荣华[导读] 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
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32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并根据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价值进行临床评定。
结果: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准确率高达96.9%。
结论: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有效率较高,可将其作为诊断非肿块型病变的首选诊断方式。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18-01在临床上,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主要就是指患者的乳腺在发生病变之时不存在着肿块,患者不易察觉,从而耽误了病情,诱发更大的危险。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
像,超声诊断,可以清晰的测出患者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的具体位置及实际的情况,患者可根据超声诊断的结果,及时进行临床治疗,从而快速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因此,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评定,以更好地推广超声诊断技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3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需满足如下条件:①患者非其他重大恶性疾病[2]。
②不存在重大传染性疾病。
③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3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年龄36岁~65岁,平均年龄45.1岁。
1.2 方法对3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行超声诊断,超声仪型号为Siemens Sequoia512,对患者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超声影像,对患者的非肿块型病变部分进行判断,在超声诊断结果上进行有效的说明[3]。
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1-07-20T01:38:15.48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作者:刘洪宇[导读]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对其实施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对其实施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检出率为82.9%,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
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有72.9%见片状低回声区,20.0%见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7.1%见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BI-RADS评分分级中,3级占比10.0%,4级占比67.1%,5级占比22.9%。
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可根据超声表现及BI-RADS评分分级分析,提升疾病的检出率。
关键词:乳腺疾病;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on mass breast lesions.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0,70 patients with non mass breast les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 or biopsy pathology.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non mass breast lesions was 82.9%,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urgery or pathology(P < 0.05).In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non mass breast lesions,patchy hypoechoic areas were found in 72.9%,patchy hypoechoic areas with scattered microcalcifications were found in 20.0%,and scattered or clustered microcalcifications were found in 7.1%.In BI-RADS score,grade 3 accounted for 10.0%,grade 4 for 67.1%,and grade 5 for 22.9%.Conclusion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non mass breast lesions can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according to the ultrasound performance and BI-RADS score. [Key words] Breast Diseases;Non mass lesions;Ultrasound;diagnostic value乳腺病变是一种多发于女性患者中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1】,因此,需要采取明确的诊断,以采取系统化治疗,改善疾病预后。
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征及准确性研究
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征及准确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性及准确性。
方法:根据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这4年期间,将我院诊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选取40例用作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病变特征。
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灵敏度相比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但准确性与特异性较低,(P<0.05);此外,超声诊断病变出现形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占18例、结构紊乱且回声不均匀占8例、导管异常回声且管腔粗细不均匀占6例、等回声区显示散在分布的点状强回声占8例。
结论:对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临床应用超声的准确性较高,适用于初诊,可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病变特征;准确性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属于乳腺疾病的一种发病表现,因在检查时尚未发现患者明确的乳腺肿块,且病变尚未出现空间占位现象,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增加一定的难度。
往往临床采取活检穿刺,但会为患者带来创伤,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日益成熟,超声广泛用于临床,其分辨率较高,可诊断出大多数的乳腺非肿块病变,由此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数据保障[1]。
基于此,本文根据近4年期间,我院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患者,选取40例进行超声诊断,展开具体诊断结果的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这4年期间,将我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选取40例用作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患者年龄范围在26岁~66岁,平均(47.29±4.31)岁,病程范围在2个月~50个月,平均(23.33±7.27)个月。
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且患者及家属全部知晓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配合;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类疾病、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假乳术史及资料缺失等患者。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旨在讨论超声诊断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40例被确诊为乳腺非肿块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结果及病理结果。
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导管内癌含微钙化的比例为(88.89%,8/9),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0.00%,4/10)(χ2==4.8656,P<0.05)。
腋下异常淋巴结率恶性组显著高于非恶性组(χ2=4.3290, P<0.05)。
结论超声诊断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
病变微钙化利于导管内癌的诊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以参照腋下是否有异常淋巴结。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疾病超声检查乳房【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34-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已经成为乳腺病变的一线检查方法,但也存在一定困难[1]。
本文通过分析超声诊断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效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为提升超声诊断率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非肿块病变的患者40例。
病灶最大长径0.6~9.7cm,平均(3.0±1.9)cm。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5岁,平均(51.1±26.3)岁。
1.2仪器与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患者仰卧或者侧卧,检查病灶位置以及直径,分析内部回声以及是否钙化,通过观察腋下淋巴情况,判断是否为异常淋巴结[2]。
检测病灶相关血流信号,采用Adler法分级:0级为病灶内没有血流信号;Ⅰ级为可见少量血流;Ⅱ级为中等血流,有1条主血管;Ⅲ级为丰富血流,血管超过四条。
采用 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system)分级对病灶进行诊断分析,将病灶的超声结果以及B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对比,并将恶性和非恶性两组患者病灶的超声结果对比。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灵敏性及价值分析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灵敏性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灵敏性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超声诊断,对其超声检查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性94.44%(17/18),特异性11.36%(5/44),准确性96.77%(60/62)与病理结果相比并无差异,P>0.05。
且手术诊断和超声诊断出病灶的最大直径、微钙化比例及腋下异常淋巴结的发生率对比并无差异(P>0.05)。
结论:超声诊断的灵敏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其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实施超声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但在使用时应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促进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灵敏性乳腺病变一般分为特殊病变、钙化型病变以及肿块型病变,其中肿块型病变是乳腺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辨别程度较高,但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病灶部位没有明显的边界,呈现弥漫状态[1]。
并且对病变从不同的扫查方向上并不具有占位效应给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与鉴别带来一定的难度[2]。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用超声诊断的灵敏性与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病变均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验证实。
患者年龄区间为37~80(均值53.21±9.87)岁。
病灶直径0.52-9.03cm,平均(3.22±2.01)cm。
纳入标准:①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边界不清,且占位效应的片状低回声区并不具有;③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诊断技术、方法、流程及目的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研究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并且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15例患者中,77例为恶性病变,占66.96%,其中3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34例为导管内癌,3例为纤维性腺癌、1例为淋巴转移性低分化癌;38例为良性病变,占33.04%,其中25例为乳腺纤维腺瘤、5例为炎性病变、2例为不典型增生、6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同时,经超声诊断,69例为1级片状低回声,占60.0%,31例为2级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占26.96%,15例为3级微钙化呈簇状或散在分布,占13.04%。
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病情。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临床价值乳腺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以乳房肿块、结节以及乳头溢液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发展为乳腺癌,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作为乳腺病的一种临床表现,通常指的是检查期间在乳腺位置没有发现肿块,并且病变无空间占位现象,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影响疗效。
因此,本文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运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5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灶直径0.6-8.7cm,平均(4.6±2.4)cm,年龄23-80岁,平均(51.6±13.8)岁。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确诊;②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②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③合并心肝肾功能病变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梁荣华
发表时间:2016-08-24T13:58:25.1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梁荣华[导读] 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
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32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并根据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价值进行临床评定。
结果: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准确率高达96.9%。
结论: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有效率较高,可将其作为诊断非肿块型病变的首选诊断
方式。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超声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18-01
在临床上,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主要就是指患者的乳腺在发生病变之时不存在着肿块,患者不易察觉,从而耽误了病情,诱发更大的危险。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在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
像,超声诊断,可以清晰的测出患者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的具体位置及实际的情况,患者可根据超声诊断的结果,及时进行临床治疗,从而快速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因此,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评定,以更好地推广超声诊断技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3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需满足如下条件:①患者非其他重大恶性疾病[2]。
②不存在重大传染性疾病。
③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3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年龄36岁~65岁,平均年龄45.1岁。
1.2 方法
对32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行超声诊断,超声仪型号为Siemens Sequoia512,对患者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分级,同时根据超声影像,对患者的非肿块型病变部分进行判断,在超声诊断结果上进行有效的说明[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超声诊断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并判断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设定计数资料最终值为t,并且对收集数据及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才具有显著差异性成效。
2 结果
3 讨论
近些年来,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构成了极大地威胁,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及时发现病变,了解病情,才能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从以往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调查中发现,因诊断准确率不高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以及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等,而使患者病情严重甚至是丧失生命的不在少数,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临床诊断被医学上高度重视[4]。
近些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技术也所突破,主要运用超声诊断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出是否患有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症状,同时会利用影像资料对患者的病变情况展开全面的描述,以及从影像中清晰地发现肺肿块型病变部位,进而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诊断治疗的有效率。
当然,超声诊断准确率也并非能够达到100%,在临床诊断中也时常会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通过大量的临床调查,造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误诊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即使超声诊断技术对乳腺非肿块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也会有着一定的误诊现象,如受到弥漫性疾病漏诊率较高的影响,而要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则需要对超声诊断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通过其他技术的融合,如,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融合,才能大幅度提升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这也是医学技术为了发展必须要重视的研究。
当然,本文主要针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展开研究,更深入地了解超声诊断技术。
本文的临床研究中,主要对32例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方式,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6.9%,同时将其与32例病例诊断患者进行对比,病例诊断准确率高达100%,超声诊断的准确率非常接近病例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乳腺非肿块型病变在临床诊断上,如果不采用病例诊断的话诊断率并不高,而在医学技术迅速发展之下,针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技术也有所突破,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采取超声诊断的方式,会使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孙雪莉.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探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1(10):142-143.
[2]谭艳娟,包凌云.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16(04):114-115.
[3]李晔,王知力.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05(09):178-179.
[4]张晓红,朱丹茹,齐东.42例非肿块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09(07):230-231. 作者简介:
梁荣华,34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超声波主治医师。
本科学历,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影像诊断专门化专业,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十年,驾驭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影像诊断,对浅表器官和心血管的超声影像诊断尤为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