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水稻产业是全球农业中最重要的种植业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水稻占据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但是,水稻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技术创新缺乏、市场需求不稳定、生产成本过高等。
本文就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进行探讨。
1. 技术创新缺乏水稻是一种传统农作物,传统种植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对环境影响大。
当前,种植高产、高效、绿色的水稻成为了水稻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技术创新缺乏,很多地区的种植方式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方式,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浪费大量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 市场需求不稳定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之一,但是其种植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
餐饮、饲料、工业等多种需求对水稻的消费有着不同的要求,市场价格波动大,因此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
3. 生产成本过高水稻种植面积大,生产成本高。
由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使得水稻生产的成本逐年上升。
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减小,种植户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导致农民的收益问题,降低了他们对生产的积极性,难以提高水稻产业的效益。
加强对水稻的品种改良、生产技术改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技术,建立人工智能农业生产模式,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水稻收割等环节的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利益。
支持水稻企业与市场对接以提高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通过有力税收政策、市场培育、产业扶持、数据分享及其他形式的政策,创造一个更稳定、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同时,建立可靠的市场预测机制,促进水稻产业的稳健发展。
鼓励农业资讯与技术交流,提供适当的贷款与优惠政策,加入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集体体系,使农户拥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支持。
建立合理的价格补贴体系,降低种植成本、流通成本和运营成本,降低市场价格。
总之,水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市场和生产成本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只有在各方意见的共同推动下,水稻产业才能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
优质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栽培方法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随着国内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越发关注水稻的品质,目前我国消费者更加亲睐于优质水稻,优质水稻不仅品种优良,同时营养价值也比较高,优质水稻在生产和培育中具有严格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工序比较复杂,目前消费者市场优质水稻往往供不应求,我国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但是现阶段在优质水稻的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优质水稻的生产问题以及培育技术进行探究,为优质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培育经验。
一、优质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1、水稻种植和栽培气候条件比较差根据水稻自身的生物特性,水稻是喜温并且感光的农业作物,在水稻的生长期内对于光照以及温度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在水稻稻生产和培育过程中如果两头温度不够,生长期内光照不足,就会极大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在我国水稻的种植区域内,向东北以及华北等优质水稻产区,整体的气候条件比较差,在水稻栽培的期间内容易发生倒春寒,使得水稻的栽培发生烂种和四苗的问题。
而在七月份的夏季,水稻的生长期光照不足雨水比较多,极大地影响了优质水稻的生产。
2、优质水稻栽培和种植方法落后陈旧随着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优质水稻的种植和生产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培育技术和生产工具,但是在很多地区优质水稻的栽培和种植,往往缺乏先进的技术经验,水稻栽培和种植方法也比较落后和陈旧,另外在水稻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要保持着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对于水肥管理不科学,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等,使水稻的栽培和生产不具备优质水稻的特征,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3、水稻品种有待研发和创新虽然近些年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工艺在不断的进步,但是水稻的品种还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创新。
目前很多地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都是利用老品种,水稻生产和培育很容易出现老化的问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也比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问题的影响,降低水稻单亩产量和品质。
这是影响优质水稻培育的重要因素,要想促进优质水稻的培育和生长,还需要加快研发和推广水稻新品种。
重庆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重庆水稻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重庆市地区 生态条件较为复杂,加之稻田分布规模比较大,尤其是是在 中稻、再生稻为主的重庆市西部地区,稻田面积约 41 hm2, 紫色母岩发育的水稻土是主要的土质结构。这个区域不仅具 有充沛的热能,且整体环境更加适宜进行中稻的蓄留。相应的, 在重庆市的东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由于海拔以及相关地质 条件的差异,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成分较大,整体土质水平 并不是非常理想 [1]。另一方面,在重庆市水稻种植工作中,因 为地区差异造成基本的稻田种植耕作模式存在差异,尤其是 渝西地区和冬水田种植工作,基本上采取的是一个季节中稻 或者是中稻、再生稻的耕作模式。在重庆市渝东地区,会利 用中稻、油菜或者是中稻、小麦的种植模式运行一年两熟制。 因为重庆市存在人口数量基数大但是土地平均占有率低的问 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对于大穗型水稻的偏好更 大。除此之外,在渝西地区主要进行的是水稻湿润育秧工作, 而在渝东地区则更加重视旱育秧处理。
统的平衡。另外,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监督管理 机制,整合水稻种植创新工作水平,升级优质稻育种管理效果。 在稻田保护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将水稻耕收管理工作作为 关键,合理性完善补贴标准,为水稻生产优质化和机械化管 理工作水平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 2.2 完成集成化管理体系 重庆市在水稻栽培管理工作中, 要积极建构水稻高产控制机制,完善增产模式的同时,将示 范区管理和建设项目作为关键,强化集成化管理流程,也就 是说,要利用西高温伏旱区中稻、再生稻生产集成化体系对 优质稻区生产管理进行统筹,实现技术集成效果的最优化。 另外,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要积极落实生产目标产量,完 善规模化生产良田管理机制,结合优良管制和良种监督体系, 实现集成研究的工作模式。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广旱地育秧管 理措施,定量抛栽过程也能有效提升种植密度。
浅谈水稻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水稻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根据调查发现,以杂交水稻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其技术要求高,劳动力投入大,经济收入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水稻的发展已陷入瓶颈,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基于此,本文以水稻制种为研究对象,对水稻制种的优势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水稻制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稻制种;存在的问题;对策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支柱,对农业安全性和长期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是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
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变革,作为杂交水稻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支柱,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所以,工作人员要客观分析水稻生产基地所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对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和现代种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制种的优势例如,永州市地处湖南省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每年的温度17.6~18.6℃,最寒冷的是一月份温度在5.9~7.4℃,七月是26.5~29.6℃,年平均降雨量1200~1900 mm,年日照时数1360~1740 h,无霜期286~311 d,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湿度较高,有着天然种植水稻的条件。
由于山地、盆地交错分布,可以为杂交水稻生产提供了一种天然的屏障,这里土地肥沃,拥有270,000公顷的稻田,适合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达30,000hm2。
二、水稻制种存在的问题(一)基地农民制种积极性大幅下降、农民不愿制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导致水稻生产人员老龄化和基地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杂交水稻制种要求父本分开播种、育秧、插秧、收获,再加上喷施2~3次"九二○"、赶花粉等农活,劳动量大,尤其是7月底到8月初的炎热天气,他们不愿承担繁重的生产,也不愿从事生产。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秀洲区是一个农业大县,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水稻生产现状分析1. 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秀洲区是典型的水乡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产量高。
据统计,秀洲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XXX万亩,年产量XXX万吨。
水稻产量占据了秀洲区农业总产量的很大比例,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2. 土地资源有限,水稻种植方式单一。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普遍使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例如水稻单一低产、缺肥、密植、病虫害严重、农田废弃耕作等问题严重,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水稻产量的跌宕起伏。
3. 水稻生产存在环境污染严重问题。
秀洲区农业生产存在病虫害、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
4. 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
由于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偏低,导致了施肥、灌溉、病虫害等方面管理不善,久而久之导致了生产效益偏低。
二、对策建议1. 科技引导,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在保持水稻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建立政府资金支持农民购买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2.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加大对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农业产业化,优化生产结构。
秀洲区要加强水稻种植基地的统一规划,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提高水稻附加值。
4. 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农民积极种植水稻,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水稻种植业的问题及对策
水稻种植业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水稻种植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首先,我们将介绍当前水稻种植业面临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和害虫病害等问题。
接着,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包括采用新的耕作技术、加强病虫害管理、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对策。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对策的可行性和价值,并展望未来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前景。
1. 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种植业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于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稻种植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水稻种植业面临的挑战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雨等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温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这对低洼地区的稻田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2.2 土壤质量下降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土地的过度利用,水稻种植所需的土壤质量不断下降。
缺乏有机质、营养元素流失和土壤酸化等问题导致了水稻生长的不良和产量的下降。
2.3 害虫病害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
3. 应对水稻种植业的问题3.1 采用新的耕作技术针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水稻种植者可以采用一些新的耕作技术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使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合理的灌溉方法减少水分的浪费。
在高温地区,可以使用耐热品种来提高产量和抵抗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精确农业技术,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来精确供给植物所需的水分和肥料。
3.2 加强病虫害管理为了应对害虫和病害的侵袭,水稻种植者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管理。
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化学农药的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损害。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水稻是秀洲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土壤污染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秀洲区的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水稻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秀洲区的水稻生产现状并不乐观。
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产量和品质也面临一定压力。
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力,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为了改善秀洲区水稻生产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推广优质稻种、加强水稻管理和投入更多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秀洲区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就是这样。
1.2 问题意识嘉兴市秀洲区是一个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但近年来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水稻产量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而价格波动较大。
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导致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
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必须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推动水稻生产向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文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和突出之处,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的深刻认识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拟定解决方案,推动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是一个水稻生产重要的区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水稻是该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农民种植水稻的面积很大,产量也较高。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摘要】湖南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生产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本文通过对湖南水稻生产现状的调查发现,虽然水稻产量逐年增长,但仍面临着种植成本上升、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即优化种植结构、加强技术培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等。
总结了调查结果,展望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
本研究对于指导湖南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因素、问题、挑战、对策、解决方案、结论、展望、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南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是湖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乡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湖南水稻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湖南水稻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本研究对湖南水稻生产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湖南水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湖南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湖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湖南水稻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湖南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将有助于为湖南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推动湖南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湖南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旨在为提高湖南水稻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借助研究成果,为农业部门、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推动湖南水稻生产的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汉中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汉中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现状分析汉中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农业大市,也是全国大型农业市,农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水稻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汉中市水稻生产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 农田资源与土壤条件汉中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农业地区,农田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由于土地红壤化较为普遍,土壤酸性偏高,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并不是最理想的条件,需要农民进行一定的土壤改良和调整。
2. 种植结构当前,在汉中市的水稻种植结构中,籼稻是主要品种,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而且,在品种上,多是以传统的“小杂交”品种为主,农民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对于高产、优质、抗逆品种的推广应用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3. 生产技术与设施目前汉中市水稻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
在水稻田霉病、褐稻虱、稻飞虱、水稻白叶枯病等病虫害防控方面,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灌溉技术也有待提高,农田渗漏、浪费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
4. 市场发展由于水稻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在种植水稻的选择上,除了品种之外,也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影响,这也是农民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工环节的完善对于水稻的销售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汉中市水稻生产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土壤条件不佳、种植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滞后和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今后的发展对策需要全方面、全局性的考虑。
二、发展对策1. 土壤改良在土壤改良方面,我们建议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化肥合理施用、选育适应性强的品种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酸性,从而优化土壤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2. 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在种植结构上,可以适当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品种的优化和结构的合理化,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 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应当加大对水稻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推广施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生产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减少。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减产因素,提高水稻产量,本文将针对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减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气温过高或过低、降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水稻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1.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抗旱、抗寒能力;2.合理利用灌溉技术,确保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3.通过调整种植季节和采取遮荫措施等方法,减轻高温对水稻的不利影响;4.加强气象监测,及时预警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土壤质量土壤是水稻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质量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对水稻的产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应对措施: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2.加强土壤保肥措施,合理耕作、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湿润等,提高土壤肥力;3.加强土壤测试和分析,了解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肥;4.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绿色环保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三、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减少。
各种病菌和害虫对水稻植株的侵害不仅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还会减少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应对措施:1.科学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抗病害能力;2.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3.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对农田环境的污染;4.加强农田卫生管理,清除病虫源,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四、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养分吸收利用率,进而增加水稻产量。
水稻种植问题及对策
水稻种植问题及对策一、水稻种植问题1.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力水稻种植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病虫害防治知识不足:许多农民缺乏对病虫害的了解和识别能力,无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农药滥用:为了迅速控制病虫害,一些农民滥用农药,导致农田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同时还存在农产品残留问题。
•病虫害抗性育种不足:部分水稻品种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需要加强育种工作。
2. 合理施肥缺乏施肥是水稻种植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但存在以下问题:•过量施肥: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常常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施肥不均衡:农民常常只注重氮肥的施用,而忽视其他养分的供应,导致水稻生长不正常。
3. 水质污染问题由于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水质污染成为水稻种植的一大问题:•农田排水污染:农田灌溉和排水中的农业化肥、农药等物质会流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
•水源污染:一些农民直接从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源取水进行灌溉,如果水质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品质。
二、水稻种植对策1. 加强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知识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农田的病虫害情况,做出相应防控措施。
•积极开展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加强对水稻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工作,提高水稻种植的抵抗力。
2. 改进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需要,科学调整施肥量和比例,避免过量施肥和养分浪费。
•推广有机肥利用:适度推广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配合化肥与有机肥的使用:在施肥中合理设置化肥与有机肥的混合比例,提高施肥效果。
3. 加强水质管理•加强农田排水处理:建立农田排水处理设施,对农田排出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推广循环灌溉技术:采用循环利用的灌溉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及污染。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
水稻生产中常见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减产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就水稻生产中常见的减产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水稻病虫害: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
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应对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等。
2. 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肥力不足、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疏松等。
应对措施包括进行土壤改良,如施加有机肥、石灰等改善土壤肥力和酸碱性,加强耕作管理,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
3. 水分不足或过剩:水分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正常的水分供应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水分不足会导致水稻苗期生长不良、穗粒少,甚至干旱导致死亡;而水分过剩则容易引发秧苗烂根、稻瘟病等问题。
应对措施包括合理施灌,根据气候和土壤状况进行灌溉调配,控制适宜的田间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4. 水稻播种密度不当:水稻的播种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过大的播种密度会导致水稻间相互竞争,影响穗粒的饱满度和出穗率;而过小的播种密度则会导致穗粒稀疏,减产。
应对措施包括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地理环境,选择合理的播种密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5. 不合理的施肥措施:水稻的施肥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如果施肥不足,则会导致氮磷钾等元素缺乏,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而过量施肥则会导致土壤肥力紊乱、养分流失,甚至引发土壤酸碱度失衡。
应对措施包括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方案,适时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期。
水稻生产中的减产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虫害、土壤质量、水分供应、播种密度和施肥措施等。
为应对这些减产因素,农民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解决减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对策提高水稻生产的农业生产效益,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水稻生产问题与对策
江西水稻生产问题与对策摘要:江西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与我国主要商品粮的来源之一,研究江西省水稻生产现状并提高江西省水稻综合生产力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改善我国农业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江西水稻的生产现状,从农村家庭生产劳动力质量及积极性、自然因素、稻谷品种、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江西省;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治一、江西水稻生产情况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有良好的水稻种植基础。
江西水稻生产分为双季早釉稻、双季晚釉稻、一季中釉稻、一季晚釉稻四种类型。
此外,还有少量的晚糯和晚粳。
双季早粕稻作为食用的品质较差,但作为米粉、酿酒加工用,其品质较好,双季晚釉、一季晚釉作为食用品质较好。
2015年,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达334.24万公顷,播种单位面积产量高达6065千克/公顷,总产量达2027.2万吨,其中早稻约占40%,中稻及一季晚稻约占14%。
[1]二、江西水稻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过低江西省水稻总产虽然可达两千多万吨,但其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却仅仅只有六千多千克每公顷,明显低于周边省份单产值。
据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单产产值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江西省,而江西省与江苏省的亩产差更是高达两千多千克每亩,与周边省份相比,江西省有待提高单产值。
[2]江西省水稻单位面积产值较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江西省中低等水平耕地较多分布较广,而高产田地较少。
(2)缺少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稻种。
江西省符合国家标准优质水稻3级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比较少,水稻品种资源需进一步提高。
(3)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较多青壮年年劳动力选择在外务工,第一产业优质劳动力占比较少。
(4)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据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机耕面积为4043.8千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2%,而江西省机播面积仅有1119.0千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机收面积为3550.2千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4%,与周边省份相比较低。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种植结构不合理、病虫害防控困难等。
因此,研究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对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现状是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的耕地总面积相对较小,耕地资源有限,这给稻米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
可以通过发展水旱轮作、改进田间管理技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稻的产量。
其次,我国水稻生产还面临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面积种植相同或相似品种的情况,这容易导致发生病虫害、品质下降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推广优良的水稻品种,实施多样化种植结构,提高耐病虫害的能力和水稻的品质。
同时,注重研究适应不同地区的优势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推广适宜的水稻种植品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病虫害防控也是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病虫害防控的效果。
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最后,在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对策中,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加大对水稻育种、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一些发展对策可以采取。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控和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我们可以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湖南省也是广泛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生产成为了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村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根据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一、湖南水稻种植现状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省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在水稻种植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结构不合理湖南水稻种植结构存在区域性差别,集中在垦殖良好的中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以及山区的水稻生产相对较少。
由于水稻种植面积过大,耕地面积难以保持平稳,发展粮食类农产品种植空间缩小,种植结构单一,容易导致应收而未种,不达生产潜力的现象。
2、水稻品种单一我国水稻品种繁多,但由于市场需求及种植习惯的限制,湖南水稻品种也较为单一,主要种植高产种类和优质高产稻品种。
但是长期以来,这些优质高产稻品种则未必适宜湖南省的气温、土壤和区域种植特点。
3、缺乏科技支撑湖南省农业科技研究力度不足,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撑。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未能及时掌握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导致产量水平不高。
4、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生态破坏对水稻产量、质量和环境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种植面积的扩大带来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加剧了水土质量的恶化。
土地耕作方式过于单一和简单,导致土壤分区、种质变异、浓度不均匀等问题。
治理湖南省的耕地利用问题,适当调整水稻种植和其他农产品种植结构,建立种植适度多样性的耕地利用结构。
合理规划水稻种植面积,加快种植向东北部和山区的转移,培育新型推广品种,创新种植技术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环境的生态优化。
2、选择优质、适宜的品种在水稻种植中,需要选择适宜的种子品种,提高种植质量,并选择高品质水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水稻品种。
打造适合湖南省的水稻品种,注重育种和培育两个方面,快速推广种植、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
寒地水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水稻生产当中面临的问题1.1品种选择由于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只是注重选择品种的成熟时间,对于品种积温能力并没有合理的进行了解,导致部分从热带地区购入的品种并不能有效适应当地环境,虽然成熟时期相同,但生育期较为落后,会出现空瘪粒现象,降低生产效率,而从高寒地带引进的品种则会出现发育提前现象,造成当地水稻产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在进行水稻品种选择时对于一些新兴的品种,稻农往往并没有仔细的了解就会购买和使用,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导致在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特殊年份时,部分抵抗能力差的水稻品种就会出现空瘪粒现象,对水稻产量和经济具有严重的影响,例如:绥化市在2020年秋季降雨量就较大,出现暴雨情况,土壤中的水份较多,并且在冬季降雪量较大,气温极低,回暖时间较晚,导致春季的水稻种植受到影响。
1.2育苗问题育苗作为水稻种植的关键步骤,在育苗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造成水稻出苗率降低或者水稻苗溃烂现象,其中育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种子处理不当、育苗质量较低、播种数量不合理、通风不规范等问题。
种子处理不当:在对种子进行催芽的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
由于稻农在浸种时,对于种子的翻动次数较少,换水不及时,长时间就会产生懊味,这时如果不对种子进行彻底的清洗,就会使种子的催芽过程出现问题,种芽长势较弱,存活率较低。
育苗质量较低:部分稻农在进行催芽过程中对于温度、湿度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控,经常会出现温度过低、湿度较高等现象,导致催芽成功率得不到提升,并且在催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育苗取土较难、苗床土壤水份较高、床面没有合理的进行平整等情况,这也造成育苗更加困难,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出苗较慢、种芽溃烂、出苗率较低等,另外,苗床质量低、地势坑洼等问题会导致苗床的排水不顺利,造成苗床出现积水现象,如果是盐碱地还会出现返碱状况,使秧苗发生立枯病,降低秧苗的产量。
播种数量不合理:在对种苗进行播种时,每平方米播种数量较多就会导致秧苗长势较弱,据调查播种每平方米数量超过0.5kg,就会造成秧苗长势较弱,虽然秧苗数量仍然很多,但秧苗较细,分葵较少,特别在定值结束后秧苗生长更加缓慢,在寒地水稻的育苗当中这种问题发生次数较多,造成寒地种植水稻生产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
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应对措施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水稻产业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旨在为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水稻产业现状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庞大,年种植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0%以上。
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然而,我国水稻产业在地区分布和品种结构上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地区和品种的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我国水稻产业还存在以下问题:1. 生产效率低下:水稻生产过程仍依赖大量人力,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下。
2. 品种结构单一:部分地区水稻品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抗风险能力较弱。
3. 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入相对较少,在水稻育种、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水稻产业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对水稻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未来,我国水稻产业将面临以下趋势:1. 市场需求升级: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有机水稻产品的需求增加,市场对水稻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2. 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将在水稻育种、种植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水稻产业升级。
3. 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将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政策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水稻产业对策针对我国水稻产业现状和趋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品种多样性,推广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 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3. 加强科技研发: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水稻育种、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科技在水稻生产中的贡献率。
4. 推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水稻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政策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发展。
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水稻是我国的主粮之一,也是其他许多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
水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其中,水稻的出米率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水稻出米率低的情况,影响了农民的收益,也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下面就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1.育种不合理育种不合理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在水稻育种中,人们过分追求单株产量,往往导致出现多籼少粳的情况,影响了水稻出米率的提高。
同时,由于气候、土壤、施肥和耕作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适应性不同,种植西南高山地区的水稻,其出米率要比种植在平原地区的水稻低。
2.土壤水分供给不足土壤水分供给不足也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之一。
在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
如果土壤水分供给不足,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影响抽穗分蘖,从而影响水稻出米率的提高。
3.病虫害和水稻无法正常授粉病虫害和水稻无法正常授粉也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之一。
在水稻生长期间,病虫害会导致水稻植株受到损伤,生长发育不良,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
这些因素会影响水稻的叶面积、花穗数量,从而影响了水稻的授粉情况和出米率。
4.收获方式不当收获方式不当也是导致水稻出米率低的原因之一。
如果收割时间过早,部分水稻还未成熟,会导致出米率低。
如果收割时间过晚,水稻籽粒易破裂,同样会导致出米率低。
另外,收获方式不当也会破坏水稻籽粒,导致出米率低。
二、水稻出米率低的相应对策1.育种合理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出适应不同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的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出米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适当调整单株产量,减少多籼少粳的情况,也可以提高水稻出米率。
2.养分合理添加在水稻生长期间,合理添加养分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在适当条件下提高水稻出米率。
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钾、磷等肥料,同时也可以添加有机肥进行施肥。
水稻高产与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挑战
水稻高产与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挑战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农民的问题。
如何控制病虫害并提高水稻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挑战。
一、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水稻病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等。
这些病虫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并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其中,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它为水稻黄矮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一旦感染水稻,会导致叶片变黄、萎蔫等症状,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二、目前水稻高产与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水稻高产与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水稻生产中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的不稳定,以及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时机的变化;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例如,农民在采用化肥、农药等生产技术时,难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这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同时,这些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使得农民的成本不断增加,对农民的经济负担加重,也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因此,如何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同时,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三、水稻高产与病虫害防治的对策针对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目前有以下应对措施: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天敌、寄生性线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对害虫的控制。
而这些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也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实行精准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在肥料和农药的选择、配方、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技术控制,以达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害虫的防治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还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对慈利县水稻生产情况的调查文章来源:慈利县政府办作者:吴仁铣发布时间:2009-04-01 08:52:0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可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又是我县粮食生产中的一项主导产业。
长期以来,我县水稻生产一直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水稻生产总体呈现“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缓慢提升”的局面。
虽然随着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县农民群众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所回升,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基于此,我们对全县近五年来的水稻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对影响水稻生产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状及特点近五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种植面积、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
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水稻生产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达到顶峰,其中197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57.09万亩,为全县水稻生产的顶峰期。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全县水稻生产逐渐由双季栽培向一季栽培转变,水稻生产面积也逐步下降,至2003年,全县水稻生产达到最低点,为34.1万亩,此阶段为全县水稻生产的持续回落期。
自2004年后,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2005年起减免了农业税,农民的负担逐步减轻,农民的种稻积极性也有所回升。
到2007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6.68万亩,比2003年增长7.04%;产量达16.7万吨,比2003年增长13.6%。
(二)规模种植出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国家鼓励农民种植水稻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稻谷价格的拉动下,我县农民的水稻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水稻种植大户。
到2008年,全县水稻种植大户达到128户,共承包水稻近3000亩,户均承包水稻达23.5亩,比2003年分别增长56.3%、61%、57%。
其中水稻承包面积最多的达80亩,如景龙桥乡的牟显成。
(三)优质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
近五年来,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水稻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得到极大提高。
据统计:在全县除大面积应用高产稳产的Ⅱ优58、Ⅱ优86、金优58等品种外,近两年来还重点发展了超级稻生产,全面推广准两优527、Y 两优1号等国审品种。
中2007年全县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46万亩,2008年种植面积达8.05万亩。
(四)科技服务应用更趋广泛。
近几年来,我县把水稻生产科技推广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大面积推广应用了软盘抛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防技术,农民群众种植水稻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优质高产攻关活动,通过办点示范,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
到2007年,我县水稻平均单产水平达到历史最高,为454.5公斤,比2003年增长5.62%。
二、问题及成因虽然,当前我县水稻种植面积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是其增长速度和幅度并不理想。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影响水稻生产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后劲和潜力发挥。
(一)种植比较效益过于偏低。
务农收入相对偏低,是一个不争的真实,而水稻种植收入偏低在农村各产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1、从种植业内部看,水稻种植收入远远低于与水稻种植同时争地、争劳动力的玉米、桔柑、蔬菜等的种植收入。
以2007年我县水稻、玉米、桔柑、蔬菜每亩收益情况为例:慈利县2007年水稻、玉米、桔柑、蔬菜每亩收益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种植水稻与种植玉米、桔柑、蔬菜等农产品相比,无论是产值还是现金收益都相差较大。
当前,与水稻种植争地最多的桔柑,每亩现金收入是种植稻谷的13.9倍;同为粮食种类的玉米,其每亩现金收入也是水稻的3.8倍。
2、从农村各产业看,水稻种植收入远远低于农村其它各产业。
一方面是农民水稻种植收入比外出务工收入低。
当前,农民到县城做小工收入每天一般都要达到50—60元,电工等技术性的收入每天一般都要超过80元。
另一方面是水稻种植收入低于在农村就地从事运输、开店或做小生意等行业的收入。
不少农民可以靠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其它行业改善家境乃至发家致富,而水稻种植仅仅作为一项副业,为满足一家人吃饭所需(大户除外)。
3、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水稻种植收入增长潜力不大。
一是稻谷价格水平提高有限。
提高稻谷价格水平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但受制于市场和社会因素,稻谷(含其它粮食)提高不可能过高、过快。
二是农资价格上涨压力有增无减。
我县水稻种植每亩成本从2003年的394.5元上升到2007年的776.6元,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化肥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相应增加水稻生产成本。
三是目前我县对粮食的“三项补贴”政策是按照“普惠制”、即按照原有计税面积分摊的形式执行,补贴金额与实际是否种粮以及粮食产量并不挂钩,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种多种少一个样”、“种与不种一个样”的现象。
虽然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没有直接达到激励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的作用。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大中型水库等治理的力度,但对农村小排灌、山塘沟渠的小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较少。
而农村“三提两统”和“两工”取消以后,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缺资金、缺劳力、难组织的困境。
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造成山塘、水库容积缩小,部分塘坝干涸,沟渠渗漏,提排灌设施水毁严重,旱涝保收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同时也导致抗灾抗旱能力减弱,对水稻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轻视。
一是双季稻改单季。
在调查中不少农户反映,种植水稻既辛苦又少收,遇上稻谷价格下跌或自然灾害还要亏本、甚至绝收,不如种一季保证自家口粮简单了事。
到2008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仅有600余亩,较2004年1150亩要减少近一半。
二是抛荒现象依旧存在。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遏制抛荒的力度,抛荒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但是由于受到缺水、缺劳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到2007年全县抛荒耕地面积仍有800多亩。
三是抗灾能力减弱。
2005年,我县遭受严重的旱灾侵袭时,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全县累计受灾面积达95.76万亩,损失粮食4.27万吨,农业经济损失达1.24亿元。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
(三)种植面积呈逐步减少趋势。
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用地审批力度,特别是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实际种粮用地仍然在减少。
一方面,由于城镇化步伐加快,还有近几年由于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而改种玉米、水果、蔬菜等因素导致水稻种植绝对面积减少。
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县共有耕地面积54.83万亩,与1979年相比下降14.7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从1.14亩下降到0.806亩,已超过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1亩的耕地安全线。
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来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绿肥几近绝迹及水土流失等原因,土壤结构逐步遭到破坏,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严重。
同时,由于水源不足的问题,许多“靠天吃饭”的山区村水稻种植面积也大幅下降,至2007年底,全县旱涝保收面积为33.9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62.29%。
如景龙桥乡桐子巷村、苗市镇龙阳村等山区村由于严重缺水,水稻种植基本绝迹;景龙桥乡大清村也由于水源不足,导致近四分之一的水田无水耕种,而改种其它经济作物。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水稻生产责任。
抓好水稻生产,必须坚持县委县政府对水稻生产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层层成立班子。
县政府要成立水稻生产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水稻生产的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水稻生产领导小组。
二是要建立水稻生产目标责任制。
要把水稻生产、耕地抛荒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层级签订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水稻种植面积、总产量等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要制定水稻生产计划。
为加强对水稻生产的指导力度,全县每年都要制订水稻生产计划,将水稻生产面积、总产等任务逐级分解下达到各乡镇、村,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特别是高速公路、省道沿线的零溪镇、岩泊渡镇等乡镇公路沿线,要首先由单季稻改为双季稻,然后逐步全面推开。
四是实行激励制度。
一方面加大对种稻大户的扶持力度,可以适当提高农机、化肥等综合补贴标准,对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方还要加大机耕道建设;另一方面对单季稻改双季稻取得明显成效的头三年内可以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保护农民积极性。
(二)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确保可持续生产。
农田水利建设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保障。
针对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欠帐多的实际情况,我县要把加强农田水利作为今后若干年的重大事项、基础工作来抓。
一是要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规划,并纳入县财政预算计划,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落到实处。
二是要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制度。
三是要完善农村“一事一议”,保证农民每年都有合理的工日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代补”力度,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农民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同时,要进一步推广和规范水稻生产保险,尽量减免灾害损失。
(三)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田是难以再生产的资源。
一是要坚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把握土地供应。
同时,把退耕还林目标放到提高还林效率上来。
加强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强化耕地保护意识。
二是要加大“沃土工程”的实施力度,实行轮作制,培养蓄积地力。
加强植被保护,提倡使用农家肥、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生态农业,探索平衡施肥模式,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三是要将水稻种植“三项补贴”与实际水稻种植密切挂起钩来,真正发挥应有的激励效应,促使农户提高水稻种植积极性。
与此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使有限的土地相对集中到种田能手之中,尽可能地发挥土地生产水稻的应有效应,并通过规模效益来保护和提高农民的水稻生产积极性。
因为小规模、小块的水稻生产经营,既不利于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又不利于农机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力的提高。
为此,应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四)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要尽快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目前,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刻不容缓。
二是要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重点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开展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